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悼襄王二年(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秦國國君秦王政召見趙國的春平君,並將他扣留在秦國。泄鈞替他向秦國的丞相、文信侯呂不韋說:“春平君這個人,趙王很寵愛他,而趙王的近侍嫉妒他,所以互相合計說‘春平君進秦國,秦王一定會留下他’,所以他們一起謀劃把他送進秦國。


    現在您扣留春平君,是斷絕與趙王的關係而讓趙王近侍的陰謀得逞。您不如釋放春平君而留下平都侯。春平君的言行深受趙王信任,趙王一定多割趙國土地來贖回平都侯。”呂不韋同意,便釋放春平君回趙國。同年,趙悼襄王下令修築韓皋城。[1


    ]當初,將領劇辛在趙國時,與將領龐煖關係很好。後來,劇辛逃亡到燕國,受到燕國國君燕昭王的任用。趙悼襄王三年(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當時燕國國君燕王喜見趙國的軍隊多次遭到秦軍的圍困,便想趁趙國衰敗之機,出兵攻打趙國。而此時廉頗已離開趙國,趙悼襄王便任命龐煖擔任趙軍統帥,為此,燕王喜詢問劇辛的意見。劇辛回答說:“龐煖容易對付。”燕王喜便派劇辛率軍攻打趙國。趙悼襄王派龐煖指揮軍隊抵抗燕軍,龐煖擊敗燕軍,殺死劇辛,並俘獲燕軍二萬人。[1


    7]兵敗得地


    趙悼襄王四年(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龐煖率領趙、楚、魏、燕四國精銳部隊,進攻秦國的蕞地,因沒能攻克,於是轉而攻打齊國,奪取齊國的饒安。[


    8]同年,趙、韓、魏、衛、楚五國結成南北合縱聯盟,共同討伐秦國。楚國國君楚考烈王擔任縱約長,春申君黃歇執掌軍務,聯軍奪取壽陵,揮師直逼函穀關。秦軍出關迎戰,五國聯軍都大敗而逃。[1


    0]趙悼襄王五年(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趙悼襄王派將領傅抵駐紮在平邑;將領慶舍率領東陽河外的部隊,防守黃河橋梁。[


    1]趙悼襄王六年(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趙悼襄王將饒陽封給長安君。同年,魏國將鄴地割讓給趙國。[2


    ]失城去世趙悼襄王九年(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國,奪取燕國的狸陽城。戰事還未結束,秦國將領王翦、桓齮、楊端和趁機率軍進攻趙國,奪取鄴地的九座城邑。[2


    ]起初,趙悼襄王納倡女為妃[],史稱趙悼倡後。趙悼倡後生子趙遷。趙悼襄王非常寵愛趙悼倡後,於是廢黜與正妻所生長子、有德行的太子趙嘉,而將品行不端的趙遷立為太子。同年,趙悼襄王去世,趙遷繼位,史稱趙王遷(趙幽繆王)。[2


    ]為政舉措


    趙悼襄王在位時期,實行貨幣改革,在石邑(今石家莊市鹿泉區境內)鑄造“石邑”三孔布貨幣。[


    9]曆史評價司馬貞《史記索隱》:“頗、牧不用,王遷囚虜。”


    趙王遷(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222年之前),亦稱趙幽繆王,嬴姓,趙氏,名遷。戰國時期趙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35-公元前228年在位),趙悼襄王之子[1],母為趙悼倡後。公元前236年,正式繼位,品行不端。屢遭秦國攻打,接連丟失宜安、平陽、武城、狼孟、番吾等郡。


    公元前229年,秦國大兵壓境,命令將領李牧、司馬尚率軍抵禦。聽信寵臣郭開讒言,殺害李牧,罷免司馬尚,令宗室趙蔥、顏聚代替,導致趙軍大敗,國破家亡。受俘進入秦國,發配到房陵深山中,諡號幽繆。人物生平繼承王位趙王遷,趙國邯鄲人(今邯鄲),亦稱趙幽繆王,嬴姓,趙氏,名遷,是趙悼襄王之子,趙遷的母親趙悼倡後原是倡女[],後來被趙悼襄王納為妃子,生下兒子趙遷。


    趙悼倡後深得趙悼襄王的寵幸,因此,趙悼襄王廢掉正妻所生的長子趙嘉,將趙遷立為太子。而趙遷向來以品行不端聞名趙國。[]趙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去世,趙遷繼任趙國國君之位,史稱趙王遷。[][]趙王遷元年(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趙王遷下令在柏人築城。[4]抵禦秦軍趙王遷二年(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國派將領桓齮率軍攻打趙國的平陽和武城(一作武遂),趙國將領扈輒率軍前往援救。


    秦軍在平陽(一說武城)擊敗趙軍,殺死扈輒[],並斬殺趙軍十萬人。[]同年十月,秦將桓齮再度率軍攻打趙國。[]趙王遷三年(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秦軍攻打趙國的赤麗和宜安,趙王遷任命將領李牧為大將軍,率軍前往抵抗秦軍。


    李牧率軍在宜安、肥下與秦軍交戰,大敗秦軍,桓齮逃回秦國。趙王遷因李牧擊敗秦軍有功,於是封李牧為武安君。[]同年,秦軍再度在平陽進攻趙軍,大敗趙軍,殺死趙軍將領,奪取宜安、平陽和武城。[]趙王遷四年(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國出動大軍進攻趙國,一路軍隊抵達鄴地,一路軍隊抵達太原,攻克狼孟和番吾。李牧率軍擊敗秦軍[],秦軍於是撤兵而回。[]之後,李牧率軍向南抵禦韓、魏兩國的入侵。[1


    ]發生天災


    趙王遷五年(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趙國的代地發生大地震,從樂徐以西,北到平陰,樓台房屋牆垣大半震毀,土地開裂一條巨縫,東西寬一百三十步。[]趙王遷六年(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趙國發生大饑荒[],百姓謠言說:“趙人號哭,秦人歡笑,如果不信,看看田裏隻長草。”


    亡國遭俘趙王遷七年(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國大舉興兵攻打趙國,王翦統率駐紮在上郡的軍隊攻下井陘,楊端和率領河內駐軍一同進攻趙國。[]李牧和將軍司馬尚率軍頑強抵抗秦軍。於是,秦國派人用重金收買趙王遷的寵臣郭開,讓他在趙王遷麵前詆毀李牧和司馬尚,說他們企圖興兵反叛趙國。趙王遷因此便派趙蔥和齊國將軍顏聚取代他們。李牧不接受命令,趙王遷派人暗地裏趁李牧沒有防備將他抓住殺害,並撤免司馬尚的官職。[


    ]趙王遷八年(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而王翦趁機猛攻趙國,大敗趙軍,殺死趙蔥,顏聚逃走[],秦軍於是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趙王遷被俘虜後,秦王嬴政將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的深山之中。[]主要事跡趙王遷繼位之初,曾下令修築柏人城。[]此後趙國屢次遭到秦國攻打,接連丟失宜安、平陽、武城、狼孟、番吾等城池。


    [][]最後,趙王遷竟中秦國反間計,自毀長城,殺害名將李牧、撤免將領司馬尚,而任用趙蔥、顏聚取代二人[],致使趙軍慘敗,自己被俘[],趙國滅亡。個人作品趙王遷被流放到房陵深山中後,因思念故鄉而創作《山水》這首詩歌,聽到這詩歌的人無不落淚流涕。[


    ]《山水》趙遷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致於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致於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曆史評價馮王孫:“遷素無行信讒,故誅良將李牧,用郭開。”[


    馮唐說他:“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


    ]司馬遷《史記》記載:“王遷辟淫,良將是斥。”[


    ]司馬貞《史記索隱》記載:“頗牧不用,王遷囚虜。”[


    ]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遷素以無行聞於國。”


    而趙嘉,又稱公子嘉,即趙代王,戰國末期人物。因其於趙王遷被俘後,被趙國逃亡的大夫們共同擁立為代王,故又稱代王嘉。關於這個趙代王,是嬴姓,趙氏,名嘉。乃是趙悼襄王之長子,幽繆王趙遷之兄。趙嘉先為太子,後因父親偏愛倡後而改立其子趙遷為太子,以無寵廢。悼襄王死後,趙遷繼位,是為趙幽繆王。


    公元前228年(趙幽繆王八年),秦軍攻克邯鄲,俘虜了幽繆王並流放至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縣)。趙國貴族逃到北部(代國舊地,屬趙),擁立趙嘉為王。趙嘉在代地繼續率領趙國軍民抵抗秦軍,前後長達六年。最終因敵眾我寡,代地亦被秦將王翦攻破,趙嘉被虜,全族被遷至鹹陽。


    記載1.《史記·趙世家》:太史公曰: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廢適嘉而立遷。遷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屈不繆哉!秦既虜遷,趙之亡大夫共立嘉為王,王代六歲,秦進兵破嘉,遂滅趙以為郡。[


    ]2.《史記·秦始皇本紀》: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鄲,諸嚐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還,從太原、上郡歸。始皇帝母太後崩。趙公子嘉率其宗數百人之代,自立為代王,東與燕合兵,軍上穀。大饑。……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攻代,虜代王嘉。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五月,天下大酺。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後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秦王初並天下,令丞相、禦史曰:“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


    趙悼襄王有適子名嘉。趙有女娼,善歌舞,悼襄王悅之,留於宮中,與之生子,名遷,悼襄王愛娼因及趙遷,乃廢適子趙嘉而立庶子遷為太子,使郭開為太傅。遷素不好學,郭開又導以聲色狗馬之事,二人相得甚歡,及悼襄王已薨,郭開奉太子遷即位,以三百戶封公子趙嘉,留於國中,郭開為相國用事。秦始皇十九年癸酉,公元前二二八年,秦將王翦屯中山以臨燕,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帥其宗族百人奔代,趙之亡大夫共立趙嘉為代王,趙之亡,大夫稍稍歸之,遣使東與燕合,屯軍於上穀。


    評價《東周列國誌》:趙自造父仕周,世為周大夫,叔帶奔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五世至趙夙,事獻公,再傳至趙衰,事文公,衰子盾事襄、成、景三公,晉主霸,趙氏世為霸佐,盾子朔中絕,朔子武複立,又二傳至簡子鞅,鞅傳襄子毋恤,與韓、魏三分晉國,毋恤傳其侄桓子浣,浣傳子籍,始稱侯,諡烈,六傳至武靈王,又四傳至王遷被虜,而公子嘉自立為代王,守趙祀,嘉王代六年而國滅。自此六國遂亡其五,惟齊尚在。


    趙國 中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嬴姓,與秦同出蜚廉之後。祖先造父,為周穆王禦,有功,封於趙城(今山西洪洞北),因以趙為氏。後代趙夙事晉獻公,獻公封趙夙於耿(今山西河津南)。趙夙子趙衰(趙成子)事晉文公,徙居原(今河南濟源西北)。趙衰的後代趙盾(趙宣子)、趙朔(趙莊子)、趙武(趙文子)、趙鞅(趙簡子)皆為晉卿。


    趙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山西中部。趙簡子居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公元前475年,趙襄子滅代,將領土擴大到今山西東北部及河北蔚縣一帶。公元前453年,趙襄子與韓康子、魏桓子三分晉國。公元前425年,趙獻子即位,徙居中牟(今河南鶴壁西)。公元前403年,趙烈侯與魏文侯、韓景侯被周天子正式策命為諸侯。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其活動中心逐漸轉移到今河北東南和河南北部。戰國初期,趙經常與韓、魏聯合進攻別國,並向北方各少數民族地區擴展。


    它首先滅代,後又助魏進攻中山,取得過一些勝利。戰國中期,趙與齊、魏爭奪衛,連年大戰。公元前354年,魏圍趙都邯鄲。次年,齊救趙,敗魏於桂陵。公元前333年,趙為禦北敵修築長城。其間 ,中山漸強,曾圍攻趙的鄗地,形成嚴重威脅。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即位,他發奮圖強,不顧天下之議,改革軍事,教民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北略胡地。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立太子何為王,是為惠文王,令其守國,而自號主父,率軍西北攻略胡地。趙惠文王時,趙實力較強。公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於成皋,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公元前260年,秦、趙激戰於長平 ,秦軍大破趙軍,史載坑降卒40餘萬 ,進圍趙都邯鄲。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邯鄲圍。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辛勝破趙,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出奔代,自立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取代,虜代王嘉,趙國滅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波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波靜並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