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看到鮑出的時候,長歎一聲,閉上了雙眼。


    終究是他劉備,辜負了天子聖恩。


    不過他等了好久,亦沒見到鮑出動手,不由得疑惑道:“怎麽還不來抓我?”


    鮑出正在擦拭著長劍,聞言抬頭道:“得黃門令,我等隻刺探、維持,並無緝捕之權。


    行文已到司隸校尉部,想來中都官徒隸就在路上。”


    “司隸校尉,牽子經?”


    劉備一愣,苦笑道,“他與我雖有義,但素來忠貞,不如我之肆意任俠,想來已經在路上。


    對了,這位兄台怎麽稱呼?”


    他雖然放走了關羽,但也知道罪不至死。


    失去的隻不過是天子的信任,和光明的前途罷了。


    所以雖然心中難受,但也不至於驚惶。


    “在下鮑出,字文才,京兆尹新豐人。”


    鮑出拱了拱手,“劉君乃是義士,但請不必拘束,隻要不離開便可。”


    卻是受到了劉備的一些感染。


    “是啊,我還是個義士。”


    劉備抬起頭,微微一笑。“隻是不知鮑兄如何看待我。”


    鮑出想了想道:“人生在世,不過忠孝義爾,個人自有抉擇罷了。”


    劉備頗為訝異,沒想到對方一個如此魁偉的壯漢,也有這般見識,於是問道:“不知麵對忠孝義,兄台當如何抉擇呢?”


    鮑出認真的思慮了一番,後道:“少年時,生我養我者,父母也。


    成年時,養我者,君父也。


    兄弟者,手足也。


    若是我來抉擇的話,我首先要顧孝,畢竟君父雖養我,卻無生我之恩,所以不如父母。


    再擇的話,我選忠。


    因為手足雖然重要,可成大事,乃是個人之修,畢竟不如君父之知我養我也。


    食君之祿,分君之憂。”


    劉備再次怔住,他不由得抬起頭,看向遠方:“老母尚在,我為獨子,卻在千裏之外。


    天子選我為郎,我卻因個人之義而釋放雲長,罔顧君恩。


    如此說來,我劉備豈不是不忠不孝之人。”


    “老母尚在......”


    聞言,鮑出頓時怔住了,半晌忽地想起什麽,道:“幸好我還有四個兄弟在家侍奉呢。”


    劉備:“......”


    在後世,這可能是凡爾賽。


    ......


    “劉備私自放走了關羽?”


    第二日一早,宣室中,得到潘隱匯報的劉辯,並沒有太大意外。


    曆史上,劉備六十歲的時候,已經不太顧及臉麵名聲的他(車翻劉璋,人設崩塌),依舊舉全力為關羽報仇。


    更何況現在年輕氣盛,火氣正旺呢。


    “是的,聖上。不過關羽也是義氣,出城之後察覺不妥,又回到劉備處。”


    潘隱繼續匯報道。


    劉辯麵上依舊沒有吃驚的表情。


    從後世來看,就算是看正史的,你可以說關羽好色,但不能說他沒義氣......


    “司隸校尉牽招呢。”


    劉辯問道,後世評價劉備是昭烈,評價牽招,則是壯烈。


    而且劉備和牽招是刎頸之交,脾性應該相近。


    “啟稟聖上,司隸校尉說,劉備是兄弟,聖上是君父,不能因私廢公,尚義而不忠。


    他親自帶人逮捕了劉備和關羽。”


    “嗯!”


    劉辯點點頭。


    畢竟後世對牽招的評價還有“明鑒達於世變,弘毅足以致遠”。


    作為老板,其實還是比較喜歡這種知道一點變通的忠臣。


    “蔡君,這可是一樁美談啊,當記入史冊之中。”


    劉辯轉向旁邊,對一個老者說道。


    那人正是剛被任命為蘭台令史的蔡邕。


    曆史上,王允殺蔡邕,其實也不算太冤枉他。


    因為實際上,蔡邕投靠董卓後,進言進策盡心盡力。


    而且每當董卓取得重大勝利,蔡邕都會寫讚歌,一如阮瑀之於曹操。


    “唯!”


    蔡邕急忙道。


    他雖然命運多舛,看淡起起伏伏。


    但被董卓征辟為博士祭酒,也算是董卓一黨。


    是以忐忐忑忑了好幾天,甚至準備棄官逃到山東之地。


    幸好堂弟蔡穀勸說他:“你都一把年紀了,而且名聲這大,長的又這麽帥,走到哪都是人群的焦點。


    天子要抓你,你又能躲到哪裏呢。”


    蔡邕幹脆心一橫,幹脆老老實實的去上班,博士祭酒麽!


    幸好,不多時,邊讓就升官了。


    他就更加的安心了。


    然後昨日,就被遷為蘭亭令史,如此一來倒也算是專業對口。


    “另外,蔡君到了太學的時候,也可以大肆宣揚一下司隸校尉。”


    劉辯繼續加了一把火。


    中常侍趙忠的族兄趙苞,當初為什麽受到很多人敬仰和傳頌,不就是為了國事,而罔顧了母親和妻子的性命。


    這種事情橫豎都有對錯,但對於君主來說,自然是好的。


    “臣下遵旨,不但要大加宣揚,還要寫一篇文章來讚美司隸校尉的忠貞!”


    蔡邕恭聲應道。


    這時,潘隱又問道:“陛下,那劉備等人如何處理?”


    劉辯想了想道:“那就宣到殿上吧,還有張飛也一並宣來。”


    “唯!”


    潘隱得令而去。


    走出門外的時候,他不由得愣了一下。


    匯報和文書裏根本沒有說張飛這個人啊,聖上是怎麽知道的?


    難道說,我麾下,還有聖上的眼線?


    想什麽呢!


    他急忙拍了拍腦袋,把這一絲雜念拋出腦外。


    ......


    宣室中,劉辯一邊翻看著奏折,一邊和蔡邕聊天。


    “蔡君,家中還有什麽人啊?”


    “這......”


    蔡邕自然知道天子這是在以聊家常的形式,來拉近兩人的關係。


    但是自己不需要啊,自己的忠心表現的還不夠明顯麽?


    “啟稟陛下,臣下還有一兒兩女。”


    對於蔡邕有兒子的事情,劉辯自然沒有多少意外。


    正史就是這樣,你兒子不爭氣,自然不會浪費筆墨。


    而蔡邕有兩個女兒,又怎麽會沒有兒子呢?


    “兩個女兒?”


    “是的,大女兒文姬,如我一般命運多舛啊。


    嫁給衛覬的弟弟衛仲道,不過衛仲道早夭,因為沒有子嗣,如今歸於府中。”


    衛覬?


    衛覬的名聲一般,但兒子衛瓘的名聲卻很響——這位可是名將收割機。


    不過這個時間點,還沒有出生呢。


    劉辯點點頭,道:“可惜可惜,隻是為何沒有改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