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任鼎舟兩人離去,楚寧月收攏心神,她知道今日一別,再見已不知何年何月。雖然自己與任鼎舟算不上朋友,但也希望他能夠平安,至於托付之事,自己自會放在心上。
“楚道友還真是喜歡將麻煩攬在自己身上。”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祁如清,忽然睜開雙眼,這句話顯得有些突兀。
但楚寧月的反應並無意外,而是帶著幾分確定。
“你果然在偷聽。”
“欸,此言差矣。你們交談之時,並未施展傳音之術,而我就在一旁養精蓄銳,何來偷聽二字呢?”
見祁如清開口之間,又恢複了往日一絲玩味,不再嚴肅認真,楚寧月推斷其傷勢已然好轉,此刻也不計較,而是轉頭望向山頂。
但祁如清似乎並不打算就此終結這個話題,他沒有立即起身,仍舊是坐在地麵之上,一手在地麵之上不知在刻畫什麽,另一手輕輕托腮。
“此界雖不比丹青天下廣闊,但亦有五域之分,即便楚道友修為恢複,想要找到這樣一個人,隻怕也不是什麽易事,更要花費許多時間。”
聽到祁如清的話,楚寧月眉頭一皺,此事是她應允,便絕不會輕易放棄。任鼎舟兩人當日舍身斷後,已是欠了莫大人情,自己本已打算,他們若無所求自己便護他們如護李丹心。
而如今他們已有所求,自己便不會虛與委蛇,蒙混過關。
“若你在擔心此事會影響你我盟約,那你大可放心,我懂得何為分寸。”
聽出對方的不悅,祁如清苦笑一聲,自己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但卻知曉自己這位楚道友對自己成見頗深,所以也懶得解釋。
苦笑過後,緩緩開口問道:
“楚道友說得輕鬆,茫茫人海,你要如何著手啊?”
“嗯?”
楚寧月輕疑一聲,此時將目光落在祁如清的身上,本想對此人說此事與你無關,但卻發現祁如清的眼神,似乎有些異樣。
於是沉吟過後,冷聲開口道:
“方才兩人說過,長春此女當年驚才絕豔,為書山師範,即便後來被人構陷,與弟子有染,成為書山之恥,也必定會留下蛛絲馬跡。
書山能可焚燒與其相關的書籍,卻無法焚燒與其有關之人。所以隻需從書山舊人入手,便能順藤摸瓜,找出線索。
隻是...”
楚寧月的話仍有保留,因為她想到了一種可能,便是書山知情者,也許並不會將此事告知自己,亦或者沒有關於那孩子的信息。
而就在其遲疑之際,祁如清卻輕笑一聲,將話接了過來。
“隻是楚道友擔心,時隔多年當年知情之人,如今已難尋到。其實這類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嗯?”
又是輕疑一聲,楚寧月望向眼前之人,隻是還未及其反駁對方此言含義,便見祁如清搖了搖頭道:
“這人當然不是我,而是風鳴院。”
楚寧月關心則亂,亂則遲疑,此刻一言入耳,瞬間明白了對方言語之意。風鳴院乃是天啟五院之一,而天啟五院背後正是書山。
所以風鳴院之中的高層,多半皆與書山有關,從他們身上打探,便能知曉當年之事。
“楚道友素來聰慧,應是不難發現那兩人曾提及過十六年前。也就是說,那個孩子如今至少是十六七歲,或者更大,這樣的人,若修煉了特殊功法,定然已經有些身份。
所以詢問之時,可以此旁敲側擊,倒也沒有必要直接詢問當年之事,引得懷疑。
不過眼下看來,風鳴院之中,願意與楚道友說真話,且年紀足夠知曉當年之事的,恐怕隻有司徒奇一人。
隻是他如今重傷昏迷,何時蘇醒,尚在未定之天。”
祁如清話音落定,再度閉上雙眼,似在思索某事。而楚寧月則已清楚,對方方才眼中的異樣,便是想要提醒自己這一番話。
明明是有心相助,卻非要將此事說成針鋒相對,此人著實...
“你可還能走路?”
一聲問出口來,楚寧月麵色如常,卻已經準備好以遁術帶對方離開。不料下一刻,祁如清麵上浮現出一絲微笑,而後已經潰散的陣紋,瞬間凝結,自其方才刻畫的圖案之中迸發而出。
頃刻之間,便將兩人籠罩內,眼前物換星移,再睜眼時,已是到了一片廢墟之內。
“此山之中,已被旁人布下重重陣法,唯有以陣破陣,方是正解。此處便是昔日山村,如今已成荒土,那些人亦不知在圖謀何種大事。”
聽到祁如清的話,楚寧月神識四散而去,果然看到的一幕,仍舊是先前山下感應到的祥和一幕。
可是眼前村落,雖然輪廓與神識所見相似,但卻早已破敗不堪,內中更是陰氣十足,沒有半分生機。顯然自己先前所見,隻是此地陣法營造出的假象,自己的神識雖強,卻終究比不上幻陣。
眼見如今村落已滅,楚寧月不禁想起當日初來此地,遇到的那些村民。更是沒有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來尋找什麽。
但此刻閉目許久,卻皆未自此村落之中,感知到一絲自己術法的殘存氣機。這說明,此地並非自己當日看到的一瞬光景,並非自己要找的那處村落。
眼見無辜之人,葬身於此,楚寧月沉默不語,望著山頂方向的眼神之中,多了一分憎惡。與祁如清一旁,全程冷漠,仿佛視萬物如草芥的眼神,成鮮明對比。
“楚道友可是在疑惑,我為何要你在三山之巔設下陣旗,而那賊人又為何出現在此?”
祁如清主動打破沉默,看出了楚寧月的心思,但他並沒有布設通往山頂的陣法,所以此刻隻能坐在原地。
“為何?”
聽他這一說,楚寧月方才想起,此山若無玄機,如何能引來那血色袈裟之主,如何能讓祁如如清此重視。也許知悉此事,可以一解眼下謎題。
但下一刻所聽的內容,卻讓楚寧月有些驚訝:
“因為此三山之巔,每逢日月交替之時,皆會產生一絲靈氣。因此用來行修士之法,事半功倍。”
“楚道友還真是喜歡將麻煩攬在自己身上。”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祁如清,忽然睜開雙眼,這句話顯得有些突兀。
但楚寧月的反應並無意外,而是帶著幾分確定。
“你果然在偷聽。”
“欸,此言差矣。你們交談之時,並未施展傳音之術,而我就在一旁養精蓄銳,何來偷聽二字呢?”
見祁如清開口之間,又恢複了往日一絲玩味,不再嚴肅認真,楚寧月推斷其傷勢已然好轉,此刻也不計較,而是轉頭望向山頂。
但祁如清似乎並不打算就此終結這個話題,他沒有立即起身,仍舊是坐在地麵之上,一手在地麵之上不知在刻畫什麽,另一手輕輕托腮。
“此界雖不比丹青天下廣闊,但亦有五域之分,即便楚道友修為恢複,想要找到這樣一個人,隻怕也不是什麽易事,更要花費許多時間。”
聽到祁如清的話,楚寧月眉頭一皺,此事是她應允,便絕不會輕易放棄。任鼎舟兩人當日舍身斷後,已是欠了莫大人情,自己本已打算,他們若無所求自己便護他們如護李丹心。
而如今他們已有所求,自己便不會虛與委蛇,蒙混過關。
“若你在擔心此事會影響你我盟約,那你大可放心,我懂得何為分寸。”
聽出對方的不悅,祁如清苦笑一聲,自己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但卻知曉自己這位楚道友對自己成見頗深,所以也懶得解釋。
苦笑過後,緩緩開口問道:
“楚道友說得輕鬆,茫茫人海,你要如何著手啊?”
“嗯?”
楚寧月輕疑一聲,此時將目光落在祁如清的身上,本想對此人說此事與你無關,但卻發現祁如清的眼神,似乎有些異樣。
於是沉吟過後,冷聲開口道:
“方才兩人說過,長春此女當年驚才絕豔,為書山師範,即便後來被人構陷,與弟子有染,成為書山之恥,也必定會留下蛛絲馬跡。
書山能可焚燒與其相關的書籍,卻無法焚燒與其有關之人。所以隻需從書山舊人入手,便能順藤摸瓜,找出線索。
隻是...”
楚寧月的話仍有保留,因為她想到了一種可能,便是書山知情者,也許並不會將此事告知自己,亦或者沒有關於那孩子的信息。
而就在其遲疑之際,祁如清卻輕笑一聲,將話接了過來。
“隻是楚道友擔心,時隔多年當年知情之人,如今已難尋到。其實這類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嗯?”
又是輕疑一聲,楚寧月望向眼前之人,隻是還未及其反駁對方此言含義,便見祁如清搖了搖頭道:
“這人當然不是我,而是風鳴院。”
楚寧月關心則亂,亂則遲疑,此刻一言入耳,瞬間明白了對方言語之意。風鳴院乃是天啟五院之一,而天啟五院背後正是書山。
所以風鳴院之中的高層,多半皆與書山有關,從他們身上打探,便能知曉當年之事。
“楚道友素來聰慧,應是不難發現那兩人曾提及過十六年前。也就是說,那個孩子如今至少是十六七歲,或者更大,這樣的人,若修煉了特殊功法,定然已經有些身份。
所以詢問之時,可以此旁敲側擊,倒也沒有必要直接詢問當年之事,引得懷疑。
不過眼下看來,風鳴院之中,願意與楚道友說真話,且年紀足夠知曉當年之事的,恐怕隻有司徒奇一人。
隻是他如今重傷昏迷,何時蘇醒,尚在未定之天。”
祁如清話音落定,再度閉上雙眼,似在思索某事。而楚寧月則已清楚,對方方才眼中的異樣,便是想要提醒自己這一番話。
明明是有心相助,卻非要將此事說成針鋒相對,此人著實...
“你可還能走路?”
一聲問出口來,楚寧月麵色如常,卻已經準備好以遁術帶對方離開。不料下一刻,祁如清麵上浮現出一絲微笑,而後已經潰散的陣紋,瞬間凝結,自其方才刻畫的圖案之中迸發而出。
頃刻之間,便將兩人籠罩內,眼前物換星移,再睜眼時,已是到了一片廢墟之內。
“此山之中,已被旁人布下重重陣法,唯有以陣破陣,方是正解。此處便是昔日山村,如今已成荒土,那些人亦不知在圖謀何種大事。”
聽到祁如清的話,楚寧月神識四散而去,果然看到的一幕,仍舊是先前山下感應到的祥和一幕。
可是眼前村落,雖然輪廓與神識所見相似,但卻早已破敗不堪,內中更是陰氣十足,沒有半分生機。顯然自己先前所見,隻是此地陣法營造出的假象,自己的神識雖強,卻終究比不上幻陣。
眼見如今村落已滅,楚寧月不禁想起當日初來此地,遇到的那些村民。更是沒有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來尋找什麽。
但此刻閉目許久,卻皆未自此村落之中,感知到一絲自己術法的殘存氣機。這說明,此地並非自己當日看到的一瞬光景,並非自己要找的那處村落。
眼見無辜之人,葬身於此,楚寧月沉默不語,望著山頂方向的眼神之中,多了一分憎惡。與祁如清一旁,全程冷漠,仿佛視萬物如草芥的眼神,成鮮明對比。
“楚道友可是在疑惑,我為何要你在三山之巔設下陣旗,而那賊人又為何出現在此?”
祁如清主動打破沉默,看出了楚寧月的心思,但他並沒有布設通往山頂的陣法,所以此刻隻能坐在原地。
“為何?”
聽他這一說,楚寧月方才想起,此山若無玄機,如何能引來那血色袈裟之主,如何能讓祁如如清此重視。也許知悉此事,可以一解眼下謎題。
但下一刻所聽的內容,卻讓楚寧月有些驚訝:
“因為此三山之巔,每逢日月交替之時,皆會產生一絲靈氣。因此用來行修士之法,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