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灑在臉上,鮑韜的心中充滿了不解。
千裏迢迢自泰山郡跑到京城,一覺都沒有睡,還挨了一鞭子,現在又要千裏迢迢的再趕回去。
“大兄,大兄!”
聽到身後的呼喚,麵色冷峻的鮑信勒停了馬匹。
“大兄,我們為什麽這麽來去匆匆啊?”
鮑韜縱馬來到了鮑信身邊,大聲問道。
“為什麽,因為天下即將大亂了啊。
若要撥亂反正,就要有大量的人馬兵眾。
咱們這一千人太少了!”
鮑信幽幽說道,雨水啪嗒在臉上也毫不在意。
“為什麽啊?現在太傅錄尚書事,後將軍掌雒陽禁軍,宦官又被誅殺幹淨,不正是朝政清明的跡象麽?”
鮑韜疑惑不解,“難道因為董卓?”
“是的。”
鮑韜愈發疑惑不解:“可董卓不是太傅的故吏麽,這麽多年能夠官運亨通,數次大罪而不死,全都是靠著太傅照拂。”
鮑信長歎一聲,緩緩解釋道:“正是因為如此啊!
無論是太傅,還是後將軍,實際上他們和董卓接觸的都不多。
而見到太傅,董卓更是會把他所有性格都掩飾起來,隻讓太傅看到他希望看到的。
所以,他們都不知道董卓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我曾經跟隨從兄鴻(鮑鴻),於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於車騎將軍張諱溫公麾下討伐涼州叛軍。
當時董卓為破虜將軍,我們與其朝夕相處,共破敵軍。
後來又共事了年餘。
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發現董卓此人野心極大,而且膽大如豹、狡詐如狐、殘忍如狼、凶猛如虎。
而我們最看重的忠義,在他的眼中更是不值一文。
這種人物,一旦有向上的機會,天王老子都會丟到一邊。“
鮑韜倒吸一口冷氣,道:”那我們不應該留在雒陽,幫助後將軍對付他麽?“
鮑信搖搖頭:”後將軍雖是清流領袖,但今日所見,也有私心。
我雖有心幫他,奈何兵少。“
鮑韜急道:”那也不能直接回鄉啊,如此豈不是成了逃兵。“
鮑信難得笑道:”放心啦,我們隻是暫時駐兵於外。
城中若無變故,那就天下大吉。
城中若有動亂,我們也好大張聲勢,內外夾擊。”
說到這裏,他有些疑惑的回過頭:“雖然明知道不可能,但我總有一種預感!”
鮑韜問道:“什麽預感?”
鮑信艱難的開口道:“我預感董卓會掀翻太傅和後將軍,獨掌朝綱。”
鮑韜嚇了一跳,一臉不可思議的神情:“怎,怎麽可能?”
“且看看吧,我們先到罼圭苑駐紮!”
......
“嘚嘚嘚!”
駿馬的馬蹄踩在石板路上,濺起朵朵水花。
一名騎卒策馬來到鮑信和鮑韜的身邊:“騎都尉,後麵有一支人馬,綽著我們的尾巴出城,緊跟而來。”
“嗯?”
鮑信皺起眉頭,“有多少人?”
騎卒回道:”黑乎乎的看不清楚,某在城門邊看了半晌,借著火把估算,應該比我們人多,而且鎧甲反射火光,特別的亮!”
鮑信的臉色愈發嚴峻,他下令道:“鮑司馬,整兵列陣,待我去會上一會。”
“謹唯!”
鮑韜大喝一聲,整個人變得激情滿滿,聲音,更是如雷霆一般:“各屯列陣,列陣!”
......
上東門城門樓上,門侯伸了個懶腰,道:”這麽多人出城啊,還不快點,某也好......”
“咦,他們不是出城麽,怎麽上來了?”
旁邊衛士吃驚道。
“不好!”
門侯大吃一驚,急忙去找長矛,可哪裏還來得及。
呼啦啦,百十人湧上來,刀矛林立。
為首一名鎧甲齊備的健壯大漢麵沉如鍋底:“奉天子詔,車騎將軍府別部司馬牽招,接管上東門城防!”
而此刻,出了城門的劉辯正在送別賈詡:“此去千難萬險,賈黃門千萬保重!”
賈詡捏了捏懷中的血書,莊嚴道:”陛下放心,臣以這顆腦袋為軍令,定要搬來大軍!”
劉辯看向樂進,問道:”文謙,護衛安排好了?”
樂進拱手道:”陛下放心,這五十名護衛,乃是麾下精挑細選,無一不是以一當十之輩,定能護賈黃門周全。”
劉辯這才放下心來,上前兩步,抓住賈詡的手道:“保重!”
賈詡一向平靜的心,有些波動,鼻子更是微酸,他急忙躬身道:”陛下放心!”
言罷後退兩步,翻身上馬,向著北方折轉而去。
“嘚嘚嘚!”
早準備好的五十名護衛同樣策馬跟上。
看著賈詡等人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劉辯轉頭輕聲問道:“文謙,這些人靠得住麽?”
樂進正色道:”陛下放心,這五十人是我精挑細選,為首之人近身格殺不在我之下。
賈黃門若有二心,其在千軍之中,亦可搏殺之。”
又有一個高手?
劉辯的眼睛微眯,問道:“此人姓甚名誰?”
樂進拱手道“此人姓史名阿,乃是史路的族人,曾拜虎賁王越為師,劍術出神入化。“
劉辯正想邁動的腳步,頓時停了下來,他扭頭問道:”王越,現在何處,你還知曉?“
樂進道:”司隸校尉袁紹和車騎將軍布陣朱雀闕門下,攻入北宮。
王越素來為省內訓練宿衛,常駐宮中,與眾宦官一起被殺,動手之人便是史阿。”
”可惜了......”
劉辯還以為要白撿一個劍術大師,誰知道人已經死了......
“報,前方軍隊忽然列陣!”
一名傳令兵策馬而來。”據前列所隱,乃是泰山口音。“
”泰山口音?“
劉辯神思一動,”那不是王匡,就是鮑信了,跑的這麽快,大概率是鮑信。
走,這一千多泰山大漢,又要收入麾下了,哈哈哈!“
說著上了馬車。
一旁的陳鐵急忙親自收了簦(古代雨傘,後文用傘,特此聲明),跟上馬車。
......
與此同時,德陽殿旁邊的側殿,卻是一片燈火通明,人員來回穿行如梭。
一場盛大的酒席正在舉辦。
”聽著雨聲,喝著美酒,人生之幸,莫過於此。“
居中的袁術舉起了手中的爵:”諸位郎官,請滿飲此爵,能與諸位共謀大事,幸甚!“
周遭的郎官及宿衛官們,也紛紛舉起了手中酒爵,一人高聲道:”中郎將不幾日,怕就要做光祿勳了吧,幸甚,幸甚!“
聞言,袁術不禁哈哈大笑。
這時,三署侍郎楊懿開口道:”中郎將,明日恐怕還有朝會......”
”放心!“
袁術擺了擺手,”我已令人多備蜂蜜水!“
千裏迢迢自泰山郡跑到京城,一覺都沒有睡,還挨了一鞭子,現在又要千裏迢迢的再趕回去。
“大兄,大兄!”
聽到身後的呼喚,麵色冷峻的鮑信勒停了馬匹。
“大兄,我們為什麽這麽來去匆匆啊?”
鮑韜縱馬來到了鮑信身邊,大聲問道。
“為什麽,因為天下即將大亂了啊。
若要撥亂反正,就要有大量的人馬兵眾。
咱們這一千人太少了!”
鮑信幽幽說道,雨水啪嗒在臉上也毫不在意。
“為什麽啊?現在太傅錄尚書事,後將軍掌雒陽禁軍,宦官又被誅殺幹淨,不正是朝政清明的跡象麽?”
鮑韜疑惑不解,“難道因為董卓?”
“是的。”
鮑韜愈發疑惑不解:“可董卓不是太傅的故吏麽,這麽多年能夠官運亨通,數次大罪而不死,全都是靠著太傅照拂。”
鮑信長歎一聲,緩緩解釋道:“正是因為如此啊!
無論是太傅,還是後將軍,實際上他們和董卓接觸的都不多。
而見到太傅,董卓更是會把他所有性格都掩飾起來,隻讓太傅看到他希望看到的。
所以,他們都不知道董卓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我曾經跟隨從兄鴻(鮑鴻),於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於車騎將軍張諱溫公麾下討伐涼州叛軍。
當時董卓為破虜將軍,我們與其朝夕相處,共破敵軍。
後來又共事了年餘。
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發現董卓此人野心極大,而且膽大如豹、狡詐如狐、殘忍如狼、凶猛如虎。
而我們最看重的忠義,在他的眼中更是不值一文。
這種人物,一旦有向上的機會,天王老子都會丟到一邊。“
鮑韜倒吸一口冷氣,道:”那我們不應該留在雒陽,幫助後將軍對付他麽?“
鮑信搖搖頭:”後將軍雖是清流領袖,但今日所見,也有私心。
我雖有心幫他,奈何兵少。“
鮑韜急道:”那也不能直接回鄉啊,如此豈不是成了逃兵。“
鮑信難得笑道:”放心啦,我們隻是暫時駐兵於外。
城中若無變故,那就天下大吉。
城中若有動亂,我們也好大張聲勢,內外夾擊。”
說到這裏,他有些疑惑的回過頭:“雖然明知道不可能,但我總有一種預感!”
鮑韜問道:“什麽預感?”
鮑信艱難的開口道:“我預感董卓會掀翻太傅和後將軍,獨掌朝綱。”
鮑韜嚇了一跳,一臉不可思議的神情:“怎,怎麽可能?”
“且看看吧,我們先到罼圭苑駐紮!”
......
“嘚嘚嘚!”
駿馬的馬蹄踩在石板路上,濺起朵朵水花。
一名騎卒策馬來到鮑信和鮑韜的身邊:“騎都尉,後麵有一支人馬,綽著我們的尾巴出城,緊跟而來。”
“嗯?”
鮑信皺起眉頭,“有多少人?”
騎卒回道:”黑乎乎的看不清楚,某在城門邊看了半晌,借著火把估算,應該比我們人多,而且鎧甲反射火光,特別的亮!”
鮑信的臉色愈發嚴峻,他下令道:“鮑司馬,整兵列陣,待我去會上一會。”
“謹唯!”
鮑韜大喝一聲,整個人變得激情滿滿,聲音,更是如雷霆一般:“各屯列陣,列陣!”
......
上東門城門樓上,門侯伸了個懶腰,道:”這麽多人出城啊,還不快點,某也好......”
“咦,他們不是出城麽,怎麽上來了?”
旁邊衛士吃驚道。
“不好!”
門侯大吃一驚,急忙去找長矛,可哪裏還來得及。
呼啦啦,百十人湧上來,刀矛林立。
為首一名鎧甲齊備的健壯大漢麵沉如鍋底:“奉天子詔,車騎將軍府別部司馬牽招,接管上東門城防!”
而此刻,出了城門的劉辯正在送別賈詡:“此去千難萬險,賈黃門千萬保重!”
賈詡捏了捏懷中的血書,莊嚴道:”陛下放心,臣以這顆腦袋為軍令,定要搬來大軍!”
劉辯看向樂進,問道:”文謙,護衛安排好了?”
樂進拱手道:”陛下放心,這五十名護衛,乃是麾下精挑細選,無一不是以一當十之輩,定能護賈黃門周全。”
劉辯這才放下心來,上前兩步,抓住賈詡的手道:“保重!”
賈詡一向平靜的心,有些波動,鼻子更是微酸,他急忙躬身道:”陛下放心!”
言罷後退兩步,翻身上馬,向著北方折轉而去。
“嘚嘚嘚!”
早準備好的五十名護衛同樣策馬跟上。
看著賈詡等人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劉辯轉頭輕聲問道:“文謙,這些人靠得住麽?”
樂進正色道:”陛下放心,這五十人是我精挑細選,為首之人近身格殺不在我之下。
賈黃門若有二心,其在千軍之中,亦可搏殺之。”
又有一個高手?
劉辯的眼睛微眯,問道:“此人姓甚名誰?”
樂進拱手道“此人姓史名阿,乃是史路的族人,曾拜虎賁王越為師,劍術出神入化。“
劉辯正想邁動的腳步,頓時停了下來,他扭頭問道:”王越,現在何處,你還知曉?“
樂進道:”司隸校尉袁紹和車騎將軍布陣朱雀闕門下,攻入北宮。
王越素來為省內訓練宿衛,常駐宮中,與眾宦官一起被殺,動手之人便是史阿。”
”可惜了......”
劉辯還以為要白撿一個劍術大師,誰知道人已經死了......
“報,前方軍隊忽然列陣!”
一名傳令兵策馬而來。”據前列所隱,乃是泰山口音。“
”泰山口音?“
劉辯神思一動,”那不是王匡,就是鮑信了,跑的這麽快,大概率是鮑信。
走,這一千多泰山大漢,又要收入麾下了,哈哈哈!“
說著上了馬車。
一旁的陳鐵急忙親自收了簦(古代雨傘,後文用傘,特此聲明),跟上馬車。
......
與此同時,德陽殿旁邊的側殿,卻是一片燈火通明,人員來回穿行如梭。
一場盛大的酒席正在舉辦。
”聽著雨聲,喝著美酒,人生之幸,莫過於此。“
居中的袁術舉起了手中的爵:”諸位郎官,請滿飲此爵,能與諸位共謀大事,幸甚!“
周遭的郎官及宿衛官們,也紛紛舉起了手中酒爵,一人高聲道:”中郎將不幾日,怕就要做光祿勳了吧,幸甚,幸甚!“
聞言,袁術不禁哈哈大笑。
這時,三署侍郎楊懿開口道:”中郎將,明日恐怕還有朝會......”
”放心!“
袁術擺了擺手,”我已令人多備蜂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