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是賈詡。
盧植看了賈詡一眼,道:“賈仆射有何良策?”
賈詡道:“此計恐不可直言。”
說著遞上一個簡牘。
盧植接過簡牘,隻看了兩眼,便直接摔到地上。
見到這一幕,眾人不由得疑惑起來,但看著臉色鐵青的盧植,一時無人敢上前詢問。
“上禦尚書台,諸官出堂,恭迎陛下千秋!”
就在整個尚書台中氣氛尷尬的時候,尚書台外忽然有人高呼。
聞言,盧植、崔烈等三公九卿並眾尚書、尚書郎等,紛紛放下手中事務。
在眾人的注視下,盧植開口道:“陛下回來了,眾官隨我出迎。”
盧植帶領眾人出了台閣,隻見堂前已有天子乘輿到,旁邊數輛安車隨行。
羽林郎列於兩側,再向中是執戟的虎賁宿衛,隨後是省中宿衛。
奉車郎、駙馬郎等簇擁在周圍。
在奉車都尉董承、駙馬都尉伏完的拉馬掀開帷布下,中常侍趙淳的扶持著天子劉辯,緩緩走下馬車。
見狀,盧植、崔烈等人帶領眾官伏地稽首,口中高呼:“臣等叩見陛下,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隨著劉辯的點頭,趙淳略帶尖利的聲音響起:“製曰:‘起’!”
“臣等拜謝陛下。”
在盧植的帶領下,眾官拜謝後起身。
“盧公,你和三公九卿及賈尚書來,其他人各就其職吧。”
劉辯走到盧植身邊,隨後,看了看人群中的尚書裴茂,道:“裴尚書也過來吧。”
“唯。”
裴茂一愣,知道天子可能要問河東的事情,便應了一聲。
隨後,劉辯徑直走進了尚書台。
在其中一個內室裏,劉辯環顧了一圈,隻得盤腿坐下。
椅子還沒有普及過來,孟他的速度太慢了。
他心中一動,便計上心來。
“明日大朝會吧。”
聞言,崔烈開口附和道:“陛下去偃師縣已有三日,當有大朝會了。”
劉辯看向盧植道:“盧公,我們有言在先,白波軍既然已經攻破了河東郡。
那平叛一事,就由我乾綱獨斷了。”
“陛下卓見,正應如此。”
盧植拱手說道。
聞言,楊琦等人卻是愣住了,他們相互看了看,露出探詢的目光。
但大家都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
隻有崔烈好像知道的樣子,但此君恭維了天子一句之後,就開始眼觀鼻。
劉辯沒有讓大家等太久,直接下令道:“以騎都尉毋丘毅為中郎將,北軍中候射堅為監軍,統領北軍為先鋒。
虎賁中郎將張遼領中軍,統禦羽林、虎賁三千,華雄率領本部督軍。
羽林中郎將徐榮統領後軍,偃師令趙隆隨軍,以偃師縣新招兵卒一萬為民夫,負責糧草輜重。
大司農、太仆,你二人要征集好車馬和糧草輜重。
徐榮的後軍兩日內抵達雒陽。”
聞言,眾人眉頭皺起,太仆楊琦道:“是否召呂布的並州軍回來?”
“不用,呂將軍暫時就負責安定官道,征討賊寇。”
盧植疑惑道:“陛下,臣等並非不知兵事,此三個中郎將,互不統屬。
又有京兆尹的五大校尉,目前已到新安縣。
臣在得知河東郡告破的時候,已令彼等回轉,前往黽池和陝縣。
如此一來,三個中郎將,五個校尉,又有弘農郡的郡兵,最忌諱號令不一。
當設將軍一人,方可統一號令,盡快平叛。”
劉辯點點頭,道:“盧公所言甚是,朕打算封一個平北將軍,統領眾軍。”
聞言,光祿勳蓋勳的眼睛亮了起來,平北將軍,非我莫屬啊!
誰知道,崔烈率先上前一步,道:“陛下,平北將軍,非我莫屬啊。
河東郡北的西河郡太守崔鈞,正是犬子,在河東也有威名。
我若前去,賊人必定潰敗啊。”
劉辯微微一笑,道:“朝中大事,還要仰仗崔司空呢,司空可走不開。”
聞言,蓋勳的臉色登時赤紅,連忙請願道:“陛下,由臣擔任平北將軍,最合適!
那京兆的一萬人馬,可都是老臣所練。
五大校尉的優缺點,老臣最是心知,必可揚長避短,迅速掃平河東群賊。”
劉辯看向蓋勳,道:“蓋卿,你的背傷好了麽?”
“早好了,太醫脂習的手段高超!”
蓋勳說著,似乎為了驗證一番,還使勁的拉伸起臂膀。
“哎喲!”
這一拉,用力太大,直接疼的倒吸一口冷氣。
眾人:“......”
盧植開口道:“平北將軍,陛下屬意何人?”
劉辯道:“劉辯。”
“什麽?”
盧植大吃一驚。
眾人瞪大眼睛,滿臉不可思議。
“陛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
大司農周忠開口道。
“陛下。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鴻臚何顒也開口勸道。
接著,太常馬日磾、宗正劉鬆、衛尉趙謙、太仆楊琦紛紛開始勸說。
但劉辯穩坐在席上,不發一言。
見狀,眾人急忙把目光轉向司徒盧植和司空崔烈,畢竟兩人不但是萬石的三公,還錄尚書事。
然而,令眾人吃驚的是,司徒盧植和司空崔烈,根本沒有勸說天子。
尤其盧植,他神情極為的複雜,開口道:“我知道陛下平定河東的心急切,但欲速則不達。
至於南陽的前太傅袁隗,臣已有一策。
不出旬月之間,袁隗的腦袋就算送不到雒陽,也必被人割下來。
如此海內清平,大漢無憂矣。”
劉辯道:“盧公,人無信不立,國無法不興。”
盧植:“......”
他長歎一聲,道:“遵旨。”
眾人:“......”
司徒和天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劉辯環視眾人道:“我前去討伐河東白波軍期間,朝政就交由司徒和司空了。
務必加強雒陽八關的防備,關注南陽和山東的動向。
若有大事不可定,可先上奏太後。”
楊琦等人雖然覺得不妥,但三公司徒和司空,都不置喙,他們也隻好跟著拜道:“臣等遵旨。”
“愛卿們,且放寬心。
侍中劉和、尚書裴茂、謁者仆射楊眾、黃門侍郎張昶、荀攸、馬宇隨軍。”
說到這裏的時候,劉辯忽然看向崔烈,道:“司空,方才在外麵的時候,站在你身後的那年輕人,生的甚是高大威猛,不知是何人?”
“這,是故大司農張奐的幼子張猛,文武雙全,卻賦閑在家,被臣征召為椽屬。”
崔烈一愣,連忙回道。
“張猛?”
劉辯微微一笑,暗道自己怎麽忘了這個家夥。
於是道:“既然文武雙全,先升為黃門侍郎,便也隨軍吧。”
崔烈:“......”
天子這是瞄上老夫的椽屬了......
盧植倒是欣慰的點點頭,道:“有叔威同行,老臣也寬心了些。”
盧植看了賈詡一眼,道:“賈仆射有何良策?”
賈詡道:“此計恐不可直言。”
說著遞上一個簡牘。
盧植接過簡牘,隻看了兩眼,便直接摔到地上。
見到這一幕,眾人不由得疑惑起來,但看著臉色鐵青的盧植,一時無人敢上前詢問。
“上禦尚書台,諸官出堂,恭迎陛下千秋!”
就在整個尚書台中氣氛尷尬的時候,尚書台外忽然有人高呼。
聞言,盧植、崔烈等三公九卿並眾尚書、尚書郎等,紛紛放下手中事務。
在眾人的注視下,盧植開口道:“陛下回來了,眾官隨我出迎。”
盧植帶領眾人出了台閣,隻見堂前已有天子乘輿到,旁邊數輛安車隨行。
羽林郎列於兩側,再向中是執戟的虎賁宿衛,隨後是省中宿衛。
奉車郎、駙馬郎等簇擁在周圍。
在奉車都尉董承、駙馬都尉伏完的拉馬掀開帷布下,中常侍趙淳的扶持著天子劉辯,緩緩走下馬車。
見狀,盧植、崔烈等人帶領眾官伏地稽首,口中高呼:“臣等叩見陛下,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隨著劉辯的點頭,趙淳略帶尖利的聲音響起:“製曰:‘起’!”
“臣等拜謝陛下。”
在盧植的帶領下,眾官拜謝後起身。
“盧公,你和三公九卿及賈尚書來,其他人各就其職吧。”
劉辯走到盧植身邊,隨後,看了看人群中的尚書裴茂,道:“裴尚書也過來吧。”
“唯。”
裴茂一愣,知道天子可能要問河東的事情,便應了一聲。
隨後,劉辯徑直走進了尚書台。
在其中一個內室裏,劉辯環顧了一圈,隻得盤腿坐下。
椅子還沒有普及過來,孟他的速度太慢了。
他心中一動,便計上心來。
“明日大朝會吧。”
聞言,崔烈開口附和道:“陛下去偃師縣已有三日,當有大朝會了。”
劉辯看向盧植道:“盧公,我們有言在先,白波軍既然已經攻破了河東郡。
那平叛一事,就由我乾綱獨斷了。”
“陛下卓見,正應如此。”
盧植拱手說道。
聞言,楊琦等人卻是愣住了,他們相互看了看,露出探詢的目光。
但大家都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
隻有崔烈好像知道的樣子,但此君恭維了天子一句之後,就開始眼觀鼻。
劉辯沒有讓大家等太久,直接下令道:“以騎都尉毋丘毅為中郎將,北軍中候射堅為監軍,統領北軍為先鋒。
虎賁中郎將張遼領中軍,統禦羽林、虎賁三千,華雄率領本部督軍。
羽林中郎將徐榮統領後軍,偃師令趙隆隨軍,以偃師縣新招兵卒一萬為民夫,負責糧草輜重。
大司農、太仆,你二人要征集好車馬和糧草輜重。
徐榮的後軍兩日內抵達雒陽。”
聞言,眾人眉頭皺起,太仆楊琦道:“是否召呂布的並州軍回來?”
“不用,呂將軍暫時就負責安定官道,征討賊寇。”
盧植疑惑道:“陛下,臣等並非不知兵事,此三個中郎將,互不統屬。
又有京兆尹的五大校尉,目前已到新安縣。
臣在得知河東郡告破的時候,已令彼等回轉,前往黽池和陝縣。
如此一來,三個中郎將,五個校尉,又有弘農郡的郡兵,最忌諱號令不一。
當設將軍一人,方可統一號令,盡快平叛。”
劉辯點點頭,道:“盧公所言甚是,朕打算封一個平北將軍,統領眾軍。”
聞言,光祿勳蓋勳的眼睛亮了起來,平北將軍,非我莫屬啊!
誰知道,崔烈率先上前一步,道:“陛下,平北將軍,非我莫屬啊。
河東郡北的西河郡太守崔鈞,正是犬子,在河東也有威名。
我若前去,賊人必定潰敗啊。”
劉辯微微一笑,道:“朝中大事,還要仰仗崔司空呢,司空可走不開。”
聞言,蓋勳的臉色登時赤紅,連忙請願道:“陛下,由臣擔任平北將軍,最合適!
那京兆的一萬人馬,可都是老臣所練。
五大校尉的優缺點,老臣最是心知,必可揚長避短,迅速掃平河東群賊。”
劉辯看向蓋勳,道:“蓋卿,你的背傷好了麽?”
“早好了,太醫脂習的手段高超!”
蓋勳說著,似乎為了驗證一番,還使勁的拉伸起臂膀。
“哎喲!”
這一拉,用力太大,直接疼的倒吸一口冷氣。
眾人:“......”
盧植開口道:“平北將軍,陛下屬意何人?”
劉辯道:“劉辯。”
“什麽?”
盧植大吃一驚。
眾人瞪大眼睛,滿臉不可思議。
“陛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
大司農周忠開口道。
“陛下。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鴻臚何顒也開口勸道。
接著,太常馬日磾、宗正劉鬆、衛尉趙謙、太仆楊琦紛紛開始勸說。
但劉辯穩坐在席上,不發一言。
見狀,眾人急忙把目光轉向司徒盧植和司空崔烈,畢竟兩人不但是萬石的三公,還錄尚書事。
然而,令眾人吃驚的是,司徒盧植和司空崔烈,根本沒有勸說天子。
尤其盧植,他神情極為的複雜,開口道:“我知道陛下平定河東的心急切,但欲速則不達。
至於南陽的前太傅袁隗,臣已有一策。
不出旬月之間,袁隗的腦袋就算送不到雒陽,也必被人割下來。
如此海內清平,大漢無憂矣。”
劉辯道:“盧公,人無信不立,國無法不興。”
盧植:“......”
他長歎一聲,道:“遵旨。”
眾人:“......”
司徒和天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劉辯環視眾人道:“我前去討伐河東白波軍期間,朝政就交由司徒和司空了。
務必加強雒陽八關的防備,關注南陽和山東的動向。
若有大事不可定,可先上奏太後。”
楊琦等人雖然覺得不妥,但三公司徒和司空,都不置喙,他們也隻好跟著拜道:“臣等遵旨。”
“愛卿們,且放寬心。
侍中劉和、尚書裴茂、謁者仆射楊眾、黃門侍郎張昶、荀攸、馬宇隨軍。”
說到這裏的時候,劉辯忽然看向崔烈,道:“司空,方才在外麵的時候,站在你身後的那年輕人,生的甚是高大威猛,不知是何人?”
“這,是故大司農張奐的幼子張猛,文武雙全,卻賦閑在家,被臣征召為椽屬。”
崔烈一愣,連忙回道。
“張猛?”
劉辯微微一笑,暗道自己怎麽忘了這個家夥。
於是道:“既然文武雙全,先升為黃門侍郎,便也隨軍吧。”
崔烈:“......”
天子這是瞄上老夫的椽屬了......
盧植倒是欣慰的點點頭,道:“有叔威同行,老臣也寬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