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願為陛下效死命。”
見天子毫不猶豫的征趙岐為太中大夫,孫嵩當即跪地稽首,行君臣大禮。
“孫卿平身。”
早在查看了孫嵩的所有的卷宗後,劉辯對孫嵩就有了想法。
從孫嵩這種人來說,他對自身是有定位的,在後世俗稱“人設”。
孫嵩的定位就是俠義,為了這個名頭,他不介意賭上全族的性命。
正是靠著這個人設,他救了趙岐,走上了仕途的圈子。
走入這個圈子之後,他依舊亦步亦趨,從不破壞自己的人設。
如今俠義聲明於青州、豫州、兗州,以及關中等地。
手下更是豢養了數百形形色色的賓客,人際關係上,算得上是黑白兩道都有......
“我意興建一支情報網絡,遍布大漢十三州。
每個郡設一個中郎,每個縣設一個侍郎,再有數名郎中。”
這是一條暗線,其中人員藏於各個角落,他們除了這個暗線中的身份,還有明麵上的身份。
市井江湖之中有之,官吏士卒中有之,甚至賊寇奴仆中也有之。
然後他們根據我們的需要,搜集各類信息情報,並最終匯集郡縣,乃至中樞。”
這個事情,劉辯和潘隱商議過很多次,如今在雒陽內,已經逐漸成形。
但牽涉到其他州郡和江湖,潘隱的能力明顯不足。
最關鍵的是,他的作用更多的還要在皇宮內和雒陽內,起到串聯的作用。
孫嵩聽的連連點頭,道:“如果有這個情報網的話,天下但凡有什麽風吹草動,聖上都能夠知道,而不至於被州郡兩千石所蒙蔽。
臣願意為陛下興建此情報網,隻是具體官署怎麽安排。”
他自然明白,天子當著他的麵說這個事,就是安排給他做了。
而且,他若不答應的話,大概率連這個門都出不去。
畢竟興建這樣的情報網,勢必會引起天下士族的強烈反對。
這些事情必須要在暗中進行。
“具體官署,暫時還是放在禦史台。”
劉辯說話的同時,也在觀察著孫嵩。
原本他對於情報網的建立還沒有那麽迫切,想著按部就班的進行。
但天使被沿路截殺,袁隗矯詔天下,一路使者比他這個正統天子還暢通,這就讓他夜不能寐了。
最關鍵的是,被殺了,消息還沒有被及時傳遞回來。
若不是孫嵩四處遊訪恰巧遇到,而他又有心借此起複,恐怕消息還要滯後幾天。
如此以來,也就逼迫著劉辯必須加快情報網的建設。
“朕意拜孫卿為禦史中丞,掌管著表麵上的禦史台。
然後再建一個暗地裏的署,隻對孫卿負責,其他禦史都不知道。”
“表麵上一個身份,暗地裏一個身份,如此甚好!”
孫嵩心下訝然,天子居然想的比他還周到,原本孫嵩以為自己以後要生活在黑暗中呢......
沒想到明麵上還有身份,不但偉光正,而且更適合辦事。
“情報的刺探,運送,都有較大的風險。
所以要求運送和串聯的人,要擁有不俗的武藝和掩蓋能力。
臣麾下遊俠正合適,可擇其中忠義者入署。”
這個時候,潘隱也拿出準備好的圖形,講解。
“禦史暗台,由禦史中丞統領,設丞一人,件事三人,從事二十六人。
郎中105人,侍郎一千兩百人,其下郎中及仆從若幹。”
基本上的設置,就是一個郡有一個郎中,一個縣有一個侍郎,侍郎麾下的郎中和仆從,則視情況而定。
孫嵩眉頭微皺。
見狀,劉辯問道:“孫卿但有所慮,盡可道來。”
“聖上,若是太平時節,此設置沒有任何問題。
但目前天下叛亂四起,袁賊矯詔,各州縣動蕩不安。
而情報收集和刺探,本就是很危險的事情,出了事情又不能完全依靠郡縣長官。
如此奈何?”
孫嵩把顧慮說了出來。
“臣議,此乃文線,還須設置一條武線。
平時文武彼此不相知,以信物為準,待到需要時,文線可持信物至約定地點尋求武線。”
孫嵩的擔憂不無道理,潘隱看向劉辯。
劉辯點頭道:“確實如此。
這樣吧,禦史暗台除了丞掌管文線,把天下間匯集而來的情報分類整理並匯報。
再設中郎將一人,負責管理武線。”
頓了頓,他看向兩人:“這方麵還有相關的人才舉薦?”
孫嵩道:“文線的丞,需要的是商於上計和籌畫的人才,這方麵臣並不熟悉。
但是武線的中郎將,臣卻有一人推薦。”
“何人?”
“司徒盧公的高徒劉備。”孫嵩道,“此人有勇有謀,喜怒不形於色,雖沉默寡言,但往往一語中的。
劉備少年時求學於盧公,後返回鄉裏,便聚集少年,背靠涿令公孫瓚。
禮賢下士,與各種形色的人眾,都能相交,使得涿縣之地的少年俠士,都為他驅使。
中山國前往幽州購置馬匹山貨的山路,更是被其所控。
若不繳納些費用,任你本事通天,也過不去。”
劉辯:“......”
好吧,沒想到劉備的名聲這麽大,這方麵確實是個人才。
“劉備,我也聽說過,前些時日管著犯人家眷,被我征入三署郎。”
劉辯點點頭,對於劉備的這個能力,還是很認可的。
官渡之戰的時候,劉備就被袁紹兩次派到曹操的後方搞破壞。
也就是說大戰之際,劉備在曹操的地盤裏穿行,那是暢通無阻。
這一方麵的能力,就比高幹等人強多了。
他擔憂的是,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將才。
後世很多營銷號和吃瓜群眾,都說兩個人沒有什麽將才,用兵遠不如五子良將雲雲。
劉辯也就笑笑而已。
相對於現在人看了一點曆史,就人雲亦雲,自以為掌握了真相。
他還是更信任國家隊。
漢唐之際,世家大族是傳承下來的,唐玄宗時建立的武廟,則是認證了關羽和張飛的能力。
當然,最關鍵的是,當時的人都認可兩人的軍事能力,他們比現代人更了解關於和張飛吧。
當然了,基於對三國正史細節的研讀,他也認為關羽和張飛確實是將才。
潘隱補充道:“聖上,其中還有點趣事。”
“趣事?”
“陰家與荀家結親,陰修之子陰瑜之妻,乃是荀爽之女荀采。
陰家被抄家,那陰瑜便寫了休書,要休了荀采。
這事被郎官郭奕拒絕,但劉備卻以義而允許,認為法不應違背人倫。
誰知道陰瑜寫了休書,那荀采卻是不認,當眾撕毀休書,言說就是做個奴仆,那也是陰家的人。
如此烈女,倒是一樁美談。”
見天子毫不猶豫的征趙岐為太中大夫,孫嵩當即跪地稽首,行君臣大禮。
“孫卿平身。”
早在查看了孫嵩的所有的卷宗後,劉辯對孫嵩就有了想法。
從孫嵩這種人來說,他對自身是有定位的,在後世俗稱“人設”。
孫嵩的定位就是俠義,為了這個名頭,他不介意賭上全族的性命。
正是靠著這個人設,他救了趙岐,走上了仕途的圈子。
走入這個圈子之後,他依舊亦步亦趨,從不破壞自己的人設。
如今俠義聲明於青州、豫州、兗州,以及關中等地。
手下更是豢養了數百形形色色的賓客,人際關係上,算得上是黑白兩道都有......
“我意興建一支情報網絡,遍布大漢十三州。
每個郡設一個中郎,每個縣設一個侍郎,再有數名郎中。”
這是一條暗線,其中人員藏於各個角落,他們除了這個暗線中的身份,還有明麵上的身份。
市井江湖之中有之,官吏士卒中有之,甚至賊寇奴仆中也有之。
然後他們根據我們的需要,搜集各類信息情報,並最終匯集郡縣,乃至中樞。”
這個事情,劉辯和潘隱商議過很多次,如今在雒陽內,已經逐漸成形。
但牽涉到其他州郡和江湖,潘隱的能力明顯不足。
最關鍵的是,他的作用更多的還要在皇宮內和雒陽內,起到串聯的作用。
孫嵩聽的連連點頭,道:“如果有這個情報網的話,天下但凡有什麽風吹草動,聖上都能夠知道,而不至於被州郡兩千石所蒙蔽。
臣願意為陛下興建此情報網,隻是具體官署怎麽安排。”
他自然明白,天子當著他的麵說這個事,就是安排給他做了。
而且,他若不答應的話,大概率連這個門都出不去。
畢竟興建這樣的情報網,勢必會引起天下士族的強烈反對。
這些事情必須要在暗中進行。
“具體官署,暫時還是放在禦史台。”
劉辯說話的同時,也在觀察著孫嵩。
原本他對於情報網的建立還沒有那麽迫切,想著按部就班的進行。
但天使被沿路截殺,袁隗矯詔天下,一路使者比他這個正統天子還暢通,這就讓他夜不能寐了。
最關鍵的是,被殺了,消息還沒有被及時傳遞回來。
若不是孫嵩四處遊訪恰巧遇到,而他又有心借此起複,恐怕消息還要滯後幾天。
如此以來,也就逼迫著劉辯必須加快情報網的建設。
“朕意拜孫卿為禦史中丞,掌管著表麵上的禦史台。
然後再建一個暗地裏的署,隻對孫卿負責,其他禦史都不知道。”
“表麵上一個身份,暗地裏一個身份,如此甚好!”
孫嵩心下訝然,天子居然想的比他還周到,原本孫嵩以為自己以後要生活在黑暗中呢......
沒想到明麵上還有身份,不但偉光正,而且更適合辦事。
“情報的刺探,運送,都有較大的風險。
所以要求運送和串聯的人,要擁有不俗的武藝和掩蓋能力。
臣麾下遊俠正合適,可擇其中忠義者入署。”
這個時候,潘隱也拿出準備好的圖形,講解。
“禦史暗台,由禦史中丞統領,設丞一人,件事三人,從事二十六人。
郎中105人,侍郎一千兩百人,其下郎中及仆從若幹。”
基本上的設置,就是一個郡有一個郎中,一個縣有一個侍郎,侍郎麾下的郎中和仆從,則視情況而定。
孫嵩眉頭微皺。
見狀,劉辯問道:“孫卿但有所慮,盡可道來。”
“聖上,若是太平時節,此設置沒有任何問題。
但目前天下叛亂四起,袁賊矯詔,各州縣動蕩不安。
而情報收集和刺探,本就是很危險的事情,出了事情又不能完全依靠郡縣長官。
如此奈何?”
孫嵩把顧慮說了出來。
“臣議,此乃文線,還須設置一條武線。
平時文武彼此不相知,以信物為準,待到需要時,文線可持信物至約定地點尋求武線。”
孫嵩的擔憂不無道理,潘隱看向劉辯。
劉辯點頭道:“確實如此。
這樣吧,禦史暗台除了丞掌管文線,把天下間匯集而來的情報分類整理並匯報。
再設中郎將一人,負責管理武線。”
頓了頓,他看向兩人:“這方麵還有相關的人才舉薦?”
孫嵩道:“文線的丞,需要的是商於上計和籌畫的人才,這方麵臣並不熟悉。
但是武線的中郎將,臣卻有一人推薦。”
“何人?”
“司徒盧公的高徒劉備。”孫嵩道,“此人有勇有謀,喜怒不形於色,雖沉默寡言,但往往一語中的。
劉備少年時求學於盧公,後返回鄉裏,便聚集少年,背靠涿令公孫瓚。
禮賢下士,與各種形色的人眾,都能相交,使得涿縣之地的少年俠士,都為他驅使。
中山國前往幽州購置馬匹山貨的山路,更是被其所控。
若不繳納些費用,任你本事通天,也過不去。”
劉辯:“......”
好吧,沒想到劉備的名聲這麽大,這方麵確實是個人才。
“劉備,我也聽說過,前些時日管著犯人家眷,被我征入三署郎。”
劉辯點點頭,對於劉備的這個能力,還是很認可的。
官渡之戰的時候,劉備就被袁紹兩次派到曹操的後方搞破壞。
也就是說大戰之際,劉備在曹操的地盤裏穿行,那是暢通無阻。
這一方麵的能力,就比高幹等人強多了。
他擔憂的是,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將才。
後世很多營銷號和吃瓜群眾,都說兩個人沒有什麽將才,用兵遠不如五子良將雲雲。
劉辯也就笑笑而已。
相對於現在人看了一點曆史,就人雲亦雲,自以為掌握了真相。
他還是更信任國家隊。
漢唐之際,世家大族是傳承下來的,唐玄宗時建立的武廟,則是認證了關羽和張飛的能力。
當然,最關鍵的是,當時的人都認可兩人的軍事能力,他們比現代人更了解關於和張飛吧。
當然了,基於對三國正史細節的研讀,他也認為關羽和張飛確實是將才。
潘隱補充道:“聖上,其中還有點趣事。”
“趣事?”
“陰家與荀家結親,陰修之子陰瑜之妻,乃是荀爽之女荀采。
陰家被抄家,那陰瑜便寫了休書,要休了荀采。
這事被郎官郭奕拒絕,但劉備卻以義而允許,認為法不應違背人倫。
誰知道陰瑜寫了休書,那荀采卻是不認,當眾撕毀休書,言說就是做個奴仆,那也是陰家的人。
如此烈女,倒是一樁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