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那些人,雖然職務不高,但可還是掌握一定的權力的。這些人扶持一個行業也許不可能,但要毀掉一個行業的話還是輕而易舉的。


    現在隻能兩害相較取其輕了,再加上他們要的錢還沒突破自己的底線。李舜隻能無奈的吩咐梁淑怡:”淑儀,這點錢跟耽誤工期比起來,還是不值一提的。


    算了,還是給他們吧。不過也不能太好說話,給錢的時候,你身上帶上錄音機。你最好能問清他們,要這個錢的由頭。如果可能的話,不管是發票還是收據都要讓他們給開一張。


    一旦以後有事,這些都是很有力的佐證。國內有時候就是這個情況,真不能太較真。”李舜也覺得,自己輕易給錢也有點跌份,隻能強行挽尊了。


    那名受傷的女生,李舜終於記住她叫羅迪了。在校方的幹預下,她很輕易的就向質監局和工商局進行了投訴。然後兩個局的人帶著她,去了那家涉事的眼鏡店進行了維權。


    麵對帶著全部證據,又在執法者陪同下過來維權的羅迪,商家略一抵抗就偃旗息火了。不得不承認:他們店賣出的所謂寒國鏡片,其實就是國內產的三無產品。


    這個事被當成了典型事件,各方都很關注,甚至連媒體記者都開始跟蹤報道了。商家不光是賠付了羅迪的各項費用,店裏的假冒產品也被沒收。


    更是收到一張巨額罰單,店也被勒令關門整頓了。讓李舜感到鬱悶的是:最後調查商家的進貨渠道,居然是從丹鳳進的貨。


    這下丹鳳的眼鏡又出名了,被報紙成篇累牘的報道。甚至被冠上了假冒偽劣的發源地。這下,丹鳳城市的名氣已經不亞於浙省穩州。那邊,則是以星期紙板鞋出名。


    可以說,丹鳳眼鏡徹底成了一個行業惡名。很多眼鏡店紛紛掛出,本店不賣丹鳳貨的標語。李舜知道,丹鳳的眼鏡產業,馬上就要進入涅盤重生期。而這一切的關鍵就是樹脂鏡片。


    八十年代初中期,李舜家附近就有一家城鎮眼鏡廠。所謂城鎮,也是當年蘇省經濟的一個特色。它和校辦廠,社辦廠一樣,都是民營經濟的雛形。


    所謂城鎮,就是指街道為了消化城市富裕勞動力,而興辦的街道工廠。招收的也是城鎮無業居民,至於是不是由街道投資的就不得而知了。


    當年很多這樣的廠,其實都是私人為了解決紅帽子的問題,不得已的舉措。給街道一點錢,買一頂帽子戴著。這樣的話,不管是生產經營活動,還是招工什麽的,都容易了很多。


    可隨著後來,民營經濟的一點點放開。再加上這種產權不明晰的企業。極容易造成財務糾紛。也就慢慢的消失在,曆史長河裏了。


    李舜家門口的這家眼鏡廠,就是研磨玻璃鏡片的。小時候李舜沒事的時候,也曾經進去溜達過幾次。這家小廠,也就30多人。


    車間裏除了昏暗的房間,轟隆的磨鏡片時發出的噪聲,還有滿屋子的粉塵就沒給他留下什麽印象。對了,還有排向小河的紅紅一片,帶著點臭味的汙水。


    這家工廠,到了八十年代末也就徹底停產了。然後就是丹鳳的幾個鄉鎮,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很多磨鏡片的私人作坊。這些作坊,隨著丹鳳眼鏡市場生意的越來越火,也開始慢慢的成長起來了。


    而說到丹鳳眼鏡市場的建立,就不得不提創建這個市場的八位浙省人。原本丹鳳並沒有眼鏡市場,眼鏡產業也僅限於社辦的幾家鏡片廠。做的也是一些,老式的鏡架和玻璃片。


    那時候企業都是統購統銷,自然沒有市場這麽一說。而這八個人則是浙省海邊的漁民,因為實在吃不飽飯,也就一路從浙省挑著擔子走過來的。


    丹鳳,自古都是處於富庶之地。八十年代初,經濟總量更是在全國縣域經濟裏名列前茅。也因此獲得了一個,小上海的稱號。至於後來的首富縣坤山,八十年代初連跟丹鳳提鞋都不配。


    這八個人來到丹鳳後,發現這裏是一個好地方,也就落下腳來。開始在火車站邊上的圍牆底下,擺攤賣眼鏡。他們從丹鳳幾個鄉鎮和浙省杜喬,進點貨過來賣賣,居然發現生意很火。


    隨著生意的越來越好,也吸引了丹鳳附近的幾個城市的人過來擺攤。這下,還是在圍牆底下做生意,就有點施展不開了。


    於是很多眼鏡市場的初代老板們,也就包下了附近的一家叫康樂的旅社。把那裏作為據點,開始和南來北往的客商做起來生意。


    這下動靜就鬧得有點大了,工商所肯定要出來管理了。於是,工商所也就和很多老板一起投資,開辦了丹鳳最早的眼鏡市場。


    當時,人的眼光都是有局限性的。自然不會想到,眼鏡市場能越開越大。於是也就很草率的在附近村上,找了一片空地開設了眼鏡市場。


    隨著來眼鏡市場發展的人越來越多,市場也就分成了幾個來自不同地方的群體。其中就有浙省穩州,贛省鷹談,蘇省太州和丹鳳本地人。


    隨著這四個地方的人開始呼朋喚友,老的市場已經完全施展不開了。隻能開始私搭亂建,和向村民家發展了。第一代的眼鏡市場,不誇張的說能和港島九龍寨有的一拚。


    就這樣的經營環境,消防,安全什麽的肯定不達標。再加上那時候各地幾場大火災,也讓眼鏡市場成為省府點名批評的地點。就這種底子,改造肯定是沒辦法的。


    唯一的辦法就隻有異地重建,或者大麵積拆遷建造新市場兩條路。而在這個時候,劃時代的樹脂鏡片,開始橫空出世了。相比較又輕又耐衝擊的樹脂鏡片,傳統的玻璃鏡片的詬病就太多了。


    首先,就是玻璃片的特性決定的。玻璃片比樹脂片重了很多,而且還容易破裂。生產工藝上,也是天壤之別。玻璃鏡片是研磨產生的,主要的光度,屈光度等難以把握,也不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踏準風口成巨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起雲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起雲淡並收藏踏準風口成巨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