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格格就此認真努力的跟著老管事學習,盡職盡責的打理好,報房裏麵各項具體瑣碎的大小事務。
隨著後來《藤蘿日報》的大發展,不知不覺的,她也就成了聞名中外,少兒皆知的“報房大佬”。以一介女子之身,統領著大清境內境外幾百家大大小小的報房。
一直到多年以後,在一次兄弟姐妹的聚會中,三格格滿心感慨的說起來這件事兒,小太子才知道,原來當年他的皇阿瑪和阿茹娜格格,默契的聯手,給他收拾了這麽個小尾巴。
當然,大家夥兒都對於這個,因為太子殿下太過直白耿直引發的“小尾巴”,後來的一係列發展也是忍不住的驚歎連連,嘖嘖稱奇。
做完一天的功課,小太子回到毓慶宮梳洗完畢,先是把明天和四位先生見麵的時候,要說的事兒都一條條的列下來,做好準備工作。接著就拿起內務府加急製造出來的鉛筆,和畫圖工具,開始和嘟嘟交流,搜索合乎自家皇阿瑪要求的滿人女子新發型。
當然,在看這些資料的時候,小太子也把所有現在能用到的理發工具都給畫了出來,比如用來打理卷發的大梳子,用於拉直頭發的電夾板,各種功能不同的小剪刀,分工不同的一些小夾子等等。
還有幾種用來軟化頭發的發膏他也把做法步驟寫了出來,打算明天交給每天孜孜不倦的研究新的洗護用品的內務府洗護處。
第二天晚膳後,小太子按時的在毓慶宮等來了他一直想見的萬斯年先生,以及顧炎武先生的三位嫡傳弟子。
此時此刻在萬斯年他們四個人的眼裏,鼎鼎有名,如雷貫耳的滿清儲君,當真就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天上“金童轉世”的福娃娃模樣兒。全身上下金燦燦的,和透過窗戶玻璃的照射進偏殿的幾縷陽光互相映襯著,閃閃的發著光。
雖然福娃娃的臉上好像才剛剛開始長肉的樣子,臉型分明,腦袋後頭甚至還頂著一根細長的小“老鼠尾巴”。
可是,架不住太子殿下的臉蛋兒長得好,康熙皇帝把兒子養的好啊。在其他人的身上特別明顯,奇醜無比,“毀人不倦”的金錢鼠尾,到了人家小太子的頭上,就變得很可愛,很親切了有沒有。
“萬先生,孤對於你的史學研究和很是欽佩,也很是認同你的一些修史觀點。因此一直以來,都非常想見一見你,和你當麵請教。” 胤礽滿臉誠懇的說道。
雖然在原來的曆史上,有人因為萬先生不慕名利的人品,直接拿著他的對於《明史》的研究成果署上自己的名字。但還是有人洞若觀火的發現了此事,耿直正義的站了出來,指明其剽竊行為。
“謝太子殿下賞識。”
“先生大才,該得到天下人的褒獎。不知道四位先生,有什麽事情需要和孤講?請四位先生盡管直言。”
四人對視一眼,由文平之先生作為代表回答,“太子殿下,吾等冒昧的來見你,首先是代我們的恩師顧炎武先生,以及黃宗羲先生,王夫之先生,和你表達一下他們的感激之情。”
“老師和另外兩位先生,都非常的喜愛太子殿下送給他們的手表,幾乎都是日日不離身的佩戴。”
“無妨,幾位先生都是胸有萬水千山,腹有經書典籍的救國良才,飽學之士。這些都是皇阿瑪和孤應該做的。文先生請繼續。”
“謝太子殿下。吾等還想和太子殿下確認一下,這次根據你親自定稿的律法條文稿件,修訂《大清律》的事兒。”
“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否知道,現在朝廷和士林,乃至天下萬民,對此事的激烈反應?”
四雙眼睛齊齊期待的注視著他,卻又好像怕嚇到他這個小孩子一樣,收斂了全部氣勢,讓胤礽沒感覺到壓力,反而是覺得挺熟悉。
這幅樣子,可不就是和四弟五弟每次有事求他,卻又擔心打擾到他不敢說出來,隻好熱切的看著他的小眼神一模一樣嗎?
胤礽估摸著,四位先生應該都是和黃履莊,戴鋅差的情況差不多。一心鑽研學問,胸懷坦蕩卻又有著滿腔的報國熱情,都是非常可愛的赤城君子。
眼裏及不可察的閃過一絲笑意,小太子卻又瞬間記起他那專門破壞氣氛的桃花眼,努力地控製自己的麵部表情,保持住嚴肅的神色。慢聲回答:“孤對於四位先生的抱負胸襟,學問主張,都曾經做過一些細致的了解。”
“今兒既然是四位先生專門來問孤,孤沒有不回答的道理。那些爭執不休,孤知道不知道,都沒有什麽關係。”
“如四位先生所說,朝野上下,甚至是天下萬民都知道,都參與進來,就足夠了。”
反正不管是誰反對,也不管反對者是怎麽“以死相逼”的,要去撞禦門的大柱子。總之,現在修編的新版本《大清律》的基調,就是要抬高一下“農工商”的地位,再削弱一下“士族”們的特權,沒有更改。
所以小太子很是認同自家皇阿瑪的做法兒,你們吵吧,鬧吧,越激烈越好,都狠狠的發泄出來後,不管一開始是怎麽堅決反對的,後麵都會慢慢的接受現實。
四位先生不由的同時互看一眼,原來他們這兩天猜測的方向是對的。當今皇上要的就是這麽個混亂不堪的場麵。皇上最近的連番舉動,也正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計,渾水摸魚。
現在朝野上下動蕩不安,多股力量互相衝突,弱小的力量比如“工商階層”這時都在考慮,到底要依靠哪一邊?偏偏士大夫階層內部又分為兩個對立的派別,每天爭鬥吵鬧不休。
即使現在士族階層明白過來,他們是被皇上戲耍了一通,可是既然一開始被皇上蒙蔽沒有察覺,現在說什麽都是遲了,大局已定。
皇上成功的把水攪渾,當然是要順手得利。豈會放過這個“隨而取之”的機會?
“吾等感謝太子殿下的信任,和直言相告。”說完四位先生一起鞠躬行禮答謝。
就和他們之前沒有因為小太子年幼,就在氣勢上欺壓他,或者是在言語上設置什麽陷阱,和小太子套話一樣。此刻他們也沒有把小太子此番真誠的據實已告,當做是理所應當,小兒無知失言。
他們是真心的感激,小太子對於他們人品學問的認可,以及這種坦誠以待的態度。
“四位先生不用客氣。孤明白,這一千多年來,一直是儒家統領天下發展。導致“農工商”尤其是“工商”階層,社會地位非常的低下。”
“即使現在頒發了法令,也無法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可能幾百年,幾千年後,他們也無法達到和“士”族階層同等的社會地位。”
這個方麵小太子是深有體會,他上輩子的星際時代,也還是一個等級分明,有層有次的社會。
“但是,孤希望做到的是,至少讓他們在這同一片華夏大地上,有個一席之地,給他們一個可以自由呼吸的生活空間。而不是以往那樣,沒有任何人身安全保障的“儒家士族統領天下”。
“在一些具體條文的小細節上,孤也同意,根據當前的現實情況,稍加妥協緩和。孤對於華夏兩千年來的“天人合一”治國思想和律法思想,一直是非常的認同。”
古華夏人向來講究“情,理,法”,和“天理,公道,人心”的“天人合一”法律思想。小太子當然對此深以為然,畢竟人是富有感情的靈長動物,而不是隻能按照條令動作的器械儀器。
大清國的每一個案子,不管等級大小,都是要根據律法條文以及各種相關案例,反複的琢磨研究,認真盡職的綜合考量,才能夠定下最終那個,盡可能合乎社會人情法理,又盡可能公平公正的判定。
當然,徇私枉法,沒有良心的官場敗類除外。
“太子殿下請放心,吾等定不負皇上和太子殿下的期望,拚上身家性命也要達成此事。”
說到這裏,感覺談話進行的很融洽的文平之先生等人都覺得,可以事先和小太子打個招呼,讓小太子和皇上求個情。
於是四位先生又一起起身,行了一禮,“吾等另外有一件事情,想先和太子殿下求個情。”
“四位先生請講。”
“謝太子殿下。近日會有一些南方文人趕來京城相助吾等。他們久居鄉間,有些散漫。如果有什麽衝撞或者是失禮的地方,還請皇上和太子殿下大人有大量,不要和他們計較。”
“吾等會盡力和他們說明情況,約束他們的言語行為。”
文平之他們是真的害怕,好友們收到信後,滿腔熱血的趕來到京城相助大業,卻在這多方人馬的爭執中,按奈不住心裏多年來積壓的悲憤之情,做出了什麽當滿人統治者不滿的事情,給下了大牢。
但是徐元文大人也不敢就此事和康熙皇帝明著求情,昨晚上聚集了十來個誌同道合,相交多年的同僚好友,一起商議過後,就決定今兒個看情況而為。
如果見麵後一切順利,談話投機,就在一向仁厚友愛的小太子跟前,先給南方的友人們求個情。如果發現見麵後氣氛不大好,那也就隻有一聲歎息了。
這次修訂《大清律》乃是一樁千古盛事,其他的個人私事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為了確保《大清律》能如期修訂完成,並且在大清境內順利的施行下去,哪怕是徐元文大人他們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是要排在這件大事的後麵。
隻不過,他們畢竟都是正人君子,對於自己借著太子的年幼心善,就順杆爬的提要求這件事兒,到底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因此幾位先生的麵部神色上,都有些愧疚的不自然。
第87章 電
可是胤礽對於這個比較“含蓄, 隻能意會”的請求,卻是聽著有點兒迷迷糊糊的, 就直接問道:“不熟悉禮節沒有關係,和萬先生一樣以“一介布衣”的做事也可以。不過孤好像有些不大明白。文先生可否方便直說。”
四位先生當然都看到了小太子臉上的那絲迷茫。感歎一聲, 到底還是個小娃娃,還是個被當今皇上寵著長大的娃娃。
自覺有點兒內疚,覺得眼前這情景,好像是四個大人欺負一個娃娃一樣的王啟之,忍不住開口解釋:“太子殿下,他們中有的人的情況,和老師, 或者王夫之先生家裏的境況差不多。”
聞言,胤礽表示了解的點點頭。
都是曾經矢誌抗清,家園遭受戰爭之苦, 可能現在還自稱前朝遺民的江南文人。“孤明白了。幾位先生請不用擔心。”
“出生成長在前朝的文人百姓,確實是有其兩難之處。皇阿瑪和孤一直都很體諒理解。”
“對於他們能暫時放下一切糾結恩怨, 為了華夏大地長久的繁榮昌盛, 這個共同目標, 前來京城助陣。皇阿瑪和孤都很欣慰,熱烈歡迎。當然也會格外優待照顧。”
“你們的顧慮孤也大致明白了。請幾位先生放心,此事孤會和皇阿瑪提及的。”
想到顧炎武先生, 被豪紳同鄉,也就是目前的萊蕪知縣葉方恒多方陷害,甚至前幾年還被葉方恒收買的刺客跟蹤追殺不休。
再想到曆史上的康熙年間, 那幾起駭人聽聞的“文字獄”事件,其告密者也都是身為漢人的官員或者是士紳,胤礽就有點兒感歎。
希望到時候,不要出來幾個要借著朝廷之手,來打擊陷害同鄉或者好友,解決個人恩怨的漢人文人或者官員。
看四位先生好像都有點兒呆愣,小太子反應過來,他好像又說的太過直接了?
控製自己想摸摸鼻子的小習慣,胤礽接著說道:“其實,皇阿瑪和孤也很是同情,顧炎武先生家裏曾經發生的那些事兒。”
“還請四位先生和你們的友人們說清楚,多注意一下自己身邊兒的人,平時盡量謹言慎行。”
“不過孤也明白,人心難測,很多事兒都是無法預料的,也無法防止的。總不好因噎廢食,離群索居和外界沒有一點兒交際。”
四位先生聽了這番話,又沉默片刻,才算是平複了受到驚嚇的心情。文平之先生忍不住感歎道:“謝太子殿下理解。皇上和太子殿下明察秋毫,寬宏大量,是吾等想差了。”
“老師確實是和葉方恒有些家仇私怨,甚至因此有過牢獄之災。這些年來老師遠離故土,喬裝打扮,隱姓埋名,一方麵也確實是為了躲避仇敵追殺。”
小太子聽了點點頭,“顧炎武先生在那種情況下,還心懷萬民,劍遊天下,用雙腳丈量著華夏大地,在金石考古,方誌輿地,這些方麵深入研究,造詣深厚,讓孤實在是欽佩不已。”
“更難得的是老先生邊行走各地,邊考察民生,著書立傳,傳播他的學說。孤的皇阿瑪也是時常對顧炎武先生的“華夏天下觀”感歎連連。”
聽到這裏,萬斯年先生發出一聲歎息,“太子殿下,說的可是顧老先生晚年後,主張的天下一體,華夷一家?”
胤礽微微頷首,“正是這點。”
“孤也經常和皇阿瑪探討這些問題。孤認為,天下的老百姓,不管是哪個民族,不論在哪個朝代,所需要的,都隻是在太平年月裏吃飽穿暖,衣食無憂。”
“既然現在都已經在一個天下,不若以後多為老百姓做些好事兒才是實在,讓大清國的各個民族,都友好融洽的共同生活在一起。”
姚謹之先生對此觀點很是認同。時局如此,再怎麽區分華夏蠻夷,都有些遲了。
“太子殿下,老師現在確實是認為,華,夏二字,代表的隻是兩個地方或者中原大地。戰國時期的《左傳》曾經對於華夏下過定論,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章服之美,謂之華。”
“老師遊遍大半個天下,也曾經到過蜀中以及雲南,廣西等各少數民族聚集地,對於他們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多有了解,因此對於天下的大義也就理解的更為廣袤,震撼人心。”
小太子真心實意的稱讚:“顧老先生真不愧是我們大清國的“ 樸實治學”的開山始祖。這種親力親為的深入各地方市井村落,察訪取證,口問手寫,嚴謹實在的治學態度,實為後人楷模。”
“前朝譚希思先生所著的《四川土夷考》散失,僅有第三卷殘存於世,實乃是一大遺憾。以後世人研究四川少數民族曆史,估計都要仰賴顧炎武先生的《蜀中廣記》。”
不從曆史角度,單單是對小太子個人來說,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顧炎武先生作為一名飽受改朝換代苦痛的漢人,能做出這樣大氣磅礴的華夏“天下觀”,真的是實屬不易。也難怪讓後來所有的華夏人民都真心的感佩他。
老先生推翻了儒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華夷學說,遊學各地宣揚“華夷一家,興利天下”的主張,當然讓自家皇阿瑪無話可說,隻有數聲感歎。
尤其是還有顧老先生的母親王老夫人,在以身殉前朝之前,留下的那句遺言在先。 “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 簡直是,哎。
現在顧老先生能把他的嫡傳弟子,派到京城為官任職,實在是。哎,小太子也隻有在心裏默默的替老先生歎息數聲。
七想八想的小太子回過神來,才發現四位先生又都呆愣了。
對著小太子疑惑的小眼神,萬斯年先生滿臉苦笑,“太子殿下,為何單說顧炎武先生是“樸實治學”開山始祖?”
文平之師徒三人雖然也是震驚,但是好歹是又驚又喜。因此文平之先生立刻謙虛驚恐的表示,“老師常說,天子有才之士眾多,他也隻是其中之一。太子殿下如此讚譽,老師若得知,肯定是覺得愧不敢受。”
小太子這才反應過來,他這樣誇獎顧老先生,有點兒像皇阿瑪說的,忽視了黃宗羲先生的大弟子萬斯年先生“麵子”。
“四位先生不要誤會。孤不懂很多學問,這些隻是孤的個人觀點。如有疏漏之處,還請四位先生不吝賜教。”
“孤的理解,當世三大家,黃宗羲先生,王夫之先生,和顧炎武先生。”
“王夫之先生的學問樸素唯物,認為“天理存於人欲,當均天下”;黃宗羲先生的學問注重法理公正,主張“以民為本,法治天下”;顧炎武先生的學問則是樸實,注重實際,主張“文化天下,興利天下”。”
“三位先生的主張都是濟世救民的良方,安國定邦的大道理,分權,法治,富裕。”
“隻是王老先生離群索居,不問世事,所著書籍暫時隻在少數人之間傳閱。而黃宗羲先生雖然一直在浙江書院做館講學,卻是一直沒有再北渡過。隻有顧炎武先生不辭辛苦,四處遊學,為天下老百姓所熟知。”
隨著後來《藤蘿日報》的大發展,不知不覺的,她也就成了聞名中外,少兒皆知的“報房大佬”。以一介女子之身,統領著大清境內境外幾百家大大小小的報房。
一直到多年以後,在一次兄弟姐妹的聚會中,三格格滿心感慨的說起來這件事兒,小太子才知道,原來當年他的皇阿瑪和阿茹娜格格,默契的聯手,給他收拾了這麽個小尾巴。
當然,大家夥兒都對於這個,因為太子殿下太過直白耿直引發的“小尾巴”,後來的一係列發展也是忍不住的驚歎連連,嘖嘖稱奇。
做完一天的功課,小太子回到毓慶宮梳洗完畢,先是把明天和四位先生見麵的時候,要說的事兒都一條條的列下來,做好準備工作。接著就拿起內務府加急製造出來的鉛筆,和畫圖工具,開始和嘟嘟交流,搜索合乎自家皇阿瑪要求的滿人女子新發型。
當然,在看這些資料的時候,小太子也把所有現在能用到的理發工具都給畫了出來,比如用來打理卷發的大梳子,用於拉直頭發的電夾板,各種功能不同的小剪刀,分工不同的一些小夾子等等。
還有幾種用來軟化頭發的發膏他也把做法步驟寫了出來,打算明天交給每天孜孜不倦的研究新的洗護用品的內務府洗護處。
第二天晚膳後,小太子按時的在毓慶宮等來了他一直想見的萬斯年先生,以及顧炎武先生的三位嫡傳弟子。
此時此刻在萬斯年他們四個人的眼裏,鼎鼎有名,如雷貫耳的滿清儲君,當真就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天上“金童轉世”的福娃娃模樣兒。全身上下金燦燦的,和透過窗戶玻璃的照射進偏殿的幾縷陽光互相映襯著,閃閃的發著光。
雖然福娃娃的臉上好像才剛剛開始長肉的樣子,臉型分明,腦袋後頭甚至還頂著一根細長的小“老鼠尾巴”。
可是,架不住太子殿下的臉蛋兒長得好,康熙皇帝把兒子養的好啊。在其他人的身上特別明顯,奇醜無比,“毀人不倦”的金錢鼠尾,到了人家小太子的頭上,就變得很可愛,很親切了有沒有。
“萬先生,孤對於你的史學研究和很是欽佩,也很是認同你的一些修史觀點。因此一直以來,都非常想見一見你,和你當麵請教。” 胤礽滿臉誠懇的說道。
雖然在原來的曆史上,有人因為萬先生不慕名利的人品,直接拿著他的對於《明史》的研究成果署上自己的名字。但還是有人洞若觀火的發現了此事,耿直正義的站了出來,指明其剽竊行為。
“謝太子殿下賞識。”
“先生大才,該得到天下人的褒獎。不知道四位先生,有什麽事情需要和孤講?請四位先生盡管直言。”
四人對視一眼,由文平之先生作為代表回答,“太子殿下,吾等冒昧的來見你,首先是代我們的恩師顧炎武先生,以及黃宗羲先生,王夫之先生,和你表達一下他們的感激之情。”
“老師和另外兩位先生,都非常的喜愛太子殿下送給他們的手表,幾乎都是日日不離身的佩戴。”
“無妨,幾位先生都是胸有萬水千山,腹有經書典籍的救國良才,飽學之士。這些都是皇阿瑪和孤應該做的。文先生請繼續。”
“謝太子殿下。吾等還想和太子殿下確認一下,這次根據你親自定稿的律法條文稿件,修訂《大清律》的事兒。”
“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否知道,現在朝廷和士林,乃至天下萬民,對此事的激烈反應?”
四雙眼睛齊齊期待的注視著他,卻又好像怕嚇到他這個小孩子一樣,收斂了全部氣勢,讓胤礽沒感覺到壓力,反而是覺得挺熟悉。
這幅樣子,可不就是和四弟五弟每次有事求他,卻又擔心打擾到他不敢說出來,隻好熱切的看著他的小眼神一模一樣嗎?
胤礽估摸著,四位先生應該都是和黃履莊,戴鋅差的情況差不多。一心鑽研學問,胸懷坦蕩卻又有著滿腔的報國熱情,都是非常可愛的赤城君子。
眼裏及不可察的閃過一絲笑意,小太子卻又瞬間記起他那專門破壞氣氛的桃花眼,努力地控製自己的麵部表情,保持住嚴肅的神色。慢聲回答:“孤對於四位先生的抱負胸襟,學問主張,都曾經做過一些細致的了解。”
“今兒既然是四位先生專門來問孤,孤沒有不回答的道理。那些爭執不休,孤知道不知道,都沒有什麽關係。”
“如四位先生所說,朝野上下,甚至是天下萬民都知道,都參與進來,就足夠了。”
反正不管是誰反對,也不管反對者是怎麽“以死相逼”的,要去撞禦門的大柱子。總之,現在修編的新版本《大清律》的基調,就是要抬高一下“農工商”的地位,再削弱一下“士族”們的特權,沒有更改。
所以小太子很是認同自家皇阿瑪的做法兒,你們吵吧,鬧吧,越激烈越好,都狠狠的發泄出來後,不管一開始是怎麽堅決反對的,後麵都會慢慢的接受現實。
四位先生不由的同時互看一眼,原來他們這兩天猜測的方向是對的。當今皇上要的就是這麽個混亂不堪的場麵。皇上最近的連番舉動,也正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計,渾水摸魚。
現在朝野上下動蕩不安,多股力量互相衝突,弱小的力量比如“工商階層”這時都在考慮,到底要依靠哪一邊?偏偏士大夫階層內部又分為兩個對立的派別,每天爭鬥吵鬧不休。
即使現在士族階層明白過來,他們是被皇上戲耍了一通,可是既然一開始被皇上蒙蔽沒有察覺,現在說什麽都是遲了,大局已定。
皇上成功的把水攪渾,當然是要順手得利。豈會放過這個“隨而取之”的機會?
“吾等感謝太子殿下的信任,和直言相告。”說完四位先生一起鞠躬行禮答謝。
就和他們之前沒有因為小太子年幼,就在氣勢上欺壓他,或者是在言語上設置什麽陷阱,和小太子套話一樣。此刻他們也沒有把小太子此番真誠的據實已告,當做是理所應當,小兒無知失言。
他們是真心的感激,小太子對於他們人品學問的認可,以及這種坦誠以待的態度。
“四位先生不用客氣。孤明白,這一千多年來,一直是儒家統領天下發展。導致“農工商”尤其是“工商”階層,社會地位非常的低下。”
“即使現在頒發了法令,也無法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可能幾百年,幾千年後,他們也無法達到和“士”族階層同等的社會地位。”
這個方麵小太子是深有體會,他上輩子的星際時代,也還是一個等級分明,有層有次的社會。
“但是,孤希望做到的是,至少讓他們在這同一片華夏大地上,有個一席之地,給他們一個可以自由呼吸的生活空間。而不是以往那樣,沒有任何人身安全保障的“儒家士族統領天下”。
“在一些具體條文的小細節上,孤也同意,根據當前的現實情況,稍加妥協緩和。孤對於華夏兩千年來的“天人合一”治國思想和律法思想,一直是非常的認同。”
古華夏人向來講究“情,理,法”,和“天理,公道,人心”的“天人合一”法律思想。小太子當然對此深以為然,畢竟人是富有感情的靈長動物,而不是隻能按照條令動作的器械儀器。
大清國的每一個案子,不管等級大小,都是要根據律法條文以及各種相關案例,反複的琢磨研究,認真盡職的綜合考量,才能夠定下最終那個,盡可能合乎社會人情法理,又盡可能公平公正的判定。
當然,徇私枉法,沒有良心的官場敗類除外。
“太子殿下請放心,吾等定不負皇上和太子殿下的期望,拚上身家性命也要達成此事。”
說到這裏,感覺談話進行的很融洽的文平之先生等人都覺得,可以事先和小太子打個招呼,讓小太子和皇上求個情。
於是四位先生又一起起身,行了一禮,“吾等另外有一件事情,想先和太子殿下求個情。”
“四位先生請講。”
“謝太子殿下。近日會有一些南方文人趕來京城相助吾等。他們久居鄉間,有些散漫。如果有什麽衝撞或者是失禮的地方,還請皇上和太子殿下大人有大量,不要和他們計較。”
“吾等會盡力和他們說明情況,約束他們的言語行為。”
文平之他們是真的害怕,好友們收到信後,滿腔熱血的趕來到京城相助大業,卻在這多方人馬的爭執中,按奈不住心裏多年來積壓的悲憤之情,做出了什麽當滿人統治者不滿的事情,給下了大牢。
但是徐元文大人也不敢就此事和康熙皇帝明著求情,昨晚上聚集了十來個誌同道合,相交多年的同僚好友,一起商議過後,就決定今兒個看情況而為。
如果見麵後一切順利,談話投機,就在一向仁厚友愛的小太子跟前,先給南方的友人們求個情。如果發現見麵後氣氛不大好,那也就隻有一聲歎息了。
這次修訂《大清律》乃是一樁千古盛事,其他的個人私事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為了確保《大清律》能如期修訂完成,並且在大清境內順利的施行下去,哪怕是徐元文大人他們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是要排在這件大事的後麵。
隻不過,他們畢竟都是正人君子,對於自己借著太子的年幼心善,就順杆爬的提要求這件事兒,到底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因此幾位先生的麵部神色上,都有些愧疚的不自然。
第87章 電
可是胤礽對於這個比較“含蓄, 隻能意會”的請求,卻是聽著有點兒迷迷糊糊的, 就直接問道:“不熟悉禮節沒有關係,和萬先生一樣以“一介布衣”的做事也可以。不過孤好像有些不大明白。文先生可否方便直說。”
四位先生當然都看到了小太子臉上的那絲迷茫。感歎一聲, 到底還是個小娃娃,還是個被當今皇上寵著長大的娃娃。
自覺有點兒內疚,覺得眼前這情景,好像是四個大人欺負一個娃娃一樣的王啟之,忍不住開口解釋:“太子殿下,他們中有的人的情況,和老師, 或者王夫之先生家裏的境況差不多。”
聞言,胤礽表示了解的點點頭。
都是曾經矢誌抗清,家園遭受戰爭之苦, 可能現在還自稱前朝遺民的江南文人。“孤明白了。幾位先生請不用擔心。”
“出生成長在前朝的文人百姓,確實是有其兩難之處。皇阿瑪和孤一直都很體諒理解。”
“對於他們能暫時放下一切糾結恩怨, 為了華夏大地長久的繁榮昌盛, 這個共同目標, 前來京城助陣。皇阿瑪和孤都很欣慰,熱烈歡迎。當然也會格外優待照顧。”
“你們的顧慮孤也大致明白了。請幾位先生放心,此事孤會和皇阿瑪提及的。”
想到顧炎武先生, 被豪紳同鄉,也就是目前的萊蕪知縣葉方恒多方陷害,甚至前幾年還被葉方恒收買的刺客跟蹤追殺不休。
再想到曆史上的康熙年間, 那幾起駭人聽聞的“文字獄”事件,其告密者也都是身為漢人的官員或者是士紳,胤礽就有點兒感歎。
希望到時候,不要出來幾個要借著朝廷之手,來打擊陷害同鄉或者好友,解決個人恩怨的漢人文人或者官員。
看四位先生好像都有點兒呆愣,小太子反應過來,他好像又說的太過直接了?
控製自己想摸摸鼻子的小習慣,胤礽接著說道:“其實,皇阿瑪和孤也很是同情,顧炎武先生家裏曾經發生的那些事兒。”
“還請四位先生和你們的友人們說清楚,多注意一下自己身邊兒的人,平時盡量謹言慎行。”
“不過孤也明白,人心難測,很多事兒都是無法預料的,也無法防止的。總不好因噎廢食,離群索居和外界沒有一點兒交際。”
四位先生聽了這番話,又沉默片刻,才算是平複了受到驚嚇的心情。文平之先生忍不住感歎道:“謝太子殿下理解。皇上和太子殿下明察秋毫,寬宏大量,是吾等想差了。”
“老師確實是和葉方恒有些家仇私怨,甚至因此有過牢獄之災。這些年來老師遠離故土,喬裝打扮,隱姓埋名,一方麵也確實是為了躲避仇敵追殺。”
小太子聽了點點頭,“顧炎武先生在那種情況下,還心懷萬民,劍遊天下,用雙腳丈量著華夏大地,在金石考古,方誌輿地,這些方麵深入研究,造詣深厚,讓孤實在是欽佩不已。”
“更難得的是老先生邊行走各地,邊考察民生,著書立傳,傳播他的學說。孤的皇阿瑪也是時常對顧炎武先生的“華夏天下觀”感歎連連。”
聽到這裏,萬斯年先生發出一聲歎息,“太子殿下,說的可是顧老先生晚年後,主張的天下一體,華夷一家?”
胤礽微微頷首,“正是這點。”
“孤也經常和皇阿瑪探討這些問題。孤認為,天下的老百姓,不管是哪個民族,不論在哪個朝代,所需要的,都隻是在太平年月裏吃飽穿暖,衣食無憂。”
“既然現在都已經在一個天下,不若以後多為老百姓做些好事兒才是實在,讓大清國的各個民族,都友好融洽的共同生活在一起。”
姚謹之先生對此觀點很是認同。時局如此,再怎麽區分華夏蠻夷,都有些遲了。
“太子殿下,老師現在確實是認為,華,夏二字,代表的隻是兩個地方或者中原大地。戰國時期的《左傳》曾經對於華夏下過定論,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章服之美,謂之華。”
“老師遊遍大半個天下,也曾經到過蜀中以及雲南,廣西等各少數民族聚集地,對於他們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多有了解,因此對於天下的大義也就理解的更為廣袤,震撼人心。”
小太子真心實意的稱讚:“顧老先生真不愧是我們大清國的“ 樸實治學”的開山始祖。這種親力親為的深入各地方市井村落,察訪取證,口問手寫,嚴謹實在的治學態度,實為後人楷模。”
“前朝譚希思先生所著的《四川土夷考》散失,僅有第三卷殘存於世,實乃是一大遺憾。以後世人研究四川少數民族曆史,估計都要仰賴顧炎武先生的《蜀中廣記》。”
不從曆史角度,單單是對小太子個人來說,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顧炎武先生作為一名飽受改朝換代苦痛的漢人,能做出這樣大氣磅礴的華夏“天下觀”,真的是實屬不易。也難怪讓後來所有的華夏人民都真心的感佩他。
老先生推翻了儒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華夷學說,遊學各地宣揚“華夷一家,興利天下”的主張,當然讓自家皇阿瑪無話可說,隻有數聲感歎。
尤其是還有顧老先生的母親王老夫人,在以身殉前朝之前,留下的那句遺言在先。 “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 簡直是,哎。
現在顧老先生能把他的嫡傳弟子,派到京城為官任職,實在是。哎,小太子也隻有在心裏默默的替老先生歎息數聲。
七想八想的小太子回過神來,才發現四位先生又都呆愣了。
對著小太子疑惑的小眼神,萬斯年先生滿臉苦笑,“太子殿下,為何單說顧炎武先生是“樸實治學”開山始祖?”
文平之師徒三人雖然也是震驚,但是好歹是又驚又喜。因此文平之先生立刻謙虛驚恐的表示,“老師常說,天子有才之士眾多,他也隻是其中之一。太子殿下如此讚譽,老師若得知,肯定是覺得愧不敢受。”
小太子這才反應過來,他這樣誇獎顧老先生,有點兒像皇阿瑪說的,忽視了黃宗羲先生的大弟子萬斯年先生“麵子”。
“四位先生不要誤會。孤不懂很多學問,這些隻是孤的個人觀點。如有疏漏之處,還請四位先生不吝賜教。”
“孤的理解,當世三大家,黃宗羲先生,王夫之先生,和顧炎武先生。”
“王夫之先生的學問樸素唯物,認為“天理存於人欲,當均天下”;黃宗羲先生的學問注重法理公正,主張“以民為本,法治天下”;顧炎武先生的學問則是樸實,注重實際,主張“文化天下,興利天下”。”
“三位先生的主張都是濟世救民的良方,安國定邦的大道理,分權,法治,富裕。”
“隻是王老先生離群索居,不問世事,所著書籍暫時隻在少數人之間傳閱。而黃宗羲先生雖然一直在浙江書院做館講學,卻是一直沒有再北渡過。隻有顧炎武先生不辭辛苦,四處遊學,為天下老百姓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