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全民總動員!
重生之我在四合院修仙 作者:炒青菜也要放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佬們參考陳帥的建議,開始規劃京城的整個布局。
首先就是把二環以內的居民,往外遷的問題。
此時的人民群眾,屬於最配合的那一群。
大佬們一紙紅頭文件發下,下麵的基層幹部和群眾就積極主動的配合了起來。
開始了全民總動員!!
不過,在讓他們搬遷之前,要先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
你總不能把他們全部趕到二環以外,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因此,要先給他們把住的房子建好。
按照規劃,他們需要搬到二環以外,三環以內的地方。
那麽就要先在這個區域之內,選好安置地。
首先,可以以三環以內現有的那些村莊為基礎,進行擴建,來作為安置地。
就以潘家園為例。
潘家園位於老城牆的東南角以外,屬於郊區村莊。
雖說現在的這裏,是京城最大的家具批發市場。
但這個批發市場,並不像後市的批發市場那麽龐大,所占的麵積並不是很大。
它隻是把潘家園的街市,也就是老街,給占據了。
其餘大部分的地方,依然是村莊和農田。
而按照規劃,要先把那些胡亂修建的房子,以及一部分比較老舊的住房給拆掉。
再集中修建幾十棟高樓作為安置房,以滿足整個潘家園的所有村民居住。
而安置房參考的,是陳帥提供的後世的模板。
樓高是全部統一的5到7層。
不僅預留了各種管線的位置,而且橫平豎直,規劃的整整齊齊。
小區也留出了足夠的活動場地和綠化帶。
讓人們既可以住的好,又有休閑的空間。
這樣一番規劃建設以後,剩餘的空間也足夠寬敞。
那就可以圍繞著潘家園安置區,再建一個,或者多個差不多的安置小區。
而這些安置小區,就會分配給二環以內的那些居民。
當然附近還會留出足夠的空地,方便以後修建其他的配套設施。
比如運動休閑娛樂場所,消費購物場所,學校、醫院、地鐵站等等。
整個京城現在的人口,也就幾百萬。
所以,此時二環以內的普通居民,並沒有多少。
以這樣的規劃來進行安置,估計連一個三環都填不滿。
所以,他們住的並不會太擁擠,依舊會留下大片的空地,留待以後開發。
雖說建設還需要時間,但現在的施工進度,可是一點都不慢!
大佬們參考了陳帥的建議,把建這些房子的工程,全部承包給了那些搞建築的老師傅。
而規劃和城建的人,隻負責監督。
這個時代的人,可不知道什麽叫偷工減料。
而且這些房子的修建價格都不低,他們做起來也是幹勁十足。
這些老師傅也算是成了最早的包工頭。
他們不僅自己的手藝精湛,他們找的工人,也都是同村或者自己熟悉的。
同樣也是手藝精湛的老師傅!!
而且,這些安置房,除了基礎和主體要求堅固耐用。
其他的要求也沒那麽高。
所以,他們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建設速度也是飛快!
而為了盡快完成這一次的外遷工程。
京城周邊,起碼有上百萬的師傅以及勞工,投入了這一次的基建。
甚至,這裏動靜還吸引到了冀省和津市的一些師傅們,也過來做事。
所以按照預計,應該不出半年,這些規劃好的安置房,就可以全部建完!
而從這一刻開始,華國的基建狂魔們,也開始讓人們開始感受,什麽叫華國速度!
至於內部的裝修問題,除了基本的粗裝,就沒有了。
誰家想要搞精裝修,那就隻能讓他們以後自己去處理了。
…………
不過,在這個外遷過程當中,還有一批比較難搞的人。
那就是蟎清的那些遺老遺少們。
那些年齡比較小的格格和貝勒還好說。
最主要的,就是那些老爺們。
雖說大清已經亡了幾十年。
甚至,人們經受了幾十年的戰亂,才有了現在的新華國。
但那些老爺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因為戰亂的關係,而降低太多。
他們依然吃香的喝辣的,依然有人伺候著。
除非是那些真的已經落魄了的,也隻是相對於從前,日子沒那麽好過了。
但對比普通群眾,他們過的依然是吃喝不愁的神仙日子。
所以,當他們知道,自己也要遷到二環以外的時候,一個個都叫苦連天。
要知道在他們的眼裏,老城牆以內的地方,那才叫京城。
而老城牆以外的那些地方。
也就是二環以外,那都是泥腿子們住的地方。
他們身為高貴的八旗子弟,怎麽可能住到那種地方去?
不過,這事兒都不用陳帥建議。
現在的那些大佬們,可不比後世。
做事情總是瞻前顧後,考慮大局。
他們都是從死人的屍體堆裏麵爬出來的。
正所謂:槍杆子裏出政權!
一群碰到洋大人,就腰膝鬆軟,骨質疏鬆的人,有什麽可顧忌的?
要不是為了彰顯和平和仁義……
算了!
影響團結的話不能亂說!
而且,現在的大頭兵,算是絕對的不畏強權!
他們隻要首長一句令下,刀山火海都敢衝。
所以,隻要有哪家,敢唧唧歪歪的不肯挪窩。
隻要一聲令下,他們就會衝過去,強製執行。
敢強嘴的,管他是姓葉赫那拉,還是瓜爾佳的,哪怕是姓愛新覺羅的,他們都會直接一槍杆子給他砸過去!
而那些老爺們,碰到他們這樣的愣頭青,也會立馬就變得老實無比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自認比較牛逼,認為沒人敢動自己的。
結果,當然是好好的被好好的招待了一番。
當這以後,他們一個個的,就會變得比農民伯伯還老實巴交。
雖然已經以德服人的,對他們進行了勸說。
他們也都同意搬遷了。
但是,對於他們的安置地點,以及對他們的管理方式,大佬們也也是比較頭疼,頗費了一番苦心,才算解決。
你去想,要是把他們跟普通群眾放在一塊兒居住。
以他們耀武揚威的性格,那還不得把人給欺負死了!?
首先就是把二環以內的居民,往外遷的問題。
此時的人民群眾,屬於最配合的那一群。
大佬們一紙紅頭文件發下,下麵的基層幹部和群眾就積極主動的配合了起來。
開始了全民總動員!!
不過,在讓他們搬遷之前,要先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
你總不能把他們全部趕到二環以外,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因此,要先給他們把住的房子建好。
按照規劃,他們需要搬到二環以外,三環以內的地方。
那麽就要先在這個區域之內,選好安置地。
首先,可以以三環以內現有的那些村莊為基礎,進行擴建,來作為安置地。
就以潘家園為例。
潘家園位於老城牆的東南角以外,屬於郊區村莊。
雖說現在的這裏,是京城最大的家具批發市場。
但這個批發市場,並不像後市的批發市場那麽龐大,所占的麵積並不是很大。
它隻是把潘家園的街市,也就是老街,給占據了。
其餘大部分的地方,依然是村莊和農田。
而按照規劃,要先把那些胡亂修建的房子,以及一部分比較老舊的住房給拆掉。
再集中修建幾十棟高樓作為安置房,以滿足整個潘家園的所有村民居住。
而安置房參考的,是陳帥提供的後世的模板。
樓高是全部統一的5到7層。
不僅預留了各種管線的位置,而且橫平豎直,規劃的整整齊齊。
小區也留出了足夠的活動場地和綠化帶。
讓人們既可以住的好,又有休閑的空間。
這樣一番規劃建設以後,剩餘的空間也足夠寬敞。
那就可以圍繞著潘家園安置區,再建一個,或者多個差不多的安置小區。
而這些安置小區,就會分配給二環以內的那些居民。
當然附近還會留出足夠的空地,方便以後修建其他的配套設施。
比如運動休閑娛樂場所,消費購物場所,學校、醫院、地鐵站等等。
整個京城現在的人口,也就幾百萬。
所以,此時二環以內的普通居民,並沒有多少。
以這樣的規劃來進行安置,估計連一個三環都填不滿。
所以,他們住的並不會太擁擠,依舊會留下大片的空地,留待以後開發。
雖說建設還需要時間,但現在的施工進度,可是一點都不慢!
大佬們參考了陳帥的建議,把建這些房子的工程,全部承包給了那些搞建築的老師傅。
而規劃和城建的人,隻負責監督。
這個時代的人,可不知道什麽叫偷工減料。
而且這些房子的修建價格都不低,他們做起來也是幹勁十足。
這些老師傅也算是成了最早的包工頭。
他們不僅自己的手藝精湛,他們找的工人,也都是同村或者自己熟悉的。
同樣也是手藝精湛的老師傅!!
而且,這些安置房,除了基礎和主體要求堅固耐用。
其他的要求也沒那麽高。
所以,他們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建設速度也是飛快!
而為了盡快完成這一次的外遷工程。
京城周邊,起碼有上百萬的師傅以及勞工,投入了這一次的基建。
甚至,這裏動靜還吸引到了冀省和津市的一些師傅們,也過來做事。
所以按照預計,應該不出半年,這些規劃好的安置房,就可以全部建完!
而從這一刻開始,華國的基建狂魔們,也開始讓人們開始感受,什麽叫華國速度!
至於內部的裝修問題,除了基本的粗裝,就沒有了。
誰家想要搞精裝修,那就隻能讓他們以後自己去處理了。
…………
不過,在這個外遷過程當中,還有一批比較難搞的人。
那就是蟎清的那些遺老遺少們。
那些年齡比較小的格格和貝勒還好說。
最主要的,就是那些老爺們。
雖說大清已經亡了幾十年。
甚至,人們經受了幾十年的戰亂,才有了現在的新華國。
但那些老爺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因為戰亂的關係,而降低太多。
他們依然吃香的喝辣的,依然有人伺候著。
除非是那些真的已經落魄了的,也隻是相對於從前,日子沒那麽好過了。
但對比普通群眾,他們過的依然是吃喝不愁的神仙日子。
所以,當他們知道,自己也要遷到二環以外的時候,一個個都叫苦連天。
要知道在他們的眼裏,老城牆以內的地方,那才叫京城。
而老城牆以外的那些地方。
也就是二環以外,那都是泥腿子們住的地方。
他們身為高貴的八旗子弟,怎麽可能住到那種地方去?
不過,這事兒都不用陳帥建議。
現在的那些大佬們,可不比後世。
做事情總是瞻前顧後,考慮大局。
他們都是從死人的屍體堆裏麵爬出來的。
正所謂:槍杆子裏出政權!
一群碰到洋大人,就腰膝鬆軟,骨質疏鬆的人,有什麽可顧忌的?
要不是為了彰顯和平和仁義……
算了!
影響團結的話不能亂說!
而且,現在的大頭兵,算是絕對的不畏強權!
他們隻要首長一句令下,刀山火海都敢衝。
所以,隻要有哪家,敢唧唧歪歪的不肯挪窩。
隻要一聲令下,他們就會衝過去,強製執行。
敢強嘴的,管他是姓葉赫那拉,還是瓜爾佳的,哪怕是姓愛新覺羅的,他們都會直接一槍杆子給他砸過去!
而那些老爺們,碰到他們這樣的愣頭青,也會立馬就變得老實無比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自認比較牛逼,認為沒人敢動自己的。
結果,當然是好好的被好好的招待了一番。
當這以後,他們一個個的,就會變得比農民伯伯還老實巴交。
雖然已經以德服人的,對他們進行了勸說。
他們也都同意搬遷了。
但是,對於他們的安置地點,以及對他們的管理方式,大佬們也也是比較頭疼,頗費了一番苦心,才算解決。
你去想,要是把他們跟普通群眾放在一塊兒居住。
以他們耀武揚威的性格,那還不得把人給欺負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