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別看李舜說的這麽正氣凜然,內心之中他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他這麽賣力的幫著張羅,也是想給領導一個好印象。最終目的就是拿到眼鏡市場的開發權。


    丹鳳的支柱產業就是眼鏡,解放後,在鄉鎮還有兩個小廠是磨玻璃鏡片的。到了八十年代,有幾個挑著擔子從老家走來的浙省人開始先在火車站牆角下麵賣眼鏡。


    生意大了以後,也就改在附近的康樂旅社裏設點,接單批發眼鏡。後來隨著86年丹鳳眼鏡市場的開業,眼鏡產業也終於在丹鳳煥發出勃勃生機。


    有了市場,有了客戶也就有了鄉鎮很多個生產作坊。也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九十年代末,樹脂鏡片的興起給眼鏡行業更換了一台大馬力的推進器。


    很多作坊也跟幻化成蝴蝶樣,開始有了華麗的轉身。變成了一家家的正規廠家。這時候,原來的眼鏡市場就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


    老的眼鏡市場還是原來由村裏和工商所聯合投資的。起點就很低,再加上批發生意開始日漸火爆,私搭亂建很是嚴重,管理也是嚴重滯後。


    這時候眼鏡市場就爆發出幾個重點問題。第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被媒體點名曝光過多起。丹鳳眼鏡也一度成為假冒偽劣的產品的代表。


    第二,市場裏商戶開店和自己住宿都混在一起。再加上私搭亂建已經成為重大消防隱患單位了。市場消防不達標也是年年省裏點名批評的單位。


    這時各地眼鏡市場也跟雨後春筍樣開了過來。丹鳳的眼鏡之都的招牌也差一點保不住。幸好眾多的生產廠家還在丹鳳,不然真可能被徹底歇菜。


    但這一切都已經定型,隻能盡力改改弄弄,自然也達不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認可。這時有家浙省公司來新建新的眼鏡市場。但這家公司明顯實力不夠,就是簡單拿著京城眼鏡市場的設計圖紙過來施工。


    這個公司也沒有做什麽超前規劃,市場的格局就偏小了。再加上開發商搞這個市場就是拿來賣錢的,工程還沒完成,房子已經都賣的差不多了。這樣開發商後來成立的物業,也就對市場喪失了管理手段。


    買這個眼鏡市場商鋪的,很多都不是眼鏡行業裏的人,很多購房就是過來投資的。真正的廠家和經銷商,反而買的很少。所以這也造成了這個市場一直就火不起來。


    這個市場從開始建設起,娘胎裏的設計缺陷,一直也沒辦法解決。市場麵積偏小,選址也不好。背靠鐵路貨場,幾乎沒有擴容的可能。


    當時估計也沒想到後世會出現這麽多車輛,市場根本沒有建地下停車場。露天停車位也少的可憐。周圍也沒有配套設施,就這麽一座樓孤零零的立在那邊。


    就這樣又混了幾年,老市場還是那個樣子,經常挨批。新市場也是那個樣子,門可羅雀。當貨站也要拆除的時候,這時政府牽頭拆了老市場又搞了一個隻租不售的新市場。


    這次檔次有了,樣子也大氣了,規模也大氣了。可是就是不接地氣,商戶也抱怨經營成本太高。寧可房子開什麽眼鏡博物館,寧可租給人家開電影院,就是沒考慮商家的倉儲需求。


    周邊的配套設施也是一貫的缺失,想打配鏡遊這塊,可惜周邊成規模的餐飲沒有,能買東西的商店也找不到,連上廁所出了市場也很難找到。


    李舜一直相信專業的事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做。你政府摻和進專業的管理之中肯定沒好事。政府考慮的點,也不是從消費者角度考慮的。所以注定隻會是孤零零一個市場,而不是一個整體產業。


    李舜可是從後世過來的。也清楚事情發展的趨勢。眼鏡市場這個地點的選擇就是一個錯誤,或者說是短視。老的眼鏡城背後就是貨站調運鐵路,這個地方政府根本就幹涉不了。


    就是後世貨站拆除了,市場寬容的餘地也不大。背靠京杭大運河,前麵是京滬鐵路線,這個區域注定發展的潛力就不夠。


    李舜鍾意的是鐵路東南麵的土地,現在這裏還是大片的農田,開發成本很低。市場還可以向東發展,縱深足夠了。十來年後,那裏將會建設高鐵車站和市門第一路。這個都給這個未來的眼鏡市場注入更多的利好元素。


    就這幾年把那片土地拿下來,建市場也算踏準風口。市裏還沒見到實際的經濟效益,自然阻力很小。前世李舜可是記得,等政府主導的新市場建成以後,政府就有了排他性和行業保護主義。


    有人頭鐵,覺得新市場費用太高,想另立門頭,自己搞市場。房子都租下來了,也裝潢了一半了,市府就是不批,活活拖死租戶。所以這個事必須要在千禧年前完成。


    和張市長談完話之後,李舜也就告辭離開了。一出門,李舜就打通了楊市長的電話。這也算李舜第一次,跟他坦誠相待。楊市長估計也對攛掇他的人,心裏很是不滿,沒多繞圈子就把這個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他。


    這下子李舜也就印證了自己的猜想,果然背後有人在搗鬼。對於背後搗鬼的,按照李舜這種報仇不隔夜的性格,肯定是要給他點教訓的。


    李舜也就撥通了酈新悅的電話,把這裏發生的事,揀重點告訴了她。要知道酈新悅可是個護夫狂魔,雖然李舜沒跟她承諾什麽,但她心裏早把李舜當成了自己唯一的男人。


    一聽有人這麽不安生,跨這麽遠都要搞事情,酈新悅也是怒了。一個電話打給了鵬城市的市長,把李舜要求嚴懲的態度轉告給了市長。


    上次的事,鵬城已經搞得很被動。現在還在外交部和粵東省委掛著號,這些人居然還不死心,市長也是恨得咬牙切齒。


    上次毆打事件,本著大事化小的態度,政府這邊就是和和稀泥,也就安慰了下順風公司,其他的沒有下重手。既然他們記打不記吃,那肯定要給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踏準風口成巨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起雲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起雲淡並收藏踏準風口成巨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