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的禁軍,或許沒有最堅強的鬥誌和精神。


    但他們擁有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兵器。


    袁隗倉促之間的撤退,並沒有來得及帶走考工令麾下的匠人。


    也沒有能夠帶走武庫大量的刀兵弩箭。


    此刻,沮儁的射聲營經過擴充,已經達到了一千四百人。


    根據各人的素質和能力,分為強弩部和硬弓部。


    強弩的拉力大,比一般的弩需要更大的臂力。


    但由於弩機和箭道的存在,隻要士卒有力量,稍加訓練就可以。


    而且弩上弦後可以以任意一種姿態攜帶,易於隱藏並發起突然攻擊。


    這是強弩相對於硬弓的優勢。


    硬弓的優勢在於射距。


    但弓拉開後必須有力量保持一定的姿態。


    如此才能維持待發狀態。而射距的增加,同樣也就對弓箭手的準頭要求極高。


    也就是說,弩的易用性使得其對使用人員的要求低。


    一個農民經過兩三天的訓練就能成為一個致命的弩手。


    但是要訓練一個弓箭手則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幸好的,射聲營本身就是弓箭手的底子。


    補充新兵的時候,又有王匡從泰山征召的五百強健弓箭手。


    所謂山多民果勁,窮山惡水的泰山人想要生存,就要擁有超群的射術。


    畢竟弩雖然更好用,但大漢禁弩(這玩意,有點類似大號手槍)。


    射箭的頻率,泰山兵或許不比烏桓這樣的遊牧民族。


    但射箭的力量和準確度,卻是遊牧民族望塵莫及。


    此刻,在沮儁的指揮下,強弩兵俯身在營壘邊,硬弓手搭箭於弓弦上,列隊於強弩兵之後。


    這時,步兵校尉的步兵們也邁著整齊的步伐,來到了硬弓手的身後,準備待敵軍衝到陣前的鏖戰。


    很快,視野中的白波軍開始出現。


    和往常印象中的蛾賊不同,此時的白波軍,鎧甲刀兵齊備,宛如正規的官兵。


    陣形上,也是有模有樣,和官兵並無太大差別。


    看到這一幕,沮儁的眉頭微微皺起。


    “請盾兵立盾!”


    隨著他的軍令,令旗兵揮動了相應的旗幟。


    距離不遠的毋丘毅和步兵校尉,也看到一條黑線般湧來的白波軍,眉頭深深的皺起。


    幾乎在沮儁下令的同時,毋丘毅也下令道:“孟校尉,盾兵防護吧!”


    “遵令!”


    步兵校尉孟益策馬離去。


    看著孟益的背影,毋丘毅的眼睛微微眯起。


    他和孟益原本都算是太傅袁隗的人,隻不過在太傅南逃的時候,他和孟益都果斷選擇站隊天子。


    畢竟他是司隸河東人,而太傅是豫州汝南人。


    當中擱著雒陽。


    誰知道他跟隨太傅的話,河東那幫豪族會不會獻祭他毋氏宗族。


    而且他在太傅這邊本就是外圍的小角色,不是核心。


    而太傅和大量官員難逃,其中必然空出相當位置,如此一來,天子必然要重用留守的官員。


    一方麵是缺人,一方麵也是給天下人做榜樣。


    如果他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員,都不被重視的話,其他人在選擇天子的時候,都要斟酌一二。


    但孟益是豫州人,在太傅那裏也比他受重用的多。


    當初張純叛亂,就是由孟益擔任中郎將,率領騎都尉公孫瓚等進攻張純和張舉。


    孟益雖然站隊天子,但天子也不可能把這樣一顆釘子,繼續放在右中郎將這種重要位置上。


    同時為了表示對豫州人的繼續重用,則是任命其為步兵校尉。


    平時有北軍中候監督著,戰時則有他這個北軍中郎將監督著,但凡其有什麽異心舉動,都會被直接鎮壓。


    當然,這也是討伐河東的白波軍會做這樣的安排。


    如果是討伐南陽的太傅袁隗,孟益這種潛在危險分子肯定會被調離。


    ......


    舉著大盾的步兵,趕到了簡易的營壘前,他們與硬弓手們穿插而立。


    與此同時,白波軍的陣形也來到了一箭之地。


    屏住呼吸的沮儁,雙眼死死的盯著前方,這個時候,他依然沒有下令弓手們開弓。


    果不其然,在陣形進入一箭之地後,白波軍僅僅走了數步,便緩緩停下。


    隱藏在陣中的郭泰也在觀察著對麵的陣形。


    看到那森嚴緊密的箭擋、鹿角等物,和整齊的陣形,以及始終不開弓的弓手,他的眉頭深深皺起。


    對麵的弓手經驗很豐富,將領也足夠沉得住氣!


    正常,像這種陣形進入一箭之地的範圍內,為了盡可能的多射幾輪,弓手就要立即搭箭開弓。


    所以,他才會下令,在陣形進入一箭之地之後暫停。


    為的就是影響對方士卒和將領的心態,以及影響對方弓手的體力。


    這些,都是郭泰在實戰中學到的經驗。


    “這次半渡而擊,怕是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不過,也正好更像真的調兵!”


    郭泰心中打定主意後,也不再猶豫。


    畢竟隻要張琰那邊稍稍引起一點動亂,這邊的官軍就必然混亂。


    天子被殺,是任何人都無法承擔的結果。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追隨大賢,共享太平!”


    隨著激動人心的口號喊出,白波軍的陣形開始繼續前進。


    ......


    “開弓!”


    隨著沮儁一聲大喝,身邊令旗兵的旗幟揮動,硬弓手們紛紛拉開了硬弓。


    箭矢向上抬起,隨著“射”和令旗的揮下,形成一片黑色的長虹橫向飛去。


    見狀,白波軍的士卒們舉起了手中的盾牌,傾斜頂在腦袋上,同時腳下步伐開始加快。


    而弓箭手們在奔跑的同時,也拉開了弓箭。


    弓箭指著斜下的方向。


    “哆哆哆哆!”


    箭矢如雨點一般落下,但大都落在了盾牌上。


    即便透過盾牌的縫隙,但也被甲胄阻住。


    隻有運氣不好的十數人,在慘叫聲中跌倒。


    “射射射!”


    這個時候,白波軍的旗幟也開始揮動。


    原本早已開弓準備好的弓箭手們,紛紛揚起弓箭,勉強瞄了一眼後,便向對方的陣營射去。


    其居然有數千名弓箭手,箭矢雖然參差不齊,但巨大的數量還是形成了一片烏雲,衝著岸邊的營壘傾斜而下。


    “哆哆哆哆!”


    “哆哆哆哆!”


    士卒們或是蹲在箭擋的後麵,或是鎖著腦袋躲在盾牌的下麵,一個個盡量蜷曲著身子,盡可能的減少打擊麵。


    “怕個球,這就是普通的弓箭,力度比咱們小多了。


    甭說有盾牌,就是沒盾牌,咱們的甲胄也頂得住!”


    一個健碩的漢子瞧旁邊新兵有些發抖,咧嘴安慰道。


    ......


    與此同時,劉辯、黃琬、張遼、荀攸等人也在砥柱附近渡過了黃河。


    在張遼的指揮下,士卒們麻利的立著營壘,斥候們也已經放了出去。


    而華雄所率領的督戰隊,已經騎上高頭大馬,開始來回穿行。


    視野中,黃河上遊數裏外傳來震天的廝殺聲和鼓聲。


    “傳令眾軍,加快渡河!”


    除了三千羽林和虎賁,還有兩千左右的輔兵。


    他們負責運送大量的糧草輜重,和一些攻城的利器,如床弩和雲梯等!


    “報,蛾賊想半渡而擊,卻未能奏效。


    虞城方向,大約有萬餘人,正在趕往茅津渡。”


    斥候很快帶來了最新的戰場情況。


    “賊人應該是沒有識破我們,公達多慮了!”


    黃門侍郎馬宇斜了黃門侍郎荀攸一眼,開口譏諷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