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2年的夏天異常炎熱,陽光如火焰般炙烤著大地,仿佛要將一切都融化。就在這個酷熱難耐的季節裏,竇妙懷著深深的憂慮和悲憤,悄然離開了人世。


    曆史對竇妙的出生日期,並沒有詳細的記錄,這使得人們難以確切知曉她出生的確切年份。然而,根據她入宮的時間,我們可以大致推測出,她的年齡範圍。


    公元165年,竇妙進入漢桓帝的後宮,成為了貴人。到公元172年去世,她在後宮的時間,不過七年。按照漢朝女子平均入宮的年紀推算,竇妙入宮之時不會超過二十歲。由此可見,竇妙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就香消玉殞了。


    可以預見的是,那一場宮廷變故,給她的娘家竇氏,以及她的內心深處,是多麽的巨大的。以至於,她在那場變故之後,憂鬱成疾。最終,憤恨離世。


    竇妙的離世,給那個時代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和疑問。她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和坎坷,從宮廷的權力鬥爭到家族的興衰,無不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動蕩與複雜。


    可是,在竇妙離世之後。那些對她和她的竇氏懷恨在心的宦官集團,仍然不打算放過她。不僅對於她的後事,給予了貶低和羞辱。還建議漢桓帝,將竇妙的安葬規格降級。


    幸虧,當朝的許多明智誌士,心裏還是有良心的。他們紛紛奏請漢靈帝,對於竇妙的身後事要按照規製辦理。而漢靈帝也算是個有良心的人,在他的拍板之下。竇妙還是以漢桓帝皇後的身份,和漢桓帝合葬。


    並且,竇妙所獲的諡號是“思”,後世都習慣稱她為桓思皇後。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蘊含著豐富而深遠的意義。


    諡號,乃是對一個人曆史人物的一生,功過是非的高度概括和評價,是曆史給予的定論。而“桓思皇後”這個諡號,每一個字都承載著特定的含義和考量。


    “思”字,則往往蘊含著追思、懷念,也許是因為她的離去令人惋惜,她的品德和行為令人難以忘懷,讓後人心生思念之情。


    “皇後”這一尊貴的稱號,更是彰顯了她在宮廷中至高無上的地位。然而,這個稱號並非僅僅是榮耀的象征,更伴隨著沉重的責任和無盡的約束。


    將“桓思皇後”這一諡號綜合起來看,它仿佛是一幅細膩而深沉的畫卷,勾勒出這位皇後一生的輪廓,讓後人在這幾個字中去探尋她曾經的足跡,感受她在那個特定時代的存在和影響。


    這一諡號既是對她過往的總結,也是留給後世的一份珍貴的曆史記憶,讓人們能夠透過這簡單的幾個字,去想象和揣測她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回首竇妙的一生,她的命運充滿了矛盾和複雜。然而,如果從整體來看,她的人生仍然被悲情所籠罩。竇妙出生於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擁有高貴的出身和良好的機遇。入宮後不久,她就陷入了,各方勢力的紛爭與權謀之中,但最終卻幸運地登上了皇後的寶座。


    這個看似輝煌的成就背後,隱藏著無數的辛酸和無奈。竇妙並非出於自己的意願或能力而成為皇後,而是被各方力量推上了這個位置。她的晉升並不是因為個人魅力或者智慧,而是受到家族背景,宮廷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使得她的地位變得脆弱且不穩定,隨時可能被其他勢力推翻。


    為人妻,為國之後的她,並沒有得到皇帝丈夫的寵愛。相反,在皇帝丈夫漢桓帝的心裏,竇妙的上位,是自己權利被製衡的恥辱。


    因為,在漢桓帝的意願之中,他的後位是要留給自己寵愛的妃子的。可是,半路卻殺出了竇妙。為了政治的平衡和妥協,漢桓帝隻能妥協,被迫將皇後之位給了竇妙。所以說,在皇帝的心裏,對於竇妙,應該是非常有看法的。


    因而,在竇妙成為漢桓帝皇後的後宮生涯裏,她並沒有得到漢桓帝足夠的重視和尊重。甚至,在漢桓帝態度的影響之下,竇妙在後宮都沒有得到皇後位置應該有的排場。


    漢桓帝和他的寵妃們,甚至於那些後宮的宦官們,都沒有將竇妙這個皇後放在眼裏。此時的竇妙,除了隱忍,沒有任何的辦法。可以說,在這個時期,年輕的竇妙就已經在心中積攢怨氣和仇恨了。


    唯一慶幸的是,竇妙這種難熬的日子,就過了兩年的時間。隨著漢桓帝的病逝,成為皇太後的竇妙迎來了人生的轉折。


    在漢桓帝的靈柩之前,竇妙就迎來了自己情緒的爆發。她也許不能將漢靈帝怎麽樣,可是漢靈帝留下的那些寵妃,那些不尊重她,輕視她的情敵們。都可以成為她處置的對象,此時她就拔刀當場處決了漢桓帝生前最寵愛的妃子,長舒胸中的一口惡氣。


    雖然,此時的竇妙麵對的是喪夫守寡,但是,竇妙總算是得到了對應的地位和權力,不必在忍受著不平等的待遇和冷遇。因此,對她來說,是塞翁失馬。


    除了報複那些與自己爭風吃醋的後宮女子外,竇妙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擁立新的皇帝。由於漢桓帝膝下無子,所以在父親竇武的建議之下,他們決定擁立宗室劉宏,也就是漢靈帝。


    自然而然,成為皇太後的竇妙,開始了屬於她的臨朝稱製的時代。竇妙臨朝之後,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果敢的決策,開始廣泛征集天下的名賢之士。


    他們紛紛被列於朝廷,成為朝廷中的重要力量。竇妙賦予他們重任,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共同參與政事的商討與決策。


    在這樣的局麵之下,天下的有誌之士,無不滿懷期待,“延頸想望太平”。這種渴望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當時社會的種種困境以及對賢能之士的信任。


    每逢亂世,人們總是對能夠帶來安定與繁榮的統治者,和賢臣充滿了殷切的期盼。竇妙廣納賢才的舉措,正契合了這種文化理念。


    當時,在竇妙當權之時,她大膽啟用了數量眾多的“女尚書”。這些女尚書皆非泛泛之輩,她們具備出色的才能和敏銳的洞察力。每日,從晨曦初現直至夜幕降臨,女尚書們始終陪伴在竇太後的身側,形影不離。


    竇妙多次派遣女尚書外出宣讀詔命。在這些關鍵時刻,女尚書們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她們需以清晰而堅定的口吻,傳達竇太後的旨意,不容有絲毫的偏差和誤解。


    例如,在某次重要的官員任免之際,女尚書憑借其出色的口才和對旨意的精準把握,順利完成了詔命的宣讀,使得朝廷上下對新的人事安排得以明晰。


    不僅如此,竇妙還對這些女尚書們進行了封拜。有的因其在處理政務時,表現出的果斷和明智而獲封,有的則因在傳達詔命過程中,從未出現差錯而得拜。


    這種封拜並非隨意之舉,而是經過竇妙的深思熟慮和對她們功績的公正評判。竇妙任用女尚書並對其封拜的舉措,在當時的封建王朝中實屬罕見,打破了傳統的性別限製,為女性在政治領域的發展開辟了一定的空間。這一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當時社會中男尊女卑的固有觀念。


    可是,這種女尚書的製度,也給當時的政局埋下了隱患。女尚書作為竇妙的傳話人,涉及的事物是方方麵麵的。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她們帶偏。


    果然,後來的女尚書和宦官勢力攪和到了一起,給竇妙乃至於朝廷的政局帶來了很大震蕩。導致竇妙失去了權力,被幽禁起來。


    要說竇妙臨朝,最大的爭議,莫過於她對待宦官的態度。竇妙臨朝之際,宦官中常侍管霸,展現出了非凡的才略,得以專製省內事務。管霸此人,心思縝密,手段高明,在宮廷內部,權勢熏天。


    竇武見此情形,深知管霸等宦官專權,對朝政的危害極大,於是苦口婆心地勸說竇妙,將中常侍管霸、蘇康等人逮捕。


    竇武向竇妙詳細闡述了,這些宦官專權亂政的種種劣跡,以及他們對朝廷綱紀的破壞和對百姓福祉的損害。最終,竇妙下定決心,將這批宦官全部下獄,並下令處死。


    緊接著,竇武又勸竇妙誅殺曹節等人。曹節在宦官中勢力龐大,關係錯綜複雜,竇妙深知此事牽涉甚廣,一旦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宮廷內亂,危及自身地位和朝廷穩定。因此,麵對竇武的勸說,竇妙陷入了深深的猶豫之中,遲遲未能做出決斷。


    宦官專權在古代王朝中屢見不鮮,往往導致政治黑暗、社會動蕩。竇妙所處的時代,正是這種矛盾尖銳的時期。竇妙在麵對誅殺宦官,這一重大決策時,不得不謹慎權衡。竇妙的猶豫,也是出於對各方利益平衡的考量。


    不論竇妙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總之她對於如何處置宦官一黨的猶豫不決,給自己帶來了不可悔恨的結果。


    後來,就是宦官和女尚書沆瀣一氣。通過控製內宮,而發動了事變。導致竇妙的父親大將軍竇武自殺,竇妙的支持勢力被瓦解。


    竇妙的掌權時間僅有一年,作為並不是很多。不過,在對外戰爭上,在她臨朝之時,確實有所作為的。


    公元168年,段熲在逢義山,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與先零羌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戰場上,金戈鐵馬,喊殺聲震天。段熲率領著英勇無畏的將士們,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敵軍。一番激戰過後,段熲大獲全勝,斬首八千之多。這八千顆首級,見證了段熲軍隊的勇猛和無畏,也讓敵軍聞風喪膽。


    不僅如此,此次戰役還俘獲了,牛馬羊多達 28 萬頭。這些豐富的戰利品,充分展示了戰爭的巨大勝利,也為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物資補充。


    當時,太後竇妙臨朝主政。得知段熲的赫赫戰功後,她親自下詔以示嘉獎。詔書中說道:“先零東羌多年來為禍一方,百姓苦不堪言。段熲從前就向朝廷陳述情況,認為必須將其徹底掃滅,以絕後患。他懷著堅定的信念,不畏艱難險阻。在霜雪交加的惡劣天氣中,白天黑夜都急速行軍,不敢有絲毫懈怠。


    戰鬥時,他身先士卒,親自麵對敵人的矢石,毫不退縮。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讓他們個個奮勇殺敵。不到十天的時間,敵寇便在我方的強大攻勢下倉惶逃跑潰散。戰場上屍體相連,一片狼藉。我方還活捉了眾多敵軍,其數量之多,簡直無法統計。


    段熲此次出征,洗雪了百年來的敗恨,讓那些曾經為國家捐軀的忠將們的亡魂得以安息。他的功勞顯著,朝廷對他極為嘉賞。等到東羌被完全平定之時,應當一起記錄他的功勳,讓後世銘記。現在,特賜段熲錢二十萬,並且允許他用自家一人為郎中。”


    與此同時,竇妙展現出了其果斷的決策力和對軍事的高度重視。她毫不猶豫地下令讓中藏府迅速調撥大量的金錢,豐富的財物,以此來增加助力軍費,確保軍隊在物資方麵,得到充足的保障,從而能夠更加英勇無畏地投入戰鬥,為國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寧奮勇拚搏。


    不僅如此,竇妙還親自任命,段熲為破羌將軍。段熲此人,智勇雙全,在以往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是一位備受敬重的將領。


    竇妙深知段熲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堅信他能夠擔當起這一重任,帶領軍隊戰勝羌敵。這一任命,不僅是對段熲個人能力的認可,更是向全軍乃至整個國家傳遞出了一個堅定的信號。朝廷對於平定羌亂,維護國家穩定的決心堅如磐石。


    都說蓋棺定論,如果從一般封建曆史人物的角度去定義竇妙。我想,她的一生最大的標簽就是悲情。


    而如果從女權人的角度,來定義竇妙。我想她的成績,是非常的不合格的。與封建曆史的大多女權人相比,竇妙的女權人角色,道行太淺。她的掌權時間就一年,各種作為也非常的少,留下的貢獻,更是寥寥無幾。


    反而,在她身上,留下的是那種猶豫不決。縱觀曆史當權者,最為忌諱的也許就是當斷不斷。寧可錯殺,不可放過。而竇妙不知道是出自何種的憂慮,沒有拿出應有的決斷。最終,導致自己和自己的娘家人遭受到了反噬。


    被迫交出了自己的權力,也交代了整個竇家的命運。要知道,這就是絕對權力,你掌握的住她,那你就是騰飛在雲霄之上,翻雲覆雨。


    如果你駕馭不住她,那最終你必然會遭到她的反噬,亮出你的底牌。而你的底牌,就是身家性命,乃至於整個家族的興衰榮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建曆史女權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嗑郎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嗑郎王並收藏封建曆史女權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