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令太尉皇甫嵩,任命其為上公大將軍,督河內郡及並州,屯兵朝歌。


    盡快平定冀州,勿使叛軍坐大。”


    聽到這個任命,朝臣們紛紛相顧,神色吃驚。


    但隨即,眾人便安定下來,點頭同意。


    畢竟這個時候,能夠逆轉乾坤的人,在他們看來,就是皇甫嵩。


    皇甫嵩已經三次逆轉乾坤,自然不差這第四次。


    天子的任命,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殿中遠一些的地方,議郎們議論紛紛。


    議郎崔均道:“我們後漢一直都是以外戚為大將軍,皇甫太尉不知道有沒有漂亮的女兒。”


    議郎彭伯道:“有倒是有,不過皇甫嵩的嫡女,嫁給射援了。”


    崔均眉頭皺起:“這種情況下,挑族女送入宮中,也不太合適。


    對了,皇甫規有女兒麽?”


    議郎龐羲道:“皇甫規的女兒也嫁人了,不過他的繼室扶風馬氏,聽聞有異色,且善屬文,工隸草書。”


    這時,議郎金尚沒好氣道:“馬氏年過三十,且為寡婦,豈可入宮侍奉天子?”


    眾議郎頓時沉默下來。


    過了一會,崔均忽然開口道:“現在人口稀少,國家正大加鼓勵寡婦改嫁,如此以身作則,娶了皇甫馬氏為天下表率。


    皇甫太尉又能依常規而為大將軍,如此兩全其美之事,又有什麽不行呢?”


    眾人:“......”


    議郎第五巡瞥了崔均一眼,暗想崔家到底想做什麽?


    這事好像和他沒有一點關係,促成了,好像也沒啥好處。


    你家老頭已經是三公司空,以前也當過司徒和太尉,還有什麽追求呢?


    不過他心中一動,暗想這事若是能促成的話,扶風馬家肯定能從中分羹。


    現在馬日磾每日裏都在想著怎麽當三公,倒是可以促成一下。


    ......


    崔均見眾人沒有反對,不由得洋洋得意,暗想我聰明吧,腦子靈活吧,你們都說不過我吧......


    他哪裏知道,自己這無心的一句話,倒是引起了有心人的計劃。


    ......


    議郎在遠處竊竊私語,落在天子劉辯,和司徒盧植、司空崔烈等大佬眼中。


    自然以為他們在討論當前的局勢。


    尤其經過一番討論後,好像是崔烈的兒子崔均的意見最好,說的眾人啞口無言。


    崔烈不由得微微頷首,老懷甚慰。


    若是他知道崔均他們討論的,是給十五歲的天子說一個三十多歲寡婦的媒。


    不知道崔烈會不會打斷崔均的腿......


    “太尉為大將軍,妥當。”


    盧植和崔烈對於這個任命,同樣認為很是妥當。


    而且皇甫嵩這一走,三公的太尉就空缺出來了......


    雖然有了大將軍,太尉其實是虛職,但也架不住俸祿高,名聲好啊。


    以後就可以昂起頭,說我們是公族世家。


    尚書令賈詡也就吩咐尚書高誘去擬策書。


    這時,謁者仆射荀彧建議道:“陛下既然已令平難中郎將進攻冀州,可再下詔,令大司馬、幽州牧劉虞領中郎將公孫瓚攻擊青州和冀州。


    他們若是聽從詔令,則青州冀州三麵受敵,可輕易平定。


    同時令徐州刺史陶謙進攻兗州叛賊劉岱;揚州刺史陳溫,進攻豫州叛賊孔伷。”


    眾人聞言一愣,不少人忍不住瞄向溫文爾雅,麵如冠玉,體有餘香的謙謙君子荀文若。


    荀彧泰然自若。


    建議本就是天子提的,他不過是借著天子的話向下說而已。


    尚書令賈詡眉頭微皺,道:“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道路不通,使者難以到達。”


    說到這裏,他補充道:“這個,其實使者即便到了,那些邊疆大吏也可以將使者囚禁,甚至殺死。


    然後托詞於叛軍。


    同時以州兵不能過界的理由,繼續觀望。”


    盧植道:“揚州、徐州確實道路不通,刺史陳溫並非袁賊矯詔,他和徐州刺史陶謙,能安定一州之地便可。”


    說到這裏看了一眼劉辯,劉辯點頭認可。


    廣陵郡屬於徐州的地界,曆史上張超帶著大軍來到陳留後,就再也沒有回去。


    大概率,老窩廣陵郡被徐州刺史陶謙給偷了......


    從後漢書中,陶謙選拔趙昱為茂才,遷為廣陵太守可以看出,廣陵郡實際上處於陶謙的控製之中。


    至於揚州刺史陳溫,曆史記載不多。


    但從他和丹陽太守周昕幫助袁紹的小弟曹操,可以看出,其和袁氏之間,關係很好。


    不過奇怪的是,在袁隗的矯詔中,卻讓陳瑀去替代陳溫。


    從最新的消息可以看出,陳瑀被趕走,去投奔袁術。


    可見陳溫沒有理會這個矯詔,做的比黃琬聰明。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陳瑀和陳溫大概率是同族,陳瑀和陳溫攤牌了。


    結果陳溫把陳瑀勸走了,畢竟他這個揚州刺史是真的,陳瑀這個揚州刺史是矯詔的。


    如果接受了矯詔,也就是說上了袁氏的戰船,以後想下船就不太容易。


    還不如,先維持局麵,我陳溫也不出兵,就觀察著,你陳瑀繼續去給袁家效力。


    這樣的話,一邊下注,一邊觀望,更安全。


    不過陳溫壽命不長,192年就病死了。


    ......


    在劉辯一邊點頭,一邊胡思亂想的同時,盧植繼續說道:“幽州與並州相通,


    劉虞既然為大司馬,而中郎將公孫瓚平定張純張舉叛亂時,就曾帶兵前往青州、冀州。


    可令重臣為使者,前往幽州,督兩人出兵冀州、青州。”


    聞言,司空崔烈忽然開口道:“此行非我莫屬啊!”


    說完,在不少人震驚的眼神中開口道:“我乃冀州博陵郡安平縣人,曾在幽州就職,有重名於北州。


    此去幽州,那劉虞和公孫瓚即便有反意,也斷然不敢殺我。


    我以天子節仗,督幽州兵進攻冀州,冀州北必然簞食壺漿來迎接,如此中山國、博陵郡(原安平國,184年安平王劉續因有罪而被誅殺,廢除安平國。)河間國及渤海郡,將為國家所有。”


    “這......”


    不少人看著崔烈,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


    知道你有重名在幽州,但這一般都是別人誇你,你這怎麽自己誇起自己了?


    而且你半價購買司徒的事情,被孝靈皇帝劉宏爆料之後,名聲就不太好嘍......


    崔烈假裝沒有看見眾人的神色,繼續道:“臣次子崔鈞州平為西河太守,為匈奴人所懼。


    我之車隊經雁門郡入幽州,亦無人敢當。


    嗯,還可以順道安撫一下雁門郡太守郭縕。


    聽聞他子淮少年俊傑,可推舉為童子郎,或經策試可入秘書監。


    不知陛下以為若何?”


    眾人:“......”


    劉辯:“......”


    此君真是個幹才啊,這麽大年紀,這麽高的位置了,還天天想著幹活。


    這麽好,這麽多的理由,我不讓你去都對不起你。


    哎,對了,郭縕的兒子淮不就是郭淮麽


    “崔卿乃是國之重臣,中流砥柱,豈可為此使者之務!”


    雖然心中已經認可了崔烈的請纓,但劉辯表麵上還是不能同意。


    這是上位者的禦下之道。


    就比如讓人衝鋒一樣,老大往往不會讓手下衝,而是說我去衝鋒。


    手下人一看這怎麽行,當即跳出說我去,我去。


    老大說這怎麽行,衝鋒可是要死的事,很危險。


    屬下一聽,不得了,那我們更要衝了。


    老大這時候流下幾滴眼淚......完美。


    當然,若是一群屬下都冷眼旁觀不搭腔,這夥人就可以都換掉了......


    崔烈是經年的老狐狸,哪裏聽不出劉辯的話外之音。


    若是不同意的話,直接說不同意就行了,幹嘛要誇我老人家,還什麽國之重臣,中流砥柱......


    “陛下,國之艱難,萬民倒懸,臣受國家厚愛,豈能獨善己身。


    當次節時,正是老臣發揮餘熱,為國盡忠的好時機。”


    “崔公!”


    “陛下!”


    於是一番帝愛臣忠的推辭戲碼表演,感人涕下之後。


    劉辯拜崔烈為上公太傅,持節督幽州牧劉虞,中郎將公孫瓚,與上公大將軍皇甫嵩一起平定袁氏叛亂事宜。


    崔烈當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他這個人還是很愛惜名聲的。


    當年為了當上三公,花了五百萬錢,結果劉宏不講武德,把這事抖了出來。


    導致他聲名受損。


    毫不客氣的說,以後的曆史記載中,這一定是他的汙點。


    而且前段時間,他憑借個人威勢,想去震懾董卓,結果反被噴了一臉,到了最後沒敢發作。


    這又是一個大汙點。


    怎麽洗刷這兩個汙點呢?


    那必須要立下莫大的功勞,最好能死節......


    這次幽州之行,或者死在劉虞麵前,或者立下平叛大功。


    “陛下,孫堅乃是猛將,袁術更是富有南陽之地,我們不能隻看冀州,而不看南方啊!”


    蔡邕提醒道,畢竟酸棗、豫州、南陽那邊有數十萬人。


    劉辯目光凝重:“最重要的還是冀州。”


    “都是中原之地,冀州為什麽這麽重要,以至於超過兗州、豫州和荊州?”


    蔡邕疑惑道。


    他心中很是不解,因為天子不但要把邊軍精銳調到河內,還因此封了兩個上公!


    上公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