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


    荀諶、逄紀、郭嘉、邴原、管貢等人相互看了一眼,接著或是思索,或是點頭。


    許攸此人,嘴是毒了點,但計謀和眼光確實不差。


    黎陽地處太行山和中原平原的過渡地帶,東臨黃河,西依清河水。


    是出入中原,溝通南北的咽喉要地,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黎陽?”


    袁紹順著冰龍一般的黃河,向西看去。


    他並不知道,在原本的曆史上,他和曹操將圍繞黎陽展開一場決定大勢的戰鬥。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置縣黎陽。


    曹操看到黎陽的重要性,於是在黎陽興建防備,準備作為對付袁紹的橋頭堡。


    誰知道劉備趁機反叛,打亂了曹操的布置。


    為了避免雙麵作戰,曹操隻得率領大軍極速前往徐州,擊敗劉備。


    而這個橋頭堡也就被袁紹趁機奪下,成為袁紹進攻曹操的中轉基地。


    接著袁紹渡過黃河,雖然在白馬、延津吃了敗仗,但戰略意圖卻已達到,直接推到曹操的最後一道防線——官渡。


    後來袁紹戰敗,也是第一時間逃回黎陽。


    到了黎陽,袁紹也就穩住了局麵。


    隨後,袁紹病死,曹操和袁譚袁尚又圍繞著黎陽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激戰。


    黎陽戰敗後,袁譚袁尚就隻能逃回鄴城,自此徹底失去和曹操爭雄的主動權。


    ......


    當然,此時駐紮黎陽的好處,是可以與武城成一個半包圍圈,形成對河內郡北部的戰略包圍態度。


    “韓冀州此前重兵於清河國等地,未必會同意我們出兵武城吧,畢竟武城與鄴城不過數裏。”


    華歆思索道。


    荀諶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天子要動兵,冀州肯定是重中之重。


    朱儁已經被調回雒陽,接下來,可能會有重臣大軍到河內郡。


    幽州牧劉虞雖和我們交好,但此事未必會站在我們這邊。”


    逄(pang,非逢)紀點點頭,道:“以我之見,劉幽州當以觀望為主,不過難保天子不派使者督促。


    更何況公孫瓚一向有大誌,定會有所動作。”


    袁紹點點頭,道:“必須要派一支使者去幽州,一定要穩住劉虞和公孫瓚。”


    這時,許攸又建議道:“可聯絡黑山賊張燕與匈奴人,封鎖道路,沿途截殺暴君的使者。”


    袁紹點點頭,思索一番,道:“善。”


    然而他看向眾人,道:“這些都是守成之策,難免有些被動,諸位還有良策,可主動出擊。


    如此有進,有退,方可保完全。”


    聞言,眾人紛紛開始思索,或是皺著眉頭,或是掐著胡子。


    這時,袁紹的目光落到郭嘉的身上。


    作為四世三公的袁家人,又是庶生子,他能做到今天的地步,自然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


    袁隗在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天下清流的領袖,誅殺宦官的先鋒官。


    無論是能力還是名聲,都遠遠勝過其他袁家二代。


    而他擅長的不僅有謀略、眼光,還有製衡。


    原本的曆史上,他帶著汝潁派係來到冀州,用汝潁係製衡冀州係。


    但同時,他在汝潁係內部,相互製衡。


    冀州派係裏同樣如此。


    之前謀主是荀諶,但他也重用郭圖,用來製衡荀諶。


    如今沒有了郭圖,他又開始準備重用郭嘉。


    這個說難聽的叫製衡麾下,避免一家獨大。


    說好聽點,也叫雨潤均沾,每個人都有發揮的空間。


    注意到袁紹的目光,年輕的郭嘉靈光一閃,開口道:“既然暴君會用使者,亂我等後方。


    那我等為何不能想方設法,擾亂暴君的後方呢?”


    這話一出,腦子飛快的許攸立馬進言道:“本初,韓約韓文約也是我們的好友啊。


    可行書一封,使劍客入涼州,約他攻打陳倉。”


    本初?


    袁紹微微愣住,隨即啞然失笑,道:“韓約已經改名叫韓遂了,這一來一去雖然太過遙遠,但也可以遙相呼應。


    若是能在司州引起叛亂,則更能讓暴君前後失據。”


    郭嘉進言道:“我聽聞暴君墾辟上林苑,三輔豪族無不怨言滿腹。


    又使三輔士孫瑞等,殺河東豪族數十家,若能將之串聯,則可擾亂地方。”


    這時,見被搶了風頭的許攸,大腦飛速的運轉,道:“三輔妖道駱曜,隱於藍田穀中,有眾數萬,若能與其勾連,則三輔必亂。”


    華歆否定道:“駱曜與張角不同,張角求變,他隻求生,素來教民眾隱匿之法,又豈會有變。


    他若有野心,白波穀之亂時,就要南北呼應,怎麽又會一直隱匿呢?”


    “此一時,彼一時也。”


    被郭嘉打開思路後,眾人的思路如泉水一般。


    逄紀開口道:“如今暴君在三輔屯田,流民皆去依附,如此一來,駱曜也就失去了根基。


    我們隻要稍加挑撥,許以重利,其必然謀動。”


    這時,袁紹的目光已經轉到了荀諶這裏。


    荀諶開口道“鍾繇頗有才幹。


    任一亂起,他都能夠平定。


    但韓遂遙相呼應,三輔豪族群起,駱曜叛亂,如此三番同起,其必然隻能求援於雒陽。


    則暴君必然調兵回轉,如此我們趁勢進攻,定能攻陷雒陽。”


    “妙是妙,但何人為使者去經營三輔呢?


    此人必然要是善於機變的幹才,而且要頗有勇武,最好能擅長騎射。”


    袁紹眉頭深深的皺起,不過目光卻更多的落在青州派係的身上。


    既然計策是汝潁派係出的,那麽執行者一定要是青州派係的人。


    如此,這個事情的功勞,才是雙方都有。


    注意到袁紹的目光,一些人自然心領神會。


    聰明人,自然會很快熟悉領導的處事風格。


    八廚之一的王章,開口道:“明公,我麾下有一人,可擔此職,隻不過他原是一名罪人,在外逃難。”


    “哈哈哈哈哈!”


    袁紹大笑起來,“大赦都幾次了,王兄如此說,豈不是小瞧我袁本初的胸襟了,敢問壯士姓名。”


    王章道:“此人複姓太史,名慈,字子義。身長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且擅長騎術。頗知路。


    年少時好學不倦,曾擔東萊郡奏曹史。


    後因郡守與刺史之間有嫌隙糾紛,是非曲直不能分,而刺史奏章已發。


    郡守求使者,太史慈慨然應允,快馬至雒陽,於公車門前等候刺史使者。


    見人而假以雒陽口音扮作公車司馬麾下,詢問奏章是否安然無恙,刺史使者不能識破,便把奏章拿出。


    太史慈趁機刀劈奏章,又挾持州吏到車中,好言相勸,說以利弊。


    州吏被其說服,兩人遂逃亡。


    然則太史慈卻又返回雒陽,把郡守的奏章奉到公車司馬處。


    以此,隻見郡守奏章,而不見刺史奏章,刺史也就被苛責,而郡守安然矣。”


    袁紹聞言,大喜道:“這正是我需要的良才幹將啊,不知太史子義現在何處?”


    王章道:“後刺史見責,太史慈為不使郡守為難,故避難於遼東。


    明公到了青州招兵,我可憐他的才能幹練,便使人邀請其回轉,如今正在我麾下,為軍侯。”


    “快請太史子義來,我當表其為三輔中郎將,以勾連三輔豪族和駱曜,以成大事!”


    袁紹喜不自勝,這真是瞌睡了來枕頭。


    王章所言,可見太史慈的機變與辯才,而且弓馬嫻熟,不正是此行的最好選擇麽?


    能說會道,就能忽悠人。


    弓馬嫻熟,一路暢通,說不過就打,打不過還可以跑......


    原本的曆史上,有一個同樣的人才,被袁紹所器重。


    那就是劉備劉玄德。


    官渡之戰時,劉備兩次從袁紹這邊穿過曹操的腹地,來到曹操的大後方。


    在汝南一塊勾連袁氏的本土勢力和黃巾賊寇,擾亂曹操的後方。


    第一次沒有成功,回去了。


    但第二次,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還斬殺了蔡陽。


    隻不過袁紹官渡敗的太突然,否則的話,劉備還有更多表現的空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