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隨著荊州牧劉表的到來,和連番的手段。
整個荊州已經徹底沸騰起來。
作為曾經的太學生中的名人,被禁錮二十年的清流,劉表在士大夫的圈子中名聲並不差。
當然,其也不僅僅是有名聲,用後世的話說,政治資源,也是有一些的。
......
孫堅一直以來擔憂的問題,不可避免地完全顯現出來。
他在後方安排了眾多人手,本是想以此鞏固自己在荊州的統治,確保自己的勢力能夠牢牢紮根在這片土地上。
然而,這些人來自不同的派係,各自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和野心。
他們雖然在表麵上聯合起來,但實際上內部矛盾重重。
如果沒有事情的話,可能會維持原樣,可一旦遭遇海浪的衝擊,便會瞬間崩塌。
現在,劉表便是這個海浪。
其實,孫堅自己又何嚐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但問題還是來自於孫堅的認知,通俗點說,就是野心和能力的不匹配。
孫堅的能力,做先鋒大將,甚至一軍統帥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若是想做爭奪天下的諸侯,那政治能力就顯得太過幼稚了。
他身邊也缺少可以為之謀劃的良臣。
長史公仇稱看似一心,實際上孫堅根本摸不清楚。
若是把公仇稱留在這邊,一統全局的話,或許根本不會出現劉表一到,局勢就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萬一公仇稱有了自立之心,他孫堅又該如何是好?
最起碼,在先前的時候,孫堅是有這方麵擔憂的。
歸根結底,還是孫堅的底子實在太薄。
能夠快速起來,主要依靠殺戮和軍功來震懾眾人。
在他風頭無兩的時候,自然一切都一帆風順,眾人迫於他強大的武力,不得不暫時屈服。
但隻要遭遇到一點挫折,或者有一個強人站出來,他那看似龐大的基本盤也就瞬間崩塌了。
因為,荊州的基本盤,實際上還是掌握在那些豪族手中。
而豪族們從心底裏並不認同他孫堅。
他們隻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來重新調整自己的立場,以確保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孫堅有個足夠遠視的謀臣,他可能都會勸說孫堅不要插手到討伐暴君的活動中,老老實實的待在長沙郡,所謂,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也就是先苟起來發展,當外麵打出狗腦子後,再出去收割。
......
蒯良趕到的時候,劉表已經歇息了。
這種情形,其實已經清晰了,蒯良看著眼前的場景,心中暗自思量著局勢的變化。
他的目光緩緩落在得意洋洋的蔡瑁身上,那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隨後,蒯良微微一笑,滿麵春風。
仿佛前幾日的暗戰,仿佛他壓製蔡家,都不曾存在過一般。
“令叔父身體安好?”
“得子柔掛念,叔父身體康健,每日精神矍鑠,仍操心著家中諸事。”
“不知道蔡公對荊州局勢如何看待?”
“不過令我等聽從國家之命罷了。”
兩人不鹹不淡的說了幾句。
不過,蒯良一直在詢問蔡伯起的意見,還是讓蔡瑁有些不爽。
就在他神色逐漸陰沉,準備逐客的時候,蒯良忽然道:“如今荊州局勢變幻莫測,我們世家還是要合力而為才好,萬不可自相爭鬥。
尤其我們蔡蒯兩家,須要進退同力。”
見蒯良開始說正事,蔡瑁也不再藏著掖著:“既然進退同力,那須要以何人為主?”
蒯良說道:“蔡家在荊州根基深厚,威望頗高。
若蔡家能在這風雲之際挺身而出,引領各方,定能使荊州穩定繁榮。
以蔡家為主導,各方齊心協力,荊州何愁不興?”
聞言,蔡瑁冷笑道:“不是我驕矜自喜麽?”
蒯良依舊是溫和的笑容:“不止德珪驕矜自喜,吾又何嚐不驕矜自喜?
如吾等這樣粗通經文,不識軍略的儒士都驕矜自喜。
又何況是德珪這樣文武雙全,可出將入相,以分家之子有宗家之望的英雄呢?”
“哈哈哈哈,子柔所言,我之所想也!”
蔡瑁被蒯良恭維幾句後,愈發洋洋得意起來。
他挺直了腰杆,眼神中滿是驕傲,仿佛自己已經成為了荊州的主宰。“隻要是我蔡瑁掌事,當與子柔共進退。”
兩人私底下也就再次達成了之前就達成過一次的合作協議。
那是蔡瑁和蒯越、蒯良拜會劉表之前。
第二日返回宜城後,在蒯良的建議下,劉表開始了他的後續操作。
要想真正掌控荊州,必須果斷采取行動,實行雷霆一擊。
在孫堅和袁術根本沒有反應過來之際,站穩腳跟。
畢竟,若是兩人拚著南陽不要,來南郡和他爭奪荊州,所謂蔡蒯黃龐,大概率會立即倒戈相向。
高明的棋手,在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中,必須盡快落下關鍵的棋子。
於是,他任命蔡瑁為江夏太守,讓陳生帶路,率領部眾前往江夏郡。
這一決策,既是對蔡瑁的信任,也是對陳生的考驗。
蔡瑁得到任命後,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江夏郡大展宏圖的未來。
與此同時,劉表又令勇猛善戰的黃祖帶兵前去江陵,目標直指長沙太守蘇代和華容縣長貝羽。
那浩浩蕩蕩的隊伍,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奔騰在荊州大地上。士兵們身著鎧甲,手持兵器,士氣高昂。
另外,劉表還傳檄各個郡縣的郡守和縣長,要求他們前來宜城,拜會他這個牧守,並上計境內的工作。
整個荊州大地,穿行如梭,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即將到來的風暴,那壓抑的氛圍讓人喘不過氣來。
實際上,劉表也就是在逼著這些人站隊。
現在過來也不太可能,但有沒有回信表忠心,接下來做什麽事情,他劉表都會看在眼裏。
這一舉措,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一時之間,各個郡縣都陷入了雞飛狗跳的狀態。
那些郡守和縣長們,有的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應對;有的則在盤算著自己的利益,思考著是否應該順從劉表的命令。
他們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如同迷失方向的船隻,不知該駛向何方。
那迷茫與不安的情緒在他們心中蔓延,畢竟,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後果。
蘇代和貝羽得知黃祖來襲,心中十分驚怒。
他們深知黃祖的勇猛善戰,也明白自己麵臨的巨大壓力。
在荊州,黃祖的名字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們的心頭。
尤其是,他們的同事說過,黃祖隻能遠勝於他。
華容縣的縣長貝羽,開始加緊招募士卒,準備正麵相抗。
而長沙太守蘇代,則是在郡守府中來回踱步,臉上滿是焦慮之色。
“黃祖勇猛善戰,麾下賓客如雲,我們如何抵擋?”
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和恐懼。
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一方麵,他不想輕易放棄領地,畢竟權力,有誰舍得丟棄。
更何況,若是守不住長沙郡,後麵怎麽給孫堅交代?
有人建議道:“府君怕什麽,他再厲害,還能比孫使君厲害?
而且有貝羽頂在前方,我們隻需要供應糧草就好。”
蘇代歎了口氣,回道:“也隻有先這樣了!
傳令,讓豪強大戶們多出些糧草。”
然而,他心中的不安卻絲毫沒有減少。
這隻是權宜之計,真正的危機還在後麵。
他望著窗外,心中充滿了憂慮,不知道未來會走向何方。
果不其然,在荊南四郡,局勢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那些孫堅的親信,自然尋思對抗到底,但其他一些人,則是心思啟動。
他們在權衡利弊之後,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
尤其那些豪強大族,他們可不想在家鄉開戰......畢竟在家鄉打仗,拉的是他們的丁,吃的是他們的糧,燒的是他們的家,禍害的是他們的糧食。
於是,不少豪強大戶的族長聚集到了桂陽縣長張羨的府中。
作為南陽張家,張機的族人,張羨在桂陽和零陵很有威望。
而他也收到張機和劉表的信。
此刻坐在書房中,手中拿著信箋,反複閱讀著上麵的文字。
窗外的陽光灑在他的臉上,卻無法驅散他心中的疑慮。
張羨深知,隨著時間的發酵,孫堅在荊州的勢力會逐漸衰落,而劉表則會不斷的壯大。在此坐觀成敗,不如反戈一擊。
但問題就在於,孫堅會不會殺回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張羨決定站隊劉表和朝廷。
想到這裏,他開口道:“把那些豪強們請進來吧。”
......
南陽張家,深耕荊南多年,有著深厚的根基和影響力。
一時之間,群起相應。
原本親近孫堅的桂陽和零陵的太守,紛紛逃走。
他們在這強大的壓力下,哪裏有抵抗的勇氣。
而張羨整頓兵馬,準備兵分兩路,進攻長沙和武陵。
消息很快傳出。
蘇代、貝羽得知張羨的行動後,徹底崩潰。
也更加驚慌失措。
原本以為是在包圍對方,怎麽忽然之間,自己就被包圍了呢?
隨後不久,兩人放棄了自己的領地,紛紛逃走。
聽聞兩人逃走之後,獨木難支的武陵太守曹寅也解去印綬逃走。
而江夏郡,因為江夏太守劉祥幾乎帶走了大部分郡兵,又有陳生帶路,以至於蔡瑁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光複全境。
蔡瑁帶領著士兵們,順利地進入各個城池,接收了江夏郡的統治。
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整個荊州,南方六郡換了個新天。
......
消息如同一道迅疾的閃電,瞬間傳到了宛縣。
袁術在聽到這個消息的刹那,霍然從座位上站起,臉上滿是震驚之色。
他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梁骨迅速蔓延開來,原本因酒而有些混沌的頭腦也在瞬間清醒,酒意消散得無影無蹤。
實際上,早在襄陽陳生和張虎投降的時候,他就得知了消息。
不過當時謀士和他的分析,不過是讓荊南六郡先亂起來。
這樣的話,孫堅沒有了根基,反而會徹底的依附他袁術,成為他的大將。
而不是現在這種類似聯盟的狀態。
所以他一方麵把消息輕飄飄的傳過去,一方麵開始調度兵馬。
誰知道,他攻打劉表的兵馬還沒有調度好,對方已經掌控了荊南六郡。
“這,這可如何是好?”
袁術心中充滿了不安,連忙讓人傳召閻象、楊弘、劉馥等謀士前來商議對策。
他在廳中來回踱步,焦慮的情緒如同烏雲一般籠罩在心頭。
一方麵,是怎麽和孫堅交代,穩住對方,一方麵是深感一把大寶劍懸在了後背上。
原本的神態此刻已被慌亂所取代。
不一會兒,幾位謀士匆匆趕來。
閻象神色凝重,楊弘滿臉憂慮,劉馥也是眉頭緊蹙。
袁術迫不及待地說道:“如今劉表來勢洶洶,局勢危急啊。
孫堅的地盤全丟了,我們該如何穩住孫堅,抵禦劉表的進攻?這可真是讓我頭疼不已啊!”
閻象微微沉思片刻,率先開口道:“主公,如今之計,可表孫堅為豫州刺史。
聽聞孔伷已然去世,若孫堅能得豫州刺史之位,必能增強其對我們的依賴,從而穩住他。
且我們隻有橫跨豫州和南陽,才能穩住局勢。
同時,我們應繼續向盟主求救。”
楊弘聽後,微微點頭,他罕見的沒有和閻象爭辯,而是接著說道:“閻公所言極是。
孫堅勇猛善戰,若能為我們所用,必能成為抵禦劉表的重要力量。
而豫州之地,戰略位置重要,若能掌控,對我們大有裨益。
隻是,這其中也存在一定風險,若孫堅勢力壯大,日後恐難以控製。”
劉馥則皺著眉頭說道:“這個時候,考慮的應該是怎麽先活下來。”
此話透露出深深的憂慮,道出這場危機的嚴重性。
難得見麾下眾人沒有其他意見,袁術也就明白過來,事情隻能這麽做了。
“備快馬,我要親自前往犨縣,鼓舞士氣,並表孫堅為豫州刺史,統禦豫州的兵馬。”
整個荊州已經徹底沸騰起來。
作為曾經的太學生中的名人,被禁錮二十年的清流,劉表在士大夫的圈子中名聲並不差。
當然,其也不僅僅是有名聲,用後世的話說,政治資源,也是有一些的。
......
孫堅一直以來擔憂的問題,不可避免地完全顯現出來。
他在後方安排了眾多人手,本是想以此鞏固自己在荊州的統治,確保自己的勢力能夠牢牢紮根在這片土地上。
然而,這些人來自不同的派係,各自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和野心。
他們雖然在表麵上聯合起來,但實際上內部矛盾重重。
如果沒有事情的話,可能會維持原樣,可一旦遭遇海浪的衝擊,便會瞬間崩塌。
現在,劉表便是這個海浪。
其實,孫堅自己又何嚐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但問題還是來自於孫堅的認知,通俗點說,就是野心和能力的不匹配。
孫堅的能力,做先鋒大將,甚至一軍統帥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若是想做爭奪天下的諸侯,那政治能力就顯得太過幼稚了。
他身邊也缺少可以為之謀劃的良臣。
長史公仇稱看似一心,實際上孫堅根本摸不清楚。
若是把公仇稱留在這邊,一統全局的話,或許根本不會出現劉表一到,局勢就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萬一公仇稱有了自立之心,他孫堅又該如何是好?
最起碼,在先前的時候,孫堅是有這方麵擔憂的。
歸根結底,還是孫堅的底子實在太薄。
能夠快速起來,主要依靠殺戮和軍功來震懾眾人。
在他風頭無兩的時候,自然一切都一帆風順,眾人迫於他強大的武力,不得不暫時屈服。
但隻要遭遇到一點挫折,或者有一個強人站出來,他那看似龐大的基本盤也就瞬間崩塌了。
因為,荊州的基本盤,實際上還是掌握在那些豪族手中。
而豪族們從心底裏並不認同他孫堅。
他們隻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來重新調整自己的立場,以確保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孫堅有個足夠遠視的謀臣,他可能都會勸說孫堅不要插手到討伐暴君的活動中,老老實實的待在長沙郡,所謂,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也就是先苟起來發展,當外麵打出狗腦子後,再出去收割。
......
蒯良趕到的時候,劉表已經歇息了。
這種情形,其實已經清晰了,蒯良看著眼前的場景,心中暗自思量著局勢的變化。
他的目光緩緩落在得意洋洋的蔡瑁身上,那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隨後,蒯良微微一笑,滿麵春風。
仿佛前幾日的暗戰,仿佛他壓製蔡家,都不曾存在過一般。
“令叔父身體安好?”
“得子柔掛念,叔父身體康健,每日精神矍鑠,仍操心著家中諸事。”
“不知道蔡公對荊州局勢如何看待?”
“不過令我等聽從國家之命罷了。”
兩人不鹹不淡的說了幾句。
不過,蒯良一直在詢問蔡伯起的意見,還是讓蔡瑁有些不爽。
就在他神色逐漸陰沉,準備逐客的時候,蒯良忽然道:“如今荊州局勢變幻莫測,我們世家還是要合力而為才好,萬不可自相爭鬥。
尤其我們蔡蒯兩家,須要進退同力。”
見蒯良開始說正事,蔡瑁也不再藏著掖著:“既然進退同力,那須要以何人為主?”
蒯良說道:“蔡家在荊州根基深厚,威望頗高。
若蔡家能在這風雲之際挺身而出,引領各方,定能使荊州穩定繁榮。
以蔡家為主導,各方齊心協力,荊州何愁不興?”
聞言,蔡瑁冷笑道:“不是我驕矜自喜麽?”
蒯良依舊是溫和的笑容:“不止德珪驕矜自喜,吾又何嚐不驕矜自喜?
如吾等這樣粗通經文,不識軍略的儒士都驕矜自喜。
又何況是德珪這樣文武雙全,可出將入相,以分家之子有宗家之望的英雄呢?”
“哈哈哈哈,子柔所言,我之所想也!”
蔡瑁被蒯良恭維幾句後,愈發洋洋得意起來。
他挺直了腰杆,眼神中滿是驕傲,仿佛自己已經成為了荊州的主宰。“隻要是我蔡瑁掌事,當與子柔共進退。”
兩人私底下也就再次達成了之前就達成過一次的合作協議。
那是蔡瑁和蒯越、蒯良拜會劉表之前。
第二日返回宜城後,在蒯良的建議下,劉表開始了他的後續操作。
要想真正掌控荊州,必須果斷采取行動,實行雷霆一擊。
在孫堅和袁術根本沒有反應過來之際,站穩腳跟。
畢竟,若是兩人拚著南陽不要,來南郡和他爭奪荊州,所謂蔡蒯黃龐,大概率會立即倒戈相向。
高明的棋手,在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中,必須盡快落下關鍵的棋子。
於是,他任命蔡瑁為江夏太守,讓陳生帶路,率領部眾前往江夏郡。
這一決策,既是對蔡瑁的信任,也是對陳生的考驗。
蔡瑁得到任命後,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江夏郡大展宏圖的未來。
與此同時,劉表又令勇猛善戰的黃祖帶兵前去江陵,目標直指長沙太守蘇代和華容縣長貝羽。
那浩浩蕩蕩的隊伍,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奔騰在荊州大地上。士兵們身著鎧甲,手持兵器,士氣高昂。
另外,劉表還傳檄各個郡縣的郡守和縣長,要求他們前來宜城,拜會他這個牧守,並上計境內的工作。
整個荊州大地,穿行如梭,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即將到來的風暴,那壓抑的氛圍讓人喘不過氣來。
實際上,劉表也就是在逼著這些人站隊。
現在過來也不太可能,但有沒有回信表忠心,接下來做什麽事情,他劉表都會看在眼裏。
這一舉措,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一時之間,各個郡縣都陷入了雞飛狗跳的狀態。
那些郡守和縣長們,有的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應對;有的則在盤算著自己的利益,思考著是否應該順從劉表的命令。
他們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如同迷失方向的船隻,不知該駛向何方。
那迷茫與不安的情緒在他們心中蔓延,畢竟,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後果。
蘇代和貝羽得知黃祖來襲,心中十分驚怒。
他們深知黃祖的勇猛善戰,也明白自己麵臨的巨大壓力。
在荊州,黃祖的名字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們的心頭。
尤其是,他們的同事說過,黃祖隻能遠勝於他。
華容縣的縣長貝羽,開始加緊招募士卒,準備正麵相抗。
而長沙太守蘇代,則是在郡守府中來回踱步,臉上滿是焦慮之色。
“黃祖勇猛善戰,麾下賓客如雲,我們如何抵擋?”
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和恐懼。
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一方麵,他不想輕易放棄領地,畢竟權力,有誰舍得丟棄。
更何況,若是守不住長沙郡,後麵怎麽給孫堅交代?
有人建議道:“府君怕什麽,他再厲害,還能比孫使君厲害?
而且有貝羽頂在前方,我們隻需要供應糧草就好。”
蘇代歎了口氣,回道:“也隻有先這樣了!
傳令,讓豪強大戶們多出些糧草。”
然而,他心中的不安卻絲毫沒有減少。
這隻是權宜之計,真正的危機還在後麵。
他望著窗外,心中充滿了憂慮,不知道未來會走向何方。
果不其然,在荊南四郡,局勢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那些孫堅的親信,自然尋思對抗到底,但其他一些人,則是心思啟動。
他們在權衡利弊之後,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
尤其那些豪強大族,他們可不想在家鄉開戰......畢竟在家鄉打仗,拉的是他們的丁,吃的是他們的糧,燒的是他們的家,禍害的是他們的糧食。
於是,不少豪強大戶的族長聚集到了桂陽縣長張羨的府中。
作為南陽張家,張機的族人,張羨在桂陽和零陵很有威望。
而他也收到張機和劉表的信。
此刻坐在書房中,手中拿著信箋,反複閱讀著上麵的文字。
窗外的陽光灑在他的臉上,卻無法驅散他心中的疑慮。
張羨深知,隨著時間的發酵,孫堅在荊州的勢力會逐漸衰落,而劉表則會不斷的壯大。在此坐觀成敗,不如反戈一擊。
但問題就在於,孫堅會不會殺回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張羨決定站隊劉表和朝廷。
想到這裏,他開口道:“把那些豪強們請進來吧。”
......
南陽張家,深耕荊南多年,有著深厚的根基和影響力。
一時之間,群起相應。
原本親近孫堅的桂陽和零陵的太守,紛紛逃走。
他們在這強大的壓力下,哪裏有抵抗的勇氣。
而張羨整頓兵馬,準備兵分兩路,進攻長沙和武陵。
消息很快傳出。
蘇代、貝羽得知張羨的行動後,徹底崩潰。
也更加驚慌失措。
原本以為是在包圍對方,怎麽忽然之間,自己就被包圍了呢?
隨後不久,兩人放棄了自己的領地,紛紛逃走。
聽聞兩人逃走之後,獨木難支的武陵太守曹寅也解去印綬逃走。
而江夏郡,因為江夏太守劉祥幾乎帶走了大部分郡兵,又有陳生帶路,以至於蔡瑁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光複全境。
蔡瑁帶領著士兵們,順利地進入各個城池,接收了江夏郡的統治。
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整個荊州,南方六郡換了個新天。
......
消息如同一道迅疾的閃電,瞬間傳到了宛縣。
袁術在聽到這個消息的刹那,霍然從座位上站起,臉上滿是震驚之色。
他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梁骨迅速蔓延開來,原本因酒而有些混沌的頭腦也在瞬間清醒,酒意消散得無影無蹤。
實際上,早在襄陽陳生和張虎投降的時候,他就得知了消息。
不過當時謀士和他的分析,不過是讓荊南六郡先亂起來。
這樣的話,孫堅沒有了根基,反而會徹底的依附他袁術,成為他的大將。
而不是現在這種類似聯盟的狀態。
所以他一方麵把消息輕飄飄的傳過去,一方麵開始調度兵馬。
誰知道,他攻打劉表的兵馬還沒有調度好,對方已經掌控了荊南六郡。
“這,這可如何是好?”
袁術心中充滿了不安,連忙讓人傳召閻象、楊弘、劉馥等謀士前來商議對策。
他在廳中來回踱步,焦慮的情緒如同烏雲一般籠罩在心頭。
一方麵,是怎麽和孫堅交代,穩住對方,一方麵是深感一把大寶劍懸在了後背上。
原本的神態此刻已被慌亂所取代。
不一會兒,幾位謀士匆匆趕來。
閻象神色凝重,楊弘滿臉憂慮,劉馥也是眉頭緊蹙。
袁術迫不及待地說道:“如今劉表來勢洶洶,局勢危急啊。
孫堅的地盤全丟了,我們該如何穩住孫堅,抵禦劉表的進攻?這可真是讓我頭疼不已啊!”
閻象微微沉思片刻,率先開口道:“主公,如今之計,可表孫堅為豫州刺史。
聽聞孔伷已然去世,若孫堅能得豫州刺史之位,必能增強其對我們的依賴,從而穩住他。
且我們隻有橫跨豫州和南陽,才能穩住局勢。
同時,我們應繼續向盟主求救。”
楊弘聽後,微微點頭,他罕見的沒有和閻象爭辯,而是接著說道:“閻公所言極是。
孫堅勇猛善戰,若能為我們所用,必能成為抵禦劉表的重要力量。
而豫州之地,戰略位置重要,若能掌控,對我們大有裨益。
隻是,這其中也存在一定風險,若孫堅勢力壯大,日後恐難以控製。”
劉馥則皺著眉頭說道:“這個時候,考慮的應該是怎麽先活下來。”
此話透露出深深的憂慮,道出這場危機的嚴重性。
難得見麾下眾人沒有其他意見,袁術也就明白過來,事情隻能這麽做了。
“備快馬,我要親自前往犨縣,鼓舞士氣,並表孫堅為豫州刺史,統禦豫州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