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見到崔琰,並表明來意後,莫連山以陳到的身份住在崔琰府上,並開始通過崔琰的介紹和自己的觀察去了解袁紹勢力內部的問題。


    此時,中原地區群雄逐鹿。河北袁紹,淮南袁術,豫州曹操,徐州陶謙、呂布、劉備,以及後來的江東孫策,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西涼馬騰、韓遂。


    他們或憑謀士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或憑戰將決勝於千裏之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袁紹和曹操,他們號稱“謀士如雲,戰將千員”。


    由於曹操寬能用人,唯才是舉,致使天下名士爭往附之,自不必說。


    而袁紹何以致“謀士如雲”?又何以致謀士如雲而兵敗官渡?


    當晚,應莫連山的要求,崔琰給莫連山介紹了袁紹謀士集團的成分及來源。


    第一是門生故吏。


    袁紹出身於名門望族———汝南袁氏,自袁安以下,四世五人位居三公,“司徒湯之孫”,其父袁成,為東漢五官中郎將。


    “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士大夫常見的幾許美德高行包括報恩,此皆故吏對舉主,弟子對恩師,移孝作忠,亦家庭道德之推廣也”崔琰品著茶,緩緩道。


    莫連山了解袁紹的背景,也明白了崔琰的意思。


    等到袁紹成為討伐董卓的諸路義軍的盟主時,事情就有了大變化。


    崔琰繼續道:


    “董卓聞紹起山東,乃誅紹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師者,盡滅之。這時豪傑既多附紹,且感其家禍,人思為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為名”


    莫連山明白,正是這種“移孝作忠”的報恩風尚,致使袁氏的門生故吏成為袁紹謀士集團的主要成分。


    第二是河北名士。


    “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崔琰遞給莫連山一卷書籍,上麵就介紹了袁紹身上發生的事,是袁紹為了宣揚自己的美名而作。


    由於袁紹本人尊賢納士,禮下庶人,致使一批河北名士爭相歸附,此亦是袁紹謀士集團的一支主要力量。“紹客逢紀”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第三是收複敵人的官佐謀士。


    袁紹的一個門客逢紀曾對袁紹說過,舉大事須先據有一州方能自立。他勸袁紹派遣辯士向冀州牧韓馥陳說禍福,勸其將冀州牧讓出,而袁紹趁機奪取其位。作為韓馥的騎都尉的沮授聽說後立馬勸諫韓馥勿讓,然而庸碌無能的韓馥最終還是將冀州牧之位讓給了袁紹。


    袁紹領冀州牧之後向沮授請教匡濟社稷之策,沮授的回答正合袁紹的心意。於是袁紹“即表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類似的還有韓馥的不得誌的手下審配、田豐。


    崔琰見故人之子陳到頗有悟性,便繼續道:“魏郡審配,巨鹿田豐,並以正直不得誌於韓馥。”


    袁紹任命田豐為別駕,任命審配為治中,他二人後來越來越得到袁紹的器重和信任。由此可以看出,後來作為袁紹謀士集團非常重要的人物,如沮授、田豐、審配,最初都是袁紹的敵人的“智囊”,隨著袁紹戰勝其敵人而作為“陪嫁”讓袁紹收複過去的。


    袁紹有一個陣容龐大的謀士集團,既然謀士眾多,就很可能出現內部不團結、派係林立的局麵。


    從崔琰的介紹裏,莫連山知道袁紹的謀士集團內部存在著至少三個派係:


    “親譚派”,即親附長子袁譚的派係。該派係的主要人物有辛評、郭圖。


    “逢紀、審配宿以驕侈為譚所病,辛評、郭圖皆比於譚而與配、紀有隙。”


    《論語》有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辛評、郭圖與袁譚之間存在的是一種小人之間的相互勾結的關係。


    “親尚派”,即親附幼子袁尚的派係。該派係的主要人物有逢紀、審配。


    “忠紹派”,此派或稱“中立派”,意即既不參加袁譚的小集團,又不參與袁尚的小組織,他們是忠於袁紹的。該派主要人物沮授、田豐。


    此二人為後世公認的智者,袁紹所出的計策在史書記載中皆為良策奇謀,可惜很多未被袁紹接納,否則曆史要被重寫,這便注定了他們的悲劇結局。


    在莫連山的記憶裏,袁紹謀士集團的內部爭鬥主要表現在以下四件事情上:


    興平二年關於是否奉迎天子的爭鬥。


    興平二年冬,沮授建議袁紹時說過:“將軍累葉台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托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袁紹將要采納沮授的建議,但這時潁川郭圖、淳於瓊加以勸阻,認為如果奉迎天子,則“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權力上會受到很大限製。


    而袁紹最終因為的所立的漢獻帝不中其意而未聽從沮授的建議。


    可以說,沮授的奉迎天子的建議或計策是非常高明的。


    後來田豐也勸說袁紹:“徙都之計,既不克從,宜早圖許,奉迎天子,動托詔令,響號海內,此算之上者。不爾,終為人所禽,雖悔無益也。”


    在那個年代,誰掌控了天子,誰就可以號令諸侯以取得主動權。曹操雄才大略,他看到了漢獻帝是“物超所值”,於是先於袁紹將獻帝“擄”走。


    郭圖要麽是鼠目寸光,看得不夠深遠;要麽是因一己之私而誤主誤國。其與沮授是否有矛盾?若有矛盾,隙從何來?


    莫連山覺得,郭圖與沮授的矛盾,得去查查才行。


    同樣的爭論,在曹操那邊也發生過,但作為君主的曹操,其智慧本就不比手下五大軍師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他們差,曹操自己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曹操陣營裏,由於曹操智慧不凡,能夠明察秋毫,他手下同樣有眾多世家大族爭權奪利。


    但因為曹操的英明神武以及賞罰嚴明、原則清晰,導致曹操手下的鬥爭都被約束在很小的範圍。


    他們的心,更多地是一齊向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傲江湖之碧海潮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風隨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風隨緣並收藏笑傲江湖之碧海潮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