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翁!”


    就在士孫瑞等人要進入大帳的時候,遠處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


    士孫瑞回頭看去。


    隻見十餘名錦衣少年正快步而來,為首小跑的,便是其子士孫萌。


    士孫萌跑到跟前,先是拱手躬身向魏傑、楊儒等人行禮。


    禮畢之後,方才走到士孫瑞麵前。


    名士少年,舉止風度,言談有禮。


    楊儒等人自然免不了點點頭,或是指點,或是讚揚。


    剩下的十幾名少年,也走到了跟前,他們自然是秘書郎。


    或是風姿卓絕,或是文質彬彬......但他們都隨著士孫萌和楊修一起,對眾人一一行禮。


    楊儒等人同樣頷首還禮,心中暗道。


    國家選拔的秘書郎,正是名士公卿之子該有的風度和禮節。


    “諸位,天子相宣,我們還是盡快入帳,莫讓國家等待才是。”


    士孫瑞道。


    秘書郎不經通傳便可進入天子大帳,他們可不行。


    “宣鷹鷂都尉士孫瑞、破敵都尉魏傑,威虜都尉杜楷,鳥擊都尉楊儒,清寇都尉第五儁進帳。”


    通報之後,五人方才魚貫而入。


    大帳方圓約有十餘丈,內中站著數十人。


    “士孫都尉。白波軍,目前的兵力駐紮情形如何?”


    士孫瑞等人進入大帳中,還沒來及下跪覲見,一個清脆的聲音就已經響起。


    五人尋聲看去。


    隻見一名俊美的少年,在眾人的簇擁下,仔細的看著一張司隸校尉部的輿圖。


    天子不過弱歲,豈知用兵之道。


    士孫瑞雖然腹誹,但麵上還是小跑上前。


    侍中和黃門侍郎等人,給士孫瑞讓出一條通道。


    “啟稟陛下與諸公,白波蛾賊目前有一部駐紮在黃河北岸的大陽城。


    看旗號,是楊奉部,約有兩萬眾。


    另有兩部住宅在大陽城西側的河北城,和東側的虞城。


    分別是李樂和韓暹,各有一萬餘眾。”


    士孫瑞的手指點在輿圖的三個點上。


    “奇怪,他們為何不把守茅津渡呢?”黃門侍郎馬宇奇道。


    “一群蛾賊,大字都未必識一個,懂的甚麽!”


    魏傑忍不住開口道,說過之後,也覺有些唐突,便低下頭。


    “破敵都尉魏傑。”


    趙淳輕聲的介紹道。


    劉辯點點頭,魏傑後來擔任步兵校尉,在東澗之戰戰死,也算是一個忠勇之將。


    “諸位,有什麽看法,都盡可說說。


    也好讓我和秘書郎們學習學習。”


    天子的聲音溫和,睿智的目光掃過眾人。


    聞聲,魏傑卻愈發的不爽,天子話雖好聽,目光卻是有些不善。


    此番做派,倒是像在考校他們一般。


    我等哪一個不是聲名卓著。


    雖然擔任都尉不過一年,但身在三輔之地,熟讀經書,兵書一道也有涉獵。


    “白波蛾賊雖有十餘萬眾,但其中多是老弱婦孺。


    能戰之士不足十一,且甲胄不備。


    不需朝廷大軍,我自率兩千本部渡河,即可占據平地,興建營壘。”


    魏傑大聲請戰道。


    這話一說,不少人便皺起眉頭。


    荀攸不同意魏傑的看法,開口道:“蛾賊未出白波穀的時候,尚可說甲胄不齊。


    如今已經攻破郡縣,府庫已入手,又怎麽可能是甲胄不備?


    以我之見,蛾賊此番姿態,應是示弱引誘我等渡河,然後半渡而擊。”


    黃琬等人微微頷首。


    很顯然,荀攸的推斷比魏傑要合理的多。


    這時,楊儒上前兩步,指著輿圖的兩個位置,道:“黃河險流較多,要渡河,最好的便是茅津渡。


    另外還有砥柱和曹陽亭,這兩處河水較緩,適宜渡河。”


    他卻是見魏傑的提議太過情緒。


    而荀攸的提議比較合理,所以不得不拿出一點真東西。


    否則,落在天子的眼中,那就是三輔的名士,不如潁川的黃門侍郎。


    畢竟此刻不單有侍中侍郎,還有秘書郎,這些可都是天子身邊的近臣。


    “蛾賊中也有能人,此番不但想半渡而擊。


    而且為了提防我們聲東擊西,從他處渡河,還陳兵虞城和河北城,此乃掎角之勢。”


    士孫瑞補充道。


    眾人各自發言,而劉辯則是把眾人的表現收入眼中。


    很顯然,士孫瑞能得到王允的認可,引為副手。


    家族勢力是一方麵,本身能力是另外一方麵。


    畢竟三輔的豪族那麽多,為什麽單用士孫瑞。


    至於這一戰,劉辯更是從來沒有輕視白波軍。


    根據曆史記載,原本這次討伐白波軍的是牛輔。


    牛輔麾下,為董卓的精兵,能打的幾個人物,如李傕、郭汜、張濟,都是牛輔的麾下。


    即便如此,牛輔依然被郭泰殺的丟盔棄甲,大敗而逃。


    隨後郭泰更是兵臨河內,逼近雒陽,甚至從上黨郡過河,打到兗州東郡濮陽一帶。


    隻不過劉辯一直沒有搞清楚郭泰想幹嘛......


    按照曆史的軌跡,如果白波軍擺出這個姿態,牛輔出於輕視對方,大概率會直接渡河。


    然後被半渡而擊......


    “以諸位之見,此戰,我等應該如何對敵呢?”


    隨著劉辯的詢問響起。


    數人一起回道:“聲東擊西。”


    聞言,出聲的幾人相互看了一眼。


    有的人眼中是你也想到這一計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有的人眼中則是略帶鄙夷,你居然也能想到這一計策,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


    “都是聲東擊西,但卻有所不同。”


    劉辯笑了起來,他看向黃琬,道:“黃公,不若你來給大家講解一二。”


    聞言,士孫瑞等人眉頭微皺。


    魏傑直接道:“陛下,臣昧死進言。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然則陛下此舉,等若使用兵如教書,豈不兒戲?


    我等言出如令,卻不知‘朝行出攻,暮不夜歸,野死不葬烏可食。’”


    此言一出,滿帳大驚。


    “放肆!”


    趙淳更是厲聲喝道:“魏傑,你居然敢對至尊無禮。”


    卻不料劉辯擺了擺手,道:“魏卿所言甚是,朕本高坐朝堂便可。


    正是可憐無定河邊骨,方才禦駕親征,方才寓教於實。


    隻有為大漢培養真正可以出將入相做實事的人才,而不是流於表麵的名聲和手段。


    否則,便如涼州三明又能奈何?來則安,去則亂。”


    說到這裏,劉辯掃過眾人,目光落到秘書郎們的身上:“便如此刻的聲東擊西,同樣都是聲東擊西,卻大有不同。


    兵法千變萬化,不離其宗,最重要的是因地製宜,落到實處。


    能騙過對手的聲東擊西才是真正的聲東擊西!”


    眾人還在體會,劉辯已經開始下令:“以士孫瑞為平賊中郎將,魏傑為副,統五大都尉,領一萬京兆人馬,自曹陽亭大張旗鼓渡河。


    若賊人前來截擊,則於河邊建立營壘。


    若賊人不來截擊,則直奔河東郡治所安邑!”


    “臣等遵旨!”


    士孫瑞等人下意識的領旨。


    聲東擊西,接下來就是趁機再茅津渡河,天子用兵,不過如此。


    楊儒等人心中暗自揣摩。


    就在這時,劉辯繼續下令:“毋丘毅,領七千前軍,偃旗息鼓,伏於茅津。


    若大陽城中有兵卒出城前往截擊士孫部,你則趁機渡河。


    否則,絕不動作。”


    “臣遵旨。”


    毋丘毅領命,人如其名,這是一個堅毅的漢子,麵部線條如斧劈刀削,妥妥的關中硬漢形象。


    最後,劉辯看向張遼。


    張遼上前一步:“臣遵旨。”


    眾人:“......”


    天子說了什麽,你就遵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