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來的結果來看,在漢順帝劉保的心中。對於政變,應該很早就有了部署。所以,在他的安排之下,一夜之間,閻姬所培育的外戚勢力,就被一網打盡了。


    政變的當天夜裏,在皇宮內院,漢順帝一派,基本已經控製了局麵。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勢頭,解決其他的潛在威脅。


    在次日的早晨,當第一縷陽光剛剛劃破天際,漢順帝便果斷地遣使入閻太後宮。那使者肩負著重大使命,神色凝重,步伐堅定。


    進入宮中,麵對閻太後的阻攔與質問,使者毫無退縮之意,堅決地奪取了象征著天子權威的璽綬。這一過程充滿了緊張與對峙,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語,都仿佛蘊含著千鈞之力。


    隨後,漢順帝親自駕臨嘉德殿。這座宏偉的宮殿,此刻彌漫著肅穆而緊張的氣氛。漢順帝目光炯炯,威嚴盡顯,果斷地派侍禦史,前去執行抓捕任務。


    侍禦史們迅速行動,如疾風般衝向閻太後兄長閻顯的府邸,以及城門校尉閻耀、執金吾閻晏所在之處。


    閻顯正沉浸在往日的權勢之中,絲毫沒有預料到,即將到來的厄運。閻耀在城門處,趾高氣揚地指揮著士兵,閻晏則在執金吾署中,耀武揚威。然而,侍禦史的突然出現,讓他們瞬間驚慌失措。


    盡管閻顯等人妄圖反抗,但終究無法逃脫正義的製裁。他們被一一逮捕,押解下獄。獄中,他們悔恨交加,卻為時已晚。最終,一並被處死。


    至此,曾經權傾朝野,不可一世的閻氏外戚勢力,被徹底平定。這一事件不僅彰顯了漢順帝的果敢與智慧,也為朝廷的政治格局帶來了全新的變革。


    一夜之間,閻姬處心積慮培植的外戚勢力,被一網打盡。而此時,閻姬的掌權人之路還不滿一年。其中失敗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他們閻氏家族不得人心,以及這些外戚人員的能力實在太差勁了。


    十一月戊午,漢順帝展現出了他堅毅果決的一麵。在成功將閻氏外戚及其黨羽,全部誅殺之後,一場大規模的清算行動,得以完成。


    閻氏外戚長期以來憑借著手中的權勢,在朝堂之上興風作浪,結黨營私,使得朝政混亂,民不聊生。而此刻,他們的種種罪行,終於迎來了應有的懲罰。


    漢順帝下令,把閻姬遷到離宮居住。那離宮,遠離繁華的宮廷核心,清冷孤寂。閻姬在前往離宮的路上,或許會回想起曾經的榮華富貴和滔天權勢,然而此刻,卻隻剩下滿心的悔恨與淒涼。


    不僅如此,對於閻姬的家屬,漢順帝也做出了嚴厲的處置。他們被無情地流放到比景縣(今越南中部)。那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路途艱辛,充滿了未知的危險與苦難。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飽經風霜。曾經養尊處優的生活,一去不複返,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漂泊和困苦。


    這一舉措,不僅彰顯了漢順帝整頓朝綱的決心,也向世人宣告了正義的勝利。它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了短暫的穩定與安寧,也為後續的政治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麵對閻姬的處理上,漢順帝也陷入了深思。最早,在那風雲詭譎的宮廷之中,漢順帝劉保竟慘遭廢黜太子之位,這一重大變故的背後,閻姬赫然參與其中。要知道,太子之位的廢立,向來關係著王朝的未來走向,其中牽涉的利益糾葛,錯綜複雜。


    議郎陳禪在此時挺身而出,他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閻太後與皇帝既無母子恩情,應該將太後遷到另外的館舍,不再朝見。”


    陳禪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對當時局勢的深刻洞察。他深知閻太後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違背了倫理綱常和皇家的尊嚴。


    當這一觀點被提出後,參與議論此事的群臣,紛紛表示讚同。他們或是基於對正義的堅守,或是出於對王朝穩定的考量。


    有的大臣,回想起閻太後的種種惡行,義憤填膺。有的則從國家的長遠發展出發,認為此舉勢在必行。一時間,朝堂之上群情激昂,眾人的聲音,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共同推動著這一決策的形成。


    司徒李合的門客周舉,神色凝重地對李合說道:“大人,您且聽我一言。從前,那久遠的歲月中,瞽瞍曾多次心懷惡意,想要謀殺自己的兒子虞舜,然而舜卻始終對父親更為孝順,其德行令人讚歎。


    還有鄭莊公,他的母親武薑,竟妄圖謀殺莊公,莊公悲憤交加,發誓:不到黃泉之下,不再相見。再者,秦始皇怨恨母親淫亂失行,以致久不見麵。這些帝王與親人之間的糾葛,充滿了痛苦與矛盾。


    但是後來,他們分別被潁考叔、茅蕉的勸諫所感動,最終重修孝道。史書中對這些事跡,都懷著欽佩之情,予以十分稱道。


    如今,閻顯兄弟剛剛伏誅,太後被幽禁在離宮之中。太後身處這般境地,倘若因此悲愁生病,萬一發生什麽意外,皇上又將何以號令天下?這必然會引發天下人的議論與質疑,對皇上的威望造成極大的損害。


    如果采納陳禪的意見,後世必將把這罪過,歸到您的身上。大人,您需深思啊!我們應當密奏朝廷,誠懇地請求皇帝,供養太後,讓太後能跟過去一樣,率領文武百官朝見。如此,方能順應天心,以答複人們內心深處,對孝道與親情的渴望!”


    司徒李合,聽了周舉這番言辭懇切,有理有據的話語,深知其中利害關係,當即毫不猶豫地立即上書漢順帝。


    出於孝道,以及為日後的政局考慮。漢順帝雖然對閻姬有一百個怨恨,但是在大是大非麵前,漢順帝還是妥協了。他壓抑住內的不甘情願,選擇了去朝見閻姬。


    公元126 年正月,在這新春伊始,萬象更新之際,漢順帝親自前往東宮,朝見閻太後。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此次朝見更是意義非凡。


    漢順帝以莊重而尊崇的禮儀,展現出對閻太後的敬重。而閻太後,在此之前或許心中還存有諸多憂慮與不安,然而當見到漢順帝親臨東宮,她內心的忐忑方才漸漸消散,史稱其“意乃安”。


    同年 2 月 19 日,閻太後猝然崩逝。她的離去,在宮廷之中,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這位曾經在權力的旋渦中,曆經風雨的太後,其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在她生前,宮廷內外的政治局勢複雜多變,她身處其中,必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閻太後逝世後,被賜予諡號為“思”,史稱安思皇後。這一諡號,蘊含著對她一生的評價與追思。次月甲申,依照皇家的禮儀規製,她與漢安帝合葬於恭陵。


    當然,後世一些學者認為,縱觀閻姬進入皇宮的十三年時間。不論是成為皇後,以及太後,她的所作所為,基本都配不上“安思”這兩個字的諡號。


    她的存在,並沒有給皇宮內院帶來安穩。反而是帶去了陰險和毒辣,漢順帝的生母就死於閻姬的毒殺之下。


    至於“思”字,在她的身上,更是很難有所體現。也許,漢順帝賦予閻姬思字,並不是肯定她的思考和處理事務的能力。更多的是,希望後人多反思一下,閻姬的所作所為,並引以為戒。


    當時,不論如何。漢順帝對於這個毒害自己生母的皇太後,還是給予了相對體麵的後事處理。也許是礙於孝道,也許是為了穩固當時的朝堂。曆史的結果是,閻姬以漢安帝皇後的身份,獲得了合葬恭陵的待遇。


    回望安思皇後閻姬的一生,在曆史中雖然沒有記載她具體的出生年月。但是,她在東漢的皇宮內生活了十三年左右。按照這樣的時間去推斷,應該閻姬在去世的時候,不到三十歲。


    不過,對於閻姬的去世,後世的疑慮不是很多。基於當時的背景,以及閻姬生前的所作所為。我想,閻姬自食惡果,死於非命的概率是非常的大的。不過,曆史的記載,以及後世的人們似乎並不熱衷於此。


    或許,正是因為閻姬在權力鬥爭中的失敗,和她所犯下的過錯,使得人們對她的命運選擇了淡忘或者漠然視之吧。但無論如何,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女子,終究成為了曆史長河中的一個匆匆過客,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想和感慨。


    對於閻姬這位女子的評價可謂是眾說紛紜,但總體而言並不算太高。畢竟,身為一國之母,六宮之首的皇後,本應以身作則,以寬廣胸懷去包容和團結,整個後宮眾人。


    然而,閻姬卻未能做到這一點,反而整日沉迷於權謀算計之中。她所行的幾乎都是陰謀詭計,機關算盡,利用一切手段,鏟除一切有威脅於自己的人。


    她宛如一隻狡猾的狐狸,時刻保持著警覺,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和事。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與權力,她不擇手段地施展各種陰謀詭計,甚至不惜犧牲他人的生命來達成目的。無論是曾經得寵的嬪妃,還是那些稍有異動的宮女太監,都成為了她眼中必須鏟除的敵人。


    在她的精心策劃下,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宮廷鬥爭,接連上演。每一次爭鬥過後,都會有人黯然失色,甚至失去性命。而閻姬則憑借著自己的心狠手辣和聰明才智,一次次化險為夷,並逐漸將整個後宮掌控在手中。可與此同時,她也漸漸迷失在了無盡的欲望與野心之中。


    作為尊貴無比,地位崇高的皇太後,她成功地登上了權力之巔,成為那個能夠臨朝稱製,掌控天下局勢之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擁有如此顯赫的地位與權勢,但在曆史長河之中,她所留下的功績,卻並不顯得特別出眾。


    誠然,在人事任免以及對外征戰等方麵,她也曾展現出一些可圈可點之處。或許在某個特定時期內,她憑借著自身的智慧和決斷力,做出了正確的決策,使得國家得以穩定發展,或者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勝利。但這些閃光點就如同浩瀚星空中的點點繁星,雖能閃爍一時光芒,卻難以掩蓋整個宇宙的廣袤無垠。


    相較於那些真正偉大的統治者們,他們以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深遠的政治眼光,推動社會進步,開創盛世輝煌。而這位皇太後的貢獻實在太過渺小,猶如滄海中的一滴水般微不足道。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後世對於她的評價,往往隻是輕描淡寫地帶過,未能給予其應有的重視與讚譽。


    然而,自從她登上後位那一刻起,便開始巧妙地運用自身尊貴無比的地位,以及那令人矚目的影響力。她竭盡全力地提攜,重用那些與自己有著親緣關係的外姓官員們,並對他們委以重任,使得這些外戚勢力,如野草般瘋狂蔓延滋長,這種狀況竟然持續了漫長的數十個春秋歲月!


    如此這般行徑,無疑徹底顛覆了那個時代,原本穩定和諧的政治生態圈之平衡態勢。更為重要的是,這一係列看似風光無限的操作,實則如同親手種下一顆顆定時炸彈一般,悄然間已為其未來的命運結局,預先鋪設下了一條充滿荊棘坎坷之路徑。


    都說蓋棺定論,回望閻姬成為女權人的道路。可以說,成也身世,敗也身世。我們知道,對於閻姬之前的幾朝皇後,她的出身是比較低的。


    本來沒有機會走上後位的她,因為掌權人鄧綏的一條打壓權貴的政策,獲得了紅利。最終,因為自己不高的出身,以及自身的硬條件,讓她成為了漢安帝的皇後。


    當然,因為較為底層的出身,限製了閻姬的遠見能力。自然,也造就了她小富即狂,患得患失的性格。


    也許閻姬的能力匹配一個女權人的地位,是合格的。但是,從小缺乏貴族氛圍熏陶的她,缺乏了世人所謂的大局觀。沒有很好的包容性,心胸的寬廣度不夠,自然很難有容人之量。那麽,眼界自然就限於眼前,比較短淺。


    而閻姬身後的外戚勢力閻氏家族的那些親貴們,也是如此。一人得道,他們憑借著閻姬的地位,突然成為了政治上的暴發戶。一下子的膨脹,讓他們誌得意滿,忘我的徜徉在無度的揮霍之中。久而久之,他們所倚仗的政治財富就被掏空,然後遭到了反噬。


    嚴格意義上來說,閻姬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女權人。因為,從女權人的各個維度考量她,她似乎都差強人意。而且,她掌權理政的時間,不到一年。


    唯一拿得出手的,也許就是閻姬的算計 。可惜的是,這些算計全部被閻姬用到了搶權奪位之上,對於國事,對於曆史,並沒有突出的作為和貢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建曆史女權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嗑郎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嗑郎王並收藏封建曆史女權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