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李舜也不會阻攔譚元凱去尋摸點好酒。酒本來就是拿來喝的,真犯不著摳摳搜搜的。隻要不是那幾瓶用來升值的孤品,自己可真不在意那點酒錢。
結果,譚元凱下去十來分鍾,都看不見人回來。李舜也有點納悶,剛想讓聶海勝去金庫喊一下,就見譚元凱空著手,風風火火的趕了回來。
老頭也沒跟眾人解釋,一過來就拉著李舜往一邊走:“舜舜,我找你有事,我們到一邊聊去。”說著拉著李舜,就走進有金庫的房間。譚老頭的操作,弄得在場的眾人都是麵麵相覷。
這邊,李舜也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的。剛想詢問,卻被譚元凱直接打斷:“好了,現在先別說什麽。一會再說。”說著已經拉開了金庫的門。把李舜拉進去後,又隨時關閉了大門。
現在這裏隻剩下自己和李舜兩個人。譚元凱這才急切的說道:“舜舜,金庫裏幾個花盆和那個畫缸是怎麽一回事?”
一聽譚元凱是問這個事,李舜自然不會隱瞞。洋洋得意的,把早兩天的事說了一下。譚元凱一聽,李舜隻花了七十多塊就收來這麽一攤東西。雖然早就在做心理建設了,但還是忍不住的嘴角直抽抽。
忍不住,譚元凱又開始在心裏一陣的腹誹:“果然,李舜的狗屎運還是這麽旺。真不知道上一輩子,這個小子是那個菩薩的幹兒子。運氣簡直是逆天,坐個車都能讓他收到好東西。”
譚元凱想到這裏,血壓忍不住的直往上竄。心裏默念了好一會的清心訣後,這才壓住自己想罵娘的衝動。
指著地上這堆東西,繼續問道:“剛才聽你說的,你除了知道畫缸是慈禧用的外,就知道那一對花盆是戴玉屏與陳少亭合作的。其他的,你都沒了解過嗎?”
被譚元凱一問,李舜也不好意思的點點頭:“其他幾隻花盆,我還沒來得及仔細看。當時情況不允許,加上這幾天要忙著準備過節,所以還真不清楚。”
譚元凱一聽李舜這個話,已經捂著頭無語了。半天才有氣無力的,拿起那隻長方形的紫砂花盆問道:“你知道這個是誰製作的嗎?”
說實話這隻花盆,李舜當時第一眼看到就很喜歡。這隻花盆的顏色有點茄紫色了,看上去很是古樸。李舜從譚元凱手裏接過花盆,開始反複研究起來。
這隻花盆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花盆表麵刻著的山水畫。畫麵是標準的文人畫的布局,講究著必要的構圖程序。山水刻工極為精細,意境深遠。可以很輕易的看出,這個花盆肯定是出自名家之手的。
可能是東西的年代有點久遠了,花盆上的字跡有點模糊了。李舜分辨了好一會,這才認出款識刻的是陳仲美。隻是這個陳仲美是誰,李舜也搞的不是太清楚。
看著李舜茫然的瞪著眼睛,譚元凱也是一陣的搖頭:“看見了吧。讓你平時多看書,你不聽。現在不懂了吧?陳仲美,明末清初宜興紫砂壺製壺三大名家之一。
江西婺源人。原在景德鎮製瓷,後到宜興製陶。所以,這是一位把雕塑技藝與紫砂壺製作完美結合的壺藝家。陳仲美的紫砂作品,別具一格。
在《陽羨名陶錄》中記載著他“意造諸玩”、“細極鬼工”《景德鎮陶錄》則說他將所造器物“攜售遠方,鎮人罕獲。”你手上的這個花盆,我至今沒有看到第二件。
所以我說它是孤品都不為過。而且是價值連城的孤品。要不我剛才會那麽慎重,在他們麵前一個字都沒透露。現在這個金庫幾乎沒人值守,我看還是盡快運到港島去吧。”
李舜點點頭,又繼續問道:“那譚叔,你估計這個值多少錢?對了,還有兩個花盆都是誰的?”
譚元凱不滿的瞪了一眼李舜,這才說道:“值多少錢,跟你有什麽關係?這個肯定是,作為非賣品收藏的。既然都不準備賣了,你又何必苦苦追問價格呢?”
想了好一會,譚元凱才繼續說道:“花盆為曆代帝王皇室、文人雅士所鍾愛。被例為,書房陳設不可缺少之物。特別是一些製作精巧玲瓏之器,更是受到倍加推崇。在清宮曆代藏品中,紫砂器不占少數。
因此一個上好的花盆,可能價格,要比同時代的精品瓷器還要貴上兩成。對了,另外兩隻花盆,一隻是顧景舟的,這件不錯算得上是顧先生的精品之作了。
還有一件是葛德和陶瓷公司出品的,這個也算是不錯的東西。”
“葛德和?這是一家什麽公司?”本著不懂就問的原則,李舜麵對譚元凱可是毫無壓力,不懂就直接問出來。
譚元凱又是一陣搖頭,半天才說道:“明清到民國,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宜興紫砂行業也開始繁榮起來。湧現出一批如利永,吳德盛,鐵畫軒,葛德和等陶瓷公司。
而這個葛德和就是由宜興大窯戶葛翼雲於清代鹹豐年間在申城老北門開始的陶瓷店。以生產銷售宜興的鈞釉陶器而聞名。1915年,葛德和陶瓷公司生產的大花瓶,在巴拿馬國際展會上獲得一等獎。
從此這個公司的名聲大噪,也就成了那個時代宜興陶器的知名品牌。”
這些老古今,李舜估計,還真沒有多少人會懂。自然,也隻能謙虛的把這些知識都記在腦子裏。
關照李舜收好這些東西,譚元凱一吐心中的那口濁氣,走到放酒的地方,挑了兩瓶78年的董酒。這才,心滿意足的走了出去。
李舜算看出來了,譚元凱挑的兩瓶酒,肯定是他準備自己喝的。沒有辦法,隻能又抱了三瓶五糧液走了出來。
眾人見兩人終於回來了,也開始紛紛吵嚷著,要求開席。給大家都把酒給滿上,李舜端起杯子朝大家敬了一杯酒:“來,大家第一杯都幹了。感謝大家,這麽多年來的辛苦工作。”
結果,譚元凱下去十來分鍾,都看不見人回來。李舜也有點納悶,剛想讓聶海勝去金庫喊一下,就見譚元凱空著手,風風火火的趕了回來。
老頭也沒跟眾人解釋,一過來就拉著李舜往一邊走:“舜舜,我找你有事,我們到一邊聊去。”說著拉著李舜,就走進有金庫的房間。譚老頭的操作,弄得在場的眾人都是麵麵相覷。
這邊,李舜也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的。剛想詢問,卻被譚元凱直接打斷:“好了,現在先別說什麽。一會再說。”說著已經拉開了金庫的門。把李舜拉進去後,又隨時關閉了大門。
現在這裏隻剩下自己和李舜兩個人。譚元凱這才急切的說道:“舜舜,金庫裏幾個花盆和那個畫缸是怎麽一回事?”
一聽譚元凱是問這個事,李舜自然不會隱瞞。洋洋得意的,把早兩天的事說了一下。譚元凱一聽,李舜隻花了七十多塊就收來這麽一攤東西。雖然早就在做心理建設了,但還是忍不住的嘴角直抽抽。
忍不住,譚元凱又開始在心裏一陣的腹誹:“果然,李舜的狗屎運還是這麽旺。真不知道上一輩子,這個小子是那個菩薩的幹兒子。運氣簡直是逆天,坐個車都能讓他收到好東西。”
譚元凱想到這裏,血壓忍不住的直往上竄。心裏默念了好一會的清心訣後,這才壓住自己想罵娘的衝動。
指著地上這堆東西,繼續問道:“剛才聽你說的,你除了知道畫缸是慈禧用的外,就知道那一對花盆是戴玉屏與陳少亭合作的。其他的,你都沒了解過嗎?”
被譚元凱一問,李舜也不好意思的點點頭:“其他幾隻花盆,我還沒來得及仔細看。當時情況不允許,加上這幾天要忙著準備過節,所以還真不清楚。”
譚元凱一聽李舜這個話,已經捂著頭無語了。半天才有氣無力的,拿起那隻長方形的紫砂花盆問道:“你知道這個是誰製作的嗎?”
說實話這隻花盆,李舜當時第一眼看到就很喜歡。這隻花盆的顏色有點茄紫色了,看上去很是古樸。李舜從譚元凱手裏接過花盆,開始反複研究起來。
這隻花盆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花盆表麵刻著的山水畫。畫麵是標準的文人畫的布局,講究著必要的構圖程序。山水刻工極為精細,意境深遠。可以很輕易的看出,這個花盆肯定是出自名家之手的。
可能是東西的年代有點久遠了,花盆上的字跡有點模糊了。李舜分辨了好一會,這才認出款識刻的是陳仲美。隻是這個陳仲美是誰,李舜也搞的不是太清楚。
看著李舜茫然的瞪著眼睛,譚元凱也是一陣的搖頭:“看見了吧。讓你平時多看書,你不聽。現在不懂了吧?陳仲美,明末清初宜興紫砂壺製壺三大名家之一。
江西婺源人。原在景德鎮製瓷,後到宜興製陶。所以,這是一位把雕塑技藝與紫砂壺製作完美結合的壺藝家。陳仲美的紫砂作品,別具一格。
在《陽羨名陶錄》中記載著他“意造諸玩”、“細極鬼工”《景德鎮陶錄》則說他將所造器物“攜售遠方,鎮人罕獲。”你手上的這個花盆,我至今沒有看到第二件。
所以我說它是孤品都不為過。而且是價值連城的孤品。要不我剛才會那麽慎重,在他們麵前一個字都沒透露。現在這個金庫幾乎沒人值守,我看還是盡快運到港島去吧。”
李舜點點頭,又繼續問道:“那譚叔,你估計這個值多少錢?對了,還有兩個花盆都是誰的?”
譚元凱不滿的瞪了一眼李舜,這才說道:“值多少錢,跟你有什麽關係?這個肯定是,作為非賣品收藏的。既然都不準備賣了,你又何必苦苦追問價格呢?”
想了好一會,譚元凱才繼續說道:“花盆為曆代帝王皇室、文人雅士所鍾愛。被例為,書房陳設不可缺少之物。特別是一些製作精巧玲瓏之器,更是受到倍加推崇。在清宮曆代藏品中,紫砂器不占少數。
因此一個上好的花盆,可能價格,要比同時代的精品瓷器還要貴上兩成。對了,另外兩隻花盆,一隻是顧景舟的,這件不錯算得上是顧先生的精品之作了。
還有一件是葛德和陶瓷公司出品的,這個也算是不錯的東西。”
“葛德和?這是一家什麽公司?”本著不懂就問的原則,李舜麵對譚元凱可是毫無壓力,不懂就直接問出來。
譚元凱又是一陣搖頭,半天才說道:“明清到民國,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宜興紫砂行業也開始繁榮起來。湧現出一批如利永,吳德盛,鐵畫軒,葛德和等陶瓷公司。
而這個葛德和就是由宜興大窯戶葛翼雲於清代鹹豐年間在申城老北門開始的陶瓷店。以生產銷售宜興的鈞釉陶器而聞名。1915年,葛德和陶瓷公司生產的大花瓶,在巴拿馬國際展會上獲得一等獎。
從此這個公司的名聲大噪,也就成了那個時代宜興陶器的知名品牌。”
這些老古今,李舜估計,還真沒有多少人會懂。自然,也隻能謙虛的把這些知識都記在腦子裏。
關照李舜收好這些東西,譚元凱一吐心中的那口濁氣,走到放酒的地方,挑了兩瓶78年的董酒。這才,心滿意足的走了出去。
李舜算看出來了,譚元凱挑的兩瓶酒,肯定是他準備自己喝的。沒有辦法,隻能又抱了三瓶五糧液走了出來。
眾人見兩人終於回來了,也開始紛紛吵嚷著,要求開席。給大家都把酒給滿上,李舜端起杯子朝大家敬了一杯酒:“來,大家第一杯都幹了。感謝大家,這麽多年來的辛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