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著呢,突然腳下一實,睜開眼睛再看,卻不知怎麽的已經來到了瓊華島上。轉頭左右一踅摸,原來瑞秋也早渡過來了,兩人目光不經意地撞上,瑞秋一瞪眼,又是一聲冷哼,嚇得捧燈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
這瓊華島是個人工小山包,本是由挖掘太液池的淤泥堆積而成,島東和島南都有橋梁通著陸地,不過這時候已經破損不堪,難以行人了,所以宋禮才會提醒劉鑒他們,島東北對岸有個船屋。島上原本蓋滿了元代的皇家宮闕,此時也大多毀棄,光剩下殘垣斷壁和滿地的碎石頭,一眼望過去,樹遮牆蔽,看不清哪裏有人。
十三娘一放下捧燈,立刻就快步朝山頂跑去。捧燈和瑞秋在後跟隨,才跑了兩步,突然眼前騰起一股霧氣,隨即“呼”的一聲,飛沙走石,幾乎刮得三個人睜不開眼睛來。就聽十三娘的聲音喊:“妖人布了陣法,你們小心!”
如果沒聽過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大概捧燈會答應一聲,然後硬著頭皮硬往裏闖吧,但他此刻心裏卻想:“天知道這是什麽陣,說小心,我可該怎麽小心?”十三娘掛念著劉鑒的安危,關照瑞秋說:“你看著點捧燈,我先去了。”
捧燈心說:“別呀,您把我和這丫頭單獨留下,她還不要了我的小命兒?!”正想著,突然胳臂上被個硬物重重地敲了一記,就聽瑞秋“哼”了一聲說:“後退三步,站穩了,別亂動!”
捧燈估計瑞秋是拿劍鞘敲的自己胳臂,心說:“你又不是大丈夫,還真一言九鼎,說不碰我就不碰我……”不敢違抗,乖乖地後退了三步。這三步不退則已,一退之下,突然眼前霧氣消散,重放光明,而怪風也瞬間就停止了。
他瞪大了眼睛朝前望,看不見十三娘和瑞秋的身影。按道理不識陣法就不該亂闖,可這小書童莽撞慣了的,加上擔心主人的安危――“此陣看來頗為凶險,未知尊主能識破否?”他站了沒半柱香的時間,實在忍不住了,大著膽子又朝前邁了兩步。
“呼~~”一陣大風迎麵刮來,刮得捧燈原地轉了半個圈,打個趔趄,差點摔倒。就這麽一轉,等風過去,他早就分辨不清東西南北了,想要往陣外退,可是連退六七步,眼前還是迷迷濛濛的霧氣濃鬱。
小書童心裏著慌,不敢再退,低著頭繼續朝前亂闖。跑了幾步,差點撞到一堵殘牆,他心說“有門兒”,手腳並用,爬上了牆頭。這再左右一望,就見霧氣重重,繚繞流動,隱約的到處都是大石頭堆,把四麵八方都給堵住了,想要下牆找條路走,卻根本就找不到。
捧燈不驚反喜,一拍巴掌:“我知道了,這是諸葛亮的八陣圖!”這幾年南京風行一本平話,名叫《三國誌通俗演義》,劉鑒買了一部,捧燈偶爾翻到,愛不釋手,看得是痛快淋漓。他還時常問劉鑒:“尊主,未審先公劉大人與那諸葛孔明強弱高下如何?”劉鑒不理,他卻還要追問:“既雲先公劉大人數術一時無兩,何不為周瑜借來東風,反教諸葛孔明專美於前,何也?”
當時就挨了劉鑒好大一個暴栗,一方麵要他好好說話,另方麵嘲笑說:“你還真把說部當真事兒了,那風真是可以借得來的麽?”
捧燈在劉鑒那裏問不出子醜寅卯來,隻好自己悶頭讀書,反複看了好多遍,很多情節都熟極而流了。此刻身處瓊華島上的陣法之中,《三國誌通俗演義》中“八陣圖石伏陸遜”一節突然就泛上了心頭:
“陸遜方欲出陣,忽然狂風大作,一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蓋地。但見怪石嵯峨,槎枒似劍;橫沙立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湧,有如劍鼓之聲。遜大驚曰:‘吾中諸葛之計也!’急欲回時,無路可出……”
心裏在背,嘴裏自然而然地就喊了出來:“吾中諸葛之計也!”不知道主人和王遠華、袁忠徹是什麽級別的軍師,能不能比陸遜強,破得了這“牛葛亮”的八陣圖,反正小書童知道自己是破不了的。當年陸遜被困,有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來救他,不知道今天誰能來救自己?當下連曹操在華容道講過的話都給急出來了:“吾命休矣!”
誰想到話才出口,殘牆後麵突然有人高聲詢問:“將軍欲出此陣乎?”
按照《三國誌通俗演義》上所寫,陸遜被困八陣圖中,無路可出,“正驚疑間,忽見一老人立於馬前,笑曰:‘將軍欲出此陣乎?’遜曰:‘願長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徑出石陣,並無所礙,送至山坡之上……”
這時候捧燈也聽到有人問:“將軍欲出此陣乎?”本能地就回複說:“願長者引出。”同時定睛細看,就見重重迷霧之中,牆後麵轉出來一位白須白發的老者,仙風道骨,手持竹杖,他幾乎就要懷疑是黃承彥顯靈了。
那老者到了近前,抬起竹杖遞給捧燈:“抓牢了,跟我來。”捧燈這才看清楚,原來這老頭不是黃承彥,卻也是自己認得的人。他見天撞見這老頭在街上閑逛,或者和幾個年歲相當的老頭子曬太陽說古,“八臂哪吒陣”那一套,就是他跟捧燈說起來的,劉鑒卻說那是“江湖騙子口兒”。他某次還指引捧燈去看一道彎彎曲曲的圍牆,說那是“龍”,捧燈後來一問,原來那地方就是北新橋海眼所在,提醒劉鑒,劉鑒卻沒搭理。
前情後事一連貫,捧燈心說:“這老頭才不是江湖騙子哪,定是世外的高人了。”才想起來還從沒問過老頭的姓名。於是他一邊接過竹杖一端,跟著老頭走,一邊學著演義中陸遜的口氣問:“長者何人?”
老頭回答說:“我要說是諸葛孔明之嶽父,你也不會相信;我沒女兒,就算有,也不會嫁給這布陣之人。若說姓名,老朽的俗名,五百年前便忘記了,就算不忘,你小娃娃也未必聽說過呀。”
捧燈雙眼一亮,心說五百年前就忘記了俗名,難道是神仙下凡來搭救我的嗎?又問:“此莫非諸葛孔明之八陣圖乎?”
老頭捋著胡子,回頭一笑:“此陣較八陣圖凶險百倍,名叫‘八門金鎖連環誅仙陣’。反複八門,按奇門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逆轉而布,非止每日每時,幾乎每漏每刻,每一刹那皆有變化。老夫適才於雲端之上,見你從‘死門’而入,料想不識此陣,必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見你陷沒於此,故特自‘生門’引出也。”
這段話是套用演義上黃承彥的言辭,可是更加添油加醋,什麽“適才在雲端之上”,換個普通人打死也不會信,捧燈身在局中,還偏就信了。他繼續學陸遜:“公曾學此陣法否?”按照黃承彥的回答,應該是:“變化無窮,不能學也。”可那老頭卻對捧燈說:“了然於胸,若是我布此陣啊,變化更多,便大羅金仙也要餓死其中,才不愧‘誅仙’之名!”
捧燈被這老頭徹底給唬住了,根本沒考慮大羅金仙是不是會餓死的問題,隻是催促說:“既然如此厲害,想必小人的尊主也陷身於此,還請老神仙前往搭救。”
老頭搖一搖頭:“小娃娃我看你呀,鼻直而挺、山根豐隆、鼻翼飽滿,唇色殷紅、齒列整齊、白而不齙,額方而廣、眼大有神、黑白分明,腮骨略突、麵豐肉腴、人中形美。此相與老夫有緣,我故引你出陣,旁人我管他幹嘛?”
脫口就是一大套,聽得捧燈多少有點含糊:“這好象是說的旺夫之相呀……是書上寫錯了還是我記錯了?嗯,老神仙的話,定然是對的……”
確實奇怪,捧燈跟著老頭走,雖然眼前仍有重重迷霧,耳邊風聲呼呼,但風就從身旁掠過,飛沙走石也刮不到自己。說話間,他覺得眼前一亮,迷霧驟然散去,想必已經從什麽“生門”走出了迷陣。老頭輕輕從捧燈手裏抽回竹杖,遠遠一指:“娃娃你看。”
北海瓊華島
明清兩代的皇家禦苑太液池,現在分為三個部分,北麵是北海,南麵就是中海和南海,並稱中南海。瓊華島位於北海的南部,遼代的時候叫“瑤嶼”,金代改名瓊華島,把從北宋都城汴梁禦園“艮嶽”裏搬來的假山石全都堆在山上。到了元代,這座湖中小山改名為“萬壽山”,明清兩代又改回瓊華島之名。
現在瓊華島成為了北海公園的主體,四麵臨水,南有永安橋連接著團城。島高32.8米,繞島一周約880米,湖中蓮葉滴翠,島上樹木蒼鬱,還有佛寺、殿閣,鱗次櫛比,風光秀美。最有名的是山顛的白塔,所以瓊花島也被稱為“白塔山”。
這座白塔建於清初的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據說當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讚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順治皇帝的允許,就在瓊華島上興建了永安寺和白塔。白塔高35.9米,上圓下方,富於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並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今天,北海白塔和天壇祈年殿、故宮太和殿一樣,都變成了古城北京千年曆史的重要象征。
第廿九章 華嚴鍾(1)
捧燈被個白胡子的神秘老頭引出了迷陣,老頭一指山頂:“娃娃你看。”捧燈趕緊抬眼望去,隻見自己站立的位置距離山頂不過七八步之遙,可以看到頂上有一口水井,井邊站著一個人,四十上下年紀,一張瘦長臉,意料之中,不是旁人,正是他們在找的戶曹司務牛祿!
隻見牛祿身穿一件寬袖大氅,上描八卦圖形,可又不是捧燈熟悉的道家“紫授仙衣”。他披散著頭發,左手持一柄桃木劍,右手舉一個小金鈴,注目井口,嘴唇囁嚅,似乎正在誦念著些什麽。再看他的麵前,燃著香、點著燭,還擺了豬牛羊三牲和其它一些認不出來的東西。
捧燈左右望望,不見劉鑒等人,心說難道他們還陷身在陣中嗎?還是求求老神仙,也把他們給接出來吧。可是就這麽一愣,身邊卻早不見了那個神出鬼沒的老頭的蹤影。
捧燈沒辦法,看那牛祿似乎專心念咒,沒注意到自己,他就躡手躡腳,慢慢地向山頂爬去。爬了幾步,腳下一絆,低頭看時,原來是手臂粗細、兩尺來長一截樹枝。於是小書童一咬牙關,輕輕抄起樹枝,悄悄地蹩到牛祿身後,雙手舉起來,輪圓了就朝那家夥後腦狠狠地打下去。
其實牛祿早就發現了身旁有動靜,但念咒正在緊要關頭,一分神就得前功盡棄,所以也不敢轉頭去看來者究竟是誰。他早就在外麵布下了陣法,別說平常人等難以進入,就算劉鑒他們到了,也能阻個一時三刻,心中盼著來的隻是一隻飛鳥走獸而已。等他感覺到這“飛鳥走獸”到了自己背後,還來不及有所反應,突然腦後一陣劇痛,一個前傾就栽倒在地,嘴巴恰巧就正對著上供的豬頭,結結實實親了個嘴。
捧燈一擊得手,急忙後退,凝神戒備。等了好一會兒,不見牛祿動彈,這才大著膽子再次靠近,用手裏樹枝捅了捅牛祿的後腰。牛祿還是一動不動,捧燈左右望望,還見不到劉鑒等人的身影,大叫了兩聲:“爺,您在哪兒?”沒有人回答。又叫:“尊主……老神仙速來相助!”也不見回應。
這可怎麽辦好呢?牛祿是暫時暈過去了,可天知道他什麽時候就會醒來。捧燈想了想,幹脆蹲下身撩開牛祿身披的大氅,費了半天勁,把他褲帶給解了下來,反背對方兩手,用褲帶給捆了個結實。轉頭一想不對,這手雖然綁上了,他還有腳哪,一會兒醒來了撒腿就跑,自己可追趕不上。一不做,二不休,幹脆解下自己的褲帶,把牛祿雙腿也綁在了一起。
小書童一手提著褲子站起身來,隻見四周蒼茫一片,別說人影,連鳥也不見一隻,心裏多少有點打哆嗦。可是也沒別的法子,幹脆蹲下來幹等吧。還好,沒讓他等多久,就聽見腦後有腳步聲,轉頭一看,隻見袁忠徹不知道何時突然出現了,左手端一個小羅盤,右手還提著一把金算盤。
劉鑒等人早就來到了太液池畔,但在船屋為了調船耽誤了一段時間,登上瓊華島的時候,十三娘主仆和捧燈已經闖入了皇城工地,兩撥人也就前後腳。等上了山,他們沒走兩步就邁入迷陣之中。
照理說布置奇門陣法,得有樹木土石之類為依托,任你法術高深,也不可能在平地上憑空變出一個陣來。隻要有所憑借,那麽懂行的人遠遠一看,自然心中了然,還沒想明白破法,輕易不會踏足進去。
但是牛祿布這個陣,巧妙地運用了瓊華島上的地理環境。這裏到處都堆滿了元朝宮闕的廢墟,磚石、梁柱,他略加移動就成為了陣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精通數術之人,不細瞧也瞧不出來。
劉鑒等人一方麵追尋牛祿之心急切,另方麵也是疏忽了島上的地理,所以毫無防備,一腳就邁進去了。雖然剛進陣就有所警覺,但要他們後退那是萬萬不能,這就是行家的臭脾氣,三個人同時在想:“牛祿果有本領,這是故意考較我來著,如果此刻退出陣外,尋思破陣之策,不見我的能為,就算最終破陣而出,也要被他嘲笑。”
本來事態緊急,最忌冒進,如果三人中任何一人單獨入陣,大概立刻就抽身而退了。隻要退出陣外,旁觀者清,以他們的本領,很快就能識破陣法。偏偏這三個人是一起來的,怕被同伴看輕了,誰都不肯先一步後退,不僅不退,反而大著膽子朝裏闖走。這又多走了幾步,可就徹底陷身陣中了。
三個人師承不同,擅長各異,都循著自己的思路去尋找前進方向,走了幾步就各自失散。袁忠徹比較機靈,一看身邊沒有旁人了,立刻就從饕餮袋裏掏出來羅盤和算盤,一邊用羅盤指示方向,一邊撥算盤計算五行八門的生克,很快就算出了自己所處的位置。一點通,點點通,隻要算出自己現在在哪裏,再試試前後幾個方位,不一會兒他就搶先走出陣來。
出得陣外,袁忠徹左右一望,沒看到劉鑒和王遠華,不免心中得意,趕緊揣好寶物,邁方步上了山頭。捧燈是蹲在地上的,牛祿這個時候已經被打翻在地,袁忠徹不上山頂還看不見他們,等上了山頂才不禁愣住了,心說是這小書童比我還厲害?還是劉鑒他們其實早就到了,藏起來要看我的笑話呢?
還好就在此時,劉鑒等人也都陸續出了陣,袁忠徹才放下了心上的一塊大石頭。劉鑒和十三娘是肩並著肩,從山南爬上來的,王遠華則是出現在山北,隻有個瑞秋仍然不見蹤影。
捧燈見了劉鑒,大喜過望,跳起來就喊:“尊主,仆已擒得牛祿在此!”他忘記自己抽了褲帶去綁牛祿了,這一跳,立刻長褲褪下,把自己給生絆了一個大跟頭。
劉鑒走上前去扶起捧燈,驚訝地問他:“這個陣挺厲害,你是怎麽走出來的?”捧燈笑著回答說:“是個老神仙領我出來的。”
“什麽老神仙?”
捧燈正要解釋,那邊袁忠徹已經從饕餮袋裏抽出一條金絲索來,把牛祿牢牢捆上。王遠華解開綁住牛祿手腳的褲帶,遞給捧燈。捧燈單接過自己的褲帶,一邊係褲子,一邊對劉鑒說:“那老神仙可厲害啦,他說此陣名叫‘八門金鎖連環誅仙陣’……”
袁忠徹冷笑一聲:“哪裏來的江湖騙子,起這麽無聊的陣名……咱們還是先審牛祿吧。”捧燈聽他這話,分明是不相信自己,鼓著腮幫子正打算反駁,卻被劉鑒按住了:“等會兒再說,先破了這妖人的邪術!”
從來任何事物,都是建設煩難,破壞容易,法術也是一樣,況且牛祿念咒還沒念完,就被捧燈給一棍子打翻在地了,施法不全,自然更易破解。當下王遠華匆匆拔起井前的香燭,連著祭祀三牲等物全都遠遠拋開,又把牛祿先前手持的桃木劍就大腿上一折兩段,金鈴用腳踩扁,此外牛祿在井口上還貼了幾道符,他也全都給撕了下來。
袁忠徹從饕餮袋裏取出朱砂、黃紙,寫就兩道靈符,焚化了,把紙灰撒入井中。時候不大,隻聽井裏“嗵嗵嗵”幾聲悶想,同時十三娘手搭涼棚遠遠一望,對眾人說:“太液池裏的漩渦散了,估計水位也會回漲。”
劉鑒踢了牛祿兩腳,那家夥仍然是一動不動。他俯下身來檢查,就看牛祿腦後一個大包,隱隱的還有血跡,不禁笑著問捧燈:“你打的?你這孩子下手還挺狠哪。”捧燈扁著嘴:“爺您總不出來,我一個人害怕,敢上去打他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了不起,很好,”劉鑒讚許地拍拍捧燈的頭,“可我看這家夥一時半會兒醒不了了。咱們是不是先把他押去工曹衙門,再慢慢審問哪?”轉頭又對十三娘說:“還得把瑞秋從陣裏接出來。”
王遠華心思縝密,輕輕搖一搖頭:“此人背後定有朝中大老唆使,押回工曹,人多口雜,恐有不便,最好咱們在這裏先問過了。”他揪住牛祿的脖領子,把他翻過身來臉衝上——“取些水來潑醒他吧。”
袁忠徹搖頭說:“他的鎖水邪法是破了,但迷陣尚未曾破,你我若去山下取水,一個不慎,算錯了一步,又不知幾時才能回來。”其實以他的本領,既然已經走過了一遍陣,再走一遍是易如反掌,但實在是跑了大半天,又費盡心機搶先破陣而出,累得有點不想動了。捧燈聽了這種托辭,不禁撓頭:“幹嘛要去山下取水,這兒不是有井嗎?”袁忠徹瞥了他一眼:“雖有井,卻無汲水之桶,奈何?”捧燈指指他的腰間:“您那袋子裏不是啥法寶都有麽,不會這點兒小事都辦不成吧?”
袁忠徹不理他,卻望向劉鑒,意思是:“你的下人如此無禮,你是怎麽管教的?”劉鑒還沒來得及針鋒相對地為捧燈說話,十三娘邁上一步,笑著說:“那也簡單。”說著話,蠻腰一擰,輕舒玉臂,一把就提起了牛祿,頭衝下給拋到井裏去了——眾人看得乍舌難下,也不知道她體態窈窕,哪裏來那麽大的力氣。
袁忠徹用來捆牛祿的金絲索不短,綁完手腳,還剩下很長的一截。此時被封住的海眼逐漸解開,原本枯竭的井水重新冒了上來,距離井口也不過一丈多深,十三娘捏住繩索一頭,把牛祿在井水裏連浸了三下,這才重新提了上來,扔在眾人腳邊。
隻聽牛祿喉嚨裏呻吟了幾聲,悠悠醒轉。他睜開雙目,神情茫然地望望身旁眾人,開口問:“我、我這是跟哪兒呀?”眾人聞言一愣,心說莫非我們全都算岔了,牛祿也是為人所惑不成?可是捧燈是見過牛祿念咒的,他曾聽劉鑒提起過用邪法惑人之事,受迷惑的人隻能做些簡單事情,要說能夠搖鈴念咒,那未免也太玄了。
捧燈仗著自己年齡小,就算有所得罪,一般大人也不屑跟他置氣,大著膽子,一瞪雙眼:“鐵證如山,汝還敢狡賴乎?”完了還學《三國誌通俗演義》上曹操責問闞沢,一手插腰,一手戟指,點著牛祿:“敢來戲侮於吾耶?!”
演義上曹操隨即就叫把闞沢綁出去斬了,可是闞沢“麵不改色,仰天大笑”,曹操就叫把他拉回來,然後問了幾句什麽,捧燈卻就記不大清了。正煩難要是牛祿也大笑三聲,自己該怎麽辦才好,卻見牛祿臉色一變,然後長長歎了口氣,說:“若再遲得半柱香的時間,待我施法完畢,就算姚廣孝親來,也解不了了。功虧一簣,可惜呀,可惜呀。”
捧燈詐出了牛祿的真話,開心得直鼓掌,然後自己仰天幹笑了三聲。劉鑒讚許地望了他一眼,轉頭問牛祿:“你為什麽要破壞北京城的水文,坑害一城生靈?你說!”牛祿重新閉上眼睛,唇邊露出一絲輕蔑的冷笑:“左右不過要阻止聖上遷都罷了,何必明知故問。”王遠華手捋鼠須,冷冷地問:“你一個升鬥小吏,何敢破壞朝廷大計,背後定有主使。究竟是誰?說出來饒你一命。”
牛祿睜開眼睛:“誰要你饒?這種怪力亂神的事兒,你們就算押我去三法司,也終究無法定罪。難道你們想幹冒國法,私刑處死我麽?”眾人聽了這話,不禁一愣,確實他們誰都沒有權力去定一個人的死罪,可如果就此認了,牛祿的氣焰勢必更為囂張,那就什麽都問不出來了。
隻聽袁忠徹陰惻惻地冷笑了一聲:“我們不必傷你性命,自有辦法叫你開口。”說著話就伸手入懷,往自己饕餮袋中掏去。
眾人大喜,都想看他饕餮袋裏還藏有什麽逼供的法寶,忽聽不遠處響起一個蒼老的聲音來:“罷了,不可再行逼問。”
阻止眾人審問牛祿的,原來是個白發蒼蒼的老者,手持一枝竹杖,也不知道何時出現在眾人身後,竟然連十三娘這種耳聰目明的劍俠都沒能發覺。眾人正感驚詫,捧燈卻高興得跳了起來:“爺,這就是領我出陣的老神仙……”話沒說完,隻聽袁忠徹陰沉著聲音叫了一聲:“爹。”
眾人無不大驚。既然袁忠徹叫這老者是爹,那麽他必定就是前太常寺丞、數術大師、柳莊先生袁珙了。隻見這位袁柳莊輕輕搖了搖頭,緩步走到近前,朝袁忠徹一擺手:“不用拜了。唉,你那麽大歲數了,還是絲毫沒有長進呀。”
袁忠徹躬著腰,垂著手,沒好氣地說:“請父親大人教訓。”袁柳莊抬起竹杖來朝身後一指,搖頭晃腦地說:“此‘八門金鎖連環誅仙陣’,雖則妙化天機,變化無窮,也不過是從奇門八卦中化出來的,別家人還則罷了,我袁家子弟竟然破不了嗎?我眼看著你們進去了好半天,又引著這孩子進出了一回,你竟然還沒能破陣而出,真是羞煞了老夫。”
袁忠徹才回答了一個“您”字,袁柳莊就又轉向王遠華:“我看你印堂發暗,兩眉帶煞,隱隱一道青氣直衝百匯,恐怕不久便有牢獄之災,慎之慎之。”王遠華冷冷地回答說:“天雷劈了華嚴大鍾,工程無法按期完成,我定然會被鎖拿進京,不用您說。”
袁柳莊笑著搖頭:“天意如此,劈了也罷。姚廣孝布這‘應天承運五行無量大陣’,自以為可保大明江山萬年永固,殊不知月盈必缺、日中而昃,哪裏去找十全十美的事呀。地既然陷於東南,而天缺於西北,這鎮西的大鍾,應當最後鑄造。上來先鑄大鍾,焉有是理?”
他這一套半文不白,似是而非的話,說得眾人都是一愣。隨即袁柳莊拋下王遠華,望向劉鑒,突然倒吸了一口涼氣:“啊~呀,我看這位先生天庭飽滿,地角方……嗯,不圓,有點尖,是乃富貴之相。老夫看你骨根清奇,頭角崢嶸,麵相紅潤,眉間帶彩,定有天星罩命,貴人襄助……”劉鑒輕輕一拱手:“老前輩所說的貴人,莫非是指您自己?”
袁柳莊“嘿嘿”幹笑兩聲,轉頭望向十三娘,再次一驚一乍地“哎~呀”了一聲,可他還打算評判些什麽,卻被袁忠徹給打斷了:“爹,您說‘不可再行逼問’,是何用意?”
袁柳莊吹了吹胡子,貌似因為話頭被兒子打斷而感到很不高興。他環視了一圈眾人,然後慢慢俯下身去,抓起金絲索的一頭,用力一扯。牛祿雖然仍舊閉著眼睛撇著嘴,一副“你們拿我沒轍”的表情,但也不打算一直躺在地上耍賴,所以順勢就站起身來。隻聽袁柳莊咳嗽一聲,對眾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或就身陷囹圄。這事到此為止,這個人就交給我吧,你們再查下去,隻能給自己招來禍患。”
袁忠徹倒吸一口涼氣:“您是說,他背後的主使我們都碰不得?”袁柳莊笑著說:“豈止你們碰不得,就算姚廣孝親來,也碰他不得。而老夫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能知過去未來一千五百年,扭轉氣運,有降龍伏虎之能,有些事情也是不能碰的。天意是在,凡人安敢倒行逆施?”他瞥一眼王遠華:“有些運數,轉不得,轉不得呀。”說著話,又一扯金絲索,牛祿一個趔趄,這褲子可就掉下來了。
眾人全都愕然,十三娘趕緊別過頭去,隻有捧燈“哈哈”大笑,趕緊從地上撿起褲帶來,跑過去幫牛祿提起褲子,紮好褲帶。牛祿麵如土色,他終究是個讀書人,不要良心也要臉,如今當眾出醜――旁邊有敵人,有女人,還有孩子,這孩子竟然還“哈哈”大笑――當真是羞慚無地。於是緊咬牙關,把頭一低,就直朝旁邊不遠處的一截殘牆上猛撞了過去。
他是想自殺,可袁柳莊不讓,輕扯金絲索頭,順勢一帶,牛祿衝到一半,腳下滿擰,“啪噠”一聲,就結結實實地摔了個狗吃屎,磕掉兩枚門牙,順著嘴角就淌下血來。十三娘邁上兩步,揪住綁縛的金絲索,把他給提了起來。
牛祿求死失敗,氣焰大消,當下仰天長歎一聲,把身子一縮,不再掙紮。袁柳莊又扯一下金絲索,他也就乖乖跟著,慢慢走下山去。
兩人的身影才消失在一堵殘牆後麵,捧燈就轉過頭,得意洋洋地朝著袁忠徹叫:“我說吧,這個陣是叫‘八門金鎖連環誅仙陣’,你偏說是江湖騙子口,難道你爹……”眼看著袁忠徹的臉色越來越是難看,王遠華打斷捧燈的話,問道:“我也是初見令尊。既是前輩高人,何以湖海之氣甚盛?”
“湖海”就是“江湖”,其實意思還是在問:“你爹怎麽滿嘴跑馬車,一副江湖騙子的嘴臉呀?”袁忠徹本待不答,可是看眾人瞧他的目光全都異樣,也隻好咬咬牙關,勉強解釋說:“家父原本便以卜算為業,雖為官數年,舊習不除。我也勸過他幾回,他卻毫不理會……”
劉鑒心中猛然有所領悟,輕輕一搖折扇,轉過頭去,掩飾了自己的笑意。
他們正說著話呢,忽聽一聲清脆的喊叫,小丫鬟瑞秋從山下直躥了上來。十三娘一把拉住她的手,問:“你是怎麽走出來的?”瑞秋一臉的茫然:“我不知道,就見著到處都是霧,霧裏全是石頭,找不著路,小姐您又不在……”說著話,一扁嘴,好象要哭:“我想跳過石頭,直著朝前走吧,可走來走去,都隻是在原地兜圈子。不知道怎麽一來,突然霧就散了,我看到你們都在山頂,就跑了過來。”
袁忠徹點點頭:“嗯,想是家父下山之時,已將此陣破了。此間事了,咱們且歸去吧。”
劉鑒、王遠華和袁忠徹三人是在船屋調到一條小船,駛來瓊華島上的,一行人下山來到太液池畔的時候,小船仍舊停在那裏,撐船的是一名老軍,正抱著膝蓋在打瞌睡。船太小,一次渡不了太多的人,因此劉鑒叫醒了老軍,要他先把十三娘主仆和捧燈渡去對岸。
上了船,捧燈低著頭縮在船尾,瑞秋則占據了船頭,故意別過臉,瞧都不瞧捧燈一眼。劉鑒不知道這倆孩子又鬧什麽別扭,朝十三娘以目相詢,十三娘卻隻是笑一笑,擺擺手,表示沒什麽大事,不必擔心。
眼看著小船蕩開漣漪,漸行漸遠,王遠華突然詢問袁忠徹:“令尊語焉不詳,未知這幕後主使之人究竟是誰。袁大人可有線索麽?”袁忠徹苦笑著搖一搖頭:“我也覺得此事大是蹊蹺,你我品秩不高,自然有些事情是不可妄言妄行的,但若說連家父和姚少師都不敢碰的人,朝中能有幾個?”
姚廣孝被永樂皇帝尊為國師,封以“少師”之銜,無論品位還是實權,都可謂是朝中第一人;袁柳莊雖然官不過三品,又已隱退,但他名重公卿,除了天子之外,也沒有誰是不敢惹的。王遠華聞言點點頭:“這兩位都不敢招惹之人,除非是當今聖上……”說到這裏,他突然眉頭一皺,轉眼望著劉鑒:“難道是……”話才說一半,卻倒吸了一口涼氣。
劉鑒心說你想到誰了,你望著我是什麽意思?循著王遠華的話頭一想,他也不禁愣住了。袁忠徹此時也已經想到了那個人,兩眼瞪得鵪鶉蛋一般大,同樣注目劉鑒:“若然是他,還真的不敢惹!”
永樂大鍾
明代鑄造的華嚴大鍾,因為鑄於永樂年間,所以又叫永樂大鍾,安放在海澱區的覺生寺內,這座寺廟因鍾成名,俗稱“大鍾寺”,是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大鍾寺內現在收藏了各個朝代,甚至產於歐洲的總共400多件鍾鈴,成為“古鍾博物館”。
永樂大鍾通體赭黃,高6.75米,直徑3.7米,重46.5噸,鍾體光潔,沒有一處裂縫,最為寶貴的是,鍾內外鑄有經文230184字,至今無一字脫漏。這些經文以佛經為主,包括《彌陀經》、《十二因緣咒》、《妙法蓮花經》、《金剛股若經》等等,還有永樂皇帝親自撰寫的《諸佛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
永樂皇帝取得政權以後不久,為了超度“靖難之役”中戰死的官兵,就打算在北京城內鑄造一口超級大鍾。可是大鍾實際動工是在永樂十六年(1418年),因為耗費巨大、工藝繁複,所以一鑄就是九年,等到澆鑄完成,已經是宣德二年(1427年),永樂皇帝都已經駕崩整整三年了。
本來按計劃是要把大鍾安置在北京城的西部,但不知道為什麽,大鍾鑄成後卻一直放在城東的“漢經廠”,把它當成純粹的佛經來供奉。一直到了萬曆六年(1578年),才在西直門外建造了萬壽寺,又等了整整二十五年,才把大鍾移到萬壽寺中。據說移鍾挑了一個百年難遇的吉日良辰,那就是萬曆三十五年的六月十六日午後。
到了清朝雍正年間,朝臣們經過爭論,根據陰陽五行之說,認為大鍾屬金,北方為水,金生麗水,所以應該把它放置在京城的北部而非西部。於是雍正皇帝就選擇了“京城之乾方(西北方),圓明園之日方(東南方)”的一塊風水寶地,蓋起了覺生寺。因為大鍾太過龐大,這次移鍾又耗時良久,一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才正式完成,乾隆皇帝還親題了“華嚴覺海”四個字於鍾樓之上。
這瓊華島是個人工小山包,本是由挖掘太液池的淤泥堆積而成,島東和島南都有橋梁通著陸地,不過這時候已經破損不堪,難以行人了,所以宋禮才會提醒劉鑒他們,島東北對岸有個船屋。島上原本蓋滿了元代的皇家宮闕,此時也大多毀棄,光剩下殘垣斷壁和滿地的碎石頭,一眼望過去,樹遮牆蔽,看不清哪裏有人。
十三娘一放下捧燈,立刻就快步朝山頂跑去。捧燈和瑞秋在後跟隨,才跑了兩步,突然眼前騰起一股霧氣,隨即“呼”的一聲,飛沙走石,幾乎刮得三個人睜不開眼睛來。就聽十三娘的聲音喊:“妖人布了陣法,你們小心!”
如果沒聽過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大概捧燈會答應一聲,然後硬著頭皮硬往裏闖吧,但他此刻心裏卻想:“天知道這是什麽陣,說小心,我可該怎麽小心?”十三娘掛念著劉鑒的安危,關照瑞秋說:“你看著點捧燈,我先去了。”
捧燈心說:“別呀,您把我和這丫頭單獨留下,她還不要了我的小命兒?!”正想著,突然胳臂上被個硬物重重地敲了一記,就聽瑞秋“哼”了一聲說:“後退三步,站穩了,別亂動!”
捧燈估計瑞秋是拿劍鞘敲的自己胳臂,心說:“你又不是大丈夫,還真一言九鼎,說不碰我就不碰我……”不敢違抗,乖乖地後退了三步。這三步不退則已,一退之下,突然眼前霧氣消散,重放光明,而怪風也瞬間就停止了。
他瞪大了眼睛朝前望,看不見十三娘和瑞秋的身影。按道理不識陣法就不該亂闖,可這小書童莽撞慣了的,加上擔心主人的安危――“此陣看來頗為凶險,未知尊主能識破否?”他站了沒半柱香的時間,實在忍不住了,大著膽子又朝前邁了兩步。
“呼~~”一陣大風迎麵刮來,刮得捧燈原地轉了半個圈,打個趔趄,差點摔倒。就這麽一轉,等風過去,他早就分辨不清東西南北了,想要往陣外退,可是連退六七步,眼前還是迷迷濛濛的霧氣濃鬱。
小書童心裏著慌,不敢再退,低著頭繼續朝前亂闖。跑了幾步,差點撞到一堵殘牆,他心說“有門兒”,手腳並用,爬上了牆頭。這再左右一望,就見霧氣重重,繚繞流動,隱約的到處都是大石頭堆,把四麵八方都給堵住了,想要下牆找條路走,卻根本就找不到。
捧燈不驚反喜,一拍巴掌:“我知道了,這是諸葛亮的八陣圖!”這幾年南京風行一本平話,名叫《三國誌通俗演義》,劉鑒買了一部,捧燈偶爾翻到,愛不釋手,看得是痛快淋漓。他還時常問劉鑒:“尊主,未審先公劉大人與那諸葛孔明強弱高下如何?”劉鑒不理,他卻還要追問:“既雲先公劉大人數術一時無兩,何不為周瑜借來東風,反教諸葛孔明專美於前,何也?”
當時就挨了劉鑒好大一個暴栗,一方麵要他好好說話,另方麵嘲笑說:“你還真把說部當真事兒了,那風真是可以借得來的麽?”
捧燈在劉鑒那裏問不出子醜寅卯來,隻好自己悶頭讀書,反複看了好多遍,很多情節都熟極而流了。此刻身處瓊華島上的陣法之中,《三國誌通俗演義》中“八陣圖石伏陸遜”一節突然就泛上了心頭:
“陸遜方欲出陣,忽然狂風大作,一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蓋地。但見怪石嵯峨,槎枒似劍;橫沙立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湧,有如劍鼓之聲。遜大驚曰:‘吾中諸葛之計也!’急欲回時,無路可出……”
心裏在背,嘴裏自然而然地就喊了出來:“吾中諸葛之計也!”不知道主人和王遠華、袁忠徹是什麽級別的軍師,能不能比陸遜強,破得了這“牛葛亮”的八陣圖,反正小書童知道自己是破不了的。當年陸遜被困,有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來救他,不知道今天誰能來救自己?當下連曹操在華容道講過的話都給急出來了:“吾命休矣!”
誰想到話才出口,殘牆後麵突然有人高聲詢問:“將軍欲出此陣乎?”
按照《三國誌通俗演義》上所寫,陸遜被困八陣圖中,無路可出,“正驚疑間,忽見一老人立於馬前,笑曰:‘將軍欲出此陣乎?’遜曰:‘願長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徑出石陣,並無所礙,送至山坡之上……”
這時候捧燈也聽到有人問:“將軍欲出此陣乎?”本能地就回複說:“願長者引出。”同時定睛細看,就見重重迷霧之中,牆後麵轉出來一位白須白發的老者,仙風道骨,手持竹杖,他幾乎就要懷疑是黃承彥顯靈了。
那老者到了近前,抬起竹杖遞給捧燈:“抓牢了,跟我來。”捧燈這才看清楚,原來這老頭不是黃承彥,卻也是自己認得的人。他見天撞見這老頭在街上閑逛,或者和幾個年歲相當的老頭子曬太陽說古,“八臂哪吒陣”那一套,就是他跟捧燈說起來的,劉鑒卻說那是“江湖騙子口兒”。他某次還指引捧燈去看一道彎彎曲曲的圍牆,說那是“龍”,捧燈後來一問,原來那地方就是北新橋海眼所在,提醒劉鑒,劉鑒卻沒搭理。
前情後事一連貫,捧燈心說:“這老頭才不是江湖騙子哪,定是世外的高人了。”才想起來還從沒問過老頭的姓名。於是他一邊接過竹杖一端,跟著老頭走,一邊學著演義中陸遜的口氣問:“長者何人?”
老頭回答說:“我要說是諸葛孔明之嶽父,你也不會相信;我沒女兒,就算有,也不會嫁給這布陣之人。若說姓名,老朽的俗名,五百年前便忘記了,就算不忘,你小娃娃也未必聽說過呀。”
捧燈雙眼一亮,心說五百年前就忘記了俗名,難道是神仙下凡來搭救我的嗎?又問:“此莫非諸葛孔明之八陣圖乎?”
老頭捋著胡子,回頭一笑:“此陣較八陣圖凶險百倍,名叫‘八門金鎖連環誅仙陣’。反複八門,按奇門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逆轉而布,非止每日每時,幾乎每漏每刻,每一刹那皆有變化。老夫適才於雲端之上,見你從‘死門’而入,料想不識此陣,必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見你陷沒於此,故特自‘生門’引出也。”
這段話是套用演義上黃承彥的言辭,可是更加添油加醋,什麽“適才在雲端之上”,換個普通人打死也不會信,捧燈身在局中,還偏就信了。他繼續學陸遜:“公曾學此陣法否?”按照黃承彥的回答,應該是:“變化無窮,不能學也。”可那老頭卻對捧燈說:“了然於胸,若是我布此陣啊,變化更多,便大羅金仙也要餓死其中,才不愧‘誅仙’之名!”
捧燈被這老頭徹底給唬住了,根本沒考慮大羅金仙是不是會餓死的問題,隻是催促說:“既然如此厲害,想必小人的尊主也陷身於此,還請老神仙前往搭救。”
老頭搖一搖頭:“小娃娃我看你呀,鼻直而挺、山根豐隆、鼻翼飽滿,唇色殷紅、齒列整齊、白而不齙,額方而廣、眼大有神、黑白分明,腮骨略突、麵豐肉腴、人中形美。此相與老夫有緣,我故引你出陣,旁人我管他幹嘛?”
脫口就是一大套,聽得捧燈多少有點含糊:“這好象是說的旺夫之相呀……是書上寫錯了還是我記錯了?嗯,老神仙的話,定然是對的……”
確實奇怪,捧燈跟著老頭走,雖然眼前仍有重重迷霧,耳邊風聲呼呼,但風就從身旁掠過,飛沙走石也刮不到自己。說話間,他覺得眼前一亮,迷霧驟然散去,想必已經從什麽“生門”走出了迷陣。老頭輕輕從捧燈手裏抽回竹杖,遠遠一指:“娃娃你看。”
北海瓊華島
明清兩代的皇家禦苑太液池,現在分為三個部分,北麵是北海,南麵就是中海和南海,並稱中南海。瓊華島位於北海的南部,遼代的時候叫“瑤嶼”,金代改名瓊華島,把從北宋都城汴梁禦園“艮嶽”裏搬來的假山石全都堆在山上。到了元代,這座湖中小山改名為“萬壽山”,明清兩代又改回瓊華島之名。
現在瓊華島成為了北海公園的主體,四麵臨水,南有永安橋連接著團城。島高32.8米,繞島一周約880米,湖中蓮葉滴翠,島上樹木蒼鬱,還有佛寺、殿閣,鱗次櫛比,風光秀美。最有名的是山顛的白塔,所以瓊花島也被稱為“白塔山”。
這座白塔建於清初的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據說當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讚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順治皇帝的允許,就在瓊華島上興建了永安寺和白塔。白塔高35.9米,上圓下方,富於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並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今天,北海白塔和天壇祈年殿、故宮太和殿一樣,都變成了古城北京千年曆史的重要象征。
第廿九章 華嚴鍾(1)
捧燈被個白胡子的神秘老頭引出了迷陣,老頭一指山頂:“娃娃你看。”捧燈趕緊抬眼望去,隻見自己站立的位置距離山頂不過七八步之遙,可以看到頂上有一口水井,井邊站著一個人,四十上下年紀,一張瘦長臉,意料之中,不是旁人,正是他們在找的戶曹司務牛祿!
隻見牛祿身穿一件寬袖大氅,上描八卦圖形,可又不是捧燈熟悉的道家“紫授仙衣”。他披散著頭發,左手持一柄桃木劍,右手舉一個小金鈴,注目井口,嘴唇囁嚅,似乎正在誦念著些什麽。再看他的麵前,燃著香、點著燭,還擺了豬牛羊三牲和其它一些認不出來的東西。
捧燈左右望望,不見劉鑒等人,心說難道他們還陷身在陣中嗎?還是求求老神仙,也把他們給接出來吧。可是就這麽一愣,身邊卻早不見了那個神出鬼沒的老頭的蹤影。
捧燈沒辦法,看那牛祿似乎專心念咒,沒注意到自己,他就躡手躡腳,慢慢地向山頂爬去。爬了幾步,腳下一絆,低頭看時,原來是手臂粗細、兩尺來長一截樹枝。於是小書童一咬牙關,輕輕抄起樹枝,悄悄地蹩到牛祿身後,雙手舉起來,輪圓了就朝那家夥後腦狠狠地打下去。
其實牛祿早就發現了身旁有動靜,但念咒正在緊要關頭,一分神就得前功盡棄,所以也不敢轉頭去看來者究竟是誰。他早就在外麵布下了陣法,別說平常人等難以進入,就算劉鑒他們到了,也能阻個一時三刻,心中盼著來的隻是一隻飛鳥走獸而已。等他感覺到這“飛鳥走獸”到了自己背後,還來不及有所反應,突然腦後一陣劇痛,一個前傾就栽倒在地,嘴巴恰巧就正對著上供的豬頭,結結實實親了個嘴。
捧燈一擊得手,急忙後退,凝神戒備。等了好一會兒,不見牛祿動彈,這才大著膽子再次靠近,用手裏樹枝捅了捅牛祿的後腰。牛祿還是一動不動,捧燈左右望望,還見不到劉鑒等人的身影,大叫了兩聲:“爺,您在哪兒?”沒有人回答。又叫:“尊主……老神仙速來相助!”也不見回應。
這可怎麽辦好呢?牛祿是暫時暈過去了,可天知道他什麽時候就會醒來。捧燈想了想,幹脆蹲下身撩開牛祿身披的大氅,費了半天勁,把他褲帶給解了下來,反背對方兩手,用褲帶給捆了個結實。轉頭一想不對,這手雖然綁上了,他還有腳哪,一會兒醒來了撒腿就跑,自己可追趕不上。一不做,二不休,幹脆解下自己的褲帶,把牛祿雙腿也綁在了一起。
小書童一手提著褲子站起身來,隻見四周蒼茫一片,別說人影,連鳥也不見一隻,心裏多少有點打哆嗦。可是也沒別的法子,幹脆蹲下來幹等吧。還好,沒讓他等多久,就聽見腦後有腳步聲,轉頭一看,隻見袁忠徹不知道何時突然出現了,左手端一個小羅盤,右手還提著一把金算盤。
劉鑒等人早就來到了太液池畔,但在船屋為了調船耽誤了一段時間,登上瓊華島的時候,十三娘主仆和捧燈已經闖入了皇城工地,兩撥人也就前後腳。等上了山,他們沒走兩步就邁入迷陣之中。
照理說布置奇門陣法,得有樹木土石之類為依托,任你法術高深,也不可能在平地上憑空變出一個陣來。隻要有所憑借,那麽懂行的人遠遠一看,自然心中了然,還沒想明白破法,輕易不會踏足進去。
但是牛祿布這個陣,巧妙地運用了瓊華島上的地理環境。這裏到處都堆滿了元朝宮闕的廢墟,磚石、梁柱,他略加移動就成為了陣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精通數術之人,不細瞧也瞧不出來。
劉鑒等人一方麵追尋牛祿之心急切,另方麵也是疏忽了島上的地理,所以毫無防備,一腳就邁進去了。雖然剛進陣就有所警覺,但要他們後退那是萬萬不能,這就是行家的臭脾氣,三個人同時在想:“牛祿果有本領,這是故意考較我來著,如果此刻退出陣外,尋思破陣之策,不見我的能為,就算最終破陣而出,也要被他嘲笑。”
本來事態緊急,最忌冒進,如果三人中任何一人單獨入陣,大概立刻就抽身而退了。隻要退出陣外,旁觀者清,以他們的本領,很快就能識破陣法。偏偏這三個人是一起來的,怕被同伴看輕了,誰都不肯先一步後退,不僅不退,反而大著膽子朝裏闖走。這又多走了幾步,可就徹底陷身陣中了。
三個人師承不同,擅長各異,都循著自己的思路去尋找前進方向,走了幾步就各自失散。袁忠徹比較機靈,一看身邊沒有旁人了,立刻就從饕餮袋裏掏出來羅盤和算盤,一邊用羅盤指示方向,一邊撥算盤計算五行八門的生克,很快就算出了自己所處的位置。一點通,點點通,隻要算出自己現在在哪裏,再試試前後幾個方位,不一會兒他就搶先走出陣來。
出得陣外,袁忠徹左右一望,沒看到劉鑒和王遠華,不免心中得意,趕緊揣好寶物,邁方步上了山頭。捧燈是蹲在地上的,牛祿這個時候已經被打翻在地,袁忠徹不上山頂還看不見他們,等上了山頂才不禁愣住了,心說是這小書童比我還厲害?還是劉鑒他們其實早就到了,藏起來要看我的笑話呢?
還好就在此時,劉鑒等人也都陸續出了陣,袁忠徹才放下了心上的一塊大石頭。劉鑒和十三娘是肩並著肩,從山南爬上來的,王遠華則是出現在山北,隻有個瑞秋仍然不見蹤影。
捧燈見了劉鑒,大喜過望,跳起來就喊:“尊主,仆已擒得牛祿在此!”他忘記自己抽了褲帶去綁牛祿了,這一跳,立刻長褲褪下,把自己給生絆了一個大跟頭。
劉鑒走上前去扶起捧燈,驚訝地問他:“這個陣挺厲害,你是怎麽走出來的?”捧燈笑著回答說:“是個老神仙領我出來的。”
“什麽老神仙?”
捧燈正要解釋,那邊袁忠徹已經從饕餮袋裏抽出一條金絲索來,把牛祿牢牢捆上。王遠華解開綁住牛祿手腳的褲帶,遞給捧燈。捧燈單接過自己的褲帶,一邊係褲子,一邊對劉鑒說:“那老神仙可厲害啦,他說此陣名叫‘八門金鎖連環誅仙陣’……”
袁忠徹冷笑一聲:“哪裏來的江湖騙子,起這麽無聊的陣名……咱們還是先審牛祿吧。”捧燈聽他這話,分明是不相信自己,鼓著腮幫子正打算反駁,卻被劉鑒按住了:“等會兒再說,先破了這妖人的邪術!”
從來任何事物,都是建設煩難,破壞容易,法術也是一樣,況且牛祿念咒還沒念完,就被捧燈給一棍子打翻在地了,施法不全,自然更易破解。當下王遠華匆匆拔起井前的香燭,連著祭祀三牲等物全都遠遠拋開,又把牛祿先前手持的桃木劍就大腿上一折兩段,金鈴用腳踩扁,此外牛祿在井口上還貼了幾道符,他也全都給撕了下來。
袁忠徹從饕餮袋裏取出朱砂、黃紙,寫就兩道靈符,焚化了,把紙灰撒入井中。時候不大,隻聽井裏“嗵嗵嗵”幾聲悶想,同時十三娘手搭涼棚遠遠一望,對眾人說:“太液池裏的漩渦散了,估計水位也會回漲。”
劉鑒踢了牛祿兩腳,那家夥仍然是一動不動。他俯下身來檢查,就看牛祿腦後一個大包,隱隱的還有血跡,不禁笑著問捧燈:“你打的?你這孩子下手還挺狠哪。”捧燈扁著嘴:“爺您總不出來,我一個人害怕,敢上去打他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了不起,很好,”劉鑒讚許地拍拍捧燈的頭,“可我看這家夥一時半會兒醒不了了。咱們是不是先把他押去工曹衙門,再慢慢審問哪?”轉頭又對十三娘說:“還得把瑞秋從陣裏接出來。”
王遠華心思縝密,輕輕搖一搖頭:“此人背後定有朝中大老唆使,押回工曹,人多口雜,恐有不便,最好咱們在這裏先問過了。”他揪住牛祿的脖領子,把他翻過身來臉衝上——“取些水來潑醒他吧。”
袁忠徹搖頭說:“他的鎖水邪法是破了,但迷陣尚未曾破,你我若去山下取水,一個不慎,算錯了一步,又不知幾時才能回來。”其實以他的本領,既然已經走過了一遍陣,再走一遍是易如反掌,但實在是跑了大半天,又費盡心機搶先破陣而出,累得有點不想動了。捧燈聽了這種托辭,不禁撓頭:“幹嘛要去山下取水,這兒不是有井嗎?”袁忠徹瞥了他一眼:“雖有井,卻無汲水之桶,奈何?”捧燈指指他的腰間:“您那袋子裏不是啥法寶都有麽,不會這點兒小事都辦不成吧?”
袁忠徹不理他,卻望向劉鑒,意思是:“你的下人如此無禮,你是怎麽管教的?”劉鑒還沒來得及針鋒相對地為捧燈說話,十三娘邁上一步,笑著說:“那也簡單。”說著話,蠻腰一擰,輕舒玉臂,一把就提起了牛祿,頭衝下給拋到井裏去了——眾人看得乍舌難下,也不知道她體態窈窕,哪裏來那麽大的力氣。
袁忠徹用來捆牛祿的金絲索不短,綁完手腳,還剩下很長的一截。此時被封住的海眼逐漸解開,原本枯竭的井水重新冒了上來,距離井口也不過一丈多深,十三娘捏住繩索一頭,把牛祿在井水裏連浸了三下,這才重新提了上來,扔在眾人腳邊。
隻聽牛祿喉嚨裏呻吟了幾聲,悠悠醒轉。他睜開雙目,神情茫然地望望身旁眾人,開口問:“我、我這是跟哪兒呀?”眾人聞言一愣,心說莫非我們全都算岔了,牛祿也是為人所惑不成?可是捧燈是見過牛祿念咒的,他曾聽劉鑒提起過用邪法惑人之事,受迷惑的人隻能做些簡單事情,要說能夠搖鈴念咒,那未免也太玄了。
捧燈仗著自己年齡小,就算有所得罪,一般大人也不屑跟他置氣,大著膽子,一瞪雙眼:“鐵證如山,汝還敢狡賴乎?”完了還學《三國誌通俗演義》上曹操責問闞沢,一手插腰,一手戟指,點著牛祿:“敢來戲侮於吾耶?!”
演義上曹操隨即就叫把闞沢綁出去斬了,可是闞沢“麵不改色,仰天大笑”,曹操就叫把他拉回來,然後問了幾句什麽,捧燈卻就記不大清了。正煩難要是牛祿也大笑三聲,自己該怎麽辦才好,卻見牛祿臉色一變,然後長長歎了口氣,說:“若再遲得半柱香的時間,待我施法完畢,就算姚廣孝親來,也解不了了。功虧一簣,可惜呀,可惜呀。”
捧燈詐出了牛祿的真話,開心得直鼓掌,然後自己仰天幹笑了三聲。劉鑒讚許地望了他一眼,轉頭問牛祿:“你為什麽要破壞北京城的水文,坑害一城生靈?你說!”牛祿重新閉上眼睛,唇邊露出一絲輕蔑的冷笑:“左右不過要阻止聖上遷都罷了,何必明知故問。”王遠華手捋鼠須,冷冷地問:“你一個升鬥小吏,何敢破壞朝廷大計,背後定有主使。究竟是誰?說出來饒你一命。”
牛祿睜開眼睛:“誰要你饒?這種怪力亂神的事兒,你們就算押我去三法司,也終究無法定罪。難道你們想幹冒國法,私刑處死我麽?”眾人聽了這話,不禁一愣,確實他們誰都沒有權力去定一個人的死罪,可如果就此認了,牛祿的氣焰勢必更為囂張,那就什麽都問不出來了。
隻聽袁忠徹陰惻惻地冷笑了一聲:“我們不必傷你性命,自有辦法叫你開口。”說著話就伸手入懷,往自己饕餮袋中掏去。
眾人大喜,都想看他饕餮袋裏還藏有什麽逼供的法寶,忽聽不遠處響起一個蒼老的聲音來:“罷了,不可再行逼問。”
阻止眾人審問牛祿的,原來是個白發蒼蒼的老者,手持一枝竹杖,也不知道何時出現在眾人身後,竟然連十三娘這種耳聰目明的劍俠都沒能發覺。眾人正感驚詫,捧燈卻高興得跳了起來:“爺,這就是領我出陣的老神仙……”話沒說完,隻聽袁忠徹陰沉著聲音叫了一聲:“爹。”
眾人無不大驚。既然袁忠徹叫這老者是爹,那麽他必定就是前太常寺丞、數術大師、柳莊先生袁珙了。隻見這位袁柳莊輕輕搖了搖頭,緩步走到近前,朝袁忠徹一擺手:“不用拜了。唉,你那麽大歲數了,還是絲毫沒有長進呀。”
袁忠徹躬著腰,垂著手,沒好氣地說:“請父親大人教訓。”袁柳莊抬起竹杖來朝身後一指,搖頭晃腦地說:“此‘八門金鎖連環誅仙陣’,雖則妙化天機,變化無窮,也不過是從奇門八卦中化出來的,別家人還則罷了,我袁家子弟竟然破不了嗎?我眼看著你們進去了好半天,又引著這孩子進出了一回,你竟然還沒能破陣而出,真是羞煞了老夫。”
袁忠徹才回答了一個“您”字,袁柳莊就又轉向王遠華:“我看你印堂發暗,兩眉帶煞,隱隱一道青氣直衝百匯,恐怕不久便有牢獄之災,慎之慎之。”王遠華冷冷地回答說:“天雷劈了華嚴大鍾,工程無法按期完成,我定然會被鎖拿進京,不用您說。”
袁柳莊笑著搖頭:“天意如此,劈了也罷。姚廣孝布這‘應天承運五行無量大陣’,自以為可保大明江山萬年永固,殊不知月盈必缺、日中而昃,哪裏去找十全十美的事呀。地既然陷於東南,而天缺於西北,這鎮西的大鍾,應當最後鑄造。上來先鑄大鍾,焉有是理?”
他這一套半文不白,似是而非的話,說得眾人都是一愣。隨即袁柳莊拋下王遠華,望向劉鑒,突然倒吸了一口涼氣:“啊~呀,我看這位先生天庭飽滿,地角方……嗯,不圓,有點尖,是乃富貴之相。老夫看你骨根清奇,頭角崢嶸,麵相紅潤,眉間帶彩,定有天星罩命,貴人襄助……”劉鑒輕輕一拱手:“老前輩所說的貴人,莫非是指您自己?”
袁柳莊“嘿嘿”幹笑兩聲,轉頭望向十三娘,再次一驚一乍地“哎~呀”了一聲,可他還打算評判些什麽,卻被袁忠徹給打斷了:“爹,您說‘不可再行逼問’,是何用意?”
袁柳莊吹了吹胡子,貌似因為話頭被兒子打斷而感到很不高興。他環視了一圈眾人,然後慢慢俯下身去,抓起金絲索的一頭,用力一扯。牛祿雖然仍舊閉著眼睛撇著嘴,一副“你們拿我沒轍”的表情,但也不打算一直躺在地上耍賴,所以順勢就站起身來。隻聽袁柳莊咳嗽一聲,對眾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或就身陷囹圄。這事到此為止,這個人就交給我吧,你們再查下去,隻能給自己招來禍患。”
袁忠徹倒吸一口涼氣:“您是說,他背後的主使我們都碰不得?”袁柳莊笑著說:“豈止你們碰不得,就算姚廣孝親來,也碰他不得。而老夫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能知過去未來一千五百年,扭轉氣運,有降龍伏虎之能,有些事情也是不能碰的。天意是在,凡人安敢倒行逆施?”他瞥一眼王遠華:“有些運數,轉不得,轉不得呀。”說著話,又一扯金絲索,牛祿一個趔趄,這褲子可就掉下來了。
眾人全都愕然,十三娘趕緊別過頭去,隻有捧燈“哈哈”大笑,趕緊從地上撿起褲帶來,跑過去幫牛祿提起褲子,紮好褲帶。牛祿麵如土色,他終究是個讀書人,不要良心也要臉,如今當眾出醜――旁邊有敵人,有女人,還有孩子,這孩子竟然還“哈哈”大笑――當真是羞慚無地。於是緊咬牙關,把頭一低,就直朝旁邊不遠處的一截殘牆上猛撞了過去。
他是想自殺,可袁柳莊不讓,輕扯金絲索頭,順勢一帶,牛祿衝到一半,腳下滿擰,“啪噠”一聲,就結結實實地摔了個狗吃屎,磕掉兩枚門牙,順著嘴角就淌下血來。十三娘邁上兩步,揪住綁縛的金絲索,把他給提了起來。
牛祿求死失敗,氣焰大消,當下仰天長歎一聲,把身子一縮,不再掙紮。袁柳莊又扯一下金絲索,他也就乖乖跟著,慢慢走下山去。
兩人的身影才消失在一堵殘牆後麵,捧燈就轉過頭,得意洋洋地朝著袁忠徹叫:“我說吧,這個陣是叫‘八門金鎖連環誅仙陣’,你偏說是江湖騙子口,難道你爹……”眼看著袁忠徹的臉色越來越是難看,王遠華打斷捧燈的話,問道:“我也是初見令尊。既是前輩高人,何以湖海之氣甚盛?”
“湖海”就是“江湖”,其實意思還是在問:“你爹怎麽滿嘴跑馬車,一副江湖騙子的嘴臉呀?”袁忠徹本待不答,可是看眾人瞧他的目光全都異樣,也隻好咬咬牙關,勉強解釋說:“家父原本便以卜算為業,雖為官數年,舊習不除。我也勸過他幾回,他卻毫不理會……”
劉鑒心中猛然有所領悟,輕輕一搖折扇,轉過頭去,掩飾了自己的笑意。
他們正說著話呢,忽聽一聲清脆的喊叫,小丫鬟瑞秋從山下直躥了上來。十三娘一把拉住她的手,問:“你是怎麽走出來的?”瑞秋一臉的茫然:“我不知道,就見著到處都是霧,霧裏全是石頭,找不著路,小姐您又不在……”說著話,一扁嘴,好象要哭:“我想跳過石頭,直著朝前走吧,可走來走去,都隻是在原地兜圈子。不知道怎麽一來,突然霧就散了,我看到你們都在山頂,就跑了過來。”
袁忠徹點點頭:“嗯,想是家父下山之時,已將此陣破了。此間事了,咱們且歸去吧。”
劉鑒、王遠華和袁忠徹三人是在船屋調到一條小船,駛來瓊華島上的,一行人下山來到太液池畔的時候,小船仍舊停在那裏,撐船的是一名老軍,正抱著膝蓋在打瞌睡。船太小,一次渡不了太多的人,因此劉鑒叫醒了老軍,要他先把十三娘主仆和捧燈渡去對岸。
上了船,捧燈低著頭縮在船尾,瑞秋則占據了船頭,故意別過臉,瞧都不瞧捧燈一眼。劉鑒不知道這倆孩子又鬧什麽別扭,朝十三娘以目相詢,十三娘卻隻是笑一笑,擺擺手,表示沒什麽大事,不必擔心。
眼看著小船蕩開漣漪,漸行漸遠,王遠華突然詢問袁忠徹:“令尊語焉不詳,未知這幕後主使之人究竟是誰。袁大人可有線索麽?”袁忠徹苦笑著搖一搖頭:“我也覺得此事大是蹊蹺,你我品秩不高,自然有些事情是不可妄言妄行的,但若說連家父和姚少師都不敢碰的人,朝中能有幾個?”
姚廣孝被永樂皇帝尊為國師,封以“少師”之銜,無論品位還是實權,都可謂是朝中第一人;袁柳莊雖然官不過三品,又已隱退,但他名重公卿,除了天子之外,也沒有誰是不敢惹的。王遠華聞言點點頭:“這兩位都不敢招惹之人,除非是當今聖上……”說到這裏,他突然眉頭一皺,轉眼望著劉鑒:“難道是……”話才說一半,卻倒吸了一口涼氣。
劉鑒心說你想到誰了,你望著我是什麽意思?循著王遠華的話頭一想,他也不禁愣住了。袁忠徹此時也已經想到了那個人,兩眼瞪得鵪鶉蛋一般大,同樣注目劉鑒:“若然是他,還真的不敢惹!”
永樂大鍾
明代鑄造的華嚴大鍾,因為鑄於永樂年間,所以又叫永樂大鍾,安放在海澱區的覺生寺內,這座寺廟因鍾成名,俗稱“大鍾寺”,是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大鍾寺內現在收藏了各個朝代,甚至產於歐洲的總共400多件鍾鈴,成為“古鍾博物館”。
永樂大鍾通體赭黃,高6.75米,直徑3.7米,重46.5噸,鍾體光潔,沒有一處裂縫,最為寶貴的是,鍾內外鑄有經文230184字,至今無一字脫漏。這些經文以佛經為主,包括《彌陀經》、《十二因緣咒》、《妙法蓮花經》、《金剛股若經》等等,還有永樂皇帝親自撰寫的《諸佛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
永樂皇帝取得政權以後不久,為了超度“靖難之役”中戰死的官兵,就打算在北京城內鑄造一口超級大鍾。可是大鍾實際動工是在永樂十六年(1418年),因為耗費巨大、工藝繁複,所以一鑄就是九年,等到澆鑄完成,已經是宣德二年(1427年),永樂皇帝都已經駕崩整整三年了。
本來按計劃是要把大鍾安置在北京城的西部,但不知道為什麽,大鍾鑄成後卻一直放在城東的“漢經廠”,把它當成純粹的佛經來供奉。一直到了萬曆六年(1578年),才在西直門外建造了萬壽寺,又等了整整二十五年,才把大鍾移到萬壽寺中。據說移鍾挑了一個百年難遇的吉日良辰,那就是萬曆三十五年的六月十六日午後。
到了清朝雍正年間,朝臣們經過爭論,根據陰陽五行之說,認為大鍾屬金,北方為水,金生麗水,所以應該把它放置在京城的北部而非西部。於是雍正皇帝就選擇了“京城之乾方(西北方),圓明園之日方(東南方)”的一塊風水寶地,蓋起了覺生寺。因為大鍾太過龐大,這次移鍾又耗時良久,一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才正式完成,乾隆皇帝還親題了“華嚴覺海”四個字於鍾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