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為之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胡亥之性惡哉?其所以集道之者非理故也。


    司馬相如:“二世持身不謹,亡國失勢。信讒不寤,宗廟滅絕。” ]


    班固:“俗傳秦始皇起罪惡,胡亥極,得其理矣。”“始皇既歿,胡亥極愚,酈山未畢,複作阿房,以遂前策。雲‘凡所為貴有天下者,肆意極欲,大臣至欲罷先君所為’。誅斯、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不威不伐惡,不篤不虛亡,距之不得留,殘虐以促期,雖居形便之國,猶不得存。”


    陳琳: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製朝政,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汙辱至今,永為世鑒。


    [曹冏:“胡亥少習刻薄之教,長遭凶父之業,不能改製易法,寵任兄弟,而乃師謨申商,諮謀趙高,自幽深宮,委政讒賊,身殘望夷,求為黔首,豈可得哉!”


    張守節:“胡亥藉帝王之威器,殘酷暴虐滋己惡,惡既深篤,以至滅亡,豈其虛哉。”


    司馬貞:“二世矯製,趙高是與。詐因指鹿,災生噬虎。”


    虞世南:“胡亥,才不如秦政;趙高,智不及李斯,以暗主而禦奸臣,遵始皇貪暴之跡,三載而亡,已為晚矣。”


    周曇:“鹿馬何難辨是非,寧勞卜筮問安危。權臣為亂多如此,亡國時君不自知。”


    胡曾:“一朝閻樂統群凶,二世朝廷掃地空。惟有渭川流不盡,至今猶繞望夷宮。”


    子嬰(出生年月未知—公元前206年),姓嬴,名子嬰,一說名嬰。


    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公元前207年,趙高謀殺了秦二世後,立子嬰為秦王。


    後子嬰不滿趙高專權,不甘於傀儡地位,不久用計殺死趙高,並滅其三族,但其麵對強大的農民起義軍卻毫無抵抗能力。


    子嬰繼位僅僅四十六天,劉邦就率大軍攻破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攻下嶢關(今陝西藍田東南),兵臨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屯兵灞上(今陝西西安市東),子嬰眼看大勢已去,不得不“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投降了劉邦。


    公元前206年,項羽進入鹹陽,將子嬰殺害。隨後項羽焚燒秦朝宮室,下令將鹹陽屠城。子嬰生平鮮見於史冊,早年經曆不詳,最早記載其事跡的文獻是《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去世,胡亥矯詔篡位,聽信趙高讒言,將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囚禁起來,準備處死他們。


    子嬰向秦二世進諫說:“我聽說以前趙王遷殺良臣李牧,而改用顏聚;燕王喜暗用荊軻的計策,而違背秦國的條約;齊王建殺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後勝的謀議。這三位君王,都各自因為改變舊規而喪失國家,殃禍降到自身。現在蒙氏一族,都是秦國的大臣和謀士,君主卻要在一時之內舍棄他們,除掉他們,我認為這不可以。我聽說輕於思慮的人不可以治理國家,不能廣納眾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誅殺忠臣而任用沒有節操品行的人,這是對內讓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對外讓戰士的鬥誌分離!我認為不可以這樣。”但秦二世不聽子嬰的勸諫,派人殺死蒙恬和蒙毅。


    不久,秦二世胡亥又在趙高的蠱惑下,對大臣以及始皇帝的皇子、公主展開血腥大屠殺,子嬰有幸逃過此劫。擁立繼位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完全掌握了朝政,野心極度膨脹的丞相趙高試圖自立為帝,通過指鹿為馬清洗朝堂後,派女婿鹹陽令閻樂逼殺了屠盡兄弟姊妹成為孤家寡人的秦二世。


    秦二世死後,趙高召集大臣告知誅殺秦二世的情況,然而發現群臣和將領們都不支持他,不得不迎立子嬰。但趙高也留了一手,聲稱六國故地相繼起事,秦已失去對整個華夏大地的控製權。


    他說:“秦本來隻是諸侯,始皇統一天下,所以稱帝。六國各自獨立,秦國地方更狹小,竟然以空名稱帝,這樣不行。應該像以前一樣稱王,才合適。”所以子嬰不該再稱“皇帝”,隻適合當“王”,並讓子嬰齋戒,到宗廟參拜祖先,接受傳國璽。


    趙高稱子嬰為“秦王”,其實是為了日後自己繼續篡位做準備。誅殺趙高齋戒五天後,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宦官韓談商量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誅殺他,便假裝申張正義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竟與楚國相約,滅掉秦朝的宗族後在關中稱王。如今讓我齋戒朝見宗廟,這是想在宗廟趁機殺掉我。我裝病不去,趙高必定親自來請,趙高來後就殺死他。”


    於是,子嬰便假托生病,不理朝政。趙高數次派人來請子嬰,子嬰不去,趙高果然親自前往子嬰所在的齋宮,說:“朝見宗廟有關國事,君王為什麽不去?”趁此機會,韓談刺死趙高,並誅滅趙高三族,在鹹陽城內示眾。


    投降被殺


    秦王子嬰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劉邦率大軍攻破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攻下嶢關(今陝西藍田縣東南),兵臨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屯兵灞上(今陝西西安市東)時,派人勸子嬰投降。


    此時,群臣百官也都背叛秦朝而投降劉邦。子嬰眼看大勢已去,便和妻子、兒子們用繩子綁縛自己,坐上由白馬拉著的車,身著死者葬禮所穿的白色裝束,並攜帶皇帝禦用的玉璽、兵符等物,從軹道親自到劉邦軍前投降,秦朝滅亡。


    子嬰共在位僅四十六天。子嬰投降後,樊噲提議殺死子嬰,但劉邦沒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


    其間,劉邦部署在關中稱王的事宜,曾想讓子嬰擔任國相。


    一個多月後,項羽率領大軍進入鹹陽後,立刻殺死子嬰 ,縱火焚燒秦宮室,並進行大屠殺,秦朝曆代之積累至此不複存在。秦末,子嬰臨危受命,是時諸侯並起,六國貴族紛紛複國反秦,秦朝的軍事實力已經被聯軍瓦解,子嬰即位時內外交困,秦朝已經不再是那個大一統的秦朝,“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雖有周旦之材,無所複陳其巧……”


    雖然子嬰迅速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才幹和魄力,誅殺了趙高,以圖重振秦廷,但大勢已去,秦朝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曆代評價子嬰


    趙成:“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


    賈誼、司馬遷:“向使嬰有庸主之才,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


    班固:“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雖有周旦之材,無所複陳其巧,而以責一日之孤,誤哉!俗傳秦始皇起罪惡,胡亥極,得其理矣。複責小子,雲秦地可全,所謂不通時變者也。紀季以酅,春秋不名。吾讀秦紀,至於子嬰車裂趙高,未嚐不健其決,憐其誌。嬰死生之義備矣。”


    司馬貞:“子嬰見推,恩報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穨綱,雲誰克補。”


    何去非:“子嬰而秦之事去矣,雖有太公之佐,其如秦何哉?”


    蔡東藩:“子嬰不動聲色,能誅趙高,未始非英明主;假使秦尚可為,子嬰得在位數年,興利除害,救衰起弊,則秦亦不至遽亡。然如始皇之暴虐,二世之愚頑,豈尚得傳諸久遠?子嬰不幸,為始皇之孫,賢而失位,且為項羽所殺,祖宗不善,貽禍子孫,報應其果不爽歟!”


    趙康


    即梁康伯,嬴姓,趙氏,名康(慶),字伯侃。春秋時期梁國建國君主。


    趙康為秦國第四任君主秦仲的幼子,其長兄為著名的秦莊公嬴祺(其)。


    春秋初年,周平王正式冊封為嬴康為伯爵,建立夏陽少梁國(故地在今陝西省韓城一帶)。配龍姬,生輈、輯、輔、軫四子。


    趙康,後世稱之為“梁康伯”,係春秋時期梁國開國君主。


    趙康是秦國第四任國君秦仲的兒子,秦莊公嬴祺(其)、二哥嬴福、三哥嬴祿、四哥嬴壽之弟。


    秦仲在與西戎的衝突中戰死後,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周天子命秦莊公率兄弟五人領兵攻打西戎,並以七千人軍隊相助,最終,擊敗西戎,收複不少故地。


    周宣王令趙其繼承秦仲西垂大夫之位,並將其祖先大駱在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一帶的舊地一並封給趙其,是為秦莊公。


    又感念秦仲報國身死,特封其少子康於夏陽的梁山(陝西澄城縣東北),世稱“梁康伯”,其國史稱“東梁”。梁氏出自嬴姓趙氏,嬴姓起源於東夷集團,為顓頊後裔。


    到了西周時期,西遷的嬴姓嫡宗轉變為趙氏,史稱嬴姓趙氏。趙氏部族中有個叫非子的人極善養馬。周孝王讓他負責為朝廷養馬,使馬的數量得到很大的發展。


    經過一番周折,周孝王將王室領誌中的一塊小地盤——封秦邑給他,建立了附庸性質的秦國,由於周孝王特命其立廟祭祀嬴姓先祖,故而非子也被稱為“秦贏”。


    趙康所建立的梁國共曆七位國君:康、輈、宏、輯(僖)、定、室、演。末代梁伯寅好大喜功,經常在封邑內大興土木,修建宮室,搞得百姓怨聲載道,痛苦不堪,導致國政不穩。


    公元前641年,秦穆公伐滅梁國,並梁地改稱少梁。


    亡國後的梁國子孫,大部分逃到了晉國,他們以故國的國號為姓,稱梁氏,是現代梁姓的一個重要起源,梁姓尊梁伯公為始祖,史稱梁氏正宗。


    其後裔以安定郡梁氏最為著名、強盛。宋人鄭樵《通誌》:“梁氏,嬴姓,伯爵。


    伯益之後秦仲,有功於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陽梁山,今為同州縣,猶有新裏城。新裏,梁伯所城者。


    《樂史》雲:新裏在澄城,僖十九年,秦取之,子孫以國為氏。”


    宋人鄭樵《通誌》也認為:“梁氏,嬴姓,伯爵,伯益之後秦仲,有功於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陽梁山,今為同州縣,猶有新裏城。新裏,梁伯所城者。


    《樂史》雲:新裏在澄城,僖十九年,秦取之,子孫以國為氏。”


    這部分梁氏,在後來移居河東的不少。


    公子白,秦武公的嗣子。


    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弟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是為秦德公。


    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附近的平陽,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


    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小子憖 (生卒年不詳),嬴姓,名憖,秦穆公的小兒子,春秋時期秦國大夫。


    多次參加外交活動,是最早在曆史上有記載的秦國公族之一。


    公元前632年,夏四月戊辰,晉文公、宋成公、齊國國歸父、崔夭和秦國小子憖率軍與楚國進行戰爭,史稱城濮之戰。


    戰後,小子憖會王子虎、魯僖公、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於翟泉會盟,之後又在踐土會盟,謀伐鄭國。


    (引自《春秋左氏傳·僖公二十八年》)


    秦國公族人物在曆史上有記載的很少,其中屬於春秋時期的僅有9人,而有明確事跡可考的不過公子宏、小子憖、公子摯、公子針4人而已。除公子針以外,其它3位公子的世係均不詳。


    就政治地位而言,秦國的群公子與東方諸侯國中的公族也有天壤之別。


    春秋秦國的卿大夫:百裏奚、蹇叔、公孫枝(支)、由餘、丕豹、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均為外來人才,未曾見一位公族。外交活動中隻有小子憖一人出現在《左傳》中。


    後子針,嬴姓,秦共公嬴和之孫,秦桓公嬴榮之子,秦景公嬴石同母弟。


    秦景公的同母弟弟後子針深受秦景公的寵愛,而且非常富有。0


    秦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541年),有人誣陷後子針,後子針因擔心會遭到誅殺,於是逃到晉國,並且帶來裝載財物的車子上千輛。晉平公很不解地詢問後子針說:“你既然已經這麽富有,為什麽還要逃走呢?”後子針回答說:“秦景公無道,我怕遭到誅殺,想等秦國替換國君再返回。”


    秦晉兩國對峙了八十多年,到平公十一年(公元前547年),在長期居於晉國的秦景公之弟後子針的調解下恢複關係。


    秦景公四十年(公元前537年),秦景公去世,其子秦哀公繼位。


    後子針於是返回秦國。


    秦昭子:嬴姓,名昭,“子”是尊稱(另一說:“子”表示“爵位”),秦懷公的太子,生卒年不詳,早逝。


    他是秦靈公之父、秦獻公的祖父。他是秦孝公的曾祖父、秦惠文王的高祖父。


    秦簡公,嬴悼子,嬴姓,名“悼子”。一般認為他是秦懷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靈公的叔父;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在位。


    秦簡公在政治、經濟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許官吏、百姓帶劍,打破了隻有貴族才能帶劍的特權;實行按土地畝數征收租稅的政策,則是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國開始向封建製度轉化。


    公元前400年,秦簡公去世,兒子繼位,史稱“秦惠公”。史料記載秦靈公卒,子獻公不得立,立靈公季父悼子,是為簡公。


    簡公,昭子之弟而懷公之子也。簡公六年,令吏初帶劍。


    巉洛。城重泉。十六年卒,子惠公立。


    公子虔(生卒年不詳),嬴姓,名虔,戰國時期秦國公子。曾為秦孝公太子嬴駟之首傅,公孫賈為右傅。


    商鞅變法時,太子犯法,公子虔受刑。後因犯他法,公子虔受劓刑挖去鼻梁,隨後閉門八年不出。孝公卒,太子繼位,是為秦惠文王。他與老世族等告商鞅十大罪,秦惠文王遂殺商鞅,並且滅其家。


    令行於民期年 ,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


    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翌日,秦人皆趨令 。——《史記·商君列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波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波靜並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