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有得有失
小白臉穿到現代變少爺 作者:愛吃印度羊肉的喬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教了孔姝元沒多久,李凡也出現了,他確實看不慣陶遴,因為陶遴不良於行,孔姝元對他就格外小心,本來李凡就擔心自己不懂音樂,和女朋友沒有共同話題。
這一下出現一個音樂造詣高,還長得不賴,且又是惹人憐愛的身體狀況,李凡沒辦法不介意。
他認識陶遴的時候,陶遴還沒對這個世界放下戒心,對上他就更戒備,這讓李凡誤以為陶遴對他有敵意。
一來二去的,李凡對陶遴防備又不爽。
偏孔姝元在這方麵神經大條,她注意不到李凡的小情緒,隻會在李凡對陶遴不滿時壓製他。
每次孔姝元提到成熟多才的陶老師都會迎來李凡的隱秘白眼,時間一長,李凡就找到了抗衡的對象,他提趙淩。
孔姝元說陶老師年少有為,李凡就陰陽怪氣:
“陶老師三十幾了有點資曆不是應該的嗎?要說年少有為還得是我們小淩,小小年紀百花齊放的。”
孔姝元說陶遴沉穩,李凡就說:
“沉穩?他三十好幾了還不沉穩那不成人來瘋了,我們小淩才是真的穩重,十來歲呢知禮得體,進退有度的。”
提的次數多了,有時陶遴在場李凡也顧不上,孔姝元就會生氣替陶遴說話。
“……趙淩趙淩!你咋不說你自己多能耐呢?”
李凡被噎了一下,不過沒等他為自己正名,陶遴先激動上了。
他眼神變得恐怖,盯著小情侶追問趙淩是誰。
李凡還以為陶遴也煩了,還心虛了一下。
但陶遴的態度很嚴肅,孔姝元對趙淩了解不多,是李凡給陶遴介紹的趙淩。
李凡還暗戳戳的墊高趙淩,把人所有會的東西都提溜出來,末了還補一句“這孩子靈氣天賦都是一等一的!”
陶遴卻沒有生氣,反而瞪圓了眼睛,連孔姝元看出來他情緒不對。
過了好半天陶遴才勉強恢複平靜,但還是很在意趙淩的樣子。
這事過後沒幾天,孔姝元就提起要聽趙淩彈奏“高山流水”……
“那小子說……他那弟弟圍棋書法古琴都是頂尖,我就知道八九不離十了。”
陶遴似笑非笑的看著趙淩。
他在郡主府那段時日也算對趙淩了解頗深,他知道這個被圈養在後院的戲子沒有那麽簡單,並不如外界傳言——僅靠一副好皮囊就迷住了郡主心竅。
趙淩識詩書,擅禮樂,如李凡而言,他天賦極佳又靜得下心,學什麽都是一點即通。
陶遴惜才,所以他允諾趙淩,如果有一日郡主開恩放他出府,便來投奔他……
趙淩垂眸,心裏有幾分心虛,其實他會的那些在前世並不算什麽,琴棋書畫在大家門戶裏隻是小打小鬧。
不過到了這裏,這個時代科技產品飛速普及,人們打發時間的玩意太多,要學的新東西也太多。自然就分不出太多時間鑽研相對枯燥的琴棋書畫了。
而被束縛在後院的趙淩最不缺的就是時間,所以他並不以此為傲。
“你應該是四年前,或者更早來到世界的,這幾年還好嗎?”
陶遴問。
趙淩抬起頭,真心實意的露出一個笑來。
“是四年前,我過得很好,這裏很好。”
陶遴認同的點頭,他剛清醒那段時間迷迷糊糊的,等到反應過來身處的環境時,又驚又亂。
這裏沒有階級之分,沒有主仆關係,他入目之處陌生且新穎,陶遴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沒那麽迷茫。
交換了部分信息,說開的師徒兩人氣氛輕鬆。陶遴偶爾說起前世的事也不會讓趙淩不自在。
暮色漸晚,陶遴露出疲態,趙淩注意到之後心裏難免酸澀。
前世的陶遴出身武學世家,雖然沒有繼承父親的絕世武學,但身體比常人強健,哪會像現在……
陶遴心思細膩,一看趙淩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麽,他淡然一笑安慰道:
“別擔心我,我沒有什麽大礙,隻是還沒怎麽恢複好而已。”
陶遴的話半真半假,沒恢複好是真的,因為他剛出院回家不久就得知趙淩的存在,確定後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讓趙淩來見見他,又擔心暴露趙淩所以著實費了一番心思。
至於他說的沒大礙則是假話,這具身體本就虛弱,吞藥自殺被救回來後也留下了後遺症。
醫生也叮囑過,現在是夏天還好。等到了冬天氣溫下降,陶遴隻會更難挨。
但陶遴沒說,他不想讓趙淩擔憂。
趙淩是玲瓏心思,前世身處那樣的環境更是練就出察言觀色的本領,慣會替別人著想。
如果知道他的身體狀況,說不好還會自責,覺得若不是為了他,陶遴還能好好的活在前世。
畢竟前世的時代雖然嚴苛,可陶遴是掌握話語權的等級圈層,是不會有委屈受額。
如陶遴所想不差,自從得知陶遴是為了救自己才陰差陽錯來到這裏,還複生在一個殘缺之人身上,趙淩就很難不感到歉疚。
“老師你累了就先休息吧,我以後可能要常來叨擾了。”
趙淩認真的說。
陶遴卻搖了搖頭。
“我聽說你現在還在念書,別想那麽多,先把書念好,有空再來就行。”
前世的趙淩也曾透露過對科考的向往,不過對那時的他而言,那些都是妄想。而現在他有機會有條件,陶遴隻會為他感到高興。
“我每個周末都會有假期的,我不在的時候老師也多出去走走,這兒有太多有趣的地方。”
趙淩實在不放心陶遴,因為他和陶遴不同。換位思考,如果是他從一個天之驕子淪落到一個陌生的時代,還失去了行走的能力,隻怕會終日鬱鬱寡歡。
看著麵前不複以往意氣風發,恣意瀟灑的陶遴,趙淩抿直了薄唇。
陶遴能感受到趙淩的擔憂和關切,他並不推辭,頷首微笑:
“我會的,既來之則安之,我記得。”
趙淩眉頭微動,和陶遴對視一眼,終於是笑了。
既來之則安之,趙淩在郡主府沒有自由時對陶遴說過這句話,初來這個世界時,他也對自己說過這句話。
這一下出現一個音樂造詣高,還長得不賴,且又是惹人憐愛的身體狀況,李凡沒辦法不介意。
他認識陶遴的時候,陶遴還沒對這個世界放下戒心,對上他就更戒備,這讓李凡誤以為陶遴對他有敵意。
一來二去的,李凡對陶遴防備又不爽。
偏孔姝元在這方麵神經大條,她注意不到李凡的小情緒,隻會在李凡對陶遴不滿時壓製他。
每次孔姝元提到成熟多才的陶老師都會迎來李凡的隱秘白眼,時間一長,李凡就找到了抗衡的對象,他提趙淩。
孔姝元說陶老師年少有為,李凡就陰陽怪氣:
“陶老師三十幾了有點資曆不是應該的嗎?要說年少有為還得是我們小淩,小小年紀百花齊放的。”
孔姝元說陶遴沉穩,李凡就說:
“沉穩?他三十好幾了還不沉穩那不成人來瘋了,我們小淩才是真的穩重,十來歲呢知禮得體,進退有度的。”
提的次數多了,有時陶遴在場李凡也顧不上,孔姝元就會生氣替陶遴說話。
“……趙淩趙淩!你咋不說你自己多能耐呢?”
李凡被噎了一下,不過沒等他為自己正名,陶遴先激動上了。
他眼神變得恐怖,盯著小情侶追問趙淩是誰。
李凡還以為陶遴也煩了,還心虛了一下。
但陶遴的態度很嚴肅,孔姝元對趙淩了解不多,是李凡給陶遴介紹的趙淩。
李凡還暗戳戳的墊高趙淩,把人所有會的東西都提溜出來,末了還補一句“這孩子靈氣天賦都是一等一的!”
陶遴卻沒有生氣,反而瞪圓了眼睛,連孔姝元看出來他情緒不對。
過了好半天陶遴才勉強恢複平靜,但還是很在意趙淩的樣子。
這事過後沒幾天,孔姝元就提起要聽趙淩彈奏“高山流水”……
“那小子說……他那弟弟圍棋書法古琴都是頂尖,我就知道八九不離十了。”
陶遴似笑非笑的看著趙淩。
他在郡主府那段時日也算對趙淩了解頗深,他知道這個被圈養在後院的戲子沒有那麽簡單,並不如外界傳言——僅靠一副好皮囊就迷住了郡主心竅。
趙淩識詩書,擅禮樂,如李凡而言,他天賦極佳又靜得下心,學什麽都是一點即通。
陶遴惜才,所以他允諾趙淩,如果有一日郡主開恩放他出府,便來投奔他……
趙淩垂眸,心裏有幾分心虛,其實他會的那些在前世並不算什麽,琴棋書畫在大家門戶裏隻是小打小鬧。
不過到了這裏,這個時代科技產品飛速普及,人們打發時間的玩意太多,要學的新東西也太多。自然就分不出太多時間鑽研相對枯燥的琴棋書畫了。
而被束縛在後院的趙淩最不缺的就是時間,所以他並不以此為傲。
“你應該是四年前,或者更早來到世界的,這幾年還好嗎?”
陶遴問。
趙淩抬起頭,真心實意的露出一個笑來。
“是四年前,我過得很好,這裏很好。”
陶遴認同的點頭,他剛清醒那段時間迷迷糊糊的,等到反應過來身處的環境時,又驚又亂。
這裏沒有階級之分,沒有主仆關係,他入目之處陌生且新穎,陶遴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沒那麽迷茫。
交換了部分信息,說開的師徒兩人氣氛輕鬆。陶遴偶爾說起前世的事也不會讓趙淩不自在。
暮色漸晚,陶遴露出疲態,趙淩注意到之後心裏難免酸澀。
前世的陶遴出身武學世家,雖然沒有繼承父親的絕世武學,但身體比常人強健,哪會像現在……
陶遴心思細膩,一看趙淩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麽,他淡然一笑安慰道:
“別擔心我,我沒有什麽大礙,隻是還沒怎麽恢複好而已。”
陶遴的話半真半假,沒恢複好是真的,因為他剛出院回家不久就得知趙淩的存在,確定後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讓趙淩來見見他,又擔心暴露趙淩所以著實費了一番心思。
至於他說的沒大礙則是假話,這具身體本就虛弱,吞藥自殺被救回來後也留下了後遺症。
醫生也叮囑過,現在是夏天還好。等到了冬天氣溫下降,陶遴隻會更難挨。
但陶遴沒說,他不想讓趙淩擔憂。
趙淩是玲瓏心思,前世身處那樣的環境更是練就出察言觀色的本領,慣會替別人著想。
如果知道他的身體狀況,說不好還會自責,覺得若不是為了他,陶遴還能好好的活在前世。
畢竟前世的時代雖然嚴苛,可陶遴是掌握話語權的等級圈層,是不會有委屈受額。
如陶遴所想不差,自從得知陶遴是為了救自己才陰差陽錯來到這裏,還複生在一個殘缺之人身上,趙淩就很難不感到歉疚。
“老師你累了就先休息吧,我以後可能要常來叨擾了。”
趙淩認真的說。
陶遴卻搖了搖頭。
“我聽說你現在還在念書,別想那麽多,先把書念好,有空再來就行。”
前世的趙淩也曾透露過對科考的向往,不過對那時的他而言,那些都是妄想。而現在他有機會有條件,陶遴隻會為他感到高興。
“我每個周末都會有假期的,我不在的時候老師也多出去走走,這兒有太多有趣的地方。”
趙淩實在不放心陶遴,因為他和陶遴不同。換位思考,如果是他從一個天之驕子淪落到一個陌生的時代,還失去了行走的能力,隻怕會終日鬱鬱寡歡。
看著麵前不複以往意氣風發,恣意瀟灑的陶遴,趙淩抿直了薄唇。
陶遴能感受到趙淩的擔憂和關切,他並不推辭,頷首微笑:
“我會的,既來之則安之,我記得。”
趙淩眉頭微動,和陶遴對視一眼,終於是笑了。
既來之則安之,趙淩在郡主府沒有自由時對陶遴說過這句話,初來這個世界時,他也對自己說過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