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府在一旁又急又氣,婁師德對他的彈劾不可謂不重。
這貪汙受賄不足為慮,但招募黨羽,賣官賣爵可不是小事。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婁師德這個人。
廟堂五相分做三個黨派。
期中長孫無忌的輔政黨最強,次之是新起的李元璦的江南黨,最次是新李黨。至於李績的軍方並不在此列。
李義府對於自己的定為很清楚,就是對了對付長孫無忌而存在的。
故而盡管實力最弱,可仗著李治這個皇帝的扶持,並不懼怕那個權傾朝野的長孫太尉,反而有著敢於與之叫板死鬥的勇氣,這也是他的價值所在。
同是如此,李義府最忌憚便是李元璦的江南黨。
他的優勢,在李元璦麵前蕩然無存。
哪怕他對於長孫無忌再凶,麵對江南黨卻選擇退避三尺,不敢招惹。
這江南黨對之發難,李義府當即慌了,無法確定這是單純的黨派鬥爭,還是李治的意思。
“陛下……”李義府帶著哀求的目光望著高坐上首的李治,眼神中又藏著幾分猶疑。隻有深入了解李治,才知道這個頂頭上司心思是何等深沉可怕。
見李治神態表情沒有任何變故,根本看不出所以然來,李義府直接拜伏道:“臣自授命擔任知貢舉後,殫精竭慮,不敢有負皇恩。隻是才能有限,不知從何入手。隻能效仿前人,蕭規曹隨,請陛下明鑒。”
李元璦多看了李義府一眼。
這名動天下的奸臣果然不是易於之輩。
他居然沒有任何的辯駁,讓一直收集李義府罪證的婁師德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而且李義府還將之前的知貢舉都牽扯了進來。
這真要查下去,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把先前的知貢舉拉下馬是小事,曆屆中舉的考生也將受到質疑,將會給一步步上正軌的科舉製度蒙羞。
李元璦輕歎了口氣,大步出班道:“臣薦人不明,特此請罪。”他說著對李義府道:“李相將蕭規曹隨這等美事用在此處,委實大煞風景。科舉之重,關乎我大唐千秋萬代。隻是成型太晚,有諸多不足與弊端需要改善完備。故連年改進,以求得完善之法。某以為李相機敏多謀,定能擔此大任。不料居然成了蕭規曹隨,變本加厲,令科舉倒退百年,委實慚愧。”
他直接撇開一切責任,這些都是禦史台、大理寺、刑部的事情,順著蕭規曹隨這話而上,直指李義府無能。
李治將目光從李元璦身上移到了李義府麵門,淡淡的道:“任命李卿為知貢舉也是朕的意思,與皇叔何幹?李卿是否有罪,不在今日探討。既無力擔負科舉重任,這知貢舉之位,還是由皇叔來擔任吧!”
李義府麵如死灰,心底拔涼拔涼的。
退朝之後,李義府神情恍惚,不知是坐以待斃,還是直接去禦史台報到。
李元璦卻很熱情的說道:“義府兄,與某走一段,談談科舉交接之事?”
李義府心底恨極了,臉上卻依然擠出笑臉道:“一切聽憑安排。”
李元璦輕步走著,說道:“不要怨恨聖人,這是一處苦肉計,唯有推你出來,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李義府霍然頓住了腳步,低呼:“臣萬死不敢怨恨聖人,還望吳王明鑒。”他先表了忠心,然後才道:“義府愚鈍,還望吳王示下。”
李元璦低聲道:“此次科舉,一等進士及第,你內定何人?”
李義府頓了頓道:“崔廣義,王源、盧賓之、崔雪柏、蕭道行五人……”
李元璦聽了這幾個姓氏,輕笑道:“收了不少好處吧!”
李義府不敢有任何隱瞞,道:“是他們自願的,義府沒有半點強迫。”
李元璦聳了聳肩道:“自願更好,這些送禮的,我會將他們全部拿下,你到時候給個名單。”
李義府雙目瞳孔驟然一縮,心底已經明白了一切,一股寒意衝天而起,他滿以為李治要對付的是長孫無忌,現在才發現居然是五姓士族。這是要他將大半士林都得罪光,可很快他又明白了“苦肉計”這三個字的意思,幾乎沒有猶豫,斬釘截鐵的道:“為聖人義府願意赴湯蹈火。”
李義府這般配合,李元璦都有些不忍心下狠手了。
這種孤注一擲的決絕,無怪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第一奸臣。
在李義府的配合下,一個個意圖走後門的學子給大理寺抓進了大牢。
李義府的門檻是何等之高,能夠得他內定的學子又豈會是背景平庸之輩?
不是達官貴胄就是豪門世家,且以豪門世家居多。
畢竟對於真正的達官貴胄,他們的直係親屬朝廷是有蒙蔭製度的。
受到長孫無忌蠱惑的五姓七望首當其衝。
作為士林之首,既然決定參加科舉,自不願給家族蒙羞。他們動用人脈關係,從李義府這裏獲得了諸多名額,便是要讓天下人知道隻要他們加入,霸占區區科舉絕大多數名額,不在話下。
而今在李義府的攀扯下,五姓七望此次派出的族中精英幾乎給一網打盡。
李元璦深知法不責眾的道理,並沒有對於這些走後門的考生動刑審問,而是直接將他們的名字背景逐一寫出,然後以公告的形式功告天下,罰他們六年內不得參加科考。
與此同時,李元璦也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重新定義了科舉的構造,將科舉的流程方式也以公告的形式傳令天下。
首先投牒自進,隻要獲得州府的科考資格,不需要任何官員舉薦,可自行報名參加科考。
出題官員一但任命,直接入貢院不可與任何外人會麵。
科考采取彌封、謄錄製度,也就是將試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等記錄封貼起來,為了防止考生姓名彌封後,考官仍能認識其筆記。卷子一律派專人抄錄,然後交給試官審閱。
科舉由每年一次,兩年一次,規定改為三年一次,以避免從中央到地方為了科舉疲於奔命,荒於其他政務,將科舉正規嚴謹化。
科舉最缺的是影響力,現今因李義府製造的滔天受賄案,科舉的名號一下子宣揚出去了。
五姓七望意圖以暗箱操作壟斷科舉名額,直接成為了寒門庶族眼中的大反派。
李治、李元璦在這個時候改良科舉,杜絕暗箱操作,此消彼長,贏得了絕佳的美譽,也給科舉打了一劑強心劑。
這貪汙受賄不足為慮,但招募黨羽,賣官賣爵可不是小事。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婁師德這個人。
廟堂五相分做三個黨派。
期中長孫無忌的輔政黨最強,次之是新起的李元璦的江南黨,最次是新李黨。至於李績的軍方並不在此列。
李義府對於自己的定為很清楚,就是對了對付長孫無忌而存在的。
故而盡管實力最弱,可仗著李治這個皇帝的扶持,並不懼怕那個權傾朝野的長孫太尉,反而有著敢於與之叫板死鬥的勇氣,這也是他的價值所在。
同是如此,李義府最忌憚便是李元璦的江南黨。
他的優勢,在李元璦麵前蕩然無存。
哪怕他對於長孫無忌再凶,麵對江南黨卻選擇退避三尺,不敢招惹。
這江南黨對之發難,李義府當即慌了,無法確定這是單純的黨派鬥爭,還是李治的意思。
“陛下……”李義府帶著哀求的目光望著高坐上首的李治,眼神中又藏著幾分猶疑。隻有深入了解李治,才知道這個頂頭上司心思是何等深沉可怕。
見李治神態表情沒有任何變故,根本看不出所以然來,李義府直接拜伏道:“臣自授命擔任知貢舉後,殫精竭慮,不敢有負皇恩。隻是才能有限,不知從何入手。隻能效仿前人,蕭規曹隨,請陛下明鑒。”
李元璦多看了李義府一眼。
這名動天下的奸臣果然不是易於之輩。
他居然沒有任何的辯駁,讓一直收集李義府罪證的婁師德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而且李義府還將之前的知貢舉都牽扯了進來。
這真要查下去,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把先前的知貢舉拉下馬是小事,曆屆中舉的考生也將受到質疑,將會給一步步上正軌的科舉製度蒙羞。
李元璦輕歎了口氣,大步出班道:“臣薦人不明,特此請罪。”他說著對李義府道:“李相將蕭規曹隨這等美事用在此處,委實大煞風景。科舉之重,關乎我大唐千秋萬代。隻是成型太晚,有諸多不足與弊端需要改善完備。故連年改進,以求得完善之法。某以為李相機敏多謀,定能擔此大任。不料居然成了蕭規曹隨,變本加厲,令科舉倒退百年,委實慚愧。”
他直接撇開一切責任,這些都是禦史台、大理寺、刑部的事情,順著蕭規曹隨這話而上,直指李義府無能。
李治將目光從李元璦身上移到了李義府麵門,淡淡的道:“任命李卿為知貢舉也是朕的意思,與皇叔何幹?李卿是否有罪,不在今日探討。既無力擔負科舉重任,這知貢舉之位,還是由皇叔來擔任吧!”
李義府麵如死灰,心底拔涼拔涼的。
退朝之後,李義府神情恍惚,不知是坐以待斃,還是直接去禦史台報到。
李元璦卻很熱情的說道:“義府兄,與某走一段,談談科舉交接之事?”
李義府心底恨極了,臉上卻依然擠出笑臉道:“一切聽憑安排。”
李元璦輕步走著,說道:“不要怨恨聖人,這是一處苦肉計,唯有推你出來,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李義府霍然頓住了腳步,低呼:“臣萬死不敢怨恨聖人,還望吳王明鑒。”他先表了忠心,然後才道:“義府愚鈍,還望吳王示下。”
李元璦低聲道:“此次科舉,一等進士及第,你內定何人?”
李義府頓了頓道:“崔廣義,王源、盧賓之、崔雪柏、蕭道行五人……”
李元璦聽了這幾個姓氏,輕笑道:“收了不少好處吧!”
李義府不敢有任何隱瞞,道:“是他們自願的,義府沒有半點強迫。”
李元璦聳了聳肩道:“自願更好,這些送禮的,我會將他們全部拿下,你到時候給個名單。”
李義府雙目瞳孔驟然一縮,心底已經明白了一切,一股寒意衝天而起,他滿以為李治要對付的是長孫無忌,現在才發現居然是五姓士族。這是要他將大半士林都得罪光,可很快他又明白了“苦肉計”這三個字的意思,幾乎沒有猶豫,斬釘截鐵的道:“為聖人義府願意赴湯蹈火。”
李義府這般配合,李元璦都有些不忍心下狠手了。
這種孤注一擲的決絕,無怪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第一奸臣。
在李義府的配合下,一個個意圖走後門的學子給大理寺抓進了大牢。
李義府的門檻是何等之高,能夠得他內定的學子又豈會是背景平庸之輩?
不是達官貴胄就是豪門世家,且以豪門世家居多。
畢竟對於真正的達官貴胄,他們的直係親屬朝廷是有蒙蔭製度的。
受到長孫無忌蠱惑的五姓七望首當其衝。
作為士林之首,既然決定參加科舉,自不願給家族蒙羞。他們動用人脈關係,從李義府這裏獲得了諸多名額,便是要讓天下人知道隻要他們加入,霸占區區科舉絕大多數名額,不在話下。
而今在李義府的攀扯下,五姓七望此次派出的族中精英幾乎給一網打盡。
李元璦深知法不責眾的道理,並沒有對於這些走後門的考生動刑審問,而是直接將他們的名字背景逐一寫出,然後以公告的形式功告天下,罰他們六年內不得參加科考。
與此同時,李元璦也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重新定義了科舉的構造,將科舉的流程方式也以公告的形式傳令天下。
首先投牒自進,隻要獲得州府的科考資格,不需要任何官員舉薦,可自行報名參加科考。
出題官員一但任命,直接入貢院不可與任何外人會麵。
科考采取彌封、謄錄製度,也就是將試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等記錄封貼起來,為了防止考生姓名彌封後,考官仍能認識其筆記。卷子一律派專人抄錄,然後交給試官審閱。
科舉由每年一次,兩年一次,規定改為三年一次,以避免從中央到地方為了科舉疲於奔命,荒於其他政務,將科舉正規嚴謹化。
科舉最缺的是影響力,現今因李義府製造的滔天受賄案,科舉的名號一下子宣揚出去了。
五姓七望意圖以暗箱操作壟斷科舉名額,直接成為了寒門庶族眼中的大反派。
李治、李元璦在這個時候改良科舉,杜絕暗箱操作,此消彼長,贏得了絕佳的美譽,也給科舉打了一劑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