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囉嗦一句,寫給老書友的,新書友自動過濾。


    前麵全部推倒重寫的,需要從61章開始重新看。)


    秉燭夜話。


    屋中雖無涼風,身上更有厚服。


    但這心中,卻是涼氣嗖嗖,畢嵐:“......”


    “先帝一定是發現了這個暗門,於是乎,便把平準從大司農的手裏搶過來。


    一方麵呢,是不信任這些所謂的士大夫,一方麵呢,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也賺點零花錢。


    不過先帝剛薨,那些士大夫們就迫不及待的把中準令又改回平準令,也是吃相難看。”


    說到這裏的時候,劉辯似是有點疲憊了,停頓了一會。


    “畢公放心,治大國若烹小鮮,我還沒有站穩,不會動作太大!


    這平準令,就先放在大司農那裏吧!”


    聽到這樣一句話,畢嵐既是放心,又是吃驚,天子心性沉穩啊。


    原本他還擔心天子少年氣盛,直接把平準令再搶到手中呢。


    如此,先設秘書監,再搶平準令,這姿態一擺出來,恐怕天下士族立馬就會站到天子的對立麵了。


    大漢帝國的統治,不能光聽華麗的道德,還是要窺探事物運行的本質。


    畢嵐畢竟是喜歡做事的實幹派,當即建議道:“聖上,平準在彼並無幹係,但要做好監察才行。


    隻是牽涉商賈一事,利益巨大,此部分士人稀缺,一些郎官前去,往往難有建樹......”


    這話說的就比較委婉,這些士人究竟是懂,還是不懂呢,亦或者是被收買了呢?


    劉辯點點頭:“這方麵是要加強,我讓潘隱到集市中接觸商賈。


    到時候可商賈之中挑選心懷漢室,有忠義的商賈子弟,作為相應的郎官。”


    畢嵐讚歎道:“分化拉攏,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聖上妙計。”


    “問題在於,怎麽把這個事情提出來,又不至於刺激士大夫們脆弱的小心髒。”


    劉辯繼續翻閱書卷:“光和四年(181年),設置騄驥廄丞,主管各郡國馬匹的征發。


    光和六年(183年),設置圃囿署,由宦官出任署令。


    我這個阿翁,對錢不是一般的感興趣啊!”


    漢時,馬匹屬於戰略物資,征發,調配的權力在太仆手中。


    劉宏一翻手,又把這個權力收到了少府手中。


    少府相當於皇帝私人財產的總管,國家工商稅收,也在此處。


    圃囿署主管的園林宮殿修建維護工作,原本屬於將作大匠,現在也被剝離出來,交給了宦官來管理。


    也就是說,劉宏把漢時國家政權中能賺錢的實權部門,紛紛從相關的部門中剝離出來,放到他的私產之中。


    也難怪光和七年(184年)就爆發了太平道之亂,不然按照劉宏這個節奏,國家實權部門,可能會全部劃到他的私產之中。


    見過董事長侵吞上市公司資產的,沒見過這麽不要臉,連祖墳都想挖過來的......


    所以,有人說太平道之亂,是世家大族故意放縱。


    此時去看,當真是空穴來風。


    眼見劉辯越說越過分,畢嵐連忙道:“聖上,先帝所備,也是怕有急需。


    光和七年,太平道之亂時,先帝就曾把騄驥廄丞中馬匹全部供給軍隊。


    而且把私人財產拿出大半用作牢直。


    否則的話,如此動亂之時,若是讓那群士大夫們掏錢,恐怕比殺了他們還難。”


    劉辯點點頭,這話說的倒是公允。


    後世大明王朝的崇禎,就做了一個反麵的例子。


    大軍圍城的時候,他磕幹砸淨湊不齊軍費,讓百官公卿們捐錢,也是寥寥無幾,最後才湊了20萬兩。


    結果李自成攻陷北京後,輕鬆就考略出七千萬兩白銀。


    若是崇禎能如孝靈皇帝一般,大手一揮,幾千上萬匹馬,億萬的銀錢糧草拿出來,最起碼不會自掛東南枝。


    劉辯自然知道,漢靈帝之所以如此大方,那也是被逼的。


    因為這是皇甫嵩平叛前,趁機就提的三個意見:給黨人解禁;掏出大量私房錢;把征集的駿馬都供應出來。


    這個其實都有點逼宮的味道了。


    劉宏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先帝的問題,還是家國分的太清晰了。


    或許他並不是天下的皇帝,而仍然是那個解瀆亭侯。”


    劉辯自身本就對經濟有研究,結合曆史,對東漢末年的問題還是有一定認識的。


    如今又穿越過來,也就更加的感同身受了。


    “他隻想著把社稷的命脈抓到手中,卻忽略了人性。


    因為大家看到的,都是這個天子,在掠奪社稷的財富,把國家社稷的財富,都變成個人的私產。


    那些士大夫們侵吞國家財富,本來還遮遮掩掩,講究點手段。


    如此一來,上行下效,你天子都這樣了,其他人還不有樣學樣。


    如此自然加速了大漢的崩亡......”


    畢嵐:“......”


    他忍不住提醒道:“聖上,大漢還沒有崩亡呢。”


    “噢......”劉辯一怔,這才發現自己說的太開心了,以至於......現在可不是在抖音直播。


    他話鋒一轉:“這不是我來了麽?”


    ......


    畢嵐稽首道:“聖上,但有用到老奴的地方,老奴必效死命。”


    他心中清楚,天子拉著他一個宦官說了這麽多,自然不是無的放矢。


    劉辯開口道:“我準備行商賈之事,然後招收一些大的想做官的當代言人。


    用高官厚祿,換取他們老實的經營皇商,如此既可以增加少府的進項,又可以賺錢。


    而且他們的背景是皇帝,自然不會出現區域受限。


    畢竟皇商行走四方,那些地方州縣的官員,便是吃拿卡要,也要收斂八分。


    如此商賈要好做的多,錢來的更多更快。”


    畢嵐聽的有些迷糊,但大致了解了什麽意思:“聖上想讓老奴出麵,去張羅行商的事宜?


    可老奴是永樂少府啊,這件事情由大長秋苗祀來做,豈不是更加合理。”


    “若是大長秋苗祀來做,豈不就是代表的我?


    那些士大夫們,少不得又要上奏,說我與民爭利。


    你也知道,禦史台的禦史,光祿勳那邊的大夫,懟起人來,可是一點麵子都不給的。”


    劉辯解釋道。


    畢嵐:“......”


    啥意思?


    “我意,不若不做皇商,而做後商。


    以阿母,也就是太後的名義,由你這個永樂少府畢嵐主持,招收一些一千石的永樂仆來經商。


    如此他們拿著社稷的俸祿,卻給我們家賺錢,豈不美哉。


    若是那些士大夫們上奏,我也可以以孝的名義,把他們懟回去!


    畢竟咱們後漢,是以孝治國,說到孝順上麵,再離譜的事情都有道理。


    當然,這個名頭也不白用,我給太後一成的利潤。”


    畢嵐:“聖上真的是個‘大孝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