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104國道,說是國道,但過了蘇省以後,基本就是盤山公路。
300公裏不到,車子在路上,足足開了7個多小時。等到了臨安第一人民醫院時間已經是晚上8點了。
李舜兩人,問了幾個護士這才找到了張和順的病房。這個病房是個雙人間,可能張和順的情況比較嚴重,醫院也就沒有安排其他病人住進來。
走進病房,裏麵坐著譚元凱和穿警服的三個人。譚元凱趕緊把李舜兩人介紹給三名警員,李舜也趕緊從包裏掏出幾包煙,給在座的一人發了一包。
譚元凱介紹了下當前的情況。張和順下午醒來一會後,又因為藥物的原因,開始昏昏入睡。這三名警官也在等張和順醒來錄口供。
張和順沒醒,大家也都沒有辦法,也就隻能坐著苦等。直到晚上11點,張和順這才悠悠醒來。等他完全清醒了,三位幹警這才為他做了口供。
張和順不愧是偵察兵出身,觀察能力也是很細致入微的。補充了很多譚元凱沒有回憶起來的細節。三位警察問完以後,也就讓張和順好好養傷,也就告辭眾人。
李舜借著送他們出門的機會,問了下案件目前的偵破進展。三位警察估計也是得到了上頭的授意,把一些情況講的很細。
這個案件屬於搶劫傷人,犯罪金額巨大。目前純安方麵,已經安排大量人員封鎖主要出城道路,也調集了很多辦案民警去當地群眾中做人員走訪工作。
隻是純安地形過於複雜,一時也沒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那個持刀的昨晚是跟譚元凱他們一起住宿的。他們也去了那個旅社調查。
隻是這個旅社沒有做住宿登記,而且這個旅社還是譚元凱指定的。所以想從這條線索找出犯罪嫌疑人也變得不可能。
三位警員也邀請李舜明天旁聽他們總隊的案情通報會,李舜也表示明天會準時參加。
回去後,李舜又細細問詢了譚元凱和張和順。第二天,李舜讓秦國偉在醫院照看下張和順,他帶著譚元凱去了刑偵總隊的專案組。
會議室此刻已經坐滿了參會人員,王國興那個省廳的戰友也過來和李舜打了招呼。
這次的犯罪金額可以說是巨大,刑偵總隊也是高度重視,連分管的副總隊長也出席了這次會議。
各個偵察員把目前掌握的情況,都跟在座的做了一次匯報。現在公安的主要辦案手段還是靠尋訪群眾,走的還是群眾路線。所以很多獲得的信息仔細推敲下,感覺都不是太靠譜。
等大家都發言完後,李舜舉了舉手。案情通報會的主持人點點頭,示意李舜也可以談下自己的看法。
李舜緩緩站起,向各位點了下頭後開始說道:“各位公安同誌,首先感謝你們的努力。剛才你們案情通報,我也聽了,感覺大家都很辛苦。
隻是我個人還有幾個不太成熟的建議。我覺得這次偵破是不是有幾個不起眼的疑點被忽視掉了?
首先,就是犯罪嫌疑人之一的,怎麽會有被害人申城的電話號碼?
我問過受害人了,他們在臨安隻把電話留給省文物總店的人。這個犯罪分子怎麽能獲悉的?
是不是說明犯罪分子跟文物總店的一些人認識?
我建議是不是讓技術專家出麵,繪製下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
然後送到文物總店,讓裏麵的工作人員辨認一看,看看裏麵有沒有認識犯罪分子的人。
第二,犯罪分子第一次交易,誘惑受害者下鄉的,可是一件真東西。這個可是一件清三代的小碗,一般人也是不可能拿出來的。
這個就說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真的可能是古董販子,或者是盜墓的。不然沒法解釋,一個普通人能拿出這種東西。所以按這兩個線索找尋,我覺得機會,會大一點。”
這時候,譚元凱也站起來補充起來:“大家好,我是受害人之一。現在我也來補充兩句。
這個犯罪人肯定不可能是盜墓的,他沒有盜墓的那種陰冷的氣息,身上也沒有聞到土腥味。不然我第一時間就會警覺起來。
他身上有股什麽味呢?我想想。對了漿糊的味道。難道他是~~?”
這時候李舜也激動的喊了出來:“裱畫的,肯定是了。現在沒有什麽人納鞋底了,唯一大量用漿糊的就是裱畫的。這也就說得通,他為什麽會拿出那件鬥彩的小碗。”
譚元凱對於李舜的回答也是一陣的點頭。想了下又接著說:“昨天,我跟來問詢的同誌建議,我來把這個人的樣貌畫出來。
隻是辦案的同誌不相信我,執意要等技偵專家來畫。為了能盡快的破案,我先畫一個,如果覺得畫的不像,那再由專家來畫吧。”
在座的領導們點點頭,下麵的人趕緊送上一套素描紙和炭筆。譚元凱搖搖頭,還是給我準備一張宣紙和毛筆吧。用那個我才有感覺。
在座的一聽居然有人要用毛筆給犯罪人畫像,也是覺得一陣的愕然。譚元凱也不再多言,隻是站在那裏靜靜的等待著。
很快宣紙毛筆都已經送來了。譚元凱閉眼回憶了下犯罪嫌疑人的相貌,這才拿起筆開始在紙上畫了起來。寥寥幾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像就躍然紙上。
眾人也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用毛筆把一個人的肖像,畫的這麽傳神。都在下麵高聲議論起來。這時候,那個副總隊長站起來,製止了大家的高聲議論。
“剛才那位小同誌講的兩點信息的確很關鍵,一會就由專人帶著這個畫像去文物總店問詢下,有沒有人,認識或見過畫像中的人。
那個老同誌也一起去,上次你把號碼留給誰的,你去指證一下。我們也好找相關人等詢問一下。\"
領導幾句話就把工作交代完成,譚元凱也跟著辦案的同誌一起上了車。李舜也沒有什麽地方可去,也就開車跟著一起去了。
車子很快到達了位於西湖邊上的文物總店,李舜也就下車跟著幾位辦案的同誌往裏走。一位辦案人員聯係了店裏的經理,讓所有人都出來辨認一下畫像裏的人是否認識。
300公裏不到,車子在路上,足足開了7個多小時。等到了臨安第一人民醫院時間已經是晚上8點了。
李舜兩人,問了幾個護士這才找到了張和順的病房。這個病房是個雙人間,可能張和順的情況比較嚴重,醫院也就沒有安排其他病人住進來。
走進病房,裏麵坐著譚元凱和穿警服的三個人。譚元凱趕緊把李舜兩人介紹給三名警員,李舜也趕緊從包裏掏出幾包煙,給在座的一人發了一包。
譚元凱介紹了下當前的情況。張和順下午醒來一會後,又因為藥物的原因,開始昏昏入睡。這三名警官也在等張和順醒來錄口供。
張和順沒醒,大家也都沒有辦法,也就隻能坐著苦等。直到晚上11點,張和順這才悠悠醒來。等他完全清醒了,三位幹警這才為他做了口供。
張和順不愧是偵察兵出身,觀察能力也是很細致入微的。補充了很多譚元凱沒有回憶起來的細節。三位警察問完以後,也就讓張和順好好養傷,也就告辭眾人。
李舜借著送他們出門的機會,問了下案件目前的偵破進展。三位警察估計也是得到了上頭的授意,把一些情況講的很細。
這個案件屬於搶劫傷人,犯罪金額巨大。目前純安方麵,已經安排大量人員封鎖主要出城道路,也調集了很多辦案民警去當地群眾中做人員走訪工作。
隻是純安地形過於複雜,一時也沒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那個持刀的昨晚是跟譚元凱他們一起住宿的。他們也去了那個旅社調查。
隻是這個旅社沒有做住宿登記,而且這個旅社還是譚元凱指定的。所以想從這條線索找出犯罪嫌疑人也變得不可能。
三位警員也邀請李舜明天旁聽他們總隊的案情通報會,李舜也表示明天會準時參加。
回去後,李舜又細細問詢了譚元凱和張和順。第二天,李舜讓秦國偉在醫院照看下張和順,他帶著譚元凱去了刑偵總隊的專案組。
會議室此刻已經坐滿了參會人員,王國興那個省廳的戰友也過來和李舜打了招呼。
這次的犯罪金額可以說是巨大,刑偵總隊也是高度重視,連分管的副總隊長也出席了這次會議。
各個偵察員把目前掌握的情況,都跟在座的做了一次匯報。現在公安的主要辦案手段還是靠尋訪群眾,走的還是群眾路線。所以很多獲得的信息仔細推敲下,感覺都不是太靠譜。
等大家都發言完後,李舜舉了舉手。案情通報會的主持人點點頭,示意李舜也可以談下自己的看法。
李舜緩緩站起,向各位點了下頭後開始說道:“各位公安同誌,首先感謝你們的努力。剛才你們案情通報,我也聽了,感覺大家都很辛苦。
隻是我個人還有幾個不太成熟的建議。我覺得這次偵破是不是有幾個不起眼的疑點被忽視掉了?
首先,就是犯罪嫌疑人之一的,怎麽會有被害人申城的電話號碼?
我問過受害人了,他們在臨安隻把電話留給省文物總店的人。這個犯罪分子怎麽能獲悉的?
是不是說明犯罪分子跟文物總店的一些人認識?
我建議是不是讓技術專家出麵,繪製下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
然後送到文物總店,讓裏麵的工作人員辨認一看,看看裏麵有沒有認識犯罪分子的人。
第二,犯罪分子第一次交易,誘惑受害者下鄉的,可是一件真東西。這個可是一件清三代的小碗,一般人也是不可能拿出來的。
這個就說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真的可能是古董販子,或者是盜墓的。不然沒法解釋,一個普通人能拿出這種東西。所以按這兩個線索找尋,我覺得機會,會大一點。”
這時候,譚元凱也站起來補充起來:“大家好,我是受害人之一。現在我也來補充兩句。
這個犯罪人肯定不可能是盜墓的,他沒有盜墓的那種陰冷的氣息,身上也沒有聞到土腥味。不然我第一時間就會警覺起來。
他身上有股什麽味呢?我想想。對了漿糊的味道。難道他是~~?”
這時候李舜也激動的喊了出來:“裱畫的,肯定是了。現在沒有什麽人納鞋底了,唯一大量用漿糊的就是裱畫的。這也就說得通,他為什麽會拿出那件鬥彩的小碗。”
譚元凱對於李舜的回答也是一陣的點頭。想了下又接著說:“昨天,我跟來問詢的同誌建議,我來把這個人的樣貌畫出來。
隻是辦案的同誌不相信我,執意要等技偵專家來畫。為了能盡快的破案,我先畫一個,如果覺得畫的不像,那再由專家來畫吧。”
在座的領導們點點頭,下麵的人趕緊送上一套素描紙和炭筆。譚元凱搖搖頭,還是給我準備一張宣紙和毛筆吧。用那個我才有感覺。
在座的一聽居然有人要用毛筆給犯罪人畫像,也是覺得一陣的愕然。譚元凱也不再多言,隻是站在那裏靜靜的等待著。
很快宣紙毛筆都已經送來了。譚元凱閉眼回憶了下犯罪嫌疑人的相貌,這才拿起筆開始在紙上畫了起來。寥寥幾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像就躍然紙上。
眾人也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用毛筆把一個人的肖像,畫的這麽傳神。都在下麵高聲議論起來。這時候,那個副總隊長站起來,製止了大家的高聲議論。
“剛才那位小同誌講的兩點信息的確很關鍵,一會就由專人帶著這個畫像去文物總店問詢下,有沒有人,認識或見過畫像中的人。
那個老同誌也一起去,上次你把號碼留給誰的,你去指證一下。我們也好找相關人等詢問一下。\"
領導幾句話就把工作交代完成,譚元凱也跟著辦案的同誌一起上了車。李舜也沒有什麽地方可去,也就開車跟著一起去了。
車子很快到達了位於西湖邊上的文物總店,李舜也就下車跟著幾位辦案的同誌往裏走。一位辦案人員聯係了店裏的經理,讓所有人都出來辨認一下畫像裏的人是否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