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山動物園從山西太行山購進七對褐馬雞,大概是水土不服的原因,不到半個月,就有六隻雌褐馬雞相繼病死了。
鐵籠子裏剩下七隻雄褐馬雞和一隻雌褐馬雞,雌雄比例嚴重失調。
褐馬雞尾羽披散很像馬尾,兩耳邊有發達的耳羽像角,具有很高的觀賞性。雄褐馬雞驍勇好鬥,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動物,我國古代武將的帽子上愛插褐馬雞的尾羽,清代官員也用馬雞翎來區別官位品級。
春末夏初,是褐馬雞的繁殖季節,褐馬雞實行一夫一妻製的婚姻形態,動物園無法及時補充雌褐馬雞,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鐵籠子裏肯定會爆發一場殘酷的爭偶大戰。按照褐馬雞暴烈的性格和動輒訴諸武力的秉性來推論,極有可能七隻雄褐馬雞中有六隻會死於非命。
果然,隨著陽光一天比一天熾熱,七隻雄褐馬雞之間的對立情緒也越來越嚴重。它們在水泥地上磨動琥珀色的嘴喙,遒勁有力的雙爪不停地在地上抓刨著,擺出一副磨刀霍霍準備大開殺戒的姿勢。
有時候,一隻正在稻草堆啄食的雄褐馬雞和另一隻在水槽邊散步的雄褐馬雞目光對視了一下,突然就會頸毛聳立翅膀半開互相撲過來,大眼瞪小眼,你啄我一口,我撕你一爪打鬥起來。每每這個時候,其他五隻雄褐馬雞情緒也會昂奮起來,扇動翅膀一起奔過來,加入這場戰鬥。它們沒有固定的仇人,相互之間也不搞什麽聯盟,各自為戰,能啄到誰就去啄誰,能抓誰一爪就抓誰一爪。
這是可以理解的。整個鐵籠子裏僅有一隻雌褐馬雞,也就是說,七隻雄褐馬雞裏隻有一個幸運兒能喜結良緣,因此對任何一隻雄褐馬雞來講,其他六隻雄褐馬雞都是競爭對手,都是必欲除之而後快的仇家。動物沒有思想境界可言,也沒有道德品質一說,生活的最高原則就是生存和繁殖,誰阻礙了生存和繁殖,誰就是冤家對頭。
奇怪的是,一旦出現七隻雄褐馬雞蜂擁而上的混戰局麵,那戰鬥很快就結束了,鬥不到幾個回合,它們就會不約而同停止攻擊,雖然仍怒目而視,頸毛恣奓,但身體卻慢慢地朝後退卻,四下散開。
據在野外考察過褐馬雞生活形態的專家們介紹,他們曾許多次目睹繁殖期兩雄爭偶之戰,比專門培養和訓練過的鬥雞鬥得還要厲害,羽毛飄零,血跡斑斑,非要打到一方受了重傷逃之夭夭,才會罷休,稱得上是殊死的較量。
顯然,七雄爭偶與兩雄爭偶是有很大不同的。
兩雄爭偶時,雙方都會這樣想:雖然激烈的打鬥會消耗我的體力,會損壞我漂亮的羽毛,會讓我流血受傷,但我一旦打贏的話,就能獲得一個配偶,繁殖後代,因此,冒點險是值得的。
多雄爭偶時,各方就會這樣考慮:我就算在一次挑戰中獲勝,也一定元氣大傷,不是流血負傷,就是耗盡體力,其他雄褐馬雞就會趁機前來挑戰,輕而易舉將我擊敗,我不僅不能得到配偶繁殖後代,而且連性命都難保,所以我不能貿然行事。
那隻唯一剩下的雌褐馬雞從窩棚走了出來,立刻有一隻雄褐馬雞心急火燎地追上去,但還沒等它接近雌褐馬雞,左側角落裏的兩隻雄褐馬雞就躥了上來,攔截住那個想占便宜的家夥。它們剛開始啄咬撕扯,另外四隻雄褐馬雞又趕過來參加戰鬥,同以往一樣,才打了個開始,就偃旗息鼓休戰了。
當攻擊行為能帶來生存和遺傳上的好處,這種攻擊行為就會愈演愈烈;當攻擊行為不能帶來生存和遺傳上的好處,攻擊行為就會趨於緩和,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
但我想,這七隻雄褐馬雞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明擺著,誰也不願放棄繁殖的機會,也不可能臨時改一夫一妻製為一妻多夫製的。這七個家夥個頭都差不多大,都目光凶狠,走起路來昂首闊步,沒有一盞省油的燈,除非被打得身負重傷,是不可能自動退出這場競爭的,我以極大的興趣注意觀察它們是如何解決這道難題的。
兩天後,在那隻雌褐馬雞身旁又出現了群雄混戰的局麵。就在大家氣咻咻準備四下散開的當兒,一隻耳廓羽叢呈銀白色的雄褐馬雞突然尾羽一甩,身體優美地轉了個圈,一隻翅膀掛地,另一隻翅膀微微朝天上翻轉,雙爪有節奏地踢蹬抖動,跳起了求愛舞蹈。
據教科書介紹,鶉雞類禽鳥一般都會跳求愛舞蹈,褐馬雞屬於鶉雞類,當然深諸此道。
但求愛舞蹈通常是在兩雄爭鬥結束後,勝利者在雌褐馬雞身旁翩翩起舞,炫耀自己非凡的力量和華麗的羽毛,以便自己能順利地俘虜一顆芳心。目前的情況是,爭鬥遠沒結束,或者說酷烈的爭鬥還沒開始呢,急急忙忙跳求愛舞蹈,我懷疑這家夥神經是否搭錯了。
更讓我目瞪口呆的是,其他六隻雄褐馬雞竟然也驕傲地扭著臉,垂下一隻翅膀,抖動腳爪,跳起了求愛舞蹈。
它們不是圍著雌褐馬雞跳舞,而是與競爭對手--另一隻雄褐馬雞麵對麵地跳。雖然它們的舞姿與平時在雌褐馬雞麵前跳的一模一樣,但表情有天壤之別。在雌褐馬雞麵前跳時,雄褐馬雞目光溫柔,含情脈脈,優美穩健,頗有紳士風度。此時此刻這七隻雄褐馬雞,目光狠毒,麵色冷峻,剛猛激烈,標準的武士風範。
它們是從早上十點二十分左右開始起跳的,發了瘋似的不肯停歇,你神采飛揚,我更熱烈奔放,你一口氣轉十二個圈,我旋風似的轉十三個圈氣死你,不吃不喝,走火入魔。
到了下午一點多鍾,一隻腹毛紫黑年紀偏大的雄褐馬雞終於精疲力竭,身體一歪,摔倒在地,躺在地上大口喘氣。又過了幾分鍾,另一隻過於肥胖的雄褐馬雞也累得支撐不住,跌跌撞撞退出了場。
剩下的五隻雄褐馬雞,仍雄風猶存,舞兮蹈兮。
我明白了,它們是在用求愛舞蹈替代肉搏廝殺,進行繁殖期的競爭。這求愛舞蹈,同樣需要耐力、毅力、體力、精力、技巧、勇氣和殊死的拚搏精神。唯一不同的是,輸方和贏方都不會受到身體上的傷害,不會有誰致殘,更不會有誰喪命。
這是一種高妙的生存策略,套用生物學家的術語,就是“宜斯策略”。所謂的宜斯策略,就是進化上的穩定策略,是指動物麵臨不可回避的競爭時,采取相宜的辦法,或者說采取權宜之計,盡量避免對生存和遺傳沒有好處的結局。宜斯策略一旦形成,全體成員都會遵照執行。
按照動物學家的觀點,競爭分兩大類,一是種外競爭,二是種內競爭。種內競爭比起種外競爭來,頻繁得多,也激烈得多。需要相同的領地,索取相同的食物,尋覓相同的配偶,當然會發生摩擦與爭鬥,這就是產生攻擊性行為的根源。
從生命進化這個角度看,攻擊性行為有利於汰劣留良,因為爭鬥的結果,一般都是強者勝而弱者敗,強者獲得領地、獲得食物、獲得配偶,產下較強的後代,有限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整個種群也就強壯而充滿活力。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攻擊性有利也有弊,攻擊性過強,頻頻發生,群體成員就會死於非命,給種群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尤其對那些具備利齒尖爪有殺傷力的動物而言,認真格鬥起來,非死即傷,攻擊性行為的弊端更是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動物將攻擊行為儀式化,或者說藝術化,取其利而避其害。例如野牛,發情期雄牛相爭,一般都是互相亮出犄角,噴著響鼻,氣勢洶洶地對峙著,謹慎而又有節製地用角互相碰撞,很少有用尖角拚命荊捅的,當一方覺得自己力量不占上風抽身退卻,另一方也隻是象征性地追幾步,而不會痛打落水狗將對方的身體戳成蜂窩煤。狗和狗打架,一般都是叫得凶而咬得輕,雷聲大而雨點小,很少聽說某條狗在打架時被其他狗打死的事。
求愛舞蹈持續到下午三點,又有四隻雄褐馬雞累得趴了下來,最後隻剩下耳羽銀白的雄褐馬雞還在翩然起舞。那隻雌褐馬雞羞紅著臉,來到它麵前,它驕傲地鳴啼一聲,扇動強有力的翅膀,擁著新娘揚長而去。
被淘汰出局的其他六隻雄褐馬雞,用疲憊、傷感、羨慕、嫉妒的眼光望著幸運兒的背影。
沒有死亡,隻有遺憾,而遺憾是構不成對生存的威脅的。
有人說,人類體育競賽最原始的起因,就是為了釋放可怕的攻擊性,一種成功的宜斯策略;還有人說,人類的體育競賽就是不會受到傷害的戰爭。我想,不能簡單地將動物行為套用到人類身上,不然的話,就會變成庸俗的社會生物學了。
鐵籠子裏剩下七隻雄褐馬雞和一隻雌褐馬雞,雌雄比例嚴重失調。
褐馬雞尾羽披散很像馬尾,兩耳邊有發達的耳羽像角,具有很高的觀賞性。雄褐馬雞驍勇好鬥,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動物,我國古代武將的帽子上愛插褐馬雞的尾羽,清代官員也用馬雞翎來區別官位品級。
春末夏初,是褐馬雞的繁殖季節,褐馬雞實行一夫一妻製的婚姻形態,動物園無法及時補充雌褐馬雞,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鐵籠子裏肯定會爆發一場殘酷的爭偶大戰。按照褐馬雞暴烈的性格和動輒訴諸武力的秉性來推論,極有可能七隻雄褐馬雞中有六隻會死於非命。
果然,隨著陽光一天比一天熾熱,七隻雄褐馬雞之間的對立情緒也越來越嚴重。它們在水泥地上磨動琥珀色的嘴喙,遒勁有力的雙爪不停地在地上抓刨著,擺出一副磨刀霍霍準備大開殺戒的姿勢。
有時候,一隻正在稻草堆啄食的雄褐馬雞和另一隻在水槽邊散步的雄褐馬雞目光對視了一下,突然就會頸毛聳立翅膀半開互相撲過來,大眼瞪小眼,你啄我一口,我撕你一爪打鬥起來。每每這個時候,其他五隻雄褐馬雞情緒也會昂奮起來,扇動翅膀一起奔過來,加入這場戰鬥。它們沒有固定的仇人,相互之間也不搞什麽聯盟,各自為戰,能啄到誰就去啄誰,能抓誰一爪就抓誰一爪。
這是可以理解的。整個鐵籠子裏僅有一隻雌褐馬雞,也就是說,七隻雄褐馬雞裏隻有一個幸運兒能喜結良緣,因此對任何一隻雄褐馬雞來講,其他六隻雄褐馬雞都是競爭對手,都是必欲除之而後快的仇家。動物沒有思想境界可言,也沒有道德品質一說,生活的最高原則就是生存和繁殖,誰阻礙了生存和繁殖,誰就是冤家對頭。
奇怪的是,一旦出現七隻雄褐馬雞蜂擁而上的混戰局麵,那戰鬥很快就結束了,鬥不到幾個回合,它們就會不約而同停止攻擊,雖然仍怒目而視,頸毛恣奓,但身體卻慢慢地朝後退卻,四下散開。
據在野外考察過褐馬雞生活形態的專家們介紹,他們曾許多次目睹繁殖期兩雄爭偶之戰,比專門培養和訓練過的鬥雞鬥得還要厲害,羽毛飄零,血跡斑斑,非要打到一方受了重傷逃之夭夭,才會罷休,稱得上是殊死的較量。
顯然,七雄爭偶與兩雄爭偶是有很大不同的。
兩雄爭偶時,雙方都會這樣想:雖然激烈的打鬥會消耗我的體力,會損壞我漂亮的羽毛,會讓我流血受傷,但我一旦打贏的話,就能獲得一個配偶,繁殖後代,因此,冒點險是值得的。
多雄爭偶時,各方就會這樣考慮:我就算在一次挑戰中獲勝,也一定元氣大傷,不是流血負傷,就是耗盡體力,其他雄褐馬雞就會趁機前來挑戰,輕而易舉將我擊敗,我不僅不能得到配偶繁殖後代,而且連性命都難保,所以我不能貿然行事。
那隻唯一剩下的雌褐馬雞從窩棚走了出來,立刻有一隻雄褐馬雞心急火燎地追上去,但還沒等它接近雌褐馬雞,左側角落裏的兩隻雄褐馬雞就躥了上來,攔截住那個想占便宜的家夥。它們剛開始啄咬撕扯,另外四隻雄褐馬雞又趕過來參加戰鬥,同以往一樣,才打了個開始,就偃旗息鼓休戰了。
當攻擊行為能帶來生存和遺傳上的好處,這種攻擊行為就會愈演愈烈;當攻擊行為不能帶來生存和遺傳上的好處,攻擊行為就會趨於緩和,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
但我想,這七隻雄褐馬雞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明擺著,誰也不願放棄繁殖的機會,也不可能臨時改一夫一妻製為一妻多夫製的。這七個家夥個頭都差不多大,都目光凶狠,走起路來昂首闊步,沒有一盞省油的燈,除非被打得身負重傷,是不可能自動退出這場競爭的,我以極大的興趣注意觀察它們是如何解決這道難題的。
兩天後,在那隻雌褐馬雞身旁又出現了群雄混戰的局麵。就在大家氣咻咻準備四下散開的當兒,一隻耳廓羽叢呈銀白色的雄褐馬雞突然尾羽一甩,身體優美地轉了個圈,一隻翅膀掛地,另一隻翅膀微微朝天上翻轉,雙爪有節奏地踢蹬抖動,跳起了求愛舞蹈。
據教科書介紹,鶉雞類禽鳥一般都會跳求愛舞蹈,褐馬雞屬於鶉雞類,當然深諸此道。
但求愛舞蹈通常是在兩雄爭鬥結束後,勝利者在雌褐馬雞身旁翩翩起舞,炫耀自己非凡的力量和華麗的羽毛,以便自己能順利地俘虜一顆芳心。目前的情況是,爭鬥遠沒結束,或者說酷烈的爭鬥還沒開始呢,急急忙忙跳求愛舞蹈,我懷疑這家夥神經是否搭錯了。
更讓我目瞪口呆的是,其他六隻雄褐馬雞竟然也驕傲地扭著臉,垂下一隻翅膀,抖動腳爪,跳起了求愛舞蹈。
它們不是圍著雌褐馬雞跳舞,而是與競爭對手--另一隻雄褐馬雞麵對麵地跳。雖然它們的舞姿與平時在雌褐馬雞麵前跳的一模一樣,但表情有天壤之別。在雌褐馬雞麵前跳時,雄褐馬雞目光溫柔,含情脈脈,優美穩健,頗有紳士風度。此時此刻這七隻雄褐馬雞,目光狠毒,麵色冷峻,剛猛激烈,標準的武士風範。
它們是從早上十點二十分左右開始起跳的,發了瘋似的不肯停歇,你神采飛揚,我更熱烈奔放,你一口氣轉十二個圈,我旋風似的轉十三個圈氣死你,不吃不喝,走火入魔。
到了下午一點多鍾,一隻腹毛紫黑年紀偏大的雄褐馬雞終於精疲力竭,身體一歪,摔倒在地,躺在地上大口喘氣。又過了幾分鍾,另一隻過於肥胖的雄褐馬雞也累得支撐不住,跌跌撞撞退出了場。
剩下的五隻雄褐馬雞,仍雄風猶存,舞兮蹈兮。
我明白了,它們是在用求愛舞蹈替代肉搏廝殺,進行繁殖期的競爭。這求愛舞蹈,同樣需要耐力、毅力、體力、精力、技巧、勇氣和殊死的拚搏精神。唯一不同的是,輸方和贏方都不會受到身體上的傷害,不會有誰致殘,更不會有誰喪命。
這是一種高妙的生存策略,套用生物學家的術語,就是“宜斯策略”。所謂的宜斯策略,就是進化上的穩定策略,是指動物麵臨不可回避的競爭時,采取相宜的辦法,或者說采取權宜之計,盡量避免對生存和遺傳沒有好處的結局。宜斯策略一旦形成,全體成員都會遵照執行。
按照動物學家的觀點,競爭分兩大類,一是種外競爭,二是種內競爭。種內競爭比起種外競爭來,頻繁得多,也激烈得多。需要相同的領地,索取相同的食物,尋覓相同的配偶,當然會發生摩擦與爭鬥,這就是產生攻擊性行為的根源。
從生命進化這個角度看,攻擊性行為有利於汰劣留良,因為爭鬥的結果,一般都是強者勝而弱者敗,強者獲得領地、獲得食物、獲得配偶,產下較強的後代,有限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整個種群也就強壯而充滿活力。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攻擊性有利也有弊,攻擊性過強,頻頻發生,群體成員就會死於非命,給種群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尤其對那些具備利齒尖爪有殺傷力的動物而言,認真格鬥起來,非死即傷,攻擊性行為的弊端更是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動物將攻擊行為儀式化,或者說藝術化,取其利而避其害。例如野牛,發情期雄牛相爭,一般都是互相亮出犄角,噴著響鼻,氣勢洶洶地對峙著,謹慎而又有節製地用角互相碰撞,很少有用尖角拚命荊捅的,當一方覺得自己力量不占上風抽身退卻,另一方也隻是象征性地追幾步,而不會痛打落水狗將對方的身體戳成蜂窩煤。狗和狗打架,一般都是叫得凶而咬得輕,雷聲大而雨點小,很少聽說某條狗在打架時被其他狗打死的事。
求愛舞蹈持續到下午三點,又有四隻雄褐馬雞累得趴了下來,最後隻剩下耳羽銀白的雄褐馬雞還在翩然起舞。那隻雌褐馬雞羞紅著臉,來到它麵前,它驕傲地鳴啼一聲,扇動強有力的翅膀,擁著新娘揚長而去。
被淘汰出局的其他六隻雄褐馬雞,用疲憊、傷感、羨慕、嫉妒的眼光望著幸運兒的背影。
沒有死亡,隻有遺憾,而遺憾是構不成對生存的威脅的。
有人說,人類體育競賽最原始的起因,就是為了釋放可怕的攻擊性,一種成功的宜斯策略;還有人說,人類的體育競賽就是不會受到傷害的戰爭。我想,不能簡單地將動物行為套用到人類身上,不然的話,就會變成庸俗的社會生物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