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崔烈等人除掉袁隗後的下一步。


    擬以大鴻臚何顒、大司農周忠、將作大匠吳修、中護軍王瑰和侍中伍孚、侍中周毖為使者。


    六大朝廷重臣分六路,分別前往荊州、冀州、揚州、豫州、兗州和青州,去安撫各地郡縣長官。


    從天子的角度,承認現有事實。


    明確袁隗的叛變到此為止,隻誅首惡。


    同時言明現有國策為司徒盧植的七策,接下來整個大漢的心力,都會放在這個之上。


    如今奸宦盡除,宇內為之一清,正是諸君努力的時候。


    雲雲。


    “這個敵情不明,貿然派重臣為使者到地方,豈不是羊入虎口。


    別有用心之人,趁勢出手,又如何應付。”


    劉辯的眉頭深深皺起。


    前來的人是盧植新提拔的尚書高誘。


    也是盧植的學生,也就是門生,和劉備、公孫瓚等人都是師兄弟。


    儒家的很多言論,其實就是模棱兩可的。


    很多事情,隻要行事的人道德足夠高尚,就都能解釋的通。


    比如盧植提拔高誘,引用《屍子》,那就是“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高誘正色道:“陛下但請寬心,盧司徒已挑選勇士六百人為侍衛,此去路途不懼宵小。”


    “不妥。”


    劉辯搖了搖頭。


    高誘躬身,低聲提醒道:“盧司徒有言,陛下莫忘了君子之約。”


    聞言,劉辯的眉頭深深的,道:“我和盧公是有君子之約,但郡縣無異於謀逆。


    此番前去,無異於去叛軍中招降。


    對方有什麽打算我們都未知道,貿然前去,豈不是罔顧大臣性命。”


    “盧師正是知道陛下如此說。


    方讓我再次轉告陛下。


    山東若起刀兵,數年難定,無數黎庶死於非命。


    且如今大漢積重難返,各地叛亂層出不窮。


    若任由郡縣起事,無異於天下皆叛,而我等獨行也。


    這次前去,六位重臣也都是主動請纓。


    朝廷重臣受國家俸祿恩德,正要迎難而上,怎麽能因為一點危險就畏縮不前呢?”


    高誘昂然道,他本就是盧植的門生,現在又被盧植提拔,那就成了舉主。


    門生,相當於給你一個進士族圈子的憑證。


    舉主,則是把你提拔到相應的位置上,已經類似君臣,這也是所謂“二元君主觀”。


    門生加舉主,可以說,隻要高誘是主流的士大夫觀念,那他的君父就是盧植,而不是天子。


    話說到這個份上,劉辯心知已經阻攔不住,便道:“你把我原話轉告給盧公和諸位大臣。


    太傅可以說是被毒計害死,此刻袁氏的門生故吏心中難免激憤。


    但凡有人讒言一二,使者性命堪憂。


    我知道他們一心為了國家和社稷,但也要留住有用之身才行。”


    說到這裏,劉辯深吸一口氣,補充道:“還有一個,如果一定要去,我體諒他們的為國之心,但大司農周忠絕對不要派出去!”


    “遵旨!”


    這次,高誘行禮領命。


    高誘離去後,劉辯看向旁邊的侍中黃琬,道:“唉,吳修他們危險了!”


    黃琬解釋道:“陛下,以微臣愚見,盧公和諸位大臣並不是沒有看到危險。


    隻不過是若能安定一州,值得他們去承擔這個危險。”


    “嗯!”


    劉辯點點頭,“那我們這一仗就要好好的打,打的漂亮,打出朝廷的威風。


    如此,才能震懾山東的郡縣。


    朝廷的諸臣們,奉先才會小些。”


    說到這裏,劉辯環顧眾人,道:“之前的聲東擊西之計策,諸位看看,還有沒有什麽錯漏。”


    尚書裴茂、黃門侍郎張昶、馬宇等人相互看了一眼,一起恭聲道:“陛下此策神機妙算,隻是打白波蛾賊,有些大材小用。”


    黃琬跟著道:“不過,猛虎搏殺羚羊,也不可掉以輕心。”


    聞言,眾人都笑了起來,姿態輕鬆。


    劉辯也在笑,他的目光經過黃門侍郎荀攸,卻發現對方有些皺眉。


    於是問道:“荀侍郎,你似乎有些隱憂?”


    畢竟荀攸後來作為曹操的謀主,可是奇謀妙計層出不窮。


    而且都是臨場機變,切實可行的。


    就比如,聲東擊西的疑兵之計,直接斬殺袁紹的偏師顏良。


    不像郭嘉的十勝十敗論,那個純粹是鼓舞人心的......


    “陛下,臣昧死進言!”


    荀攸心中微微有些擔憂,但也知道這個時候說不合適。


    但此刻被天子點名,那就不得不說。


    於是道:“陛下此計,環環相扣,渾然天成,並無破綻。”


    “既然如此,那你還皺什麽眉頭!”


    一旁的馬宇低聲諷刺道,“真以為滿帳的諸公,就沒有一個會用兵的麽?”


    他這個話,就比較壞,孤立荀攸,拉攏戰線,讓大家討厭荀攸。


    “但是......”


    荀攸被馬宇這一懟,反而放開了,“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行軍打仗亦是如此。


    陛下若用聲東擊西之策,令士孫中郎將、毋丘中郎將及張中郎將知道即可。


    甚至不讓他們知道,而是隻下令如何用兵,不會告訴全盤計劃。


    但陛下卻把整個聲東擊西之策,在大帳之中和盤托出。


    那麽,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將要用聲東擊西之策去對付白波軍。


    如此,軍中但有對岸的斥候,豈不是......”


    話說到這裏,已經很明顯了,劉辯臉色微紅......為了秀大家一臉,震懾眾人,犯了個好低級的錯誤。


    馬宇卻是不以為意,道:“黃河天險,來去不便。


    現在南岸渡口,皆在我軍手中。


    彼等蛾賊,就算知道用間,但消息如何傳遞?”


    他這個話就有些強詞奪理了。


    有些事情,錯了就是錯了。


    果不其然,黃琬開口道:“陛下,便是蛾賊來往不便,但南岸若有豪強與之勾結,則事情必定不諧。


    況且我等剛剛檻車了弘農太守,他麾下又怎麽可能沒有幾個忠義之士。”


    黃琬雖然是南陽人,但卻是重臣,以前擔任豫州牧的時候,政績更是天下表率。


    馬宇又比他低了一輩,自然不敢再出言質疑,更何況他覺著黃琬說的也極有道理。


    於是建議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引蛇出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