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楚國曆代君主6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作者:風波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穆王九年(甲辰,公元前617年)夏,楚穆王鎮壓了企圖謀殺自己的楚大夫鬥宜申(子西)與仲歸(子家)後,統治更加穩定。
同年冬天,又會同陳、鄭、蔡等國國君駐軍於厥貉(今河南項城境),策劃攻打宋國。宋昭公被迫請求歸服,並親自引導楚穆王狩獵於孟諸(今河南商丘東北),宋、鄭、陳等中原國家轉而附楚。麇(今湖北西北部)君本從楚伐宋,中途卻逃歸。
楚穆王十年(乙巳,公元前616年),楚穆王即興兵伐麇,敗麇軍於防渚(今湖北房縣),兵鋒直抵錫穴(麇都,今陝西白河東南)。
厥貉之會和“田孟諸”,是楚國城濮敗北後霸業複盛的表現,說明楚國仍是左右中原局勢的主要強國。
楚穆王十一年(丙午,公元前615年),群舒(偃姓,包括舒鳩、舒蓼、舒庸、舒鮑等部)叛楚,令尹成嘉(子孔)率軍鎮壓,執舒君,進而攻打巢國,楚國勢力進一步向江淮地區發展。
楚穆王十二年(丁未,公元前614年),在位12年的楚穆王死,死後葬在楚郢之西。
其兒子楚熊侶即位,是為楚莊王。
楚穆王在位時期,先後滅亡江國(今河南息縣西南)、六國(今安徽六安北)、蓼國(今河南固始東北);遷建新都上郢(今湖北宜城東南);攻打鄭國,迫使鄭國與楚國請和;攻打陳國,攻占陳國壺丘(今河南新蔡東南);遣使訪問魯國,建立友好關係;平定鬥宜西、仲歸叛亂;俘虜舒國國君、宗國國君,攻打巢國,使楚國勢力擴展至江淮地區(今安徽中、西部)。0
曆史上對他的評價是:子上:且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2]
司馬貞《史記索隱》:子圉篡嫡,商臣殺父。天禍未悔,憑奸自怙。
楚莊王(出生年不詳~公無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熊氏,名旅(一作呂,侶),春秋時楚國最有作為的國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繼位。
楚莊王,羋姓,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獎掖人才,修明內政賞罰分明,得致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為爭霸中原,曾陳兵洛邑,問鼎周疆。與北方霸主晉國會戰於邲,大(今河南鄭州北)勝全勝,促成魯、鄭、陳、宋等中原國家先後歸附,由此遂稱霸中原。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長子熊侶即位,是為楚莊王。楚莊王在令尹子孔監督與輔佐下,為先君楚穆王發喪。當時楚國內部正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之中,這不單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
早在公元前615年,楚國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發生動蕩,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繼任令尹,屈從於若敖氏家族的屬國舒國及其附庸宗、巢等國背叛楚國,於是成嘉率軍討伐舒國,俘虜舒、宗兩國國君,並且包圍巢國。
公元前613年,成嘉、潘崇決心徹底消滅叛亂勢力,率軍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與鬥克(字子儀)鎮守國都。鬥克曾為秦軍所俘。後肴之戰中秦軍慘敗給於晉,急於聯楚抗晉,才將鬥克等人釋放回國。鬥克回國後一直鬱鬱不得誌,而公子燮欲替成大心為令尹卻敗給成嘉,二人臭味相投,很快就有謀反之心。
公元前613年秋天,公子燮、鬥克趁令尹子孔出兵征戰,宣布郢都戒嚴,又使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師圍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鬥克人挾持楚莊王從郢都突圍,準備外逃,挾持莊王,另立政府。途經廬地的時候,二人被廬大夫戢梁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楚莊王經平定內亂與滅庸後,統治已趨穩定,遂萌北上圖霸之誌。中原諸侯仍以晉實力最強,它西抑秦東製齊,秦、齊雖強卻仍非晉之對手。時晉靈公也已親政,然大權卻依舊把持於趙盾(趙宣子)手中。
靈公漸長,對內殘害臣民,對外受賂無信,故國內統治既不穩定,國外威信也日益下降,更與權臣趙盾矛盾異常突出,勢同水火。這就為楚莊王北上提供了有利時機。
公元前610年,晉會衛、陳等諸侯於扈,以鄭有二心於楚,拒絕鄭穆公與會,經鄭子家書告趙盾,申辯鄭居大國之間不得不從強令的苦衷,晉才允於請和。從中亦可知楚已複強,鄭不得不考慮與楚改變關係。
公元前608年,鄭即以晉無信,伐齊、伐宋,皆因受齊、宋賂,半途而廢,於是叛晉而“受盟於楚”。附晉之鄭,主動與楚結盟。隨著楚國的穩定與實力的增強,一些中原國家,開始看風使舵,認真選擇自己的出路了。
恰在這時,陳共公卒,楚莊王不派人前往吊唁,陳靈公一氣之下,與晉結盟。楚莊王見時機已到,立即親領大軍攻陳,接著又攻宋。晉趙盾率軍會宋、陳、衛、曹諸國軍隊於棐林,攻鄭以救陳、宋。
同年冬,晉為擺脫被動局麵,從趙穿計,攻打秦之與國崇,想迫使秦來救,然後便於向秦求成,不料秦國並不理會。晉又攻鄭,以報北林之役。
公元前607年春,鄭受楚命攻宋,以打擊晉國。鄭、宋戰於大棘,宋軍大敗,鄭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華元逃歸,為宋築城。秦為報複晉侵崇之役,出兵攻晉,圍焦。
秦、晉關係一度緊張。同年夏,晉趙盾解焦圍,接著聯合衛、陳攻鄭,以報大棘之役。楚莊王立即命子越椒領兵救鄭,趙盾以鬥椒屬若敖氏“殆將斃矣,姑益其疾”為由,悄然退去。
鄭攻宋、秦攻晉,以及趙盾不敢與鬥椒正麵交鋒,雖有晉靈公不君之故,也側麵說明其時楚國實力日益上升,連一生不服軟的趙盾都不敢接戰。
正當晉國外爭不利時,國內又因晉靈公暴虐,這年為趙穿所殺,趙盾等立公子黑臀為晉侯,是為晉成公。
晉成公初立,即於公元前606年,就率軍攻打鄭國,抵達郔(今河南鄭州北),鄭被迫與晉和,訂立了盟約。同年春,楚莊王親領大軍北上,攻打陸渾之戎(散居黃河南、熊耳山北之陰地,又稱陰地戎),至於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陳兵示威,“觀兵於周疆”。
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問九鼎之大小、輕重。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征九州,夏、商、周奉為傳國之寶,是天子權力的標誌。
楚莊王問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孫滿見楚國國勢熾盛,隻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一方麵以“楚國折釣之喙,足以為九鼎”表示蔑視;另一方麵也意識到取代周王室條件還不成熟,便退兵了。0
公元前597年開春,經過一個冬季的休整,楚莊王趁勢而起,以令尹孫叔敖將中軍,子重將左軍,子反將右軍。楚莊王親統楚國三軍精銳部隊悉數北伐。這是楚國這些年來所發動的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攻勢最猛的一次進軍。麵對如此大好時機,楚莊王誌在必得。
不久,楚軍就將鄭國團團圍住。圍困17天,鄭襄公準備求和,命人占卜,不吉利;準備與楚軍巷戰,吉利,於是乎舉國大哭。經過長達三個月的激戰,楚軍占領鄭國,鄭襄公袒胸露臂向楚軍請罪以求和。
楚莊王同意鄭國媾和,楚、鄭結盟,楚軍後退三十裏,僅僅三十裏。鄭國,已不簡單是楚莊王的目標,更是一個誘餌!楚軍就駐紮在鄭國的土地上,靜靜地等待著晉國人。南方狼煙四起,晉國六卿們正在朝中為瓜分利益爭論不休,聽聞楚國已經攻入鄭國。時任正卿的中行桓子率領晉國三軍六卿七大夫南下,麵對楚莊王咄咄逼人的攻勢,荀林父謹言慎行,至黃河北岸安營紮寨。
此時已是六月,楚軍進駐鄭國之地已近半年,根基已固。晉國將帥打聽到鄭國已經跟楚王議和,遺憾時機已過,荀林父便想領兵回國,士會隨聲附和。
中軍佐先榖(趙盾黨羽)當即反對,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由於將軍隊勇敢,臣下盡力,現在救援鄭國卻不敢作戰,這是不盡力;大敵當前卻怯戰,這是不勇猛。”二話不說就帶領先氏之兵渡過黃河。司馬韓厥將先榖之舉報告荀林父,荀林父恐先榖有失,即率全軍跟上,晉軍由此陷入被動。哨兵探得晉軍渡河的消息,楚莊王率領軍隊北進,駐紮於郔與晉軍對峙。
楚莊王親自統帥全軍,令尹孫叔敖(蒍艾獵)將中軍,子重(公子嬰齊)將左軍,子反(公子側)將右軍,準備飲馬黃河後便撤軍回國,探知晉軍氣勢磅礴的橫渡黃河,回想起當年城濮之戰,回想起這幾年與晉軍的幾次交手,莊王一陣寒顫,心裏沒底!伍參想跟晉軍一決雌雄,穩重的孫叔敖不支持,說:“去年攻陳國,今年攻鄭國,不是沒有戰爭。交戰而不能取勝,伍參的肉夠大家吃嗎?”
伍參爭鋒相對:“如果作戰且最終獲勝,那就是孫叔敖你沒有謀略。就算戰敗,我伍參的肉也會落到敵人的手裏,哪裏輪得到你吃啊?”伍參隻是個將官,孫叔敖高居令尹,自然不用去在意一個小將官的話,看到楚莊王保持沉默,孫叔敖率中軍向南撤退。
伍參得寵於楚莊王,向莊王進言:“晉國這個正卿(荀林父)剛剛上任,難以集權;他的副手先榖剛愎自負。他們三軍將佐矛盾重重,根本無法有效的調動軍隊。這場戰鬥一旦拉開,晉師必敗!況且敵人的主帥隻是臣子,而我們的主帥卻是君主,君主逃避臣下,奇恥大辱!”
楚莊王聽完後很不高興,已有一些決戰的衝動,領軍駐於管地,傳令孫叔敖改變行軍方向,繼續向北進軍,還是擔心晉軍勢力龐大,幾番派使臣向晉國求和,荀林父、士會、趙朔等都同意雙方握手言和,因為雙方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卻遭到了先榖、趙同、趙括等好戰派的反對。晉國貴族們的矛盾公然暴露在楚國人麵前。趙旃、魏錡二人早不滿荀林父,以向楚軍請和為名,假傳荀林父之命,向楚軍宣戰,並至楚軍陣前罵陣。趙、魏之流,在楚軍陣前撒潑,激怒楚國將士。
楚莊王親自帶兵出營追殺二人,趙旃、呂錡見楚軍已“上鉤”,撒腿就跑。楚莊王怒不可解,繼續追剿。晉元帥荀林父害怕趙旃、呂錡二人有失,派荀罃(智武子)接二人回營。
荀罃戰車一過,疆場之上,黃土彌漫。潘黨望見遠處飛揚的塵土,以為是晉軍發動了總攻,急忙派人報告:“晉師至矣!”
楚國諸將聽聞晉軍已經發起攻勢,深恐楚莊王孤軍深入,軍中最高指揮官令尹孫叔敖下令:“進軍!速速進軍!寧可我們接近敵人,也不能讓敵人接近我們!”於是,楚國主力大軍傾巢出動,戰車馳騁,軍士狂奔,突襲晉軍。
荀罃的那一小股部隊一觸即潰,荀罃被俘,楚軍順勢向晉軍大營殺去。晉國諸卿的爭論依舊沒有結果。荀林父還在犯愁,哨兵報告,楚軍已不宣而戰,已逼近晉營。晉軍隻是象征性抵抗了一會,麵對楚軍排山倒海般的攻勢,倉促之間,荀林父不知所措。
荀林父下意識就是開溜,在軍中擊鼓,向三軍下達了命令:“撤軍!率先渡過黃河之人有賞!”三軍之中,中軍與下軍早就亂作一團,聽聞元帥如此命令,慌忙向北撤退,至黃河岸邊,楚軍將至。幸虧趙嬰齊備有船隻,晉軍將士搶奪舟楫,爭先恐後,先上船者甚至將砍斷後來攀著船舷之人的手指,其狀慘不忍睹。
晉國的中軍與下軍都已經失去了戰鬥力,隻剩上軍在士會、郤克、韓穿等人的率領下臨危不懼。為了打擊敵人最後一支有生力量,楚莊王命親信潘黨率領機動戰車40乘,跟隨唐惠侯攻打晉上軍,上軍將隨會親自斷後,掩護大軍撤退。
到了傍晚,晉軍的殘兵敗將潰不成軍,還在喧嚷中撤離,楚莊王下令停止進攻,楚軍進駐於邲。邲之戰塵埃落定,以楚莊王的大勝,晉軍的慘敗而告終!楚莊王沒有乘勝追擊,帶領荊楚將士飲馬黃河記得早在公元前605年,楚莊王曾經率領楚軍北上,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主力大軍開至東周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
當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聞訊忐忑不安,派巧言善變的王孫滿去慰勞。莊王接見王孫滿,二人談論天下大勢,楚莊王一時興起,向王孫滿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挑戰周王室的權威,欲完成祖先“窺中國之政”的夙願,其勃勃雄心昭然若揭。
邲之戰,楚軍大破晉軍,揚眉吐氣的楚莊王終於宏圖大展,光耀祖宗,顯達後世,也正應承了當年蘇從、伍舉、潘琮對他寄予的厚望——“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衝天!”
公元前595年,楚莊王遣申舟使齊而沒有借道,遭到宋文公及右師華元等人的反感。宋國人一不做二不休,殺死申舟,楚莊王為之大怒,盡起三軍,攻打宋都睢陽。
與宋國相持了整整九月。天下諸侯為之震驚不已。又是畏懼,又是敬佩,又是不滿。所畏懼者,楚國國力之強,遠遠超出眾諸侯的意料。楚國居然能長達九月供應著千裏之外的三軍,國家綜合實力由此可見。縱然諸侯各國有堅固的城池,楚國亦不足持。
所欽佩者,乃是宋國麵對如此強大的敵軍,卻堅守不降。不愧為一等公爵之國。所不滿者,乃是晉國身為盟主,竟眼睜睜看著結盟之國被圍,不去相救,實在是太過冷酷。麵對楚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宋文公帶領臣民堅守城池長達半年,城內已是易子相食,饑寒交迫。
第二年開春,宋文公派遣樂嬰齊往晉國,向晉景公求救。晉景公詢問眾卿,大夫伯宗反對出兵,認為此時楚軍國勢鼎盛,有上天眷戀,難與爭鋒。晉景公納其言,派遣解揚告知宋國人晉援將至,並鼓勵宋國人堅持抗戰。
事實上,晉還沒有從邲之戰的陰影中走出來,不敢再輕易向楚軍宣戰。至公元前594年五月,攻守雙方都不能再堅持。宋右師華元突圍,趁夜潛入楚營,登上子反的床。
子反不備,為華元劫持。華元對子反將宋國國情據實以告,子反醉醺醺的也告訴華元:“楚軍的糧草隻剩幾日之用”,無奈之下,子反與華元私下盟誓。
後子反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告知楚莊王。莊王知道圍破宋都已成妄想,擔心軍卒久在國外,國內田地無人耕種,勢必荒蕪,釀成來年糧災。
最後以宋國與楚結盟,楚國退兵為結束。自此長達9個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堅戰,雖以楚國無功而返而告終,但也讓中原諸侯談楚色變。邲之戰是晉國霸業第一次衰敗的起點。往日自以為不可一世的晉人遭到當頭一棒,對諸侯的控製力大大減弱。
而自齊桓公後便已注冊為大國的薑齊便是第一個想脫離晉國控製的諸侯。早在公元前599年,齊惠公崩逝,其子呂無野立,是為齊頃公。齊頃公年輕氣盛、剛猛精進,目中無人的齊侯急於擺脫晉景公的控製。
就在邲之戰結束的第二年,齊頃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晉國撐腰的莒國,打響了反晉革命的第一槍。齊頃公為瓦解晉國東方的戰略碉堡——魯國,加大對魯國聯絡。
時魯國三桓——季孫、叔孫、孟孫奪得魯國軍政大權,分別與晉國侈卿建立起較為牢固的跨國聯盟以作為外援。魯宣公及東門氏(即公孫歸父,東門襄仲之子)在晉國霸業一片迷茫之時,積極聯絡齊國當權派以作為對抗三桓。魯宣公與齊頃公,一拍即合。經過幾年的奮鬥,齊頃公膽子越來越大。
公元前592年,晉景公命時任中軍佐的郤克出使齊國,征召齊頃公參加會盟。齊頃公玩心大發,竟在朝堂之上捉弄郤克。後在斂盂之會上,齊國代表高固(高宣子)又逃席而去。
公元前591年開春,郤克鼓動晉景公,晉景公忍無可忍,率軍與衛太子臧伐齊,也隻是小打小鬧。在晉國霸權最為迷茫的那幾年間,楚莊王聯齊以製晉的戰略取得極大成功,使得晉國長期忙碌於在北方與齊國周旋,基本無暇南顧。
值得一提,楚莊王也曾聯絡秦國。公元前594年,秦桓公以杜回為將攻晉後方,不想竟然被晉國當時並不入流的大夫世家——魏氏(魏顆,令狐文子)大敗於輔氏。
公元前591年,英雄一生的楚莊王突然病重,他已經預感到自己不久人世,招重臣至病榻之前,望著太子審。其弟子重、子反,申公巫臣等在一旁聽候莊王遺命,知會其意。
這年入秋,楚莊王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令尹子重、司馬子反依照莊王意誌,擁立年僅十來歲的太子審為楚君,是為楚共王。公子嬰齊攝君事,主內外,掌握了楚國的軍政大權。
莊王屍骨未寒,貴族間的新仇舊恨迅速暴露,以令尹子重為首的王族與申公巫臣為首的屈氏卿族矛盾激化。
子重、子反素恨屈巫,屈巫預感到危機來臨,便左右逢源,最終帶著寡婦夏姬,流亡他國以避政敵的迫害。
同年冬天,又會同陳、鄭、蔡等國國君駐軍於厥貉(今河南項城境),策劃攻打宋國。宋昭公被迫請求歸服,並親自引導楚穆王狩獵於孟諸(今河南商丘東北),宋、鄭、陳等中原國家轉而附楚。麇(今湖北西北部)君本從楚伐宋,中途卻逃歸。
楚穆王十年(乙巳,公元前616年),楚穆王即興兵伐麇,敗麇軍於防渚(今湖北房縣),兵鋒直抵錫穴(麇都,今陝西白河東南)。
厥貉之會和“田孟諸”,是楚國城濮敗北後霸業複盛的表現,說明楚國仍是左右中原局勢的主要強國。
楚穆王十一年(丙午,公元前615年),群舒(偃姓,包括舒鳩、舒蓼、舒庸、舒鮑等部)叛楚,令尹成嘉(子孔)率軍鎮壓,執舒君,進而攻打巢國,楚國勢力進一步向江淮地區發展。
楚穆王十二年(丁未,公元前614年),在位12年的楚穆王死,死後葬在楚郢之西。
其兒子楚熊侶即位,是為楚莊王。
楚穆王在位時期,先後滅亡江國(今河南息縣西南)、六國(今安徽六安北)、蓼國(今河南固始東北);遷建新都上郢(今湖北宜城東南);攻打鄭國,迫使鄭國與楚國請和;攻打陳國,攻占陳國壺丘(今河南新蔡東南);遣使訪問魯國,建立友好關係;平定鬥宜西、仲歸叛亂;俘虜舒國國君、宗國國君,攻打巢國,使楚國勢力擴展至江淮地區(今安徽中、西部)。0
曆史上對他的評價是:子上:且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2]
司馬貞《史記索隱》:子圉篡嫡,商臣殺父。天禍未悔,憑奸自怙。
楚莊王(出生年不詳~公無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熊氏,名旅(一作呂,侶),春秋時楚國最有作為的國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繼位。
楚莊王,羋姓,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獎掖人才,修明內政賞罰分明,得致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為爭霸中原,曾陳兵洛邑,問鼎周疆。與北方霸主晉國會戰於邲,大(今河南鄭州北)勝全勝,促成魯、鄭、陳、宋等中原國家先後歸附,由此遂稱霸中原。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長子熊侶即位,是為楚莊王。楚莊王在令尹子孔監督與輔佐下,為先君楚穆王發喪。當時楚國內部正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之中,這不單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
早在公元前615年,楚國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發生動蕩,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繼任令尹,屈從於若敖氏家族的屬國舒國及其附庸宗、巢等國背叛楚國,於是成嘉率軍討伐舒國,俘虜舒、宗兩國國君,並且包圍巢國。
公元前613年,成嘉、潘崇決心徹底消滅叛亂勢力,率軍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與鬥克(字子儀)鎮守國都。鬥克曾為秦軍所俘。後肴之戰中秦軍慘敗給於晉,急於聯楚抗晉,才將鬥克等人釋放回國。鬥克回國後一直鬱鬱不得誌,而公子燮欲替成大心為令尹卻敗給成嘉,二人臭味相投,很快就有謀反之心。
公元前613年秋天,公子燮、鬥克趁令尹子孔出兵征戰,宣布郢都戒嚴,又使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師圍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鬥克人挾持楚莊王從郢都突圍,準備外逃,挾持莊王,另立政府。途經廬地的時候,二人被廬大夫戢梁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楚莊王經平定內亂與滅庸後,統治已趨穩定,遂萌北上圖霸之誌。中原諸侯仍以晉實力最強,它西抑秦東製齊,秦、齊雖強卻仍非晉之對手。時晉靈公也已親政,然大權卻依舊把持於趙盾(趙宣子)手中。
靈公漸長,對內殘害臣民,對外受賂無信,故國內統治既不穩定,國外威信也日益下降,更與權臣趙盾矛盾異常突出,勢同水火。這就為楚莊王北上提供了有利時機。
公元前610年,晉會衛、陳等諸侯於扈,以鄭有二心於楚,拒絕鄭穆公與會,經鄭子家書告趙盾,申辯鄭居大國之間不得不從強令的苦衷,晉才允於請和。從中亦可知楚已複強,鄭不得不考慮與楚改變關係。
公元前608年,鄭即以晉無信,伐齊、伐宋,皆因受齊、宋賂,半途而廢,於是叛晉而“受盟於楚”。附晉之鄭,主動與楚結盟。隨著楚國的穩定與實力的增強,一些中原國家,開始看風使舵,認真選擇自己的出路了。
恰在這時,陳共公卒,楚莊王不派人前往吊唁,陳靈公一氣之下,與晉結盟。楚莊王見時機已到,立即親領大軍攻陳,接著又攻宋。晉趙盾率軍會宋、陳、衛、曹諸國軍隊於棐林,攻鄭以救陳、宋。
同年冬,晉為擺脫被動局麵,從趙穿計,攻打秦之與國崇,想迫使秦來救,然後便於向秦求成,不料秦國並不理會。晉又攻鄭,以報北林之役。
公元前607年春,鄭受楚命攻宋,以打擊晉國。鄭、宋戰於大棘,宋軍大敗,鄭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華元逃歸,為宋築城。秦為報複晉侵崇之役,出兵攻晉,圍焦。
秦、晉關係一度緊張。同年夏,晉趙盾解焦圍,接著聯合衛、陳攻鄭,以報大棘之役。楚莊王立即命子越椒領兵救鄭,趙盾以鬥椒屬若敖氏“殆將斃矣,姑益其疾”為由,悄然退去。
鄭攻宋、秦攻晉,以及趙盾不敢與鬥椒正麵交鋒,雖有晉靈公不君之故,也側麵說明其時楚國實力日益上升,連一生不服軟的趙盾都不敢接戰。
正當晉國外爭不利時,國內又因晉靈公暴虐,這年為趙穿所殺,趙盾等立公子黑臀為晉侯,是為晉成公。
晉成公初立,即於公元前606年,就率軍攻打鄭國,抵達郔(今河南鄭州北),鄭被迫與晉和,訂立了盟約。同年春,楚莊王親領大軍北上,攻打陸渾之戎(散居黃河南、熊耳山北之陰地,又稱陰地戎),至於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陳兵示威,“觀兵於周疆”。
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問九鼎之大小、輕重。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征九州,夏、商、周奉為傳國之寶,是天子權力的標誌。
楚莊王問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孫滿見楚國國勢熾盛,隻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一方麵以“楚國折釣之喙,足以為九鼎”表示蔑視;另一方麵也意識到取代周王室條件還不成熟,便退兵了。0
公元前597年開春,經過一個冬季的休整,楚莊王趁勢而起,以令尹孫叔敖將中軍,子重將左軍,子反將右軍。楚莊王親統楚國三軍精銳部隊悉數北伐。這是楚國這些年來所發動的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攻勢最猛的一次進軍。麵對如此大好時機,楚莊王誌在必得。
不久,楚軍就將鄭國團團圍住。圍困17天,鄭襄公準備求和,命人占卜,不吉利;準備與楚軍巷戰,吉利,於是乎舉國大哭。經過長達三個月的激戰,楚軍占領鄭國,鄭襄公袒胸露臂向楚軍請罪以求和。
楚莊王同意鄭國媾和,楚、鄭結盟,楚軍後退三十裏,僅僅三十裏。鄭國,已不簡單是楚莊王的目標,更是一個誘餌!楚軍就駐紮在鄭國的土地上,靜靜地等待著晉國人。南方狼煙四起,晉國六卿們正在朝中為瓜分利益爭論不休,聽聞楚國已經攻入鄭國。時任正卿的中行桓子率領晉國三軍六卿七大夫南下,麵對楚莊王咄咄逼人的攻勢,荀林父謹言慎行,至黃河北岸安營紮寨。
此時已是六月,楚軍進駐鄭國之地已近半年,根基已固。晉國將帥打聽到鄭國已經跟楚王議和,遺憾時機已過,荀林父便想領兵回國,士會隨聲附和。
中軍佐先榖(趙盾黨羽)當即反對,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由於將軍隊勇敢,臣下盡力,現在救援鄭國卻不敢作戰,這是不盡力;大敵當前卻怯戰,這是不勇猛。”二話不說就帶領先氏之兵渡過黃河。司馬韓厥將先榖之舉報告荀林父,荀林父恐先榖有失,即率全軍跟上,晉軍由此陷入被動。哨兵探得晉軍渡河的消息,楚莊王率領軍隊北進,駐紮於郔與晉軍對峙。
楚莊王親自統帥全軍,令尹孫叔敖(蒍艾獵)將中軍,子重(公子嬰齊)將左軍,子反(公子側)將右軍,準備飲馬黃河後便撤軍回國,探知晉軍氣勢磅礴的橫渡黃河,回想起當年城濮之戰,回想起這幾年與晉軍的幾次交手,莊王一陣寒顫,心裏沒底!伍參想跟晉軍一決雌雄,穩重的孫叔敖不支持,說:“去年攻陳國,今年攻鄭國,不是沒有戰爭。交戰而不能取勝,伍參的肉夠大家吃嗎?”
伍參爭鋒相對:“如果作戰且最終獲勝,那就是孫叔敖你沒有謀略。就算戰敗,我伍參的肉也會落到敵人的手裏,哪裏輪得到你吃啊?”伍參隻是個將官,孫叔敖高居令尹,自然不用去在意一個小將官的話,看到楚莊王保持沉默,孫叔敖率中軍向南撤退。
伍參得寵於楚莊王,向莊王進言:“晉國這個正卿(荀林父)剛剛上任,難以集權;他的副手先榖剛愎自負。他們三軍將佐矛盾重重,根本無法有效的調動軍隊。這場戰鬥一旦拉開,晉師必敗!況且敵人的主帥隻是臣子,而我們的主帥卻是君主,君主逃避臣下,奇恥大辱!”
楚莊王聽完後很不高興,已有一些決戰的衝動,領軍駐於管地,傳令孫叔敖改變行軍方向,繼續向北進軍,還是擔心晉軍勢力龐大,幾番派使臣向晉國求和,荀林父、士會、趙朔等都同意雙方握手言和,因為雙方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卻遭到了先榖、趙同、趙括等好戰派的反對。晉國貴族們的矛盾公然暴露在楚國人麵前。趙旃、魏錡二人早不滿荀林父,以向楚軍請和為名,假傳荀林父之命,向楚軍宣戰,並至楚軍陣前罵陣。趙、魏之流,在楚軍陣前撒潑,激怒楚國將士。
楚莊王親自帶兵出營追殺二人,趙旃、呂錡見楚軍已“上鉤”,撒腿就跑。楚莊王怒不可解,繼續追剿。晉元帥荀林父害怕趙旃、呂錡二人有失,派荀罃(智武子)接二人回營。
荀罃戰車一過,疆場之上,黃土彌漫。潘黨望見遠處飛揚的塵土,以為是晉軍發動了總攻,急忙派人報告:“晉師至矣!”
楚國諸將聽聞晉軍已經發起攻勢,深恐楚莊王孤軍深入,軍中最高指揮官令尹孫叔敖下令:“進軍!速速進軍!寧可我們接近敵人,也不能讓敵人接近我們!”於是,楚國主力大軍傾巢出動,戰車馳騁,軍士狂奔,突襲晉軍。
荀罃的那一小股部隊一觸即潰,荀罃被俘,楚軍順勢向晉軍大營殺去。晉國諸卿的爭論依舊沒有結果。荀林父還在犯愁,哨兵報告,楚軍已不宣而戰,已逼近晉營。晉軍隻是象征性抵抗了一會,麵對楚軍排山倒海般的攻勢,倉促之間,荀林父不知所措。
荀林父下意識就是開溜,在軍中擊鼓,向三軍下達了命令:“撤軍!率先渡過黃河之人有賞!”三軍之中,中軍與下軍早就亂作一團,聽聞元帥如此命令,慌忙向北撤退,至黃河岸邊,楚軍將至。幸虧趙嬰齊備有船隻,晉軍將士搶奪舟楫,爭先恐後,先上船者甚至將砍斷後來攀著船舷之人的手指,其狀慘不忍睹。
晉國的中軍與下軍都已經失去了戰鬥力,隻剩上軍在士會、郤克、韓穿等人的率領下臨危不懼。為了打擊敵人最後一支有生力量,楚莊王命親信潘黨率領機動戰車40乘,跟隨唐惠侯攻打晉上軍,上軍將隨會親自斷後,掩護大軍撤退。
到了傍晚,晉軍的殘兵敗將潰不成軍,還在喧嚷中撤離,楚莊王下令停止進攻,楚軍進駐於邲。邲之戰塵埃落定,以楚莊王的大勝,晉軍的慘敗而告終!楚莊王沒有乘勝追擊,帶領荊楚將士飲馬黃河記得早在公元前605年,楚莊王曾經率領楚軍北上,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主力大軍開至東周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
當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聞訊忐忑不安,派巧言善變的王孫滿去慰勞。莊王接見王孫滿,二人談論天下大勢,楚莊王一時興起,向王孫滿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挑戰周王室的權威,欲完成祖先“窺中國之政”的夙願,其勃勃雄心昭然若揭。
邲之戰,楚軍大破晉軍,揚眉吐氣的楚莊王終於宏圖大展,光耀祖宗,顯達後世,也正應承了當年蘇從、伍舉、潘琮對他寄予的厚望——“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衝天!”
公元前595年,楚莊王遣申舟使齊而沒有借道,遭到宋文公及右師華元等人的反感。宋國人一不做二不休,殺死申舟,楚莊王為之大怒,盡起三軍,攻打宋都睢陽。
與宋國相持了整整九月。天下諸侯為之震驚不已。又是畏懼,又是敬佩,又是不滿。所畏懼者,楚國國力之強,遠遠超出眾諸侯的意料。楚國居然能長達九月供應著千裏之外的三軍,國家綜合實力由此可見。縱然諸侯各國有堅固的城池,楚國亦不足持。
所欽佩者,乃是宋國麵對如此強大的敵軍,卻堅守不降。不愧為一等公爵之國。所不滿者,乃是晉國身為盟主,竟眼睜睜看著結盟之國被圍,不去相救,實在是太過冷酷。麵對楚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宋文公帶領臣民堅守城池長達半年,城內已是易子相食,饑寒交迫。
第二年開春,宋文公派遣樂嬰齊往晉國,向晉景公求救。晉景公詢問眾卿,大夫伯宗反對出兵,認為此時楚軍國勢鼎盛,有上天眷戀,難與爭鋒。晉景公納其言,派遣解揚告知宋國人晉援將至,並鼓勵宋國人堅持抗戰。
事實上,晉還沒有從邲之戰的陰影中走出來,不敢再輕易向楚軍宣戰。至公元前594年五月,攻守雙方都不能再堅持。宋右師華元突圍,趁夜潛入楚營,登上子反的床。
子反不備,為華元劫持。華元對子反將宋國國情據實以告,子反醉醺醺的也告訴華元:“楚軍的糧草隻剩幾日之用”,無奈之下,子反與華元私下盟誓。
後子反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告知楚莊王。莊王知道圍破宋都已成妄想,擔心軍卒久在國外,國內田地無人耕種,勢必荒蕪,釀成來年糧災。
最後以宋國與楚結盟,楚國退兵為結束。自此長達9個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堅戰,雖以楚國無功而返而告終,但也讓中原諸侯談楚色變。邲之戰是晉國霸業第一次衰敗的起點。往日自以為不可一世的晉人遭到當頭一棒,對諸侯的控製力大大減弱。
而自齊桓公後便已注冊為大國的薑齊便是第一個想脫離晉國控製的諸侯。早在公元前599年,齊惠公崩逝,其子呂無野立,是為齊頃公。齊頃公年輕氣盛、剛猛精進,目中無人的齊侯急於擺脫晉景公的控製。
就在邲之戰結束的第二年,齊頃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晉國撐腰的莒國,打響了反晉革命的第一槍。齊頃公為瓦解晉國東方的戰略碉堡——魯國,加大對魯國聯絡。
時魯國三桓——季孫、叔孫、孟孫奪得魯國軍政大權,分別與晉國侈卿建立起較為牢固的跨國聯盟以作為外援。魯宣公及東門氏(即公孫歸父,東門襄仲之子)在晉國霸業一片迷茫之時,積極聯絡齊國當權派以作為對抗三桓。魯宣公與齊頃公,一拍即合。經過幾年的奮鬥,齊頃公膽子越來越大。
公元前592年,晉景公命時任中軍佐的郤克出使齊國,征召齊頃公參加會盟。齊頃公玩心大發,竟在朝堂之上捉弄郤克。後在斂盂之會上,齊國代表高固(高宣子)又逃席而去。
公元前591年開春,郤克鼓動晉景公,晉景公忍無可忍,率軍與衛太子臧伐齊,也隻是小打小鬧。在晉國霸權最為迷茫的那幾年間,楚莊王聯齊以製晉的戰略取得極大成功,使得晉國長期忙碌於在北方與齊國周旋,基本無暇南顧。
值得一提,楚莊王也曾聯絡秦國。公元前594年,秦桓公以杜回為將攻晉後方,不想竟然被晉國當時並不入流的大夫世家——魏氏(魏顆,令狐文子)大敗於輔氏。
公元前591年,英雄一生的楚莊王突然病重,他已經預感到自己不久人世,招重臣至病榻之前,望著太子審。其弟子重、子反,申公巫臣等在一旁聽候莊王遺命,知會其意。
這年入秋,楚莊王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令尹子重、司馬子反依照莊王意誌,擁立年僅十來歲的太子審為楚君,是為楚共王。公子嬰齊攝君事,主內外,掌握了楚國的軍政大權。
莊王屍骨未寒,貴族間的新仇舊恨迅速暴露,以令尹子重為首的王族與申公巫臣為首的屈氏卿族矛盾激化。
子重、子反素恨屈巫,屈巫預感到危機來臨,便左右逢源,最終帶著寡婦夏姬,流亡他國以避政敵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