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她這是打算孤立他?
果然,那村民聽到了戚善珍的話,跑得更快了!
武向南被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他開始語無倫次、顛三倒四地開始罵人……
戚善珍壓根兒就沒理他,自顧自地扛著行李走了。
回到舊宅……
這院子已經敗落得快不能住人了!
戚善珍放下了行李,開始收拾屋子。
孩子們都大了、離開了這兒。原來總覺得不夠住的屋子,現在破舊、而且空蕩蕩的……
戚善珍先是收拾了兩間屋子出來。
東屋原來是姚桂香住的,她收拾出來自個兒住;西屋原來是她和武向南的屋子,收拾好了讓他一個人住!
另外,廚房也得收拾好,還有茅房……
農村裏的茅房,而且是經久不用的茅房,已經幾乎不能用了!
戚善珍隻好又扛起了鋤頭,在後院的菜園子裏收拾了個角落出來,又用氈布圍好了,先弄了個簡易的茅房。
接下來,她又拿起了水桶、扁擔,去村裏的井邊挑水。
隻是……
她一出門,就能聽到山腳下武向南的叫罵聲仍在繼續!
他的喉嚨都啞了!
戚善珍也不理他,自顧自地挑著空桶去井邊挑了水,又回來了……
當然,武向南其實是一邊朝著家的方向爬、一邊大罵的。所以他看到了戚善珍……本來還以為她會過來扶起他、再背著他回家的,不料她去擔著空桶出去、又挑著兩大桶水回來了?
她看也不看他一眼!
武向南被氣得半死,也隻得發了狠、死命地往家裏爬……
等到他氣喘籲籲地回到家裏時,戚善珍正在家裏洗洗涮涮!
武向南坐在院門邊,瞪著戚善珍、破口大罵!
戚善珍沒理他,自顧自地把所有的家具、門框都擦了一遍、還拖了水!她擔了至少三次水,被累得氣喘籲籲。
把家裏收拾了一遍以後,戚善珍去了廚房。
離家久了……
家裏早就已經沒有任何食物,就是有、也已經發了黴。
戚善珍就尋思著去菜園子裏看看,能不能撿點兒吃的加來。
這時,住在隔壁的劉孝忠老婆何四美已經站在她家的菜園子往這邊兒瞅了半天,她好不容易才和戚善珍對上了眼神!但武向南一直在那邊破口大罵,何四美也不敢吱聲,就朝著戚善珍使了個眼色,然後悄悄地扔了個布袋子過來……
戚善珍過去撿了,看到袋子裏有大約二斤米、兩個煮熟的雞蛋、一條不大的新鮮蘿卜,還有用塑料袋紮起來的、一點點的油鹽醬醋辣子粉和一小包的醃酸豆角什麽的。
戚善珍心中暖暖的。
她再看去……
何四美已經回她屋裏去了。
戚善珍也拿著東西進了自家廚房。
她先是把布袋裏的東西倒了出來,堆在灶台邊,然後從褲兜掏出了一把錢,數了數,拿了兩張一百的,塞進了布袋子,複又去了自家菜園子,隨便摘了個老絲瓜,塞進布袋子裏、紮緊口袋,複又扔回到何四美家的院子裏……
戚善珍再一次回到了自家廚房。
她生火、做飯。
不過,她隻準備做她一個人的飯量。
農村裏都是大鍋大灶,一個人的飯菜……還真不好做。
所以她索性燒了一大鍋的水,用來蒸飯。再把何四美送的那個蘿卜切成薄片、用油鹽醬醋醃了一會兒,等到飯快蒸好的時候,她才揭開鍋蓋,把醃了一會兒的蘿卜片給倒進了蒸碗裏。
接下來,她重新蓋上了鍋蓋,並且抽去了灶膛裏的兩支大柴火,剩下的就細柴枝就等它自行熄滅吧。
武向南還在外頭破口大罵……
他已經連忙罵了她四五個小時了,罵的內容不過就是臭表子、破鞋、壞婆娘之類的,毫無新意。
戚善珍懶得理他。
不過,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天氣,已經有些冷。而到了夜裏,山區農村裏的溫度又較城市更冷一些。
戚善珍先前一直在忙碌,所以熱得滿身滿頭都是汗。
這會兒一停下來,她就覺得……冷到有些瑟瑟發抖。但是,她也沒啥心思加衣保暖什麽的,便依偎在灶邊,看著灶膛裏跳躍著的微弱火光……
不知不覺,她便陷入了回憶。
七六年,因為家族成分不好,父母被抓進了牛棚……她和姐姐妹妹被半強製性地送到了農村,接受勞動改造。
當時還不是她大姐夫的老葉,聞訊千裏迢迢地從西北趕過來,幾近蠻橫地強行把她大姐帶走了。
後來,戚善珍也是聽別人說的,那會兒大姐和大姐夫的軍婚,組織上原本是不同意的,畢竟大姐的家庭成分可不怎麽樣,可大姐夫說什麽也不願意拋棄打小兒訂婚的大姐……
最終,大姐夫與組織達成了共識——他接受組織的批評、也接受降銜處理,而且還被迫換離崗位,這才換來了……他與大姐的婚姻,他們堂堂正正的結了婚!
但這大約也影響了後來姐夫的晉升。
以至於……
到了這會兒,姐夫的軍銜也與他的實際經曆不符,臨到快退休了都才勉強升到了司令部。
可大姐是幸運的。
他們的那個家……
也是很幸福的。
幸福啊……
想到這兒,戚善珍長長地歎了口氣。
幸福究竟是什麽?
一想到“幸福”二字,她的思緒不由得又回到了以前。
——七六年,她們姐妹三人一塊兒去了農村。沒過多久,大姐就被大姐夫接走了。戚善珍和妹妹戚杏珍呆在了農村,每天都有幹不完的農活。
真不習慣啊!
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知識分子,變成了整天在陽光下曝曬、還要扛著沉重的鋤頭拚命做農活的鄉下人……剛開始的時候,戚善珍甚至連鋤頭都扛不動!
可那又有什麽辦法?
大環境如此。
大約唯一的慰藉,就是村裏的知青隊裏……大夥兒都是讀書人,而且都來自五湖四海了吧!平時他們一起下地幹活,當然了,男青年們出於體力上的優勢、總默默地會多幫女青年們做點兒農活;收工以後,女青年們也悄悄地幫著男青年們洗洗衣服、縫補一下什麽的。
一個年輕人引起了戚善珍的注意。
或者說……
他身上的光環,他本人出色的容貌、氣質、談吐,與他的學識……實在是太出眾了!
應該說,他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戚善珍隻是其中一個、不自覺受到吸引的女知青而已。
白天,大夥兒一塊兒幹著繁重的農活;夜裏,知青站裏會點燃一支小小的蠟燭……
——知青下鄉是來勞動改造的,不是來享福的,所以諸如蠟燭這樣的東西,每天的花用也有定量。
有人會在蠟燭上做好刻度,一旦燃到了規定的地方就必須吹熄。
而那蠟燭的光,似乎也和如今這灶膛裏的光、重合了。
戚善珍清楚地記得,那會兒他們知青喜歡聚在燭光下、討論他們學過的課本、懂得的知識、以及老家的風土人情。
有一天,戚善珍小小聲地為大家背誦了一段高爾基的《鷹之歌》
“……鷹顫抖了一下,高傲地叫了一聲,順著石頭上的黏液滑到懸崖邊上。到了邊上,他伸開翅膀,胸中吸足了氣,眼睛裏閃著光輝,向懸崖下滾去。他像石頭似的順著山崖滑下,迅速地下墜。啊,翅膀折斷,羽毛也掉下了。山泉的波浪把他卷入,泡沫裏映著血,衝到海裏去。海浪發出悲傷的吼聲撞擊著石頭,那鳥兒連屍體都看不見了……”
原本還在高談闊論的知青們一下子就沉默了下來。
《鷹之歌》的內容,講述的是瀕臨死亡的鷹、與一條蛇的對話。
可慣在地裏爬行的蛇、怎能理解在天空中翱翔過的鳥兒的心思?
就像——
心中也曾經有過激情豪邁的大夢想、更想有一番大作為的年輕知識份子們,如今被困在這田間地頭……
不知不覺,蠟燭的光、慢慢變得更加黯淡。
如同一個人的夢想和願望也統統燃盡。
黑暗中,有人輕聲說道:“珍,我們會回去的,就像折了翅的鳥兒需要休養那樣……總有一天,我們還會飛上雲宵!我向你……保證!”
戚善珍呆住了。
雖然在黑暗中看不清他的臉……
但她卻牢牢記得他的名字。
這是他第一次和她說話。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戚善珍與他的關係……似乎也在不露痕跡中,變得越來越親密。
白天當著所有人的麵,他不主動跟她說話,但他總會積極的、避著人幫她做好農活;戚善珍的床鋪上,總會莫名其妙的多出來一朵開得恰到好處的小野花、一小串酸甜可口的野果……甚至有時候他會悄悄上山拾些菌子什麽的,趁著趕集拿去鎮上賣,然後給她買回一盒蚌殼麵霜……
不知不覺,這樣的日子過了快兩年。
說戚善珍不心動……
那是不可能的。
她這是打算孤立他?
果然,那村民聽到了戚善珍的話,跑得更快了!
武向南被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他開始語無倫次、顛三倒四地開始罵人……
戚善珍壓根兒就沒理他,自顧自地扛著行李走了。
回到舊宅……
這院子已經敗落得快不能住人了!
戚善珍放下了行李,開始收拾屋子。
孩子們都大了、離開了這兒。原來總覺得不夠住的屋子,現在破舊、而且空蕩蕩的……
戚善珍先是收拾了兩間屋子出來。
東屋原來是姚桂香住的,她收拾出來自個兒住;西屋原來是她和武向南的屋子,收拾好了讓他一個人住!
另外,廚房也得收拾好,還有茅房……
農村裏的茅房,而且是經久不用的茅房,已經幾乎不能用了!
戚善珍隻好又扛起了鋤頭,在後院的菜園子裏收拾了個角落出來,又用氈布圍好了,先弄了個簡易的茅房。
接下來,她又拿起了水桶、扁擔,去村裏的井邊挑水。
隻是……
她一出門,就能聽到山腳下武向南的叫罵聲仍在繼續!
他的喉嚨都啞了!
戚善珍也不理他,自顧自地挑著空桶去井邊挑了水,又回來了……
當然,武向南其實是一邊朝著家的方向爬、一邊大罵的。所以他看到了戚善珍……本來還以為她會過來扶起他、再背著他回家的,不料她去擔著空桶出去、又挑著兩大桶水回來了?
她看也不看他一眼!
武向南被氣得半死,也隻得發了狠、死命地往家裏爬……
等到他氣喘籲籲地回到家裏時,戚善珍正在家裏洗洗涮涮!
武向南坐在院門邊,瞪著戚善珍、破口大罵!
戚善珍沒理他,自顧自地把所有的家具、門框都擦了一遍、還拖了水!她擔了至少三次水,被累得氣喘籲籲。
把家裏收拾了一遍以後,戚善珍去了廚房。
離家久了……
家裏早就已經沒有任何食物,就是有、也已經發了黴。
戚善珍就尋思著去菜園子裏看看,能不能撿點兒吃的加來。
這時,住在隔壁的劉孝忠老婆何四美已經站在她家的菜園子往這邊兒瞅了半天,她好不容易才和戚善珍對上了眼神!但武向南一直在那邊破口大罵,何四美也不敢吱聲,就朝著戚善珍使了個眼色,然後悄悄地扔了個布袋子過來……
戚善珍過去撿了,看到袋子裏有大約二斤米、兩個煮熟的雞蛋、一條不大的新鮮蘿卜,還有用塑料袋紮起來的、一點點的油鹽醬醋辣子粉和一小包的醃酸豆角什麽的。
戚善珍心中暖暖的。
她再看去……
何四美已經回她屋裏去了。
戚善珍也拿著東西進了自家廚房。
她先是把布袋裏的東西倒了出來,堆在灶台邊,然後從褲兜掏出了一把錢,數了數,拿了兩張一百的,塞進了布袋子,複又去了自家菜園子,隨便摘了個老絲瓜,塞進布袋子裏、紮緊口袋,複又扔回到何四美家的院子裏……
戚善珍再一次回到了自家廚房。
她生火、做飯。
不過,她隻準備做她一個人的飯量。
農村裏都是大鍋大灶,一個人的飯菜……還真不好做。
所以她索性燒了一大鍋的水,用來蒸飯。再把何四美送的那個蘿卜切成薄片、用油鹽醬醋醃了一會兒,等到飯快蒸好的時候,她才揭開鍋蓋,把醃了一會兒的蘿卜片給倒進了蒸碗裏。
接下來,她重新蓋上了鍋蓋,並且抽去了灶膛裏的兩支大柴火,剩下的就細柴枝就等它自行熄滅吧。
武向南還在外頭破口大罵……
他已經連忙罵了她四五個小時了,罵的內容不過就是臭表子、破鞋、壞婆娘之類的,毫無新意。
戚善珍懶得理他。
不過,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天氣,已經有些冷。而到了夜裏,山區農村裏的溫度又較城市更冷一些。
戚善珍先前一直在忙碌,所以熱得滿身滿頭都是汗。
這會兒一停下來,她就覺得……冷到有些瑟瑟發抖。但是,她也沒啥心思加衣保暖什麽的,便依偎在灶邊,看著灶膛裏跳躍著的微弱火光……
不知不覺,她便陷入了回憶。
七六年,因為家族成分不好,父母被抓進了牛棚……她和姐姐妹妹被半強製性地送到了農村,接受勞動改造。
當時還不是她大姐夫的老葉,聞訊千裏迢迢地從西北趕過來,幾近蠻橫地強行把她大姐帶走了。
後來,戚善珍也是聽別人說的,那會兒大姐和大姐夫的軍婚,組織上原本是不同意的,畢竟大姐的家庭成分可不怎麽樣,可大姐夫說什麽也不願意拋棄打小兒訂婚的大姐……
最終,大姐夫與組織達成了共識——他接受組織的批評、也接受降銜處理,而且還被迫換離崗位,這才換來了……他與大姐的婚姻,他們堂堂正正的結了婚!
但這大約也影響了後來姐夫的晉升。
以至於……
到了這會兒,姐夫的軍銜也與他的實際經曆不符,臨到快退休了都才勉強升到了司令部。
可大姐是幸運的。
他們的那個家……
也是很幸福的。
幸福啊……
想到這兒,戚善珍長長地歎了口氣。
幸福究竟是什麽?
一想到“幸福”二字,她的思緒不由得又回到了以前。
——七六年,她們姐妹三人一塊兒去了農村。沒過多久,大姐就被大姐夫接走了。戚善珍和妹妹戚杏珍呆在了農村,每天都有幹不完的農活。
真不習慣啊!
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知識分子,變成了整天在陽光下曝曬、還要扛著沉重的鋤頭拚命做農活的鄉下人……剛開始的時候,戚善珍甚至連鋤頭都扛不動!
可那又有什麽辦法?
大環境如此。
大約唯一的慰藉,就是村裏的知青隊裏……大夥兒都是讀書人,而且都來自五湖四海了吧!平時他們一起下地幹活,當然了,男青年們出於體力上的優勢、總默默地會多幫女青年們做點兒農活;收工以後,女青年們也悄悄地幫著男青年們洗洗衣服、縫補一下什麽的。
一個年輕人引起了戚善珍的注意。
或者說……
他身上的光環,他本人出色的容貌、氣質、談吐,與他的學識……實在是太出眾了!
應該說,他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戚善珍隻是其中一個、不自覺受到吸引的女知青而已。
白天,大夥兒一塊兒幹著繁重的農活;夜裏,知青站裏會點燃一支小小的蠟燭……
——知青下鄉是來勞動改造的,不是來享福的,所以諸如蠟燭這樣的東西,每天的花用也有定量。
有人會在蠟燭上做好刻度,一旦燃到了規定的地方就必須吹熄。
而那蠟燭的光,似乎也和如今這灶膛裏的光、重合了。
戚善珍清楚地記得,那會兒他們知青喜歡聚在燭光下、討論他們學過的課本、懂得的知識、以及老家的風土人情。
有一天,戚善珍小小聲地為大家背誦了一段高爾基的《鷹之歌》
“……鷹顫抖了一下,高傲地叫了一聲,順著石頭上的黏液滑到懸崖邊上。到了邊上,他伸開翅膀,胸中吸足了氣,眼睛裏閃著光輝,向懸崖下滾去。他像石頭似的順著山崖滑下,迅速地下墜。啊,翅膀折斷,羽毛也掉下了。山泉的波浪把他卷入,泡沫裏映著血,衝到海裏去。海浪發出悲傷的吼聲撞擊著石頭,那鳥兒連屍體都看不見了……”
原本還在高談闊論的知青們一下子就沉默了下來。
《鷹之歌》的內容,講述的是瀕臨死亡的鷹、與一條蛇的對話。
可慣在地裏爬行的蛇、怎能理解在天空中翱翔過的鳥兒的心思?
就像——
心中也曾經有過激情豪邁的大夢想、更想有一番大作為的年輕知識份子們,如今被困在這田間地頭……
不知不覺,蠟燭的光、慢慢變得更加黯淡。
如同一個人的夢想和願望也統統燃盡。
黑暗中,有人輕聲說道:“珍,我們會回去的,就像折了翅的鳥兒需要休養那樣……總有一天,我們還會飛上雲宵!我向你……保證!”
戚善珍呆住了。
雖然在黑暗中看不清他的臉……
但她卻牢牢記得他的名字。
這是他第一次和她說話。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戚善珍與他的關係……似乎也在不露痕跡中,變得越來越親密。
白天當著所有人的麵,他不主動跟她說話,但他總會積極的、避著人幫她做好農活;戚善珍的床鋪上,總會莫名其妙的多出來一朵開得恰到好處的小野花、一小串酸甜可口的野果……甚至有時候他會悄悄上山拾些菌子什麽的,趁著趕集拿去鎮上賣,然後給她買回一盒蚌殼麵霜……
不知不覺,這樣的日子過了快兩年。
說戚善珍不心動……
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