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署中,劉備和蔡穀等人已經熟識了起來。
蔡穀旁邊一人掃了關羽和張飛一眼,淡淡道:“劉玄德要在這郎署中擺威風麽?”
劉備拱手作揖,笑道:“這位兄台怎麽稱呼?”
“弘農楊懿。”
對方冷冷回禮。
劉備也不以為意,接著問道:“小弟雖然來過雒陽幾遭,這郎署卻是初來,不知有什麽不對,還請楊兄、蔡兄指教。”
楊懿依舊神態淡淡,不過開口道:“咱們郎官來郎署,是護佑天子的,哪有自己還帶護衛兄弟的道理。”
劉備頓時明白過來,當即陪笑道:“帶他們來,也就是認個門,認個門!
雲長,你和益德先回。”
關羽和張飛很恭敬的行了個禮,便離去了。
楊懿倒是個麵冷心熱的,繼續叮囑劉備:“郎署之中,通天徹地的人物,大有所在。
畢竟,很多官員升遷之前,也要來蹲一段時間。
甚至,一些兩千石的大佬,因為什麽事被免職了,或者蟄伏了,也會跑到這邊掛個議郎。
在這裏,豈能張狂?“
劉備連連點頭:“多謝楊兄提點。
對了,楊兄,我們郎官們要帶著長戟大刀隨扈國家麽?”
楊懿還沒有說話,蔡穀倒是“噗嗤”一聲笑了起來。
“除了羽林郎和虎賁郎,其他郎官,大的是個官,小的大多算個吏,哪裏還有多少武人。”
“咱們郎官在中樞,那是什麽都幹。
這樣說,三公九卿,哪邊缺人了,就會向郎署借調郎官。
像你老師盧尚書,以前在東觀修史的時候,就調了一群郎官過去。
這段時間抄沒少府陰修和奸宦的家,又調了一群郎官。
嗯,最近聽說要去丈量上林苑的土地,又調走一批精於上計的。”
楊懿補充道:“也不全是文職,若是如玄德兄這般勇武的,也可借調到虎賁和宮門。
若是天子需要,說不得還能去做個執戟郎!”
劉備滿麵笑容,道:“兩位兄台所言,真是讓德大開眼界,今後在郎署中,還要仰仗楊兄和蔡兄啊!”
“這是哪裏話,你我郎官,本就要相互照拂!”楊懿的話還很矜持。
蔡穀的話就比較直白了:“一定一定,玄德的老師如今可是國家麵前的紅人,三公司徒,正牌的尚書令。
以後那是要一飛衝天的,到時候還望玄德兄,能記的咱們。”
“一定,一定!”
劉備當即拱手,“我家中長輩賜字玄德,就是希望我的德行深厚如玄色。”
......
常朝五日一次。
內朝的召開,則完全看天子的性格。
工作狂就待在宣室中不停的批奏,散漫的三天來半天也是正常。
劉辯雖然不是工作狂,如今卻是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首先,他要熟悉身邊的人。
除了宦官集團的中常侍,士人集團在天子身邊服侍的是侍中和給事黃門侍郎,以及謁者。
從職責上看,侍中,基本相當於管家和秘書結合,也有給一些大官的加官。
有了侍中的身份,他們才能方便的出行宮中。
否則就是三公九卿,想見天子都得層層上奏和匯報。
天子的親戚兄弟和子嗣,不居住在宮中的,想見天子,同樣需要層層上報,甚至寫信。
給事黃門侍郎,職責和侍中相似,不過地位低得多,所以幹的多是跑腿的活,傳達信息、喊人之類,以及天子安排的其他任務。
侍中和黃門侍郎都隸屬於少府。
則謁者屬於太常,不但有傳達信息的任務,還負責禮儀引導和呈遞奏章或向大夫、議郎傳遞皇帝問詢。
此外,也負責中郎將、大夫及以下官員喪事的吊唁。
因為牽涉到使者和禮儀方麵,一般選儀容端正,字正腔圓的人。
侍中有伍孚、周毖、劉和、劉謙等人。
黃門侍郎方麵,有射堅、張昶、丁衝、荀攸等人。
原本鍾繇和賈詡也都是黃門侍郎,不過現在兩人已經高升,一個是屯田校尉,一個是謁者仆射。
謁者方麵,仆射楊眾,也是弘農楊家的人.
在天子和袁隗的爭鬥中,最後選擇和楊琦一起站到了天子這一邊。
順便把楊彪給賣了.....所以升職也就在近日。
這些人是哪裏人,性格怎麽樣,擅長什麽,劉辯就如同後世的領導一般,挨個單獨談心。
有的人城府深沉,有的人屍位素餐,有的人敞開心扉......
除了這些工作,由公車司馬令運來的上書更是堆積如山,劉辯顯然不能全部自己批改。
畢竟他雖然對曆史很了解,但對政務的處理,以及透過上奏表麵,窺探其中隱藏內容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的。
幸好幾個黃門侍郎的能力還不錯,劉辯也就大膽的啟用了。
黃門侍郎,已經被當成以前的尚書使用了,負責奏章文書分類、批注、做目錄等工作,有點類似於典中書者。
也就是後世台賬整理工作。
劉辯再根據目錄和內容簡要,以及輕重緩急進行批閱。
用這些人的批複和整理,也是在判斷他們的能力。
由於已經做注,相關的批閱,就簡單了很多。
哪些是緊急的,哪些留中不發,哪些要轉尚書台,哪些要緩緩圖之。
一車奏書還沒有批好,殿外就傳來了車轍的聲音,黃門侍郎丁衝就來上報說公車司馬令又送來一車奏章。
丁衝,沛國人,原司徒丁宮的之子,原本也是有靠山的。
曹操的正妻丁夫人,就是來自於這個丁家,不然的話,丁夫人豈敢如此霸氣,居然把曹操給休了。
隻是丁宮被下職後就果斷投靠董卓,結果董卓就被殺了......現在三公之一的司徒,變成了尚書。
因為臉皮比較厚,還沒有申飭。
也幸好天子現在拉攏人心,不然的話,如楊彪一樣回家申飭,就相當於罷官了。
所以現在丁衝幹活特別的賣力,報告之後,就招呼幾個黃門侍郎開始搬運奏書。
就在這時,潘隱出現,他的手中拿著一遝厚厚的紙張。
劉辯接過對方遞過來的暗衛條陳,仔細的閱讀起來。
隨著不斷的閱讀,劉辯的眉頭深深的皺起。
雖然大致方向和具體的事情,劉辯都有和潘隱交代,但落到具體實處,還是有很多不如人意。
但劉辯也認識到時代的局限性,最起碼的一點,潘隱是在很認真的處理這個事情,單條文就寫了幾百條。
從這個角度來說,已經足夠。
蔡穀旁邊一人掃了關羽和張飛一眼,淡淡道:“劉玄德要在這郎署中擺威風麽?”
劉備拱手作揖,笑道:“這位兄台怎麽稱呼?”
“弘農楊懿。”
對方冷冷回禮。
劉備也不以為意,接著問道:“小弟雖然來過雒陽幾遭,這郎署卻是初來,不知有什麽不對,還請楊兄、蔡兄指教。”
楊懿依舊神態淡淡,不過開口道:“咱們郎官來郎署,是護佑天子的,哪有自己還帶護衛兄弟的道理。”
劉備頓時明白過來,當即陪笑道:“帶他們來,也就是認個門,認個門!
雲長,你和益德先回。”
關羽和張飛很恭敬的行了個禮,便離去了。
楊懿倒是個麵冷心熱的,繼續叮囑劉備:“郎署之中,通天徹地的人物,大有所在。
畢竟,很多官員升遷之前,也要來蹲一段時間。
甚至,一些兩千石的大佬,因為什麽事被免職了,或者蟄伏了,也會跑到這邊掛個議郎。
在這裏,豈能張狂?“
劉備連連點頭:“多謝楊兄提點。
對了,楊兄,我們郎官們要帶著長戟大刀隨扈國家麽?”
楊懿還沒有說話,蔡穀倒是“噗嗤”一聲笑了起來。
“除了羽林郎和虎賁郎,其他郎官,大的是個官,小的大多算個吏,哪裏還有多少武人。”
“咱們郎官在中樞,那是什麽都幹。
這樣說,三公九卿,哪邊缺人了,就會向郎署借調郎官。
像你老師盧尚書,以前在東觀修史的時候,就調了一群郎官過去。
這段時間抄沒少府陰修和奸宦的家,又調了一群郎官。
嗯,最近聽說要去丈量上林苑的土地,又調走一批精於上計的。”
楊懿補充道:“也不全是文職,若是如玄德兄這般勇武的,也可借調到虎賁和宮門。
若是天子需要,說不得還能去做個執戟郎!”
劉備滿麵笑容,道:“兩位兄台所言,真是讓德大開眼界,今後在郎署中,還要仰仗楊兄和蔡兄啊!”
“這是哪裏話,你我郎官,本就要相互照拂!”楊懿的話還很矜持。
蔡穀的話就比較直白了:“一定一定,玄德的老師如今可是國家麵前的紅人,三公司徒,正牌的尚書令。
以後那是要一飛衝天的,到時候還望玄德兄,能記的咱們。”
“一定,一定!”
劉備當即拱手,“我家中長輩賜字玄德,就是希望我的德行深厚如玄色。”
......
常朝五日一次。
內朝的召開,則完全看天子的性格。
工作狂就待在宣室中不停的批奏,散漫的三天來半天也是正常。
劉辯雖然不是工作狂,如今卻是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首先,他要熟悉身邊的人。
除了宦官集團的中常侍,士人集團在天子身邊服侍的是侍中和給事黃門侍郎,以及謁者。
從職責上看,侍中,基本相當於管家和秘書結合,也有給一些大官的加官。
有了侍中的身份,他們才能方便的出行宮中。
否則就是三公九卿,想見天子都得層層上奏和匯報。
天子的親戚兄弟和子嗣,不居住在宮中的,想見天子,同樣需要層層上報,甚至寫信。
給事黃門侍郎,職責和侍中相似,不過地位低得多,所以幹的多是跑腿的活,傳達信息、喊人之類,以及天子安排的其他任務。
侍中和黃門侍郎都隸屬於少府。
則謁者屬於太常,不但有傳達信息的任務,還負責禮儀引導和呈遞奏章或向大夫、議郎傳遞皇帝問詢。
此外,也負責中郎將、大夫及以下官員喪事的吊唁。
因為牽涉到使者和禮儀方麵,一般選儀容端正,字正腔圓的人。
侍中有伍孚、周毖、劉和、劉謙等人。
黃門侍郎方麵,有射堅、張昶、丁衝、荀攸等人。
原本鍾繇和賈詡也都是黃門侍郎,不過現在兩人已經高升,一個是屯田校尉,一個是謁者仆射。
謁者方麵,仆射楊眾,也是弘農楊家的人.
在天子和袁隗的爭鬥中,最後選擇和楊琦一起站到了天子這一邊。
順便把楊彪給賣了.....所以升職也就在近日。
這些人是哪裏人,性格怎麽樣,擅長什麽,劉辯就如同後世的領導一般,挨個單獨談心。
有的人城府深沉,有的人屍位素餐,有的人敞開心扉......
除了這些工作,由公車司馬令運來的上書更是堆積如山,劉辯顯然不能全部自己批改。
畢竟他雖然對曆史很了解,但對政務的處理,以及透過上奏表麵,窺探其中隱藏內容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的。
幸好幾個黃門侍郎的能力還不錯,劉辯也就大膽的啟用了。
黃門侍郎,已經被當成以前的尚書使用了,負責奏章文書分類、批注、做目錄等工作,有點類似於典中書者。
也就是後世台賬整理工作。
劉辯再根據目錄和內容簡要,以及輕重緩急進行批閱。
用這些人的批複和整理,也是在判斷他們的能力。
由於已經做注,相關的批閱,就簡單了很多。
哪些是緊急的,哪些留中不發,哪些要轉尚書台,哪些要緩緩圖之。
一車奏書還沒有批好,殿外就傳來了車轍的聲音,黃門侍郎丁衝就來上報說公車司馬令又送來一車奏章。
丁衝,沛國人,原司徒丁宮的之子,原本也是有靠山的。
曹操的正妻丁夫人,就是來自於這個丁家,不然的話,丁夫人豈敢如此霸氣,居然把曹操給休了。
隻是丁宮被下職後就果斷投靠董卓,結果董卓就被殺了......現在三公之一的司徒,變成了尚書。
因為臉皮比較厚,還沒有申飭。
也幸好天子現在拉攏人心,不然的話,如楊彪一樣回家申飭,就相當於罷官了。
所以現在丁衝幹活特別的賣力,報告之後,就招呼幾個黃門侍郎開始搬運奏書。
就在這時,潘隱出現,他的手中拿著一遝厚厚的紙張。
劉辯接過對方遞過來的暗衛條陳,仔細的閱讀起來。
隨著不斷的閱讀,劉辯的眉頭深深的皺起。
雖然大致方向和具體的事情,劉辯都有和潘隱交代,但落到具體實處,還是有很多不如人意。
但劉辯也認識到時代的局限性,最起碼的一點,潘隱是在很認真的處理這個事情,單條文就寫了幾百條。
從這個角度來說,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