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哪裏經過這種場麵,隻能下意識地捂住耳朵,同時一邊大叫,好像隻要這樣,就能夠將那可怕的聲音驅逐出去。
然而向來被奧軍戲稱為“嬌生慣養”的艾尼亞軍如今隻是剛迎來了噩夢的開始,因為在震天動地的炮擊聲甫一稍歇,在那些黑色的森林中,就有一波又一波的白色的物體在蠕動著向他們撲來。在這些白色的物體之中,還夾雜著一些黑色的東西,他們在火力網中向艾尼亞軍的防線逼近,雖然這些物體中發出的子彈和炮火比起那些隆隆的大炮聲稍弱些,不過在人類的聽覺聽來,同樣能夠令人足以崩潰。穿著白色作戰服的奧軍、黑灰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將那整片覆蓋著白雪的大地都遮蓋了。在日後僥幸生還的艾軍之中,沒有一個能夠忘記當時這副可怕的場景:那些奧登尼亞人離他們所在的塹壕越來越近,近得甚至可以看得到他們的臉孔。那些毫無經驗而不知如何是好的艾軍新兵,腦袋裏被這情景嚇得隻剩下一個字:
“逃!”
人類的天性畢竟是恐懼大於一切的,因為它的前提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在服從於本能之後,有很多人都這麽做了。於是這些年輕的士兵們來不及多想,轉身就從戰壕中躍出,跑向更後方的塹壕中,有不少人被奧軍擊中而不能完成這段不遠的路程,而更多的人則是使足了吃奶的力氣,也要繼續奔向那個安全地帶。
與這些聽從了自我本能的士兵相比,更多的艾尼亞官兵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甚至有的人是從後麵一道防線衝上來,為同伴增援的。不要看他們一副英勇的模樣,可是在這之前,他們在軍隊中從事的職務,卻都與真刀真槍的戰鬥基本無緣。有的軍官——此前他在軍中的工作就是向前線的官兵們禱告祝福——甚至是手上拿著一本全能教派的《福音書》就毅然跑到最前線的塹壕中,拿起槍向衝擊著他們防線的敵軍開槍。這樣的一幕,雖然奧軍並不得知,可是如果被他們知道了實情,在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會對這些勇敢的人肅然起敬。
但是無論是逃跑還是勇敢,艾尼亞的官兵們,都無法阻止一個事實:那就是奧登尼亞人已經在連續的炮火掩護下,成功地向他們的防線逼來。那些黑壓壓連成一片的坦克、穿梭於坦克背後與其間的白色敵兵身影,已經來到艾軍眼前,將那些不管是敢於從戰壕中躍出與他們進行肉搏戰的士兵、還是轉身要逃跑的士兵通通擊倒。有的艾尼亞士兵看到敵軍的坦克衝了過來,趕緊往戰壕裏一躲,待坦克從自己的頭頂上駛過後,他又跳出戰壕,將成捆的手榴彈塞進敵軍坦克中。火光一閃,緊接著是一聲沉悶的“咕隆”聲,那輛坦克停了下來,渾身冒煙動彈不得,可是這個艾尼亞兵看著這輛坦克即將解體前的一幕,還沒有歡呼出來,他被掀上了天,摔下來死了。那些在不久前才讓艾軍驚慌失措的炮火,此時並沒有停下,相反隨著奧軍的逼近,更加猛烈而且致命。當炮彈砸在艾軍陣地上的時候,不僅是砸出一個個深淺不小的坑,更讓原本在這個範圍內的艾軍像腳底下的雪和泥土那樣,先是被炮彈的火力衝上了天,在那裏劃出一道道拋物線之後,再重重地砸在地麵上。不過在拋到空中之前,有大半的人,就已經斷氣了,隻有少數的人能夠在空中落下來之後,依然在那兒叫喚著,證明自己並沒有馬上死去。可是現在看來,還是早點斷氣比較好,因為即使你如此淒慘地躺在那裏,也不會得到任何的救助,相反,那些來到麵前的奧軍官兵,不是對他們視而不見、就是在那些傷員腦袋中補上一槍——就算進攻與防禦的雙方互換,這副情景也依然會再現,隻不過受傷的變成了奧軍,而“清理戰場”的則是艾軍。
在精心的策劃下,奧軍的第一波攻勢很快取得了成功。在桑代克山區的西北麵,原本由艾尼亞人所掌握的陣地,如今都開始逐漸變成了奧軍的所有物。作為第一軍第一裝甲師的位於箭頭位置的第一裝甲團,也和它的友軍一起,向那裏的山區發起征服之旅。由於先前大炮所起的作用,這兒防禦的艾軍都已經陣亡——就算有人逃生,那也是因為他們放棄了戰鬥、逃離了戰場。這些橫七豎八的屍體、暴露在天空炮火的光芒下,無力地等待著奧軍的坦克從他們的身體和陣地上碾過去。事情看起來非常順利,可是在凱爾貝洛斯當中負責指揮第一裝甲團前進的團長尤琛此時卻顧不上這些,他牢記著他們的任務:快速前進,到達穆勒河。因此現在他和他的裝甲團必須得突破前麵的艾軍防線,突破桑代克山區的密林、迂回繞過此地到達布隆尼亞境內。也不知道那兒到底有多少艾軍在等待著他們,尤琛現在的精神已經完全繃緊,哪怕隻有一點風吹草動他都能馬上作出反應——不過與艾軍隻剩下逃跑的本能反應所不同,他是任何時刻都保持著高度的作戰意識和反應。
在前進的初期,令奧軍這支右翼先鋒部隊感到不知是慶幸還是意外的是,他們所穿越的山區,並沒有發現艾軍的主力部隊。那些原本駐守在此的艾軍,不是被之前的炮火打得落花流水匆忙逃跑、就是慘死在他們的崗位上。奧軍順利通過這些山區地段時,在慶幸前進得如此快速的同時,都不免對艾軍的薄弱防守感到心中嘀咕。
“這會不會又是陷阱呢?或者說,他們的防禦,原本就如此空白嗎?”
類似的疑問,不僅在尤琛心中一再閃過,在其他官兵的腦海中,也不時出現。不過他們的任務就是要突破敵軍的防禦,所以不管是遇上還是沒遇上敵人,他們都不會有絲毫鬆懈,而是卯足了力氣拚命前進。
當12月16日早晨的光明總算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時,這時的艾軍陣地上,早已變成了一場難分敵我的混戰。因為有的防線帶已經失陷、成為了奧軍的據點、反過來向兩旁或後方的艾軍塹壕攻擊;而有的防線帶則仍然在堅守,不得不應付周遭不知是敵是友的攻擊與炮火。這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奧登尼亞和艾尼亞,這對從第一次神諭大戰時期就是死對頭的宿敵,如今再一次在戰場上糾纏不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不算晴空的天際中,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奧軍地麵部隊官兵眼中的空軍戰機們,也來到了陣地的上空,為友軍提供火力支援。它們的出現,自然讓奧登尼亞官兵歡呼不已,而艾尼亞的軍隊,卻是叫苦不迭。不是說自己的空軍早就摧毀了奧軍大部分的空中力量了嗎?所以在此前那麽長一段時間裏,他們都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戰機從自己城市的上空盤旋、扔下致命的炸彈。可是現在為什麽奧軍居然還有這麽多的空軍戰機可以出動了呢?
艾尼亞人自然不會知道,雖然在此前奧登尼亞國內確實飽受空襲轟炸之苦;可是為了這一次的重大反攻戰役,奧登尼亞最高統帥部秘密下達了命令,讓空軍將東線剩餘的力量和國內趕式生產出的戰機集合到邊境線上,為這一次作戰提供空中火力的配合。這一招果然達到了奇兵的作用,最起碼,它們的出現就已經令本已心中無底的艾軍更覺得沒有了希望。有些被圍困在陣地中的士兵,迫於無奈隻能舉手投降。有的人因為舉手舉得太慢,馬上就換來奧軍的招呼:一顆或更多致命的子彈。
相比起那些有經驗的老兵們,年輕而求勝心切的奧軍新兵,在麵對著自己從未謀麵的敵人時,顯得更加凶狠可怕。這一點,在白刃戰中特別明顯。往往還不到成年年紀的少年士兵們,對那些敵人真是殺紅了眼,甚至在對方已經被打倒在地時,他們手中的槍托也沒有放過對方。有的老兵看到這副架勢,心中也未免咋舌不已;可是他們沒有時間多管,因為他們還要繼續向前衝、直至將艾軍的防線全麵衝跨。不管是老兵還是新兵,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讓奧軍感到無比鼓舞的是,他們的反攻在頭一波的進攻浪潮中,就取得了大勝!艾軍在這一帶的防禦,如今隻剩下極少數的陣地仍然在頑抗到底,可是這對於整個長達二十多公裏的戰線已經於事無補。桑代克山區,自從在四年前被奧軍征服以來,如今又一次成為奧軍勝利的見證地點。
當天黃昏時分,奧軍已經占領了艾軍防線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段,可以說在這兒初步站穩了腳跟。同樣的消息,傳到了兩國的最高統帥部耳朵中的時候,卻是完全不同的反應。身在奧登首相府後花園地堡中的帝國首相卡爾.海因茨,激動得一下子從椅子上躍起,他三步並作兩步站在地圖前(這個舉動讓他身邊的隨從大吃一驚,因為他們已經忘記了多少時候、都沒有見過首相這麽健步如飛了),揮舞著雙拳,不住在喊著一個詞。在他身邊眾人的耐心分辨中,總算聽清楚首相在喊的到底是什麽了:
“桑代克!桑代克!桑代克!”
很顯然,帝國的首相對於這個奧軍與帝國的福地,一直抱有極高的信心。如今事實果然證明了他的期望是正確的,怎能不令他興奮若狂?(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然而向來被奧軍戲稱為“嬌生慣養”的艾尼亞軍如今隻是剛迎來了噩夢的開始,因為在震天動地的炮擊聲甫一稍歇,在那些黑色的森林中,就有一波又一波的白色的物體在蠕動著向他們撲來。在這些白色的物體之中,還夾雜著一些黑色的東西,他們在火力網中向艾尼亞軍的防線逼近,雖然這些物體中發出的子彈和炮火比起那些隆隆的大炮聲稍弱些,不過在人類的聽覺聽來,同樣能夠令人足以崩潰。穿著白色作戰服的奧軍、黑灰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將那整片覆蓋著白雪的大地都遮蓋了。在日後僥幸生還的艾軍之中,沒有一個能夠忘記當時這副可怕的場景:那些奧登尼亞人離他們所在的塹壕越來越近,近得甚至可以看得到他們的臉孔。那些毫無經驗而不知如何是好的艾軍新兵,腦袋裏被這情景嚇得隻剩下一個字:
“逃!”
人類的天性畢竟是恐懼大於一切的,因為它的前提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在服從於本能之後,有很多人都這麽做了。於是這些年輕的士兵們來不及多想,轉身就從戰壕中躍出,跑向更後方的塹壕中,有不少人被奧軍擊中而不能完成這段不遠的路程,而更多的人則是使足了吃奶的力氣,也要繼續奔向那個安全地帶。
與這些聽從了自我本能的士兵相比,更多的艾尼亞官兵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甚至有的人是從後麵一道防線衝上來,為同伴增援的。不要看他們一副英勇的模樣,可是在這之前,他們在軍隊中從事的職務,卻都與真刀真槍的戰鬥基本無緣。有的軍官——此前他在軍中的工作就是向前線的官兵們禱告祝福——甚至是手上拿著一本全能教派的《福音書》就毅然跑到最前線的塹壕中,拿起槍向衝擊著他們防線的敵軍開槍。這樣的一幕,雖然奧軍並不得知,可是如果被他們知道了實情,在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會對這些勇敢的人肅然起敬。
但是無論是逃跑還是勇敢,艾尼亞的官兵們,都無法阻止一個事實:那就是奧登尼亞人已經在連續的炮火掩護下,成功地向他們的防線逼來。那些黑壓壓連成一片的坦克、穿梭於坦克背後與其間的白色敵兵身影,已經來到艾軍眼前,將那些不管是敢於從戰壕中躍出與他們進行肉搏戰的士兵、還是轉身要逃跑的士兵通通擊倒。有的艾尼亞士兵看到敵軍的坦克衝了過來,趕緊往戰壕裏一躲,待坦克從自己的頭頂上駛過後,他又跳出戰壕,將成捆的手榴彈塞進敵軍坦克中。火光一閃,緊接著是一聲沉悶的“咕隆”聲,那輛坦克停了下來,渾身冒煙動彈不得,可是這個艾尼亞兵看著這輛坦克即將解體前的一幕,還沒有歡呼出來,他被掀上了天,摔下來死了。那些在不久前才讓艾軍驚慌失措的炮火,此時並沒有停下,相反隨著奧軍的逼近,更加猛烈而且致命。當炮彈砸在艾軍陣地上的時候,不僅是砸出一個個深淺不小的坑,更讓原本在這個範圍內的艾軍像腳底下的雪和泥土那樣,先是被炮彈的火力衝上了天,在那裏劃出一道道拋物線之後,再重重地砸在地麵上。不過在拋到空中之前,有大半的人,就已經斷氣了,隻有少數的人能夠在空中落下來之後,依然在那兒叫喚著,證明自己並沒有馬上死去。可是現在看來,還是早點斷氣比較好,因為即使你如此淒慘地躺在那裏,也不會得到任何的救助,相反,那些來到麵前的奧軍官兵,不是對他們視而不見、就是在那些傷員腦袋中補上一槍——就算進攻與防禦的雙方互換,這副情景也依然會再現,隻不過受傷的變成了奧軍,而“清理戰場”的則是艾軍。
在精心的策劃下,奧軍的第一波攻勢很快取得了成功。在桑代克山區的西北麵,原本由艾尼亞人所掌握的陣地,如今都開始逐漸變成了奧軍的所有物。作為第一軍第一裝甲師的位於箭頭位置的第一裝甲團,也和它的友軍一起,向那裏的山區發起征服之旅。由於先前大炮所起的作用,這兒防禦的艾軍都已經陣亡——就算有人逃生,那也是因為他們放棄了戰鬥、逃離了戰場。這些橫七豎八的屍體、暴露在天空炮火的光芒下,無力地等待著奧軍的坦克從他們的身體和陣地上碾過去。事情看起來非常順利,可是在凱爾貝洛斯當中負責指揮第一裝甲團前進的團長尤琛此時卻顧不上這些,他牢記著他們的任務:快速前進,到達穆勒河。因此現在他和他的裝甲團必須得突破前麵的艾軍防線,突破桑代克山區的密林、迂回繞過此地到達布隆尼亞境內。也不知道那兒到底有多少艾軍在等待著他們,尤琛現在的精神已經完全繃緊,哪怕隻有一點風吹草動他都能馬上作出反應——不過與艾軍隻剩下逃跑的本能反應所不同,他是任何時刻都保持著高度的作戰意識和反應。
在前進的初期,令奧軍這支右翼先鋒部隊感到不知是慶幸還是意外的是,他們所穿越的山區,並沒有發現艾軍的主力部隊。那些原本駐守在此的艾軍,不是被之前的炮火打得落花流水匆忙逃跑、就是慘死在他們的崗位上。奧軍順利通過這些山區地段時,在慶幸前進得如此快速的同時,都不免對艾軍的薄弱防守感到心中嘀咕。
“這會不會又是陷阱呢?或者說,他們的防禦,原本就如此空白嗎?”
類似的疑問,不僅在尤琛心中一再閃過,在其他官兵的腦海中,也不時出現。不過他們的任務就是要突破敵軍的防禦,所以不管是遇上還是沒遇上敵人,他們都不會有絲毫鬆懈,而是卯足了力氣拚命前進。
當12月16日早晨的光明總算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時,這時的艾軍陣地上,早已變成了一場難分敵我的混戰。因為有的防線帶已經失陷、成為了奧軍的據點、反過來向兩旁或後方的艾軍塹壕攻擊;而有的防線帶則仍然在堅守,不得不應付周遭不知是敵是友的攻擊與炮火。這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奧登尼亞和艾尼亞,這對從第一次神諭大戰時期就是死對頭的宿敵,如今再一次在戰場上糾纏不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不算晴空的天際中,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奧軍地麵部隊官兵眼中的空軍戰機們,也來到了陣地的上空,為友軍提供火力支援。它們的出現,自然讓奧登尼亞官兵歡呼不已,而艾尼亞的軍隊,卻是叫苦不迭。不是說自己的空軍早就摧毀了奧軍大部分的空中力量了嗎?所以在此前那麽長一段時間裏,他們都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戰機從自己城市的上空盤旋、扔下致命的炸彈。可是現在為什麽奧軍居然還有這麽多的空軍戰機可以出動了呢?
艾尼亞人自然不會知道,雖然在此前奧登尼亞國內確實飽受空襲轟炸之苦;可是為了這一次的重大反攻戰役,奧登尼亞最高統帥部秘密下達了命令,讓空軍將東線剩餘的力量和國內趕式生產出的戰機集合到邊境線上,為這一次作戰提供空中火力的配合。這一招果然達到了奇兵的作用,最起碼,它們的出現就已經令本已心中無底的艾軍更覺得沒有了希望。有些被圍困在陣地中的士兵,迫於無奈隻能舉手投降。有的人因為舉手舉得太慢,馬上就換來奧軍的招呼:一顆或更多致命的子彈。
相比起那些有經驗的老兵們,年輕而求勝心切的奧軍新兵,在麵對著自己從未謀麵的敵人時,顯得更加凶狠可怕。這一點,在白刃戰中特別明顯。往往還不到成年年紀的少年士兵們,對那些敵人真是殺紅了眼,甚至在對方已經被打倒在地時,他們手中的槍托也沒有放過對方。有的老兵看到這副架勢,心中也未免咋舌不已;可是他們沒有時間多管,因為他們還要繼續向前衝、直至將艾軍的防線全麵衝跨。不管是老兵還是新兵,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讓奧軍感到無比鼓舞的是,他們的反攻在頭一波的進攻浪潮中,就取得了大勝!艾軍在這一帶的防禦,如今隻剩下極少數的陣地仍然在頑抗到底,可是這對於整個長達二十多公裏的戰線已經於事無補。桑代克山區,自從在四年前被奧軍征服以來,如今又一次成為奧軍勝利的見證地點。
當天黃昏時分,奧軍已經占領了艾軍防線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段,可以說在這兒初步站穩了腳跟。同樣的消息,傳到了兩國的最高統帥部耳朵中的時候,卻是完全不同的反應。身在奧登首相府後花園地堡中的帝國首相卡爾.海因茨,激動得一下子從椅子上躍起,他三步並作兩步站在地圖前(這個舉動讓他身邊的隨從大吃一驚,因為他們已經忘記了多少時候、都沒有見過首相這麽健步如飛了),揮舞著雙拳,不住在喊著一個詞。在他身邊眾人的耐心分辨中,總算聽清楚首相在喊的到底是什麽了:
“桑代克!桑代克!桑代克!”
很顯然,帝國的首相對於這個奧軍與帝國的福地,一直抱有極高的信心。如今事實果然證明了他的期望是正確的,怎能不令他興奮若狂?(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