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虎賁


    周成王在位期間,呂汲一直是擔任著周朝的虎賁氏一職[1],周成王二十一年四月,姬誦病重,於是會見諸侯,召見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呂汲 、百官之長和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員。


    周成王去世後,太保召公奭命令仲桓和南宮毛跟從齊侯呂汲,二人分別拿著幹戈,率領一百名勇士,在南門外迎接太子釗。


    請太子釗進入側室,作憂居的主人,丁卯這天,命令作冊製定喪禮。


    東周孔子的《尚書·周書·顧命》說道: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康王,作《顧命》。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頮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禦事。


    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


    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爾尚明時朕言,用敬保元子釗弘濟於艱難,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


    思夫人自亂於威儀。爾無以釗冒貢於非幾。\"茲既受命,還出綴衣於庭。越翼日乙醜,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汲,以二幹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冊度。?呂季讓位


    齊丁公去世後,嫡長子呂季本該繼位,可是呂季卻選擇了放棄國君之位,將國家交給同母弟呂得治理,並讓子孫離開營丘,搬去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生活。


    後有子孫以\"崔\"為姓。


    在東周左丘明《左傳》說道:\"齊國的世族崔氏,源於丁公之子。\"


    曆史上關於他的評價有很多。


    西漢司馬遷《史記·楚世家》說道:\"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晉侯燮、衛康叔的兒子牟伯、齊太公的兒子呂汲俱事成王。\"


    東周春秋時期公元前530年,楚靈王熊虔仍忿然提起此事:\"昔與呂汲、衛康伯、晉侯燮、伯禽並事(周)康王。 四國皆有分,我(國)獨無有。今


    吾使人於周(都城),求鼎以為分,(周)王其與我(何幹)乎?\"


    顏之推詩曰:\"威儀奕奕, 德音秩秩, 無忝厥考 ,王命寵錫。


    執圭受土, 屏藩周室, 靖安爾位, 修明典則。姬旦禽父 ,薑尚呂汲, 內公外候 ,左輔右弼。


    畢公無老, 保嫠洛邑, 惟公受采, 其事不忒。大啟爾宇, 永思無極, 因地為姓, 義同申伯。\"


    而這句詩中,把薑尚和呂汲父子兩人,與姬旦和伯禽父子兩人並列,同尊為周王室護國重臣,姬旦與伯禽安內,薑尚與呂汲攘外,其中充分顯示了呂汲在周王朝的功績和曆史地位。


    齊乙公呂得(出生年月不詳--公元前932年),薑姓,呂氏,名得,也稱薑得,齊丁公呂汲的嫡次子,曾為西周時期齊國第三代國君,公元前976-公元前932年在位。死後傳位給兒子呂慈母。


    在呂得去世後,由於其去世之日為\"乙\",於是周天子便用商朝的禮儀諡法尊其為\"齊乙公\"。


    關於呂得的家族成員。


    祖輩:呂望(祖父,齊太公)


    父輩:呂汲(父親,齊丁公)、邑薑(姑姑,周武王後)


    同輩:呂衡(異母兄,衛國大司馬)、呂季(同母兄,周朝太傅)


    子輩:呂高(侄子,衛國少司馬)、呂慈母(兒子,齊癸公)


    孫輩:聶芳(侄孫,衛國卿大夫)、呂不辰(孫子,齊哀公)、呂靜(孫子,齊胡公)、呂山(孫子,齊獻公)


    為政舉措


    齊乙公在位時實施政策仍是采取太公治國時的政策,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


    國家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穩固了齊國在諸侯列國中的地位。


    呂慈母,薑姓,呂氏,名慈母,諡號齊癸公,是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齊國的第四任君王。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880年。出生地:營丘(今山東昌樂東南)。立都:營丘(今山東昌樂東南)。


    年號:(庚寅,公元前931年)。


    他的祖父是齊國第二任王呂汲,他的父親是齊國第三任王呂得。齊乙公四十四年(己醜,公元前932年),齊乙公死,其兒子呂慈母繼承王位,為齊癸公。


    齊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在位52年的齊癸公死,其兒子呂不辰繼承王位,為齊哀公。


    《史記·齊太公世家》: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齊哀公,薑姓,原名呂不辰,齊癸公之子。周夷王時,紀侯在周王前進讒言,夷王烹殺哀公。


    哀公死後,他的異母弟呂靜被立為齊君,就是齊胡公。在位起訖: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8年。


    齊胡公,生卒年不詳-公元前868年。出生地:營丘(今山東昌樂東南)。立都:營丘(今山東昌樂東南)。


    年號:(壬午,公元前879年)。


    呂不辰,姓呂名不辰,又稱齊哀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齊國的第五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齊國第三任王呂得,他的父親是齊國第四任王呂慈母。


    齊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齊癸公死後,其兒子呂不辰繼承王位,為齊哀公。


    周夷王時,紀侯(紀國的國君)在周王前進讒言,說了不少齊哀公的壞話。齊哀公十二年(癸巳,公元前868年),在位12年的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


    其死後,他的異母弟呂靜繼承王位,為齊胡公。《史記·齊太公世家》: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


    呂靜,薑姓,呂氏,名靜,又稱齊胡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齊國的第六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齊國第三任王呂得,他的父親是齊國第四任王呂慈母,他的哥哥是齊國第五任王呂不辰。


    在位起訖:公元前867年-公元前860年。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860年。出生地:營丘(今山東臨淄\/一說昌樂)。立都:營丘(今山東臨淄\/一說昌樂)。遷都:薄姑(臨淄西北五十公裏)。


    齊胡公,薑姓,原名呂靜,是薑齊的第六任國君,齊哀公之弟,齊哀公含冤而死,胡公呂靜被立為君。


    為防紀國暗算,公元前866年齊胡公從營丘(臨淄)遷都薄姑(臨淄西北五十裏)。此舉對齊人震動很大,有怨言,齊哀公同母弟呂山與私黨率營丘人殺死胡公,將胡公之子驅逐出境,又把首都從薄姑遷到臨淄,是為齊獻公。


    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當周夷王之時。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與其黨率營丘人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


    齊獻公(出去年月不詳-公元前851年),薑姓,呂氏,名山,是齊癸公之子,繼位前稱公子山。齊癸公死後,公子山的同母兄長公子不辰繼位,是為齊哀公。


    當時紀國國君紀煬侯向周夷王進讒言陷害齊哀公,周夷王於是烹殺(古代一種酷刑,施刑者將犯人衣服脫光,推入一個如成人般高的大鍋中,放在柴火上烹煮。犯人大多因灼傷而死,有些甚至全身燒焦)齊哀公,並改立齊哀公異母弟公子靜為君,是為齊胡公。


    齊胡公繼位後,將都城從營丘(在今山東省臨淄區)遷到薄姑(今山東省臨淄區西北五十裏處)。公子山怨恨齊胡公,便與自己的黨徒率領營丘人襲擊攻殺齊胡公,自立為君,是為齊獻公。


    齊獻公元年(公元前859年),齊獻公將齊胡公諸子盡數驅逐出齊國,就此將都城由薄姑遷回營丘,並擴建營丘城,因營丘臨靠淄水,故改名為臨淄。


    齊獻公九年(公元前851年),齊獻公去世,其子公子壽繼位,是為齊武公。齊武公(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825年),西周時期齊國國君,華夏族,薑姓,呂氏,名壽,齊獻公之子,薑後之父,公元前850年-公元前825在位。


    齊武公十年(公元前841年),是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本年起,中國曆史始有準確紀年,在這之前,諸侯年代錯亂,至《史記》亦不能免。


    齊武公二十五年(公元前826年),嫁女周宣王。齊武公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其子齊厲公呂無忌即位 。


    《史記·齊太公世家》:九年,獻公卒,子武公壽立。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 。


    齊厲公(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816年),西周時期齊國國君,華夏族,薑姓,呂氏,名無忌,齊武公之子,周宣王之妻舅,薑後之兄,齊國第九位國君。


    公元前824年即位,齊厲公昏憒暴虐,齊人痛恨之,聯絡齊胡公呂靜之子殺死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赤即位,是為齊文公。


    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


    《史記·齊太公世家》: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厲公暴虐,故胡公子複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齊文公(公元前815年-公元前804年在位),西周時期齊國國君,齊厲公之子,晉穆侯的嶽父,晉文侯和曲沃桓叔的外公。齊文公,薑姓,呂氏,名赤,齊厲公之子。


    齊厲公昏憒暴虐,齊人痛恨之,聯絡胡公呂靜之子殺死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赤即位,是為齊文公。


    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齊文公即位後接受他父親的教訓,小心謹慎地處理國政,齊國政局漸趨平穩,西周後期齊國公室的內亂終於告一段落。


    因此,呂赤死後得了一個良諡\"文\",稱為齊文公。


    《史記·齊太公世家》: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厲公暴虐,故胡公子複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呂購,薑姓,呂氏,名購,齊國第十二代國君,在位六十四年,齊文公之孫,齊成公之子。


    呂購在位64年,在位期間齊國漸強,為其孫齊桓公稱霸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是春秋戰國時期在位最長的國君,由於他在位時間很長,使得剛剛經曆了長達70年內亂的齊國,得以在長時間穩定的情況下恢複元氣。


    呂購晚年基本使齊國處於小霸的地位,為齊僖公主盟諸侯、齊襄公滅紀國報哀公被烹之仇、齊桓公九合諸侯,打下政治和經濟基礎。呂購算得上是齊國霸業的奠基者,是齊國曆史上的一位中興之主。


    呂購,薑姓,呂氏,名購,又稱齊莊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齊國的第十二任國君。他的祖父是齊國第十任國君呂赤,他的父親是齊國第十一任國君呂脫。


    齊成公九年(丙午,公元前795年),齊成公死後,其兒子呂購繼承君位,為齊莊公。齊前莊公繼位之彰,齊國內廷動蕩不安,曾兩度遷都(薄姑、臨淄),使得齊國元氣大傷。


    齊莊公時期,齊國開始進入休養生息,不安的局麵才得以改觀。呂購在位期間,齊國漸強,為其孫齊桓公稱霸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齊莊公六十四年(庚戍,公元前731年),在位64年的齊莊公去世,其子呂祿甫繼承君位,為齊僖公。


    春秋時期,齊桓公被尊稱為首霸,然而,在桓公之前,莊僖就有小霸之稱,齊國莊僖小霸起始於,齊前莊公晚年,呂購在位64年,由於他在位時間很長,因此齊國在他的發展下,從衰落中迅速崛起,為齊僖公、齊襄公開疆拓土打下基礎,更為齊桓公首霸中原的奠定根基。


    中國曆史中稱霸首先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雄厚的經濟基礎作後盾,所以國家的富強是稱霸的基礎。


    齊國是西周間諸侯國中較早發展起來的國家,此為小霸奠定了經濟、軍事基礎。(一) 莊、僖均沿用了薑太公的治國方略據史料記載,自太公封齊建國以來,齊國一直沿用了薑太公的治國方針,即\"因俗、簡禮\",\"尊賢、尚功\",\"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又說:\"太公封於營丘,地瀉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工,極技巧,通魚鹽\"。


    齊國在未開墾的草荒和鹽堿地區建國,人口稀少,太公因地製宜,發展魚鹽業、紡織手工業、商業開發。由於基本政策的務實、開放,\"人民多歸齊\"。


    齊國人口增長快,經濟發展迅速。到齊莊公、僖公當政時期,進一步發揮了這些優勢,聚天下人才,開富國之源。使齊國經濟迅速發展繁榮、國勢強盛。


    (二)長期穩定是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才能使經濟迅速發展。政權不穩定、社會動蕩,必然影響經濟的發展。齊莊公、僖公父子當權前後共有一百餘年的時間。


    莊公在位64年,是齊國當權最長的國君。他是一位英明、有為、能幹的國君,以他穩定的政策,給齊國創造了一個大發展的環境。


    此後,其子僖公即位,一直沿他的治國道路走了下去,他們父子相繼統治齊國近百年,在這相對穩定的時期,抓往了發展的機遇,經濟得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在諸侯國之間有了相對較強的實力,為霸業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三)自由民的增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逐漸產生了自由民。齊國的自由民來自兩個方麵,一是由於齊國的政策比較開放,周圍的自由民到齊國來經商、務工、務農。


    二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奴隸不斷鬥爭而獲得自由。薑太公建國時的\"因俗、簡禮\",其中就有奴隸主保留了使用奴隸的舊風俗。


    據楊向奎先生考證,《周禮》一書是齊國人根據齊國原始檔案寫成的,其中記述了井田製,井田製之前的土地是由奴隸耕種,井田製實行的過程,逐步將土地劃成方塊分給農奴耕種,使原來的奴隸獲得了相對較大的自由。


    《周禮·小司徒》說:\"乃均土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者也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


    說明井田已是一家一戶的耕種。新的生產關係必然促進生產的發展,當時農業稱為\"本業\",所以農業的發展必然促進商業、手工業、魚、鹽等各行業的發展,從而使齊國力大增,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曆史上評價那個時候,史伯說:\"夫國大而有德者近興,秦仲、齊侯(呂購),薑、嬴之雋也,且大,其將興乎?\"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秦景、襄於是乎取周土,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齊莊、僖(呂購、呂祿甫)於是乎小伯,楚蚠冒於是乎始啟濮。\"


    《史記·齊太公世家》:成公九年卒,子莊公購立。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東徙雒。秦始列為諸侯。五十六年,晉弑其君昭侯六十四年,莊公卒,子厘公祿甫立。


    呂祿甫(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698年),薑姓,呂氏,名祿甫,齊國第十三任國君齊僖公,一作齊厘公,,齊前莊公之子,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齊前莊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齊前莊公去世,祿甫繼位,是為齊僖公。齊僖公在位時期,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宋國與衛國之間的爭端;


    以宋國、郕國不向周天子朝覲而出兵討伐;平定許國、宋國內亂;與鄭國擊敗狄戎;使齊國形成小霸局麵。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呂祿甫去世,其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


    繼位結盟


    呂祿甫,薑姓,呂氏,名祿甫,齊國第十三任國君齊僖公,是齊前莊公之子。齊前莊公六十四年(魯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31年),祿甫的父親齊前莊公去世,祿甫繼位,是為齊僖公。[1]


    齊僖公十一年(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冬天,呂祿甫與鄭國國君鄭莊公在石門會盟,此次會盟是為重溫在廬地結盟的友好關係。


    齊僖公十四年(魯隱公六年,公元前717年)五月辛酉日,呂祿甫與魯國國君魯隱公在艾地結盟,開始和魯國結好。


    齊僖公十五年(魯隱公七年,公元前716年)夏天,呂祿甫派遣同母弟夷仲年訪問魯國,以鞏固艾地結盟之事。[2


    ]齊僖公十六年(魯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春天,呂祿甫準備要宋國、衛國兩國和鄭國講和,已經確定結盟日期。呂祿甫最終讓宋國、衛國兩國和鄭國講和。


    同年七月庚午,呂祿甫與宋國國君宋殤公、衛國國君衛宣公在溫地會見,並在瓦屋結盟,使其丟棄東門戰役的舊怨。八月丙戌天,鄭莊公帶著齊國使者朝覲周桓王。


    冬季,呂祿甫派人來到魯國,告知魯隱公宋、衛、鄭三國講和之事。魯隱公派大臣眾仲回答說:\"君王使三國舍棄相互仇敵的圖謀,安定他們的百姓,這都是君王的恩惠。


    寡君聽到,豈敢不承受君王高明的好行動!\"齊僖公十七年(魯隱公九年,公元前714年)冬天,呂祿甫和魯隱公在防地會麵,策劃攻打宋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波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波靜並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