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審計幹部不能隻唯上
官場修仙,好官不好當 作者:六月榴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省紀委的調查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具體,接觸到的罪惡與黑暗也越來越觸目驚心。
黃書記決定,成立專案組,對朱啟明立案調查。
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誰都知道,朱啟明不可能不倒,誰也扶不住。
自然,省反貪局也解除了對劉廣林的限製出行。
其實,被限製出行的這一段時間,對劉廣林的幫助還是不小的。
這一段時間裏,正是他領著宜都市苦練內功的時候。
從機關辦事作風,到幹部隊伍的思想建設,在劉廣林緊抓不放的情況下,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讓宜都市各個機關單位,不管是在辦事流程上,還是在思想決策上,都更接近江南省這樣的經濟大省,徹底改掉內陸城市那種推諉保守的辦公作風。
可以說,在這一塊是好事。
也是在這一段時間裏,劉廣林更加鞏固了自己在宜都市乃至西陵市的權威形象,成為官場上公認的年輕成熟幹部。
羅慶全副書記最終也沒有使用殺手鐧——調省審計局下來審計宜都市在新農社建設過程中的股份結構。
不是他不想,是不能。被省委餘書記攔了下來。
攔下來之後,餘書記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待了羅慶全,展開了第一次工作談話。
兩人談話的氛圍很嚴肅,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激烈。
“餘書記,作為楚天省委副書記,對機製改革,特別是農業農村農田的重大機製改革,我應該也必須有發言權,這是我作為楚天省委常委的基本權利之一。”
“沒有人剝奪你的發言權,我剝奪你的發言權了嗎?我要是有意不讓你說話,我們之間連這場談話都不會有。
慶全同誌,發言權不是審計權,審計權也不是調查權。
你難道忘了?
宜都市的新農社,還是在你是西陵市委書記的時候就開始建設了。”
“可是,現在的宜都市新農社已經完全偏離了當初我的設計方向,變成了一個吞噬老百姓血汗的資本怪物。
正因如此,我才決定下派審計部門去糾正。”
餘書記看著一臉正氣的羅慶全,看著他儒雅之中帶著絲絲的書卷氣,突然覺得,原來美和醜之間的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讓他有點想要作嘔的感覺。
所以,他毫不客氣地一把撕破了羅慶全往自己臉上貼的金箔,冷笑著說道:“哦?原來宜都市的新農社還有你的一份功勞?
你拿什麽來設計新農社,是你的夢想嗎?
你拿什麽來建立新農社,還是你的夢想嗎?
你是參與了製度設計?還是引進了資金?
貪功邀功也要有點底線,羅慶全,你沒有!一點也沒有!
從宜都市新農社改製之初,一直到現在,我能查到的,就是你一直對此不聞不問。
假如不聞不問就是你的設計,就是你的支持,那麽,黨的事業在你的眼裏,難道不是一個笑話嗎!”
餘書記的溫和不再,批評變得極其嚴厲。
誰敢拿黨的事業當笑話看,誰就是黨的敵人。
敵我之間的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
可以說,這是羅慶全走上仕途以來,遭遇到的最大的危機。
“餘書記您這樣的批評我不接受!
我在西陵市當市委書記的時候,為了宜都市的農村改革,和劉廣林同誌是有過深入交流的。
這種私底下的交流都不止三、五次!
說一句誇張的話,在西陵市,沒有我的默許,宜都市的農村改革能執行得下去?!”
羅慶全說的是事實嗎?
一半一半吧!
餘書記認為,私底下交流這種事情不管有沒有,都可以算在不存在的範疇內,可以說是羅慶全的托詞。
但,在西陵市沒有他羅慶全的默許,宜都市想要搞農村改革也不可能,這個是真的。
正因為是真的,才更可怕!
尤其可怕的是,這種危險的說法還被當成了支持的理由,光明正大的在他這個省委書記麵前邀功。
這是他作為一名省委書記,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但,目前的情況,羅慶全已經超出了批評教育的範圍,他已經不是一位可以拯救的同誌了。
這樣的高級領導,破壞的作用明顯大於建設。
繼續任由他這樣的人把持著領導位置,是對黨的事業不忠誠。
所以,餘書記終止了這一場特殊的談話。
中止了這場談話之後,餘書記再次把行程安排往後麵推了推,讓趙隱謙通知省審計局,他現在要過去做調研工作。
趙隱謙在旁邊看了個清清楚楚,老板這是擔心審計局的人不聽招呼,不得不去壓一壓。
這就是餘書記的經驗老道之處。
不聽省委書記招呼的人多的是,尤其是這種自認為自己在山頭上的幹部。
審計局的局長王堯聽到省委書記直接過來了,就知道,自己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法子,怕是用不了。
不過,這些東西都隻是在他心頭一閃而過,現在最主要的,是要把餘書記應付過去。
應付餘書記很難嗎?
難,也不難。
就看餘書記對待審計局的態度了。
態度好,也就不難,一笑而過的事情,畢竟,他王堯也沒有真的下派審計小組去宜都市。
態度不好,那就難了。
當眾被餘書記批評一頓是難免的,削弱王堯這個審計局的局長威信,隻是基本操作。
借口他工作不力,讓他進學習班這種事,也不需要上省常委會討論的。
等他王堯學習個半年回來,能在什麽部門待著,還是要看餘書記的心情。
所以,事到臨頭了,王堯才想起來,一個省委書記要整他一個廳級幹部,手段太多,辦法太多。
而且,他王堯除了被動承受之外,沒有任何招架之力。
所以,站在審計局大門口的王堯,心中忐忑,惴惴不安。
餘書記輕車簡從,隻帶了省委秘書長隨行陪同。連同安保人員一起,不過是四輛車而已。
到了審計局大門口,餘書記下車的時候,看了王堯一眼,淡漠地問道:“你就是王堯?知道我今天為什麽要來你局調研嗎?”
這是個送命題,對於王堯尤其如此。
黃書記決定,成立專案組,對朱啟明立案調查。
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誰都知道,朱啟明不可能不倒,誰也扶不住。
自然,省反貪局也解除了對劉廣林的限製出行。
其實,被限製出行的這一段時間,對劉廣林的幫助還是不小的。
這一段時間裏,正是他領著宜都市苦練內功的時候。
從機關辦事作風,到幹部隊伍的思想建設,在劉廣林緊抓不放的情況下,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讓宜都市各個機關單位,不管是在辦事流程上,還是在思想決策上,都更接近江南省這樣的經濟大省,徹底改掉內陸城市那種推諉保守的辦公作風。
可以說,在這一塊是好事。
也是在這一段時間裏,劉廣林更加鞏固了自己在宜都市乃至西陵市的權威形象,成為官場上公認的年輕成熟幹部。
羅慶全副書記最終也沒有使用殺手鐧——調省審計局下來審計宜都市在新農社建設過程中的股份結構。
不是他不想,是不能。被省委餘書記攔了下來。
攔下來之後,餘書記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待了羅慶全,展開了第一次工作談話。
兩人談話的氛圍很嚴肅,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激烈。
“餘書記,作為楚天省委副書記,對機製改革,特別是農業農村農田的重大機製改革,我應該也必須有發言權,這是我作為楚天省委常委的基本權利之一。”
“沒有人剝奪你的發言權,我剝奪你的發言權了嗎?我要是有意不讓你說話,我們之間連這場談話都不會有。
慶全同誌,發言權不是審計權,審計權也不是調查權。
你難道忘了?
宜都市的新農社,還是在你是西陵市委書記的時候就開始建設了。”
“可是,現在的宜都市新農社已經完全偏離了當初我的設計方向,變成了一個吞噬老百姓血汗的資本怪物。
正因如此,我才決定下派審計部門去糾正。”
餘書記看著一臉正氣的羅慶全,看著他儒雅之中帶著絲絲的書卷氣,突然覺得,原來美和醜之間的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讓他有點想要作嘔的感覺。
所以,他毫不客氣地一把撕破了羅慶全往自己臉上貼的金箔,冷笑著說道:“哦?原來宜都市的新農社還有你的一份功勞?
你拿什麽來設計新農社,是你的夢想嗎?
你拿什麽來建立新農社,還是你的夢想嗎?
你是參與了製度設計?還是引進了資金?
貪功邀功也要有點底線,羅慶全,你沒有!一點也沒有!
從宜都市新農社改製之初,一直到現在,我能查到的,就是你一直對此不聞不問。
假如不聞不問就是你的設計,就是你的支持,那麽,黨的事業在你的眼裏,難道不是一個笑話嗎!”
餘書記的溫和不再,批評變得極其嚴厲。
誰敢拿黨的事業當笑話看,誰就是黨的敵人。
敵我之間的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
可以說,這是羅慶全走上仕途以來,遭遇到的最大的危機。
“餘書記您這樣的批評我不接受!
我在西陵市當市委書記的時候,為了宜都市的農村改革,和劉廣林同誌是有過深入交流的。
這種私底下的交流都不止三、五次!
說一句誇張的話,在西陵市,沒有我的默許,宜都市的農村改革能執行得下去?!”
羅慶全說的是事實嗎?
一半一半吧!
餘書記認為,私底下交流這種事情不管有沒有,都可以算在不存在的範疇內,可以說是羅慶全的托詞。
但,在西陵市沒有他羅慶全的默許,宜都市想要搞農村改革也不可能,這個是真的。
正因為是真的,才更可怕!
尤其可怕的是,這種危險的說法還被當成了支持的理由,光明正大的在他這個省委書記麵前邀功。
這是他作為一名省委書記,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但,目前的情況,羅慶全已經超出了批評教育的範圍,他已經不是一位可以拯救的同誌了。
這樣的高級領導,破壞的作用明顯大於建設。
繼續任由他這樣的人把持著領導位置,是對黨的事業不忠誠。
所以,餘書記終止了這一場特殊的談話。
中止了這場談話之後,餘書記再次把行程安排往後麵推了推,讓趙隱謙通知省審計局,他現在要過去做調研工作。
趙隱謙在旁邊看了個清清楚楚,老板這是擔心審計局的人不聽招呼,不得不去壓一壓。
這就是餘書記的經驗老道之處。
不聽省委書記招呼的人多的是,尤其是這種自認為自己在山頭上的幹部。
審計局的局長王堯聽到省委書記直接過來了,就知道,自己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法子,怕是用不了。
不過,這些東西都隻是在他心頭一閃而過,現在最主要的,是要把餘書記應付過去。
應付餘書記很難嗎?
難,也不難。
就看餘書記對待審計局的態度了。
態度好,也就不難,一笑而過的事情,畢竟,他王堯也沒有真的下派審計小組去宜都市。
態度不好,那就難了。
當眾被餘書記批評一頓是難免的,削弱王堯這個審計局的局長威信,隻是基本操作。
借口他工作不力,讓他進學習班這種事,也不需要上省常委會討論的。
等他王堯學習個半年回來,能在什麽部門待著,還是要看餘書記的心情。
所以,事到臨頭了,王堯才想起來,一個省委書記要整他一個廳級幹部,手段太多,辦法太多。
而且,他王堯除了被動承受之外,沒有任何招架之力。
所以,站在審計局大門口的王堯,心中忐忑,惴惴不安。
餘書記輕車簡從,隻帶了省委秘書長隨行陪同。連同安保人員一起,不過是四輛車而已。
到了審計局大門口,餘書記下車的時候,看了王堯一眼,淡漠地問道:“你就是王堯?知道我今天為什麽要來你局調研嗎?”
這是個送命題,對於王堯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