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趙獻侯十三年城平邑,即此。《括地誌》,平邑故城 在魏州昌樂縣東北四十裏,在今直隸大名府南樂縣東北,此本趙地而齊取之者也。《竹書 》晉烈公五年齊圍平邑,九年取平邑,即此地。”


    田朌、韓舉平邑之戰,餘考蓋在惠成王 後元八年,與《趙世家》桑邱之役乃同時事。(參讀《考辨》第一三四。)桑邱,《正義》 引《括地誌》,在易州遂城縣界,則 此平邑亦應在靈邱西北。蓋兩邑同屬代郡,齊、趙之戰,無緣有魏。齊自敗趙,更不涉韓 。


    史公誤認韓舉乃韓將,故以入之《韓世家》。又誤認梁惠王後元八年為韓威侯八年。《索隱》明引《紀年》在梁惠王八年以相校,後人又率改《索隱》以就史文,異同之跡遂泯 。而史公於《趙世家》尚幸存其本真,惟又牽涉及魏,則仍誤。至《索隱》《集解》亦均 本《史》文為說,同認韓舉為韓將。《紀年》僅記獲韓舉,未言韓舉之死,《索隱》遂疑其先為趙將,後又入韓。蓋《索隱》雖屢引《紀年》,而本 之不信,故曰:“《紀年》之書,多是訛謬,聊記異耳。”(見《燕世家》。)如此處韓 舉明係《史》誤,而《索隱》為此回護,亦不確守《紀年》也。


    又梁氏《誌疑》論此事雲:“《趙世家》肅侯二十三年,韓舉與齊、魏戰死桑邱,為韓宣王六年。《 年表》韓宣王八年,魏敗我韓舉。則趙之韓舉已先二年死矣,疑此別一韓將,而趙將適與 同姓名爾。


    《索隱》即雲是韓將不疑,而又引《紀年》趙將韓舉之文,謂舉先為趙將,後 入韓,非也。《紀年》所載多舛,當擇而取之。即如韓舉,《紀年》於威烈王十六年書齊 獲邯鄲韓舉,於隱王四年書魏敗趙將韓舉。若是一人,無論既為齊獲,不應仍為趙將,又 忽為韓將。


    而其為魏敗時,逆數至為齊獲之年,已百歲矣,韓舉若是之壽耶?其誤明甚。 ”然《索隱》雖誤,尚可即誤以求是,舍《索隱》則無以見《紀年》之真矣。梁氏不知《索隱》所引《紀年》,與《今本偽書》不同,而引《今本》偽說以折《索隱》,疏失更甚 。


    而今本《偽紀年》之誤,則又有可得而論者。其引齊田朌獲韓舉在威烈王十六年者,誤 據《水經河水注》以其事在晉烈公十年故也。(參讀《考辨》第一三四。)其於隱王四年 又書魏敗趙將韓舉者,其事本在梁惠王後元八 年,今本《偽紀年》。


    又誤以為梁惠王卒後之八年,故遂別見於此也。然則即據今本《偽 紀年》,亦可證成餘定其事在梁惠王八年之說。而《今本》又並不以韓舉為韓將,亦可證 成餘辨史公及《集解》《索隱》認為韓將之誤。梁氏於《紀年》未識《今本》之偽,故所辨訂多失之,亦可憾之事矣。(即如此處,謂趙、韓同時有一將,各名韓 舉,其為牽強難信,不辨可見。


    雷氏《義證》謂“此韓舉非烈公十年被獲者,”亦由不能 辨《水經注》之誤。)


    韓襄王(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296年),姬姓,韓氏,名倉,戰國時期韓國第八位君主(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96年在位)。韓襄王,宣惠王的兒子。


    襄王四年(公元前308年),韓襄王和秦武王在臨晉會見。這年秋天,秦國派甘茂進攻韓國的宜陽。襄王五年(公元前307年),秦攻下宜陽,斬殺了六萬韓軍。同年,秦武王去世。襄王六年,秦國又把武遂還給韓國。襄王(公元前303年),秦國再度攻取了韓國的武遂。襄王十年(公元前302年),韓國太子嬰朝見秦王後回國。


    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1年),秦軍攻韓,占領了穰邑。韓國和秦國進攻楚國,打敗了楚將唐昧。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太子嬰去世。公子咎和公子蟣虱爭做太子。當時蟣虱在楚國做人質。


    蘇代對韓咎說:“蟣虱流記在楚國,楚王特別想把他送回國。現在十幾萬楚軍駐在方城山北邊,您為什麽不讓楚國在雍氏城的旁邊建起一座萬戶的城邑,這樣,韓王必定派兵去救雍氏,您一定會擔任將領。


    這樣您就可以利用韓楚兩國的軍隊擁戴蟣虱,把他接回韓國,將來他一定會聽您的,他一定會把楚韓邊境封給您的。”韓咎聽從了他的計謀。楚軍包圍雍氏,韓國向秦國求救。秦國沒有出兵,隻是派公孫昧來到韓國。


    公仲對公孫昧說:“您認為秦國將會援救韓國嗎?”公孫昧回答說:“秦王是這樣說的:‘我們要取道南鄭、藍田,出兵到楚國等待您的軍隊。’恐怕是不能會合了。”公仲說:“您認為真的會這樣嗎?”公孫昧回答說:“秦王一定會沿用張儀原來的計謀。


    當初楚威王進攻魏國的時候,張儀對秦王說:‘秦國和楚國進攻魏國,魏國失敗就會倒向楚國,韓國本來就是它的盟國,這樣,秦國就孤立了。我們不如出兵來迷惑他們,讓魏國和楚國大戰,秦軍就可以占領西河以外的土地後再回來。’現在看秦王的樣子表麵上是同韓國結盟,其實是暗中同楚國交好。


    您等待秦軍的到來,必定會輕率地同楚軍打仗。楚國暗中已經得知秦軍不會援助韓國,一定很容易同您相對抗。您這一丈如果戰勝了楚國,秦國就會和您共同淩駕楚國之上,然後到三川一帶揚威而回。您這一仗如果不能戰勝楚國,楚國阻塞三川據守,您就無法的到援救。我私下裏為您擔憂。


    秦人司馬庚三度往返於郢(ying)都,秦相甘茂和楚相昭魚在商於(wu)相會,表麵上揚言說要收回攻韓楚軍的印信,其實雙方好像是有什麽密約。”公仲驚恐地說:“那麽該怎麽辦呢?”公孫昧說:“您一定要先從韓國自身考慮,然後考慮秦國是否來救援,先想好自救的方法,然後再考慮怎樣應付張儀那種計謀。


    您不如盡快讓韓國同齊楚兩國聯合,齊楚必定會把國事托付給您。您所厭惡的隻是張儀那種欺詐的計謀,其實還是不能疏遠秦國呀!”於是楚國解除了對雍氏的圍困。


    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8年),韓國與齊、魏兩國一起進攻秦國,到了函穀關就在那裏駐軍。十六年,秦國把河外之地和武遂還給韓國。同年襄王去世,太子咎即位,這就是厘(xi)王。


    韓厘王(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273年),姬姓,韓氏,名咎,韓襄王之子,戰國時期韓國國君,公元前296年—公元前273年在位。韓厘王十二年(公元前284年),韓厘王與秦昭王在西周國新城相會,助秦攻齊。齊國戰敗,齊湣王出逃。


    韓厘王十五年(公元前280年),韓非子出生於韓國貴族之家。韓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75年),韓為秦所敗,斬首四萬餘。繼承王位韓厘王,姬姓,韓氏,名咎,是韓襄王之子。


    韓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太子嬰去世,韓咎與公子蟣虱爭奪太子之位。當時公子蟣虱在楚國作人質[1],蘇代設計讓公子蟣虱無法回到韓國,於是韓襄王將韓咎立為太子。[


    韓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6年),韓襄王去世,太子韓咎即位,是為韓厘王(韓厘王)。[交鋒秦國韓厘王三年(公元前293年),韓厘王派將領公孫喜率領周朝、魏國軍隊攻打秦國。秦軍在伊闕打敗聯軍二十四萬,俘虜公孫喜[],史稱伊闕之戰。


    韓厘王五年(公元前291年),秦國攻打韓國,奪取韓國的宛地。[]韓厘王六年(公元前290年),韓厘王將武遂一帶二百裏的土地割讓給秦國。[]韓厘王十年(公元前286年),秦軍在夏山打敗韓軍。]韓厘王十二年(公元前284年),


    韓厘王與秦昭襄王在西周國會晤,幫助秦國攻打齊國。齊國戰敗,齊湣王出國逃亡。[1韓厘王十四年(公元前282年),韓厘王與秦昭襄王在東周國與西周國之間會晤。[]韓厘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5年),秦國相國、穰侯魏冉攻打魏國。韓厘王派將領暴烝(一作暴鳶)率軍救援魏國,魏冉大敗韓軍,殺死四萬人,暴烝逃往開封。[


    求援去世


    韓厘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3年),趙國、魏國進攻韓國的華陽。韓國向秦國告急,秦國不來援救。韓國相國對陳筮說:“事情緊急,您雖然抱病,還是希望您連夜去秦國走一趟。”


    陳筮到秦國會見穰侯魏冉。魏冉說:“事情很危急嗎?特地派您來。”陳筮說:“還不是很危急。”魏冉生氣地說:“您這樣可以為您的國君作使者嗎?你們韓國官員車馬不絕於道向秦國求救,向敝國報告情況危急,您來卻說不危急,為什麽呢?”陳筮說:“韓國危急就會改變立場投靠其他國家。因為情況不那麽危急,所以我再一次來到這裏。”


    魏冉說:“您不用見秦王,我這就發兵救韓。”八天後,秦國援兵趕到,在華陽城下打敗趙、魏兩國軍隊。同年,韓厘王去世,其子韓桓惠王即位。


    韓桓惠王(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239年),姬姓,韓氏,名失傳[],韓厘王之子,戰國時期韓國國君。韓桓惠王在位時,韓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韓桓惠王二十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是為鄭國渠。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占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割上黨(今山西長治)給秦國求和,上黨人既不想被秦統治,又無力抗秦,郡守馮亭率一郡軍民降趙。


    趙國接受上黨,並遣名將廉頗麾重兵進駐長平(今山西高平市)拒秦,雙方發動長平之戰。公元前239年韓桓惠王薨,子韓安立。葬於今河南新鄭。韓桓惠王,韓厘王之子,名然。在位時,韓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韓桓惠王二十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是為鄭國渠。[


    桓惠王元年(公元前272年),韓軍攻打燕國。九年(公元前264年),秦軍攻占了韓國的陘城,並在汾水旁築城。十年(公元前263年),秦軍在太行山進擊韓軍,韓國的上黨郡守獻出上黨郡投降趙國。十四年,秦國守取趙國的上黨。


    在長平殺死了馬服君之子趙括率領的軍卒四十萬人。十七年,秦軍攻占韓國的陽城、負黍。二十二年,秦昭王去世。二十四年,秦軍攻占韓國的城皋、滎陽。二十六年,秦軍全部攻占了韓國的上黨地區。二十九年,秦軍攻下韓國的十三座城池。


    馮亭上任後,也不願降秦。他率眾獻郡於趙國,意欲利用趙國的力量抗擊強秦,以保全韓國。趙孝成王喜出望外,欣然接受,封馮亭為華陽君,仍為上黨郡守,派平原君趙勝領5萬趙軍接收上黨。


    公元前261年,秦國派軍進攻韓國的緱氏、綸,震懾韓桓惠王;派左庶長王齕領兵進攻上黨,意欲一舉兼並。趙國派廉頗領兵20萬救援上黨。桓惠王十四年,秦拔趙上黨,殺馬服子卒四十餘萬於長平。


    桓惠王十七年,秦拔韓陽城、負黍。桓惠王二十二年,秦昭王卒。桓惠王二十四年,秦拔韓城皋、滎陽。桓惠王二十六年,秦悉拔韓上黨。桓惠王二十九年,秦拔韓十三城。桓惠王三十四年,王卒,子韓王安立。


    韓王安(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226年),也稱韓廢王,姬姓韓氏,名安,韓桓惠王之子,公元前239年即位,在位9年。韓王安即位時,韓國形勢危如累卵,處於滅亡邊緣。公元前231年,秦軍大兵壓境,韓王安被迫割讓南陽地區給秦國,韓國得以暫時喘息。


    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遣內史騰率軍攻韓,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秦國以韓地建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


    趙烈侯趙籍: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趙烈侯是趙獻子的兒子,也是趙國實際上的開國之君。他在位期間任用公仲連、荀欣、牛畜等人,使趙國的國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趙武侯:趙武侯是趙烈侯的弟弟,烈侯死後,由於太子章年幼,群臣便擁立武侯繼承了國君之位。武侯在位期間修築了五原到陰山之間的長城,還修築了雲中城。


    趙敬侯趙章:趙敬侯,名章,是趙烈侯的兒子,趙武侯的侄子。武侯死後,被擁立為國君。敬候遷都邯鄲城,為趙國北進打下了堅實的戰略基礎。另外,敬候和韓、魏一起,將晉靖公廢為庶人,徹底斷絕了晉國的祭祀。敬候雖然不修德行,喜好飲酒與遊樂,然而敬候善於用人,使得趙國國內安定,對外用兵也鮮有敗績。


    趙成侯趙種:趙成侯,名種,趙敬候的兒子。成侯在位期間夥同韓國進攻周王室,將東周一分為二。成侯二十一年,魏國任用龐涓攻打趙國,圍困趙都邯鄲。


    趙肅侯趙語:趙肅後,名語,趙成侯的兒子。肅侯時期,魏國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榮光,齊國和秦國稱雄於東西方,各諸侯國間的戰爭更為活躍和頻繁,趙國的戰略壓力十分巨大。趙肅後在位二十四年,幾乎連年征戰,但卻沒有使趙國疲敝,反而悄然興起。肅侯因病去世時,秦、齊、楚、魏、燕五個大國,派銳師一萬,前來參加葬禮,足見肅侯的能力和影響力。


    趙武靈王趙雍:趙武靈王,名雍,趙肅後之子。趙武靈王受其父親肅侯影響頗深,一生喜好征戰。然而,由於後期在政治上的失誤,使得趙國發生了公子章的叛亂,最後餓死與沙丘。一代雄主如此悲慘的結局,著實令人唏噓。


    趙惠文王趙何:趙惠文王,名何,趙武靈王的次子。趙惠文王在位期間,從諫如流,知人善任,使得趙國湧現出了許多厲害的曆史人物,如廉頗、藺相如、趙奢等人都是在這一時期提拔和任用的。在秦國強勢崛起,並蠶食諸侯的背景下,趙國成了抵禦強秦的中堅力量。


    趙孝成王趙丹:趙孝成王,名丹,趙惠文王之子。趙孝成王時期,由於貪圖韓國的上黨郡,於是招惹了秦國的嫉恨。秦國發動了對趙國戰爭,長平之戰拉開了大幕。燕國想趁趙國精壯之卒盡死於長平的時機攻打趙國,趙孝成王重新啟用廉頗,打敗了燕軍,並逼迫燕國割地求和。


    趙悼襄王趙偃:趙悼襄王,名偃,趙孝成王之子。趙悼襄王在位期間,派樂乘取代正在攻打魏國繁陽的廉頗。憤怒的廉頗率兵攻打樂乘,之後又逃到了魏國,從此淡出了曆史舞台。


    趙幽繆王趙遷:趙幽繆王,名遷,趙悼襄王之子。


    代王嘉趙嘉:代王嘉,名嘉,趙悼襄王的長子,趙幽繆王之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波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波靜並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