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農楊氏,三世三公。


    楊修的祖父楊賜、曾祖父楊秉,玄祖父楊震皆曾位列三公之位。


    楊家的門生故吏雖不如袁氏那般眾多,但數量也不少。


    “關西孔子”“四知先生” 以及大鳥的典故,皆源自楊家。


    當然,在楊賜故去後,楊家明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壓。


    楊彪為了位列三公、搶班奪權,更是得罪了天子。


    幸好,楊彪的奪權之舉隻是針對袁氏,並非針對天子,所以隻是被免官禁錮在家。


    另外,楊琦果斷站隊天子,也是他能存活下來的原因之一。


    如今楊琦位列九卿,更進一步成為三公也是遲早之事。


    此外,還有護羌校尉楊瓚、鳥擊都尉楊儒,都在外掌握著兵權,說楊家是超一品的世家,倒也勉強算得上。


    不然的話,楊修這個宗子就算再聰明,也不可能還能進入秘書監任職。


    楊家隻是楊彪倒了,而非整個家族都垮了。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劉辯有時推測,在真實的曆史上,可能是袁隗一家獨大,欲要掌控朝綱內外,成為新的類似霍光那樣的權臣。


    但大將軍府中的部分非袁氏勢力、袁隗的馬仔董卓以及楊彪等幾撥人相互勾結,最終廢掉天子,拉下袁隗。


    雖然曆史上的記載很簡略,但從利益的分配上來看,在拿掉袁氏之後,楊彪直接從太中大夫成為司空,同年十二月又成為司徒,顯然是分到了極大的一塊蛋糕。


    若說楊彪僅僅是因為名聲,就如同黎元洪一般被推舉上高位,劉辯是絕不相信的。馬


    日磾的名聲在當時可不比楊彪差,而且馬家在扶風,與董卓的關係天然更為親近。


    隻不過隨後不久,董卓和楊彪之間顯然產生了矛盾,於是董卓掀桌子,提拔王允,擠走了楊彪。


    董卓雖也算是士族,但生活經曆上更像是邊關的武夫,邊關武夫做事,自然更喜歡用刀子…… 雖然他已經處於不適宜動刀子的高位。


    這一點上,自然是楊彪沒有想到的,後來,不知道有沒有後悔。


    畢竟他和袁家也是有關係的,他娶了袁紹的妹妹......


    “楊家,算是一品世家中的佼佼者,畢竟還沒有做到那種隱隱成為士大夫領袖的地位。”


    劉辯說道,潛在意思便是楊家差的就是還沒能成為政治牌桌上的一方勢力或者勢力代表。


    連桌子都上不了,談什麽超品呢?


    而在之前的袁氏,已經算是士大夫派係的代表或者領袖,與外戚大將軍府派係、宦官派係三足鼎立。


    “我對一品世家的定義,需要家中有經學大師,三代都有三公九卿才行,而楊家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聞言,王粲忍不住又道:“陛下的定義非常準確,經學大師,那便是學術係,才能有更多的門生,以提供知識基礎。


    三公九卿,那就是官宦係,才能有更多的故吏,才能獲得更多的權力和利益。”


    “哈哈哈,王粲,你這麽激動,是不是因為這個一品世家裏有你們王家。” 桓範忽然笑道。


    “哼!” 王粲冷哼一聲,不置可否。


    王粲的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期擔任太尉;祖父王暢以執法嚴明著稱,也曾擔任司空。


    目前雖然父親王謙僅僅為光祿大夫,但荊州若是平定,後麵進入九卿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說是三世公卿,也沒毛病,而且王家也是世代的豪族,明習經學。


    屬於在野教書是院士,在朝堂做官是三公的典型。


    曾祖父王龔,曾經舉薦過陳蕃。


    祖父王暢,提攜黃琬,與陳蕃交好,現在的荊州牧劉表,也是王暢的學生。


    當年劉表能在解除黨錮之禍後進入大將軍府,自然少不了王暢兒子王謙,時任大將軍府長史王謙的提拔。


    而王謙之所以敢拒絕和大將軍何進結為兒女親家,也是有來自家族的底氣。後來王粲之所以拒絕娶劉表的女兒……


    好吧,這家人,這方麵貌似都有些頭鐵,說好聽點叫文人風骨……


    可憐的劉表,被惡心到了之後,還把女兒嫁給了王粲的族兄王凱。


    不過後麵的記載就不客氣了,無論是《博物記》,還是其他記載,都是劉表的女兒嫌王粲長得醜。甚至還說劉表見了王粲,說是王粲長得矮小……


    這個八成就是劉氏後人的說法了。


    比方一下,王粲是王氏公司的董事長,你父親要把你嫁給他,你覺得董事長長得醜,然後嫁給了董事長的一個堂兄…… 這事怎麽看都透著吊詭。


    後來,王粲仕途不順,文學上的才華倒是得以發揮。


    不但名列建安七子,還與曹植並稱曹王,算是成就比較高的。


    不知道他的兩個兒子,是不是遺傳了他的風骨。


    可惜到了曹丕這裏就沒有再慣著他們。


    或者說曹丕的心胸遠不如劉表,後來牽扯到吊詭的魏諷謀反案,兩個兒子都被曹丕殺了。


    ......


    “這件事情,就交付於異度和德珪了!”


    劉表微目光鄭重地投向蔡瑁和蒯越,語氣中蘊含期許。


    蔡瑁與蒯越相互對視一眼,眼神中皆流露出鄭重的神色。


    “此事欠妥。” 蒯良忽然開口說道。他微微蹙起眉頭,麵容上卻是憂慮之色。


    “這,究竟是為何故?” 劉表滿臉疑惑,微微側過頭去看向蒯良,眼神中充滿了詢問之意。


    蒯良緩緩說道:“這些宗賊雖自恃勢力強大,然其生性多疑。


    倘若異度和德珪一同出麵邀請,他們定會心生疑慮,懷疑我們是否與府君達成協議,進而謀害他們。


    若僅由異度和德珪其中一人相邀,他們則不會有此疑慮。” 蒯良說話之時,表情嚴肅,眼神中透露出對局勢的深刻洞察。


    聞此言,眾人紛紛點頭,臉上露出思索之色,顯然都認為蒯良所言極是。


    事情確實是這般道理。


    蔡瑁心中一動,秉持著平衡的考量,便主動請纓道:“那便由某來邀請和行事吧。”


    他神色自信。


    從正確的策略來講,既然眾人皆已至此,功勞必然要平分。


    府君采納了蒯家的計謀,那自然應由我蔡家來執行,這才是正確的平衡之法。如此方能確保此事若成,兩家皆能分得功勞。


    “不妥。” 這次發話的還是蒯良。


    蒯越聞言,的臉上表情平靜。


    劉表微微一怔,臉上露出驚訝之色。


    蔡瑁更是瞪大了眼睛,眼中滿是難以置信與憤怒。


    他緊緊地盯著蒯良,仿佛在質問他為何要反對。


    蒯良硬著蔡瑁的目光,絲毫不虛,反而認真地說道:“德珪兄性格豪爽大氣,不拘小節,豪邁不羈。


    但卻常常自我欣賞、自我愉悅。


    故而行事充滿任俠義氣。


    若是德珪兄出麵邀請,恐怕宗賊不敢前來歸附。”


    劉表微微點頭,若有所思。


    蔡瑁的牙齒咬得咯咯作響,臉色漲得通紅,顯然是被蒯越的話激怒了。但他又不好發作,隻能強忍著心中的怒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落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