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還是要有更加王道的格局。
仁德,說起來似乎軟弱,但又何嚐不是一種力量。
思考到這裏,劉辯也就打定主意,不再計較什麽派係:“那就升段煨為征西中郎將,持節,鎮守陳倉,防備涼州叛軍,屯田備戰。”
持節的原因是,段煨未必能鎮的住其他西涼武將,如楊定。
有了天子之節仗,也就名正言順了很多。
聞言,其中臣子中有明白西涼武將派係齷齪的人,都是頗感驚訝。
同時崔烈眉頭稍微皺起,這一刻,他似乎明白為什麽天子喜歡盧植了。
因為如果是他崔烈推舉的話,他一定會推舉一個冀州人,再不濟也是幽州人,或者至少一個親近自己的人。
但盧植,卻是直接推薦了涼州大族段煨。
這時,尚書高誘進言道:“陛下,原董卓部曲中,從雒陽逃走的張濟等人已被左馮翎的亭長捕獲。
請問如何裁奪?”
劉辯想了想道:“原董卓部曲參與叛亂的,不過是聽令行事,特赦吧。”
“不妥,叛逆乃是大罪,斷不可輕易特赦。
否則的話,有臣子起異心,其部曲明知叛逆而願追從。”
光祿勳蓋勳否定道。
“嗯,叛逆之罪理應族誅,可以先檻車到雒陽。”
崔烈提議道。“我等可觀其人,若是窮凶極惡的,便族誅於集市。
若是聽令而行的士卒,可奏報陛下處置。”
“可。”
劉辯沒給蓋勳再爭辯的機會。
他心中一動,問道:“抓住張濟的人是誰?”
“各層都有報供,具體當是亭長王琰。”
高誘回道,他倒是博聞多記,連這種事情都記得很詳盡。
“王琰?這種事情,可以升個縣尉了。”
劉辯點頭,果然有才能的人,往往會表現出來。
曆史上,並州刺史高幹在逃奔荊州,就是被這個王琰抓的。
當然,還有嚴幹參與其中。
......
接下來,因為三公站到了天子一側。
關於防備山東叛亂的朝議,各項舉措推行的很快。
擬定以徐榮為安東中郎將,率軍一萬鎮守滎陽。
負責滎陽、成皋、敖倉這一帶的防禦。
以於禁為廣成都尉,統兵三千,前往廣成關,與駐守在梁縣的平南中郎將呂布成掎角之勢。
一起防備荊州的袁術和孫堅。
在曆史上孫堅雖然兩次大敗呂布,這並不能說明呂布的帶兵能力比孫堅差多少。
第一次敗於孫堅,那是大都護胡軫不能服眾,結果被呂布等人聯合送了一份大禮。
第二次敗於孫堅,那是董卓和孫堅對敵,正麵被擊敗後,就撤走了,留呂布守衛雒陽。
不出所料,這種空城哪裏還能堅守,而呂布騎將出身,也就象征性的防守了下,第二次被孫堅擊敗。
所以,劉辯決定再給呂布一次機會。
而且他也打了補丁,心腹於禁,在曆史上就擅長營寨防守和守城。
賈詡去勸說朱儁的事情,還沒有回信,於是便令毋丘毅令人前往小平津和孟津,把守此地關卡。
與此同時,拜趙謙為征西將軍,持節督漢中,於漢中、巴郡征兵。
升趙溫為右中郎將等事情,也就確定了下來。
對劉辯提出來的這些人事任免,實際行使丞相權力的盧植,沒有任何的阻攔。
當然,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再次派出使者。
這次的使者不再由重臣擔任,而是派出六百石的郎官,大張旗鼓的前往各地,去索回五位大臣的屍身。
......
隨著各項事情安排好,這個在尚書台內閣的小朝會也就散掉了。
盧植和荀彧被劉辯留了下來。
待到隻有三人的時候,盧植再次請辭道:“君上厚愛,實是植年歲將大,還望能祈求骸骨歸於故鄉。”
劉辯再次安撫道:“盧公,我年不及弱冠。
朝野洶洶,舉目四顧,常感懼怕。
唯恐有人如司空董卓一般要行廢立之舉,見到盧公,心中才有幾分安定。”
這其實,才是劉辯信任盧植的原因。
整個朝堂,撇開袁紹這個始作俑者不算,董卓要廢帝的時候,隻有盧植一個人站了出來。
而劉辯通過自己的手段拉攏到閔貢、崔烈、牽招、張遼、趙謙等人。
說白了,那更像是一場政治交換。
隻有盧植,是沒有任何拉攏和交換,就堅定的不顧生死,在朝堂上否定董卓廢帝舉動的。
如果像盧植這樣忠貞的臣子多了,董卓、袁隗這種野心家,根本也就生不出廢帝的念頭。
看著年少的天子,盧植一聲長歎,道:“大漢養士四百年,何至於此。
陛下放心,有臣在一日,斷不使此種悲劇再次發生。”
“你我君臣同心,海內自然安定,這些以權謀私的亂臣賊子,不過是些跳梁小醜罷了。”
接著,劉辯又讓荀彧說出之前安排的策略。
即以趙謙震懾益州的劉焉,確保益州的錢糧和兵員,要源源不斷的送到雒陽。
這是劉辯敢於蔑視山東群雄的資源基礎。
就像打遊戲一樣,哎,我比你們多一個金礦一個兵營。
打起來,至少有更多的容錯機會。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弘農太守劉表升為荊州牧之後,需要有一條路去荊州。
在原本的曆史上,劉表離開了董卓,到了南陽就被袁術給扣住了。
然後劉表和袁術私底下達成交易,袁術放劉表去荊州上任,劉表以荊州刺史的身份,表袁術為南陽太守。
這個其中,袁術自然是還有算計孫堅的籌謀。
畢竟孫堅抵達南陽時,實際上整個荊州都在孫堅的掌控下。
隻不過孫堅不是世家大族出身,不容於這個圈層罷了。
而劉表一到荊州,荊州的大族蔡家和蒯家立馬就站到了劉表的旁邊,然後出謀劃策。
......
這一次劉表再去荊州,南陽這條路是肯定不通了。
所以,劉辯的計劃是讓劉表招募勇士,然後從漢中繞道益州,從益州下荊州。
然後再如曆史上一般截斷孫堅的歸路。
......
盧植仔細聽著荀彧和天子的籌謀,心中暗自慚愧。
在他還幻想著幾個使者安撫出叛賊的時候,天子私底下已經做了這麽多的事情。
隻不過礙於盧植的方略,而很多事情並沒有擺到台麵。
而兩人的籌謀,即便在盧植的多年的軍略經驗來看,依然沒有什麽問題。
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
想到這裏,盧植其實也體會到劉辯的想法,於是主動請辭了尚書令,並錄尚書事。
劉辯並沒有和盧植這種純臣虛偽太多,同意了對方請辭尚書令,並堅決的保留了盧植司徒錄尚書事的權力。
如此,也給盧植吃下一顆定心丸。
仁德,說起來似乎軟弱,但又何嚐不是一種力量。
思考到這裏,劉辯也就打定主意,不再計較什麽派係:“那就升段煨為征西中郎將,持節,鎮守陳倉,防備涼州叛軍,屯田備戰。”
持節的原因是,段煨未必能鎮的住其他西涼武將,如楊定。
有了天子之節仗,也就名正言順了很多。
聞言,其中臣子中有明白西涼武將派係齷齪的人,都是頗感驚訝。
同時崔烈眉頭稍微皺起,這一刻,他似乎明白為什麽天子喜歡盧植了。
因為如果是他崔烈推舉的話,他一定會推舉一個冀州人,再不濟也是幽州人,或者至少一個親近自己的人。
但盧植,卻是直接推薦了涼州大族段煨。
這時,尚書高誘進言道:“陛下,原董卓部曲中,從雒陽逃走的張濟等人已被左馮翎的亭長捕獲。
請問如何裁奪?”
劉辯想了想道:“原董卓部曲參與叛亂的,不過是聽令行事,特赦吧。”
“不妥,叛逆乃是大罪,斷不可輕易特赦。
否則的話,有臣子起異心,其部曲明知叛逆而願追從。”
光祿勳蓋勳否定道。
“嗯,叛逆之罪理應族誅,可以先檻車到雒陽。”
崔烈提議道。“我等可觀其人,若是窮凶極惡的,便族誅於集市。
若是聽令而行的士卒,可奏報陛下處置。”
“可。”
劉辯沒給蓋勳再爭辯的機會。
他心中一動,問道:“抓住張濟的人是誰?”
“各層都有報供,具體當是亭長王琰。”
高誘回道,他倒是博聞多記,連這種事情都記得很詳盡。
“王琰?這種事情,可以升個縣尉了。”
劉辯點頭,果然有才能的人,往往會表現出來。
曆史上,並州刺史高幹在逃奔荊州,就是被這個王琰抓的。
當然,還有嚴幹參與其中。
......
接下來,因為三公站到了天子一側。
關於防備山東叛亂的朝議,各項舉措推行的很快。
擬定以徐榮為安東中郎將,率軍一萬鎮守滎陽。
負責滎陽、成皋、敖倉這一帶的防禦。
以於禁為廣成都尉,統兵三千,前往廣成關,與駐守在梁縣的平南中郎將呂布成掎角之勢。
一起防備荊州的袁術和孫堅。
在曆史上孫堅雖然兩次大敗呂布,這並不能說明呂布的帶兵能力比孫堅差多少。
第一次敗於孫堅,那是大都護胡軫不能服眾,結果被呂布等人聯合送了一份大禮。
第二次敗於孫堅,那是董卓和孫堅對敵,正麵被擊敗後,就撤走了,留呂布守衛雒陽。
不出所料,這種空城哪裏還能堅守,而呂布騎將出身,也就象征性的防守了下,第二次被孫堅擊敗。
所以,劉辯決定再給呂布一次機會。
而且他也打了補丁,心腹於禁,在曆史上就擅長營寨防守和守城。
賈詡去勸說朱儁的事情,還沒有回信,於是便令毋丘毅令人前往小平津和孟津,把守此地關卡。
與此同時,拜趙謙為征西將軍,持節督漢中,於漢中、巴郡征兵。
升趙溫為右中郎將等事情,也就確定了下來。
對劉辯提出來的這些人事任免,實際行使丞相權力的盧植,沒有任何的阻攔。
當然,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再次派出使者。
這次的使者不再由重臣擔任,而是派出六百石的郎官,大張旗鼓的前往各地,去索回五位大臣的屍身。
......
隨著各項事情安排好,這個在尚書台內閣的小朝會也就散掉了。
盧植和荀彧被劉辯留了下來。
待到隻有三人的時候,盧植再次請辭道:“君上厚愛,實是植年歲將大,還望能祈求骸骨歸於故鄉。”
劉辯再次安撫道:“盧公,我年不及弱冠。
朝野洶洶,舉目四顧,常感懼怕。
唯恐有人如司空董卓一般要行廢立之舉,見到盧公,心中才有幾分安定。”
這其實,才是劉辯信任盧植的原因。
整個朝堂,撇開袁紹這個始作俑者不算,董卓要廢帝的時候,隻有盧植一個人站了出來。
而劉辯通過自己的手段拉攏到閔貢、崔烈、牽招、張遼、趙謙等人。
說白了,那更像是一場政治交換。
隻有盧植,是沒有任何拉攏和交換,就堅定的不顧生死,在朝堂上否定董卓廢帝舉動的。
如果像盧植這樣忠貞的臣子多了,董卓、袁隗這種野心家,根本也就生不出廢帝的念頭。
看著年少的天子,盧植一聲長歎,道:“大漢養士四百年,何至於此。
陛下放心,有臣在一日,斷不使此種悲劇再次發生。”
“你我君臣同心,海內自然安定,這些以權謀私的亂臣賊子,不過是些跳梁小醜罷了。”
接著,劉辯又讓荀彧說出之前安排的策略。
即以趙謙震懾益州的劉焉,確保益州的錢糧和兵員,要源源不斷的送到雒陽。
這是劉辯敢於蔑視山東群雄的資源基礎。
就像打遊戲一樣,哎,我比你們多一個金礦一個兵營。
打起來,至少有更多的容錯機會。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弘農太守劉表升為荊州牧之後,需要有一條路去荊州。
在原本的曆史上,劉表離開了董卓,到了南陽就被袁術給扣住了。
然後劉表和袁術私底下達成交易,袁術放劉表去荊州上任,劉表以荊州刺史的身份,表袁術為南陽太守。
這個其中,袁術自然是還有算計孫堅的籌謀。
畢竟孫堅抵達南陽時,實際上整個荊州都在孫堅的掌控下。
隻不過孫堅不是世家大族出身,不容於這個圈層罷了。
而劉表一到荊州,荊州的大族蔡家和蒯家立馬就站到了劉表的旁邊,然後出謀劃策。
......
這一次劉表再去荊州,南陽這條路是肯定不通了。
所以,劉辯的計劃是讓劉表招募勇士,然後從漢中繞道益州,從益州下荊州。
然後再如曆史上一般截斷孫堅的歸路。
......
盧植仔細聽著荀彧和天子的籌謀,心中暗自慚愧。
在他還幻想著幾個使者安撫出叛賊的時候,天子私底下已經做了這麽多的事情。
隻不過礙於盧植的方略,而很多事情並沒有擺到台麵。
而兩人的籌謀,即便在盧植的多年的軍略經驗來看,依然沒有什麽問題。
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
想到這裏,盧植其實也體會到劉辯的想法,於是主動請辭了尚書令,並錄尚書事。
劉辯並沒有和盧植這種純臣虛偽太多,同意了對方請辭尚書令,並堅決的保留了盧植司徒錄尚書事的權力。
如此,也給盧植吃下一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