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女婿周宣帝的猜疑,楊堅選擇了明哲保身。和妻子獨孤伽羅謀劃之後,他們想出了一個兩全之策。原來,經過幾年在朝堂上經營,楊堅已經漸漸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眼線和團隊。
這次呢,他通過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周宣帝宇文贇,透露出自己有離開京城,到地方任職的意思。正好,此時的宇文贇對楊堅充滿了猜疑。就著楊堅的意思,周宣帝任命楊堅為亳州總管。就這樣,楊堅暫時逃離了核心圈,也寬了周宣帝的疑心。
其實,在這場政治博弈中。楊堅的手下龐晃,就勸他一不做二不休。就此起兵,取代北周,建立屬於楊家的帝王之業。
可是,楊堅覺得時候未到,時機還不成熟啊。不過,在這個時候,我想楊堅的內心,已經有了取周自代的想法了。
要說這周宣帝,也算的上是一個荒唐的皇帝。公元的579年的4月,周宣帝為了能夠讓自己享樂,流連後宮。選擇了禪位給了太子,自己則躲進後宮不問朝政。
躲進後宮的周宣帝,生活變得更加的淫亂荒唐。很快,身體就被掏空了。禪位的後的第二年,周宣帝就要走向自己生命的盡頭。
也許是楊堅和他的眼線知道了周宣帝的情況,本來應該領命出征的他。以足疾為借口,選擇了留守,以觀其變。不出幾日,周宣帝就駕崩了。楊堅通過自己的親信,禦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周宣帝的詔書。詔書內容,可想而知,就是讓隨國公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
女婿周宣帝暴斃,又一次讓楊堅和獨孤伽羅摘掉了身上的枷鎖。給獨孤伽羅夫婦創造了絕佳的機會。此時,已經步入中年的兩人,曆經了二十多年政壇的曲折和磨煉。積累下了,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
此時,楊堅在朝廷內有著自己的支持勢力。在軍隊中,還有著絕對的實力。因此,可謂是獨霸朝堂。很快,經過楊堅的一番運作,他就控製了朝堂,掌控著絕對的權力。
此時,擺在楊堅麵前的又是兩個抉擇。一是,扶持年幼的皇帝,把控朝堂,自己成為一代權臣。另一個是,取而代之。自己坐上皇帝的寶座,開創自己的王朝。向左或者向右,在抉擇的路口,楊堅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和猶豫不決。
選擇做權臣,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宇文護,撈不到一個好下場。選擇改朝換代,可能遭到北周舊臣的反對,導致政權分崩離析。最後,難以自處。一係列的可能,在楊堅的腦海裏,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繹過去。
在這關鍵的時刻,獨孤伽羅卻給出了十分鎮定的判斷。身處家宅後院的她,深深的了解這個時代的時局變化。對於楊堅和自己,乃至於兩個家族的未來,她有著冷靜的分析和判斷。
經過綜合的考量,對比曆史和當下。獨孤伽羅認為,與其把命運交給別人,不如自己來掌握命運。她派心腹,給丈夫楊堅送去了口信。
說道:“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大意就是,這會天下的形勢,已經很明朗了。我們楊家,騎虎難下。隻有前進,坐上皇位,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去吧,我支持你。在得到妻子獨孤伽羅的分析和支持之後,楊堅深以為然。終於,下定決心,改朝換代。
從獨孤伽羅的人生經曆來看,她能鼓勵楊堅稱帝,一點也不意外。出生在大變革的時代,從小又耳濡目染權力的更迭。婚配之後,馬上就因為政治的鬥爭,導致家族劇變,家道中落。甚至,一度因為政治對手的清算,夾起尾巴,低調生活。
好不容易,熬走了一個政治壓迫者。短暫的經曆了,幾年安穩的政治生活。之後,又因為荒淫的皇帝,全家差點再次罹難。還是在自己卑微的懇求和辯解之下,為家族謀求到了緩一口氣的機會。
如今,政治的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獨孤伽羅追求的,應該就是自己來主宰這個家族,甚至於整個天下的命運,她再也不想受人擺布。而此時,命運給他們夫妻二人,帶來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獨孤伽羅巾幗不讓須眉的氣質,果敢的氣魄,以及三十多年飽受政治鬥爭的磨礪。造就了她,對於權力的不同見解,以及一個優秀政治家該有的決斷。
所以,在獨孤伽羅的推動之下,他的老公楊堅茅塞頓開。拋開了所有的顧慮,運作稱帝。最後,楊堅故作幾次推辭之後,接受北周靜帝的禪讓,代周建隋。自然,獨孤伽羅成為了皇後。
至於,楊堅的皇帝之路,從後世的曆史記記述來看,大多還是予以肯定的。他的勵精圖治,完成南北統一,結束了幾百年的南北紛爭,造就了所謂的開皇之治。也為日後唐朝的建立,刻印出了一個模板。
當然,一個王朝的建立,要涉及的麵是非常的多得,尤其是大動蕩的時期。首先,楊堅要做的就是穩定住朝局。而後,對外發動統一戰爭。對內,開始行政改革。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這些方方麵麵,都是此時的楊堅和獨孤伽羅需要麵對的。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複。
在這個時期,獨孤伽羅作為皇後,以及楊堅的賢內助。她所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的有影響力的。她利用自身的學識,見識,以及不遜於男人的政治魄力。始終在楊堅的身後,協助其治國理政。夫妻同心,勵精圖治,嘔心瀝血,聯合開創了隋朝一統的盛世光景。而他們夫妻給隋朝製定的一係列政策,大多也被日後的唐朝繼承,並發揚光大。
甚至,在後來的曆史評述中,大家普遍認同一個觀點。身為皇後的獨孤伽羅,是中國曆史上比較少見的,對於君主終生保持有強烈影響力的後妃。那麽,對於隋朝,獨孤伽羅的作用和貢獻到底涉及哪些方麵,下個章節見。
這次呢,他通過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周宣帝宇文贇,透露出自己有離開京城,到地方任職的意思。正好,此時的宇文贇對楊堅充滿了猜疑。就著楊堅的意思,周宣帝任命楊堅為亳州總管。就這樣,楊堅暫時逃離了核心圈,也寬了周宣帝的疑心。
其實,在這場政治博弈中。楊堅的手下龐晃,就勸他一不做二不休。就此起兵,取代北周,建立屬於楊家的帝王之業。
可是,楊堅覺得時候未到,時機還不成熟啊。不過,在這個時候,我想楊堅的內心,已經有了取周自代的想法了。
要說這周宣帝,也算的上是一個荒唐的皇帝。公元的579年的4月,周宣帝為了能夠讓自己享樂,流連後宮。選擇了禪位給了太子,自己則躲進後宮不問朝政。
躲進後宮的周宣帝,生活變得更加的淫亂荒唐。很快,身體就被掏空了。禪位的後的第二年,周宣帝就要走向自己生命的盡頭。
也許是楊堅和他的眼線知道了周宣帝的情況,本來應該領命出征的他。以足疾為借口,選擇了留守,以觀其變。不出幾日,周宣帝就駕崩了。楊堅通過自己的親信,禦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周宣帝的詔書。詔書內容,可想而知,就是讓隨國公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
女婿周宣帝暴斃,又一次讓楊堅和獨孤伽羅摘掉了身上的枷鎖。給獨孤伽羅夫婦創造了絕佳的機會。此時,已經步入中年的兩人,曆經了二十多年政壇的曲折和磨煉。積累下了,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
此時,楊堅在朝廷內有著自己的支持勢力。在軍隊中,還有著絕對的實力。因此,可謂是獨霸朝堂。很快,經過楊堅的一番運作,他就控製了朝堂,掌控著絕對的權力。
此時,擺在楊堅麵前的又是兩個抉擇。一是,扶持年幼的皇帝,把控朝堂,自己成為一代權臣。另一個是,取而代之。自己坐上皇帝的寶座,開創自己的王朝。向左或者向右,在抉擇的路口,楊堅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和猶豫不決。
選擇做權臣,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宇文護,撈不到一個好下場。選擇改朝換代,可能遭到北周舊臣的反對,導致政權分崩離析。最後,難以自處。一係列的可能,在楊堅的腦海裏,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繹過去。
在這關鍵的時刻,獨孤伽羅卻給出了十分鎮定的判斷。身處家宅後院的她,深深的了解這個時代的時局變化。對於楊堅和自己,乃至於兩個家族的未來,她有著冷靜的分析和判斷。
經過綜合的考量,對比曆史和當下。獨孤伽羅認為,與其把命運交給別人,不如自己來掌握命運。她派心腹,給丈夫楊堅送去了口信。
說道:“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大意就是,這會天下的形勢,已經很明朗了。我們楊家,騎虎難下。隻有前進,坐上皇位,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去吧,我支持你。在得到妻子獨孤伽羅的分析和支持之後,楊堅深以為然。終於,下定決心,改朝換代。
從獨孤伽羅的人生經曆來看,她能鼓勵楊堅稱帝,一點也不意外。出生在大變革的時代,從小又耳濡目染權力的更迭。婚配之後,馬上就因為政治的鬥爭,導致家族劇變,家道中落。甚至,一度因為政治對手的清算,夾起尾巴,低調生活。
好不容易,熬走了一個政治壓迫者。短暫的經曆了,幾年安穩的政治生活。之後,又因為荒淫的皇帝,全家差點再次罹難。還是在自己卑微的懇求和辯解之下,為家族謀求到了緩一口氣的機會。
如今,政治的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獨孤伽羅追求的,應該就是自己來主宰這個家族,甚至於整個天下的命運,她再也不想受人擺布。而此時,命運給他們夫妻二人,帶來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獨孤伽羅巾幗不讓須眉的氣質,果敢的氣魄,以及三十多年飽受政治鬥爭的磨礪。造就了她,對於權力的不同見解,以及一個優秀政治家該有的決斷。
所以,在獨孤伽羅的推動之下,他的老公楊堅茅塞頓開。拋開了所有的顧慮,運作稱帝。最後,楊堅故作幾次推辭之後,接受北周靜帝的禪讓,代周建隋。自然,獨孤伽羅成為了皇後。
至於,楊堅的皇帝之路,從後世的曆史記記述來看,大多還是予以肯定的。他的勵精圖治,完成南北統一,結束了幾百年的南北紛爭,造就了所謂的開皇之治。也為日後唐朝的建立,刻印出了一個模板。
當然,一個王朝的建立,要涉及的麵是非常的多得,尤其是大動蕩的時期。首先,楊堅要做的就是穩定住朝局。而後,對外發動統一戰爭。對內,開始行政改革。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這些方方麵麵,都是此時的楊堅和獨孤伽羅需要麵對的。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複。
在這個時期,獨孤伽羅作為皇後,以及楊堅的賢內助。她所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的有影響力的。她利用自身的學識,見識,以及不遜於男人的政治魄力。始終在楊堅的身後,協助其治國理政。夫妻同心,勵精圖治,嘔心瀝血,聯合開創了隋朝一統的盛世光景。而他們夫妻給隋朝製定的一係列政策,大多也被日後的唐朝繼承,並發揚光大。
甚至,在後來的曆史評述中,大家普遍認同一個觀點。身為皇後的獨孤伽羅,是中國曆史上比較少見的,對於君主終生保持有強烈影響力的後妃。那麽,對於隋朝,獨孤伽羅的作用和貢獻到底涉及哪些方麵,下個章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