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蒯良拋來的善意,劉表並沒有直接接手。


    他而是微微一笑,隨即行禮道:“我既然是天子欽點,朝廷三公任命,尚書台共議的荊州牧。


    那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要安定一州,討伐叛逆。


    袁術盤踞在南陽,我當然要討伐。


    不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那也要先征兵,安定地方之後才能著手考慮。


    至於坐觀成敗?這種事情,還是要等我們安定荊州之後,看天下形勢。


    我努力做到的,就是不辜負國家,此為忠;


    對內,安定百姓,此為仁;


    對外,能與山東溝通,此為義。”


    聞言,蔡瑁和蒯越心中愈發無語,什麽時候,那個黨錮之禍的耿直清流太學生,變成了三麵逢源的老狐狸了......


    這時,蒯良進一步說道:“群眾不附的原因,正是出於仁之不足,群眾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於義之不足;


    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


    劉表:“......”


    好吧,他於是轉向蒯越,問道:“異度覺得呢?”


    劉表雖然沒有表達同意或者不同意,但這樣問的話,自然就是不太認可蒯良的建議。


    但不管怎麽說,蒯良說的都是場麵話......或者說是正確的話。


    這個時候,蒯越也不再藏著掖著了,直接道:“治太平時節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


    兵力不在於多,而在於能夠得到合適的人。


    袁術這個人有勇無謀,蘇代、貝羽都是隻有勇力的武夫,不值得憂慮。


    宗賊的首領大多貪婪殘暴,整日裏擔憂的都是他們的屬下是否忠心。


    我手下有一些平日有修養的人,如果派他們去用利益引誘宗賊首領,宗賊首領必定會自恃兵馬眾多而來。


    使君您就誅殺那些無道的人,然後安撫並任用他們的部眾。


    這樣一來,整個荊州的人都會樂於留在這個州,知道使君您品德高尚,必定會扶老攜幼而來。


    然後兵力聚集,眾人歸附,南邊占據江陵,北邊守住襄陽,荊州八郡可以用檄文來平定。


    袁術等人就算來了,也沒有什麽辦法了。。”


    蒯越說話時,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自信與果斷。


    聞言,劉表大喜,感慨不已道:“子柔之言,可以說是雍季之論。異度之計,可以說是臼犯之謀。”


    聞言,蔡瑁和蒯越神色一正,皆是都不敢再小瞧劉表。


    他簡簡單單的一個典故運用,不但誇讚了蒯良和蒯越,還指明了荊州的戰略發展方向,最後,還很隱晦的表達了個人的野望。


    劉表這句話中,提到了兩個曆史人物:雍季和臼犯。


    此二人都是春秋時晉文公手下的謀臣。晉、楚城濮之戰前夕,晉文公曾向二人問計。


    臼犯主張用詐謀。雍季說,詐謀雖能得逞於一時,但不是取勝的長久之術。


    後來,晉文公用詐術取勝,但在行賞時,卻把雍季排到臼犯前麵。


    左右不解,晉文公解釋說:“雍季的話,是對百世都有利的;臼犯的話,隻是為了一時的事務。哪裏有把一時的事務放在對百世都有利的事情之前的道理呢?”


    從劉表這句話中,自然可以看出他用詐謀定荊州,而又用仁義治荊州的戰略和政略。


    至於野望,他用雍季和臼犯比喻蒯良和蒯越,那他是誰?


    晉文公。


    其實蒯越的話,是總結和融入了蒯良的話。


    劉表這樣說,也就不會打消蒯良的積極性。


    ......


    在劉表與蒯越等人熱烈討論荊州事宜之際。


    劉辯也正與荀彧進行著深入的探討,而秘書郎們則在一旁專注地聽講。


    兩人的辯論,已經從荊州上升到大漢,從謀劃荊州,變成了權力的本質。


    “東漢的權力,看似掌握在天子手中。


    實則大部分落在豪族之手,他們不斷的分解,不斷的衝擊皇權。


    其實本質上,可能也不怪他們,因為皇權的本質,就是對他們打壓。” 劉辯這般說道。“所謂政令不出雒陽城,就是這個道理。”


    話說的有點讓人害怕,荀彧一個眼色


    楊修立刻舉起手,轉換話題的問道:“陛下,那究竟什麽是豪族呢?”


    “所謂豪族,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同姓同宗的集團。


    它是以一個大家族為核心,周圍有許多家庭和個人通過政治或經濟關係依附於它,從而合成一個豪族單位。


    有些豪族是先獲得了政治地位,隨後才建立起經濟勢力;而有的則是先擁有了經濟實力,再取得政治地位,並且這政治地位又進一步助力了經濟勢力的發展。


    倘若沒有政治地位,朕將其稱之為豪強。”


    劉辯侃侃而談,還沒有察覺到已經被人帶偏了節奏。


    荀彧微微點頭,說道:“豪族首先是一個關於‘族’的概念,它是以宗族勢力為依托,由直係家庭推及九族、同宗、宗族的一個龐大宗族。”


    這一附和,自然讓劉辯的感覺良好。


    於是,劉辯接著闡述道:“所謂‘宗族’,也稱作家族,一般是指由己身向上推至五代,‘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九族戚屬團體。


    若進一步推而廣之,也可以理解為具有同一男性始祖的父係血緣群體,通常指具有血緣關係的‘五服以外的共祖族人’。


    這種族實際上是家的延伸,一群人雖不同居、不合籍,也不共財,但仍以某些因素相互聯係,在現實的政治、社會或經濟層麵中或多或少地成為一體,這便是族。


    以血緣聯係緊密的為家族,稍疏者為宗族。


    當家的稱為宗家,其餘的則是分家,這與皇室極為相似。


    當家的是皇親國戚,不當家的便是漢室宗親。”


    “豪族還有什麽特點呢?規模很大嗎?” 桓階問道,年少的他,眼中滿是求知的渴望。


    荀彧微微一笑,心中則驚歎不已。


    本就是想轉一下話題,沒想到,沒想到國家說出來這麽多道道。


    感情天子這是把豪族都研究得極為透徹啊。


    如今反倒是借著這個由頭,又開始給這些秘書郎們 “洗腦”。


    這個,算不算我預判了你會預判我的預判......


    後續的事情,真的很難預料。


    “沒錯,豪族的第二個特點是‘大’或者‘豪’,即規模龐大,勢力強盛,依附的人口眾多;


    第三個特點是‘久’,即世代沿襲,最終形成世族。


    比如世代公族、世代公卿、世代兩千石等等,相當於一定等級的劃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