當李治和武則天二人,一起闖過了難關,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得越發融洽。李治成功地實現了絕對的集權,而武則天則順利登上了後位。這對夫妻間的合作,不僅讓他們共同度過了危機,還使得他們的地位更加穩固。


    如今的李治,已經成為了大唐帝國真正的主宰者,他的權力得到了鞏固。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武則天並沒有被遺忘,她不僅成為了皇後,還常常有機會陪伴在李治身旁,參與一些朝政事務。這種特殊的地位,讓她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國家大事,並逐漸積累起自己的政治經驗。


    武則天的智慧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現,她以獨特的方式,影響著李治的決策。在處理政務時,她總能提出獨到的見解,給李治提供有益的建議。同時,她也利用這些機會培養自己的勢力,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這樣的背景下,武則天開始嶄露頭角,逐漸成為了一個備受矚目的人物。她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於後宮之中,還延伸至朝堂之上。人們開始關注這位新崛起的皇後,猜測她未來可能扮演的角色。


    對於武則天來說,這段時期充滿了機遇與挑戰。她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而李治則要權衡各方利益,確保自己的統治穩定。兩人的命運緊密相連,他們將共同麵對未來的種種考驗。


    公元 660 年,在剛剛成功鬥敗強大的關隴集團,僅僅一年多的短暫時光裏,李治竟不幸疾病纏身。那令人痛苦不堪的風疾頻繁發作,每每來襲,都令李治感到天旋地轉,頭暈目眩,嚴重影響了他,處理朝政事務的能力。


    在這艱難的時期,李治的得力副手武則天,敏銳地察覺到了局勢的變化,毅然決然地開始著手協助李治理政。要知道,在那個等級森嚴,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女子參與政事並非易事。然而,李治對武則天的信任與倚重非同一般,賜予了她如同尚方寶劍般的權力。


    得到李治全力支持的武則天,猶如獲得了強大的動力源泉,真可謂是擼起了袖子,準備大展拳腳。她憑借著自身卓越的才智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條陳建議。


    從優化官員選拔製度,到改革稅收政策。從加強軍事防禦部署,到改善民生福利措施。每一項建議都經過了深思熟慮,蘊含著她對國家發展的獨到見解。


    令人驚歎的是,這些建議大多都被李治所采納。這不僅體現了李治的開明與睿智,能夠慧眼識珠,認可武則天的卓越才能。同時也反映出武則天的建議,切實可行,符合當時國家發展的實際需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


    或許是隨著地位的穩固,手中權力的增長,武則天在李治麵前逐漸不再像過去那樣,謙卑順從。她開始敢於與李治頂嘴,並試圖約束他的行為。


    這種變化可能源於武則天內心,對權力的渴望以及自信心的提升。她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足夠的實力,來挑戰李治的權威,並試圖通過控製他的行動,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一轉變使得兩人之間的關係,發生微妙的變化,也預示著未來宮廷鬥爭的加劇。


    這李治怎麽能忍受得了?暫且不提武則天態度的轉變,單單是李治的皇權受到限製這一點,就已經足夠讓李治對武則天心生怨恨了。


    他本是一國之君,應該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現在卻處處受限,無法自由施展自己的意誌。這種被束縛、被製約的感覺,讓李治心中的不滿和憤怒逐漸積聚起來。


    時任宰相的上官儀,對於武則天參政這件事,表現出了極度的不滿和反感,態度可謂是十分的不待見。


    要知道,在當時的封建禮教和傳統觀念中,女子幹預朝政,被視為違背常理之舉。而上官儀作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朝廷重臣,堅守著男尊女卑,後宮不得幹政的固有觀念。他認為武則天參政,擾亂了朝廷的正常秩序,可能會給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帶來潛在的威脅。


    因此,在公元 664 年,深感憂慮的上官儀,懷著堅定的決心,向李治提出了廢黜武則天皇後之位的大膽想法。他在向李治進言時,引經據典,列舉了諸多曆史上,因後宮幹政而導致國家動蕩的事例,以增強自己觀點的說服力。


    李治在聽完上官儀的陳述後,當即默許了這一建議。或許是李治,也對武則天日益增長的權勢感到了一絲不安,又或許是被上官儀的言辭所打動,總之,他做出了這個決定,並讓上官儀準備起草廢後的詔書。


    就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武則天埋伏在李治身邊的那些眼線終於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他們迅速而果斷地將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給了武則天。


    得知這個消息後,武則天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焦慮和緊張。她深知自己正麵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必須立刻采取行動來挽救局勢。於是,武則天毫不猶豫地拿出了她對付李治的最後一招——一哭二鬧三上吊。


    她淚流滿麵地撲到李治麵前,哭訴著自己的委屈和無奈。她回憶起過去與李治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以及他們之間深厚的感情。她用溫柔的語氣提醒李治曾經給予過她的承諾,並表達了對他深深的愛意。接著,武則天緊緊抱住李治,讓他感受到自己的溫暖和關懷。


    李治被武則天的眼淚所打動,他的內心開始動搖。他意識到自己對武則天的感情,並未消逝,而是被時間和瑣事所掩蓋。看著眼前這個曾經深愛的女人,他不禁心生憐憫之情。最終,李治放下了心中的疑慮和防備,重新接納了武則天。


    這李治看到了自己曾經的理想情人,武則天姐姐再次出現。他那被壓抑多年的情感瞬間湧上心頭,心中燃起了對她的渴望和熱情。武則天的出現,讓他回憶起了過去的美好時光,也勾起了他心底深處的欲望。


    此刻的李治,完全沉浸在與武則天的重逢之中,忘記了一切煩惱和困擾。他無法抗拒這種情感的衝擊,迅速陷入了一種迷醉的狀態。然而,他知道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滿,但他已經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


    麵對這樣的情況,李治隻能將廢後的主意,推托到上官儀身上。他深知上官儀一直以來都是自己的得力謀士,可以幫助他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而現在,他需要一個替罪羊來承擔這個責任,以避免自己受到太大的壓力和指責。


    當然,經過武則天這一鬧,李治已經沒有心思再去想什麽廢後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而且,李治覺得自己很對不起武則天,他甚至有些害怕這個女人。於是,他決定用一種方式來彌補武則天——給她更多的權力。這樣一來,武則天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而李治則逐漸失去了對朝政的掌控。


    也就是說,武則天正式開啟了垂簾理政的政治生涯。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廢後事件之後,每當李治理政之時,武則天便垂簾於他的身後。這一景象在當時的宮廷中,成為了獨特的存在。


    所有的朝政大小事務,無論其是關乎國家安危的重大決策,還是涉及民生細微之處的瑣碎安排,武則天都能夠深度參與其中。她不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或是提供些許建議的配角,而是擁有了實實在在的影響力和決策權。


    至於任用官吏這一關鍵事務,以及決定生死的重大權力,武則天也都能夠一錘定音,拍板做主。她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力,選拔了一批有才能,有抱負的官員,為國家的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在麵對需要決斷生死的嚴峻局麵時,她也毫不退縮,權衡利弊,做出了被認為符合國家利益的抉擇。


    此時,年已 41 歲的武則天,已然大權在握。她舉手投足之間,展現出的威嚴和自信,處理政務時的果敢和睿智,都讓人感受到她儼然一副實權皇帝的做派。


    這一時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重要轉折點,為她日後正式稱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一個女子能夠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無疑是對傳統觀念的巨大衝擊,也反映出武則天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堅韌不拔的意誌。


    經過這一次的危機,武則天的政治能力,再一次得到了鍛煉和升華。她深刻地認識到,皇權就如同,那高懸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稍有不慎便會落下來,將人萬劫不複。而如今,她已經站在了這把劍下,那麽如何才能利用好這把劍呢?她需要深思熟慮。


    在麵對李治時,武則天采取了極為巧妙的策略,使用緩勁。她深知李治作為皇帝的權威不可輕易冒犯,於是不再像過去那樣和李治當麵硬懟,而是更多地選擇了以柔克剛的方式。


    她會用溫婉的言辭,體貼的關懷,去哄李治開心,迎合他的想法和需求。例如,在李治為國家大事煩惱時,武則天會耐心傾聽,給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在李治做出決策時,她會巧妙地表達讚同,同時提出一些補充和完善的建議,讓李治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在朝廷百官之中,武則天則使用巧勁。她精心培植自己的同黨,通過賞賜,提拔等手段拉攏那些有能力,且願意為她效力的官員。


    同時,她還在各個部門,安插眼線,以便及時掌握朝廷中的動態和官員們的言行。對於那些可能對她構成威脅的異黨,武則天則采取分化的策略,或是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使其相互牽製,或是抓住他們的把柄,加以打壓。她在百官之間左右逢源,巧妙周旋,逐步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而對於底層的百姓,武則天使用好勁。她深知百姓是國家的根基,隻有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因此,她大力施行一些利於民生的政策,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她下令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鼓勵開墾荒地,增加糧食產量。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同時,武則天還注重促進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經濟的繁榮。


    公元 665 年,在武則天精心周全的安排之下,李治踏上了封禪泰山的盛大征程。對於李治而言,這無疑是一項至高無上,前所未有的莫大榮耀。


    要知道,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在他之前,僅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這三位名垂青史,功績卓著的傑出帝王,曾經成功實現過封禪泰山這一壯舉。


    可以說,在武則天巧妙且用心的安排之下,李治逐漸沉浸在誌得意滿的愉悅狀態之中。他對武則天的依賴,日複一日,越發地加強了。這種依賴不僅僅體現在政治決策上,更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麵麵。


    之後,為了進一步討好李治,讓他感受到更多的尊崇與滿足,武則天還精心策劃讓李治去封禪中嶽。她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籌備工作,包括路線規劃、儀式安排、人員調配等等。


    然而,天不遂人願,後來由於李治突然患病,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這一計劃最終未能成行,留下了些許的遺憾。


    對於武則天而言,泰山封禪的意義,絕非僅僅是討好了李治那麽簡單。這一盛大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抬升了她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


    在這場規模宏大,莊重肅穆的封禪活動中,武則天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她在幕後統籌協調,確保各項事務有條不紊地進行。在台前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領導力,贏得了眾人的欽佩和尊重。


    泰山封禪之後,消息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天下人基本也都知曉了當時唐朝宮廷中李治當家,武則天做主的特殊現狀。


    公元 674 年,時年已然 51 歲的武則天,又一次施展了她獨特的政治手腕,極力吹噓抬高李治。她巧妙地謀劃,精心地布局,通過一係列的手段和策略,促使李治被尊稱為天皇,而她自己則順勢稱天後。


    在那個封建禮教根深蒂固的時代,武則天作為一名封建女性,能夠取得如此尊崇的地位,著實令人驚歎不已。她所達到的高度,已經來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真的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要知道,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中,女性往往被束縛在家庭的狹小範圍內,被剝奪了參與政治和追求高位的權利。然而,武則天卻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勇氣和堅毅,衝破了重重的束縛和阻礙。


    她在宮廷的爾虞我詐中步步為營,在政治的風雲變幻裏遊刃有餘。她不僅善於揣摩人心,把握時機,更懂得運用權謀之術,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她的每一次決策,每一個舉動,都充滿了智慧和謀略。


    武則天稱天後這一舉措,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稱號變化,更是她在男權社會中打破常規、樹立權威的重要標誌。她的這一成就,為後世女性樹立了一個獨特的榜樣,也為當時的社會文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變革。


    從公元的 660 年伊始,武則天開始逐步涉足朝政領域。起初,或許她的影響力尚有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在政治舞台上的身影,愈發清晰。


    經過那場驚心動魄的廢後風波,武則天不僅成功化解了危機,其手中的權力,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她在風波中展現出的果敢,堅毅和智慧,讓朝中不少大臣,對她刮目相看,也讓她在宮廷中的地位,愈發穩固。


    而泰山封禪這一重大事件,以及她成為天後之後,武則天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達到了新的高峰。在這一係列的政治運作中,李治逐漸意識到,武則天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果斷的決策能力,在政治上,徹底的被武則天所折服。


    然而,多年風疾纏身的李治,身體每況愈下,他深知自己注定要先武則天一步,離開人世。在這生命的倒計時中,麵對此時複雜多變的朝局,李治的內心充滿了憂慮和糾結。他不得不審慎思考,對於之後的繼位人,究竟該作出什麽樣的安排,才能確保李唐王朝的延續和穩定。


    而武則天,這位在政治風浪中,摸爬滾打多年的女性,也即將麵臨未知的境遇。她的權力和地位能否在李治離世後得以延續?朝中的反對派是否會借機發難?新的繼位人又會對她持何種態度?這一切都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


    這一時期的唐朝,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李治的決策不僅關乎著皇室的命運,更影響著整個國家的未來走向。而武則天,作為這一曆史進程中的重要人物,她的每一步選擇都將對唐朝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建曆史女權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嗑郎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嗑郎王並收藏封建曆史女權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