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也不多做解釋,隻是一個勁邀請眾人進屋去歇息一下。陳正榮的性子頗高,率先走進了家裏。一進去,他隻是隨意的掃了幾眼,就被眼前的一切給震驚了。
又反複看了一會,這才喃喃的說道:“一晃眼都五十年過去了,這裏的陳設居然一點都沒有改變。還是我記憶中的樣子,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李舜也不多做解釋,而是領著老人先去沙發上歇歇腳。陳正榮拉著老伴坐到沙發上,這才繼續細細的品賞起來。半天才終於釋然的說道:“還是有點區別的,記得樓梯上巨幅的首領畫像沒有了。”
對於這個,李舜也不太好解釋。那人的畫像要是解放後還掛著,那就是真的找死了。李舜讓陳光宗陪著二老說說話,自己則去了廚房,關照劉阿姨可以開飯了。
很快一眾人都坐在了餐桌上。劉阿姨作為李舜這裏的廚藝擔當,又一次給來客奉上她親手烹製的申城菜、可能顧及到有老人在,今天她的菜就比平時稍微的淡了一些。
果然許久沒有吃過申城菜的二老,對劉阿姨的手藝也是大加讚揚。李舜見二老身體狀態不錯,也就詢問兩人下午準備去哪裏逛逛?
誰知道想了好一會,陳正榮這才悠悠的說道:‘還是先去四行倉庫吧,我想先跟當年留在那裏的兄弟們打個招呼。都有五十年沒見到那些老夥計了,我也是怪想他們的。”
這下,李舜差不多猜到了陳正榮以前的經曆,很是好奇的問道:“爺爺,你以前是德械王牌師88師的?”
“嗯。”陳正榮隻是冷哼了下,並沒有說下去的意思。這下李舜也不敢多問了,隻能一個勁的招呼大家吃菜。飯後,等老爺子打了個盹後,李舜這才領著一行人去了四行倉庫。
路上老人特意關照李舜,幫著買了幾束的白菊花。然後就一言不發,隻是愣愣的注視著前方。前世的四行倉庫變成紀念館後,李舜也去過一回。不過那已經是千禧年以後了。
現在估計,四行倉庫應該還是一片的廢墟吧。誰知道剛到門口,李舜就發現四行倉庫的一樓,已經修建成一個紀念館了。
詢問有關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這個紀念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紀念館,還是早十來天前才正式對外開放的。到了這裏,陳正榮也沒有急著進去。而是手捧菊花,在倉庫外麵深深的鞠了幾個躬。
邊鞠躬,老人嘴巴裏還在不斷的念叨什麽。李舜站的和陳正榮有點距離,也沒聽清楚他具體說了點什麽。隻是看到此刻的陳正榮雙眼已經越來越紅,眼眶裏也有一絲晶瑩的淚花閃過。
大家都知道,陳正榮的心髒不太好。也深怕他會因為急火攻心,而發生什麽不測。於是在一番勸阻下,陳正榮這才勉強穩定情緒,由眾人陪著去紀念館參觀了起來。
一開始陳正榮參觀的時候,還有點不以為然。可看到紀念館陳列的一些資料,對88師的功績評論的還是很正麵的。這下,老人微蹙的眉頭也終於緩緩展開了,甚至還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直到看到牆上那句著名的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陳老爺子搖著頭,開始解釋起來:“這句標語用錯了,這個是44年抗戰快要勝利前的口號。
我記得當年的口號是:抗敵必勝,建國必成。當時這一口號,不僅激勵了四行倉庫內的勇士們,也讓不遠處的侵略者感到失魂落魄。同時讓在申城觀察戰況的外國觀察家,對華國的抗敵意誌有了全新的認識。”
雖然隻是一句口號,可從陳正榮的嘴裏念出,還是透著一絲的悲壯。這下連紀念館的人都驚動了,誰都沒有想到,風燭殘年的陳正榮居然是個活資料,也是最直接的見證者。
一下子,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都把陳正榮圍得水泄不通。都在懇請陳正榮老人,能講解下當年的具體情況。這下陳正榮也有點猶豫。
想了好一會,這才長歎一聲:“好吧,好吧。既然你們願意聽,我老頭子就來說一說當年的事。也省得等我死後,知道當年情況的人更少了。”
陳正榮指著牆上謝晉元的照片介紹到:“我們88師的師長是黃埔一期的,叫孫元量。他的兒子你們應該都聽說過,台島著名影星秦瀚。
謝晉元是我學長,他是黃埔四期,我是五期的。他原來和我一樣,是步兵科的。後來他轉入政治科學習,因為北伐,他提前畢業進入了第一師。
打淞滬會戰的時候,他是524團的團副,我是團參謀長。當時我們70萬的精銳之師,與侵略軍展開激戰。
盡管我們在局部戰役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但在幾乎沒有任何天然屏障可以防守的淞滬平原,麵對海空占絕對優勢的日軍,我軍兩個多月下來,傷亡巨大,敗相已露。
鑒於在申城閘北地區抵抗已日趨艱難,老蔣決定撤出該區絕大多數部隊,去防衛申城西部郊區。同時命令我們的長官顧祝同,指揮我們八十八師單獨留守抵抗。
這樣我們88師,也就隻能單獨麵對幾十萬的強敵了。因為九國公約的簽字國將於11月6日召開會議,老蔣希望以八十八師的犧牲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
也就是說,我們88師已經淪為了可以隨意犧牲的棄子。大家苦戰了幾天,最後也就決定留下一營,掩護我們大部隊撤退。同時,孫晉元也作為團裏的最高長官留了下來。
這時的一營,連孫晉元也不過隻有414人。但為了宣傳的需要,還是對外放話是800戰士。而他們的對手,是島國王牌軍第三師團。
這場戰鬥足足打了4天之久,很多的申城市民也在全力支援參戰將士。一營以戰死40多人的代價,幹掉了200多個敵人。要知道第三師團可是擁有2萬人,裝備精良的甲級師團。”
又反複看了一會,這才喃喃的說道:“一晃眼都五十年過去了,這裏的陳設居然一點都沒有改變。還是我記憶中的樣子,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李舜也不多做解釋,而是領著老人先去沙發上歇歇腳。陳正榮拉著老伴坐到沙發上,這才繼續細細的品賞起來。半天才終於釋然的說道:“還是有點區別的,記得樓梯上巨幅的首領畫像沒有了。”
對於這個,李舜也不太好解釋。那人的畫像要是解放後還掛著,那就是真的找死了。李舜讓陳光宗陪著二老說說話,自己則去了廚房,關照劉阿姨可以開飯了。
很快一眾人都坐在了餐桌上。劉阿姨作為李舜這裏的廚藝擔當,又一次給來客奉上她親手烹製的申城菜、可能顧及到有老人在,今天她的菜就比平時稍微的淡了一些。
果然許久沒有吃過申城菜的二老,對劉阿姨的手藝也是大加讚揚。李舜見二老身體狀態不錯,也就詢問兩人下午準備去哪裏逛逛?
誰知道想了好一會,陳正榮這才悠悠的說道:‘還是先去四行倉庫吧,我想先跟當年留在那裏的兄弟們打個招呼。都有五十年沒見到那些老夥計了,我也是怪想他們的。”
這下,李舜差不多猜到了陳正榮以前的經曆,很是好奇的問道:“爺爺,你以前是德械王牌師88師的?”
“嗯。”陳正榮隻是冷哼了下,並沒有說下去的意思。這下李舜也不敢多問了,隻能一個勁的招呼大家吃菜。飯後,等老爺子打了個盹後,李舜這才領著一行人去了四行倉庫。
路上老人特意關照李舜,幫著買了幾束的白菊花。然後就一言不發,隻是愣愣的注視著前方。前世的四行倉庫變成紀念館後,李舜也去過一回。不過那已經是千禧年以後了。
現在估計,四行倉庫應該還是一片的廢墟吧。誰知道剛到門口,李舜就發現四行倉庫的一樓,已經修建成一個紀念館了。
詢問有關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這個紀念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紀念館,還是早十來天前才正式對外開放的。到了這裏,陳正榮也沒有急著進去。而是手捧菊花,在倉庫外麵深深的鞠了幾個躬。
邊鞠躬,老人嘴巴裏還在不斷的念叨什麽。李舜站的和陳正榮有點距離,也沒聽清楚他具體說了點什麽。隻是看到此刻的陳正榮雙眼已經越來越紅,眼眶裏也有一絲晶瑩的淚花閃過。
大家都知道,陳正榮的心髒不太好。也深怕他會因為急火攻心,而發生什麽不測。於是在一番勸阻下,陳正榮這才勉強穩定情緒,由眾人陪著去紀念館參觀了起來。
一開始陳正榮參觀的時候,還有點不以為然。可看到紀念館陳列的一些資料,對88師的功績評論的還是很正麵的。這下,老人微蹙的眉頭也終於緩緩展開了,甚至還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直到看到牆上那句著名的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陳老爺子搖著頭,開始解釋起來:“這句標語用錯了,這個是44年抗戰快要勝利前的口號。
我記得當年的口號是:抗敵必勝,建國必成。當時這一口號,不僅激勵了四行倉庫內的勇士們,也讓不遠處的侵略者感到失魂落魄。同時讓在申城觀察戰況的外國觀察家,對華國的抗敵意誌有了全新的認識。”
雖然隻是一句口號,可從陳正榮的嘴裏念出,還是透著一絲的悲壯。這下連紀念館的人都驚動了,誰都沒有想到,風燭殘年的陳正榮居然是個活資料,也是最直接的見證者。
一下子,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都把陳正榮圍得水泄不通。都在懇請陳正榮老人,能講解下當年的具體情況。這下陳正榮也有點猶豫。
想了好一會,這才長歎一聲:“好吧,好吧。既然你們願意聽,我老頭子就來說一說當年的事。也省得等我死後,知道當年情況的人更少了。”
陳正榮指著牆上謝晉元的照片介紹到:“我們88師的師長是黃埔一期的,叫孫元量。他的兒子你們應該都聽說過,台島著名影星秦瀚。
謝晉元是我學長,他是黃埔四期,我是五期的。他原來和我一樣,是步兵科的。後來他轉入政治科學習,因為北伐,他提前畢業進入了第一師。
打淞滬會戰的時候,他是524團的團副,我是團參謀長。當時我們70萬的精銳之師,與侵略軍展開激戰。
盡管我們在局部戰役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但在幾乎沒有任何天然屏障可以防守的淞滬平原,麵對海空占絕對優勢的日軍,我軍兩個多月下來,傷亡巨大,敗相已露。
鑒於在申城閘北地區抵抗已日趨艱難,老蔣決定撤出該區絕大多數部隊,去防衛申城西部郊區。同時命令我們的長官顧祝同,指揮我們八十八師單獨留守抵抗。
這樣我們88師,也就隻能單獨麵對幾十萬的強敵了。因為九國公約的簽字國將於11月6日召開會議,老蔣希望以八十八師的犧牲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
也就是說,我們88師已經淪為了可以隨意犧牲的棄子。大家苦戰了幾天,最後也就決定留下一營,掩護我們大部隊撤退。同時,孫晉元也作為團裏的最高長官留了下來。
這時的一營,連孫晉元也不過隻有414人。但為了宣傳的需要,還是對外放話是800戰士。而他們的對手,是島國王牌軍第三師團。
這場戰鬥足足打了4天之久,很多的申城市民也在全力支援參戰將士。一營以戰死40多人的代價,幹掉了200多個敵人。要知道第三師團可是擁有2萬人,裝備精良的甲級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