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三十七年(辛醜,公元前320年),在位37年的齊威王死,其兒子田辟疆繼承王位,為齊宣王。


    關於齊威王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


    據說鄒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豔美麗。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詳著鏡子裏自己的形象,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問他的妾說:“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麵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他:“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


    客人說:“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認為不如徐公美;又對著鏡子審視自己的形象,更感覺遠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覺時思考這件事,說:“我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說我美,是因為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想要有求於我。”


    鄒忌於是上朝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於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現在齊國土地方圓千裏,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裏的王後嬪妃和親信侍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滿朝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大王,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大王。由此看來,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好!”於是發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夠當麵指責寡人過錯的,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誡寡人的,得中等獎勵;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指責寡人讓我聽到的,得下等獎勵。”


    命令剛剛下達時,大臣們都來進諫,宮廷裏像集市一樣人來人往;幾個月以後,有時候間或有人進言;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麽可進諫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和魏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因內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齊宣王(約公元前350年_公元前301年,約50歲),媯姓、田氏,名辟疆,戰國時代齊國國君,齊威王之子。


    公元前314年,燕國燕王噲禪讓王位給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奪回權力,反而被殺。齊宣王乘此大亂,派匡章率軍攻破燕國,燕王噲被殺,子之逃亡,後被齊人抓住做成肉醬。


    公元前312年,齊宣王殺王後,後娶鍾離春為後。相傳鍾離春是一位樣貌奇醜的女子。隨後齊宣王向孟子請教稱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勢利導,遊說齊宣王棄霸道而行王道,但是齊宣王沒有聽從,反而軍紀敗壞,掠奪民財,導致燕人叛亂。


    不久齊軍就在趙、魏、韓、楚、秦等國的壓力下被迫撤軍,而燕人則共立公子職,是為燕昭王,齊宣王感歎:\"吾甚慚於孟子。\"齊宣王愛聽吹竽,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混進竽樂隊裏,一直到齊宣王去世,都沒被拆穿;


    齊湣王立後,喜歡單獨演奏,處士趕緊逃亡,這是成語濫竽充數的典故由來。齊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齊威王去世,田辟強即位,是為齊宣王。


    齊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齊攻燕,幾乎滅亡燕國。齊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齊宣王去世,其子田地即位,是為齊湣王。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宣王乘機發兵幹涉。隻50天就攻占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幾乎滅亡燕國。但這也為齊國的衰落埋下伏筆。


    三十年後燕昭王為報此仇,在樂毅的指揮下統帥燕國及趙、秦、韓、魏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使齊國隻剩下即墨、莒這兩座孤城,盡管最後依靠田單以火牛陣破敵複國,但齊國卻從此衰落下去。


    折疊文化齊宣王見到西方秦國招攬賢士,得人而治,越來越強大的情勢,便開始發展文化事業。


    齊宣王喜愛文學遊說的士人,不惜耗費巨資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學士來到齊國\"稷下學宮\"來,聞聲而來的有騶衍、淳於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等七十六人,都賜給府宅,官拜上大夫,不擔任官職而讓他們自由議論。


    齊國稷下學者逐漸多起來,將近數百上千人,使稷下學宮進入鼎盛。其中還有兒說、告子、宋鈃、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師孟軻長住稷下30多年;


    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歲就來齊國,是稷下學宮中資格最老的一位導師,曾三為祭酒,充任學宮最高領導。


    稷下學宮集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陰陽家、農家、雜家各學派的學人,著書立說,開展學術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創造中國燦爛的\"先秦文化\"。


    齊宣王算不上是個明君,但毋庸置疑,在他執政期間,齊國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他設立了的稷下學宮,可以說是造成\"百家爭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齊國最終滅亡,與齊宣王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齊宣王一生犯過很多錯,而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外交,他的外交錯誤導致齊國最終滅亡。


    合縱攻秦


    第一大錯誤:外交中的第一大錯誤就是不支持合縱攻秦,最後導致秦國單獨坐大,諸國都不能抗衡,本來公元前318年六國合縱攻秦是件好事,


    但就因為大家沒推他做合縱長,他就撤夥,所以導致日後除了他之外的五國合縱共同攻秦一下子陷於失敗,五國都失敗了,秦國獨大,最後導致誰都怕秦國,割地賠款。這是第一個。


    齊楚聯盟


    第二個錯就是不能對已經犯了錯誤的楚懷王寬宏大量,導致秦國成功地拆散了齊楚聯盟,導致齊楚兄弟之間鷸蚌相爭,秦國漁翁得利。公元前314年,齊楚結成聯盟,這對秦國不利。


    秦國一看齊楚聯盟,就采取了一個辦法拆散,派張儀去楚國,說您如果能夠與齊國斷交,我把商於之地六百裏給您,楚國馬上與齊國斷交,派人收回那六百裏土地,結果張儀在路上佯裝受傷,三個月不見楚王。


    楚王一看,咋還沒給我地啊?肯定是跟齊國有關係,我跟齊國斷交秦國不知道,於是馬上派人到齊宣王那兒絕交。


    當然楚國最後什麽也沒得到。這事楚國確實錯了,但是後來楚國知道錯了,又央求齊宣王,齊宣王怎麽都不肯原諒他。而是和秦國結成聯盟共同對付楚國,最後齊楚兩敗俱傷。


    齊燕矛盾


    第三個外交錯誤就是沒有處理好齊燕矛盾,齊燕之間的矛盾被秦國利用,最終導致齊國衰落下去。


    公元前312年,秦國聯合韓魏進攻齊國,大破齊軍於濮水之上。齊宣王麵對著此情此景,齊宣王隻能把自己占領燕國的軍隊悉數撤回,雖然說齊國放棄了燕國所有的軍隊,但是齊燕之間的矛盾已經結成,所以這就為日後燕齊再度開戰兩敗俱傷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301年,隨著齊宣王的去世,齊國的盛世時代終於結束,等待著齊國的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這一大幕。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說齊宣王的外交錯誤斷送了齊國,也斷送了其他東方六國,最終致使秦國統一了中國。


    齊閔王(約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亦稱齊湣王、齊湣王,媯姓,田氏,名地(一作遂),齊宣王之子,戰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六任國君,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


    葬於田齊王陵(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鎮內)。公元前301年,齊宣王去世,齊閔王即位。齊閔王為人驕傲,喜歡享樂,但在位期間也屢建武功,破秦、燕諸國,製楚,滅宋,齊湣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齊湣王相約共同稱帝,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


    公元前284年,燕國將領樂毅以燕國、秦國、趙國、韓國、魏國五國聯軍攻田齊,燕軍攻入臨淄,齊閔王出逃至莒(今山東莒縣),被楚國將領淖齒所殺。


    即位之初齊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田地的父親齊宣王去世,田地繼承王位,是為齊閔王(齊湣王、齊湣王)。齊閔王繼位之初,便倚仗齊國的強大實力,插手他國內政。


    齊閔王元年(公元前300年),韓國的公子咎與公子幾瑟爭奪太子之位,由此激化矛盾。齊閔王為表達自己的態度,準備出兵韓國,共同與親齊國的韓公叔幫助公子咎並將其立為太子。


    當時支持公子幾瑟的中庶子向公子幾瑟建議鏟除公叔,公子幾瑟沒有聽從中庶子的建議。不久,齊閔王大兵壓境,驅逐公子幾瑟,公子幾瑟見大勢已去,倉皇逃往楚國。齊閔王二年(公元前299年),齊閔王邀請魏襄王一起到韓國,脅迫韓襄王立公子咎為太子。


    齊閔王繼位之初,楚國由於內優外患,使得楚懷王不得不向齊閔王求和,並派太子橫到齊國作人質,以加強齊、楚聯合。齊閔王三年(公元前298年),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後,一直在齊國作人質的太子橫向齊閔王請求回國。


    齊閔王沒有答應,並要挾說:\"如果把楚國東邊的五百裏土地割讓給我,就可以讓你回去;否則,是不會讓你走的。\"


    無計可施的太子橫,萬般無奈中去問他的老師慎子該怎麽辦,慎子告訴他說:\"土地是用來為自己服務的,如果因為愛土地而不去為死去的父親送葬,那是不孝不義的行為。所以我讚成答應給齊國土地。\"0


    齊閔王在得到允諾後,便放走太子橫。後來由於秦國出兵幹預,齊閔王想得到楚國東邊五百裏土地的願望也沒有實現。由於秦國的幹預,齊閔王的打算落空,他大為惱怒,非常怨恨秦國。


    不久,秦國要攻打魏國,當時在魏國做官的齊國人陳珍,為魏國遊說來到齊國,對齊閔王說:\"有能力滅亡各諸侯國的是秦國。


    我不擔憂強秦的威脅,而擔憂六國相互攻伐,使自己疲弱下去,其結果隻能是被秦國乘機吞並。\"


    陳珍又為齊閔王分析說:\"現在秦國想攻打魏國的絳和安邑,如果得手,就會沿著黃河向東攻齊。大王不如派兵與三晉聯合抗擊秦國,這樣,既幫助魏國打擊秦國,齊國還可以免遭秦國的攻伐。\"


    齊閔王覺得陳珍的分析很有道理,而且也符合打擊秦國、擴大自己影響的意願,便采納陳珍的建議,派孟嚐君田文率領齊軍,聯合韓、魏攻打秦國。


    同年,孟嚐君統帥齊、韓、魏三國聯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到秦國的邊防要隘函穀關。然而,由於孟嚐君中了韓慶的計謀,使\"三國無攻秦\"。


    同年(公元前298年),齊閔王將田嬰封在薛地。齊閔王四年(公元前297年),齊閔王派人到秦國迎娶秦國公主為妻。齊閔王五年(公元前296年),


    三國聯軍對秦國發起進攻,攻破函穀關。為了緩解局勢,秦昭襄王被迫\"割河東而講和\"。齊國聯合韓、魏兵臨函穀三年,對阻止秦的東向兼並勢頭、提高齊國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義,


    但由於齊閔王隻顧眼前利益,接受秦國的講和要求,沒有將\"革命\"進行到底,所以使他喪失打擊秦國、削弱秦國、以致最終消滅秦國的良機。


    三國聯軍攻破函穀關後,齊閔王被勝利衝昏頭腦。不久,便高舉對外擴張的大旗,把戰火點燃到燕國。當時燕國是秦國的同盟並與秦國締結婚姻。


    由於秦、燕兩國相距甚遠,不便出兵救燕,秦昭襄王便派魏冉到秦國的盟國趙國,讓趙國出兵幫助燕國抗擊齊軍。當秦昭襄王派魏冉去趙國時,齊閔王也讓大臣魏處來到趙國,遊說趙王,意在讓趙國保持中立,不出兵幹預此事。


    爭霸天下


    因趙國保持中立,不派兵幹預齊國攻燕之事,距燕遙遠的秦國愛莫能助,隻好眼睜睜地看看齊軍向燕國展開猛烈的進攻。燕軍在權地被齊軍強大的攻勢擊敗,齊軍殺燕軍十萬,兩員大將被俘,幾乎全軍覆沒。


    不久,有恩於齊國的趙國,在齊國不加幹預,甚至相助下,一舉滅掉中山國。齊軍權地敗燕,是齊閔王繼破秦函穀關之後,取得的又一場勝利,更使齊閔王稱霸天下的野心進一步膨脹。


    燕昭王為了向齊國報仇,讓蘇代到齊國搞反間活動齊湣王與蘇秦,以折斷齊國的羽翼、拆散齊國的聯盟。他指使蘇代一方麵破壞齊國和趙國的關係,


    削弱齊國的力量;另一方麵,勸諫齊閔王進攻宋國,以轉移齊國對燕國的威脅。因此,蘇代極力慫恿、引誘齊國攻打宋國。蘇代曾對當時擔任齊相的韓瑉說:


    \"您使我在齊國受到重用,我將讓燕國侍奉齊國,齊燕聯合為一體,韓國和魏國也會服從齊國,趙國若蠻橫無理就討伐它。希望齊國集中力量進攻宋國。\"


    齊閔王不但沒有識破蘇代的計謀,反而還讚譽他。齊閔王七年(公元前294年),齊閔王聯合宋國一同攻打魏國,在觀津打敗魏軍。


    齊閔王十二年(公元前289年),齊閔王任命蘇代為齊相。從此,蘇代這顆定時炸彈便埋在齊國的心髒,成為齊閔王國破身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齊閔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齊閔王相約共同稱帝,秦昭襄王為西帝,齊閔王為東帝。


    秦、齊稱帝,意在兼並其他諸侯國,這對韓、趙、魏、燕等國威脅很大,為破壞齊、秦聯盟,各國都在加緊活動。由於齊國稱帝是被動的,所以齊閔王在蘇代來齊國搞合縱的時候,便急切地征詢齊國稱帝的利弊。蘇代竭力反對齊、秦聯合。


    他勸說齊閔王放棄帝號,集中精力攻宋伐秦。齊閔王接受蘇代的建議,同意放棄帝號,外交上由聯秦改為聯趙。齊相韓瑉由於繼續堅持聯秦之策,遂被罷免相職。


    齊閔王放棄帝號後,一麵積極準備伐宋,一麵組織合縱攻秦。蘇代受齊國之托到各國遊說,使齊、趙、燕、韓、魏五國合縱的局麵得以形成。齊閔王稱帝雖然隻是曇花一現但卻反映出他欲稱霸天下的野心。


    蘇代一方麵極力勸說齊閔王采納自己的主張,使其與趙國達成攻打秦國的協議;一方麵又到趙、燕、韓、魏四國進行遊說,讓他們與齊國組成合縱攻秦的聯盟。


    但這次合縱攻秦,五國貌合神離,各有打算,並無實心。齊國作為領軍大國,心思不在攻秦,而是希望通過與其他四國合縱來削弱秦國,以便於自己滅亡宋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波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波靜並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