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紅動力十足,她現在可是拿著兩份工資的人了,她現在每個月不算獎金,工資就有一百多,比那些個正式的工人工資要高得多,劉曉怡和陳柳的薪水也同樣讓她們滿意,工資加上獎金,根本沒考慮過離開。


    雖然這份工作說是不好聽,但誰幹誰知道,來了就不願意走了。


    她們在有貨到的時候是忙碌了一些,但不是時時刻刻都有貨到的,在其餘時候她們就比較悠閑一點,就是忙碌她們也是甘願的,就怕忙碌了一通還沒有回報,現在她們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


    同樣有回報的還有吳勝海,他直接跟蘇茴聯係上了,然後就同樣成了一個代理商,他代理的部分在首都更北的地方。


    那裏還有一片廣袤的還未開發的□□,等著他去占領。


    對於他這種情況,又跟曹燕紅不一樣,曹燕紅那邊蘇茴是已經把其餘的都處理好了,她隻要按照規定來做就可以,吳勝海那是完全要靠他銷售門路,運貨渠道等等全部靠他,蘇茴也不管他是怎麽做的,給他一個批發價,拿多少就收多少錢,品牌不改,他要賣多少都是他的事。


    他個人一開始做的不大,不過一直在提升。


    一開始,他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砸在了這上麵,然後他不聲不響的就成了萬元戶。


    不過他這萬元戶很低調,根本沒聲張,他媳婦都沒告訴,更別說家裏人了,他在家裏是不受待見的,他的媳婦孩子也受了不少的委屈。


    他掙了錢之後,不敢立刻告訴媳婦,怕出什麽狀況,也沒有立刻改善家裏的條件,而是繼續把錢全部砸在了上麵,這要是虧了一朝回到解放前,又要從頭再來,他一點餘地都沒給自己留,所幸,上天對他還是不薄的,就跟他想的一樣,這是一片興旺的市場。


    他的萬元很快就翻了倍。


    他這才拿出了一部分買了房子,把妻子女兒接到了那裏,不用再寄人籬下。


    是的,哪怕那是自己親爸媽家,過得跟寄人籬下也沒多大差別,那已經是他弟弟的家了。


    搬出來之後,他才把他做的事完完全全的告訴媳婦,責怪是有的,不該瞞著她,不過看到他這成績,他媳婦也跟他一起踏上了這條道路。


    孩子大了能上學的上學,還小學校不收的就送去托兒所,夫妻兩個一起拚搏,共同承擔風險,日子也過得有聲有色。


    “哐當哐當——”


    火車規律的前進。


    在這個車廂裏的人全都拿著書本,要麽彼此默契的壓低了聲音交談。


    他們一行人是去南方特區調研的。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買的都是臥鋪票,這一路上坐著或者是站著太辛苦了,他們需要養足精神,在到達的時候才有充足的精力做調查。


    對於有臥鋪票,老師還好,他們早就知道了,學生就表現得驚喜了,他們還以為他們出行會是坐票。


    現在的學子中還是窮人比較多一些,在這一行8人當中,論經濟實力的話,張衛國可以當之無愧的說,他家現在是最好的,畢竟買房子幾十萬,他媽媽說拿就拿出來了,也有兩個人出身不差,家裏都是幹部家庭,還有一個家裏是高知家庭,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還有一個在以前是會被人歧視嫌棄的資本主義家的孩子,他的經濟實力排第二。


    剩餘四個就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子弟,農民子弟的話也有,但是少,能夠考上首都大學的,除去天分和勤奮之外,還有一個限製,那就是一定的家庭經濟,實在窮的,根本就不會送孩子去上學念書,他們連上學的機會都不會有。


    讓他們驚喜的是臥票一般人買不到,因為它不賣,不是出任務的工人,就是幹部才能買得到。


    一開始的新奇過後,他們就繼續學習了起來,他們要掌握的還有很多,這樣到了目的地才能充分的利用時間了解自己想知道的,而不是浪費在一些之前就能知道的事情上。


    看到這些學生個個勤奮,兩個帶隊的老師也很欣慰。


    這一次出發的,老師和學生係別很雜,學生是從報名的學生中抽選合適的人選,這兩個老師也是在老師群體中經過了考核才能當帶頭人的。


    他們兩個人中,最主要的負責人就是文學傾的朋友,經濟學的教授唐科平,他在之前是出國留學見修過的,資曆沒得說,在他們係也是飽受大家尊敬愛戴的一個教授。


    分到了唐科平老師這一組,他們四個人自然也熟悉了起來,在這幾個同學之中,張衛國跟唐科平的高徒特別聊得來。


    搭上話以後,他們互相驗證了一些彼此了解到的觀點,展開討論,這一討論發現:“咦,我也是這麽想的,你也是啊!”


    “你這個是哪裏來的?給我看看?”


    “我也同樣讚同上麵的觀點,我們不應該固步自封。”


    “對,我們要睜開眼看世界,一步一步的開放市場,這留下了緩衝,也能讓大家慢慢穩健的接受改變。”


    “外麵的世界日新月異,我們不能落後。”


    “有些人對個體戶帶著偏見,實際上,同樣是憑借自己的雙手得到勞動成果,這跟辛勤勞動的人有什麽不一樣?為什麽不能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商品的流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商人負責把一樣商品從另一個地方帶到別的地方,之前物資緊缺的時候大家想要買某種東西,但是國家的生產排不上來,隻能缺貨,民眾們也無法享受到想要購買就能購買的該樣商品的福利,如果開放市場的話,看到有利可圖,就會有商人從別的地方或者是自己生產來賣到該地來賺取薪酬。”


    “當然,不過一定要經過嚴格的把控,有一些市場是不能完全開放給個人的,比如說糧食,民以食為天,過於放寬限製,很容易在災難的時候出現糧商囤糧以抬高糧價,弄得民不聊生……”


    “還有的就是國家戰略物資石油等等,這些都要國家出麵,而一些比較次要的,可以……”


    “對,管控和放開缺一不可。”


    他們在那裏越說越默契,隻恨之前因為不是同一個係的,他們沒有什麽打交道的機會,錯失了那麽多時間互相交流。


    嚴路他家裏就是幹部出身的,接觸的事情多,接觸麵也廣,在家裏耳濡目染。


    張衛國同樣也是個接觸麵廣的,除了自己本專業的,他雜七雜八的旁聽了不少的課,經濟方麵也有,被他媽媽說過之後,他也去聽了幾次課,自感受益良多。


    嚴路也對張衛國很是驚豔,張衛國在他們學校還是挺有名氣的,因為他是一個才子,還是一個天才,他考上他們大學的年齡比較小不說,還修了雙學位,而且在兩邊的成績都相當不錯,一般人哪裏應付得來,但他就行,不但行,還做得津津有味,有聲有色,讓人不佩服都不行。


    他寫的文章就讀過幾次,確實寫得好。


    交談著,他無法避免的對張衛國的媽媽產生了好奇心。


    張衛國雖然沒有張口閉口我媽說,但是話裏話外顯然受了他媽媽不小的影響,他媽媽也是一個名人,差點就被當做一個典型來采訪表彰了,後來據說是他媽媽不想太張揚才作罷,說出來確實讓人很佩服。


    他家四個兄弟,四個兄弟都考上了名牌大學,三個就在他們首都大學,你說這厲不厲害?


    更厲害的是他們的出身,就是普普通通的鄉下人,唯一不普通的就是他們爸爸是個烈士,可以想象,沒有唯一的一個壯勞力家裏的生活會過得多麽困難,這給他們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這樣的家庭他們都能培養成這樣,他們媽媽肯定居功至偉,據說他媽媽是小學老師,應該是一名很出色的老師,是他們學習上的引路人,後來,有下放的文老師幫忙教導,但那也無法抹去他們媽媽的功勞。


    現在,他對她的媽媽更好奇了。


    張衛國看他這樣,就說到時候有機會了,邀請他去他媽媽那裏看一看。


    他沒有隱瞞的意思,平時不會主動說,涉及到了不會特意隱瞞。


    他表現得很坦蕩,不覺得這是什麽不方便告訴別人的事情。


    這是國家號召的呀,他們跟著國家的方針走,還能有錯嗎?


    聽到張衛國這麽說,嚴路沒推辭,他想見一見。


    何止是他想見,唐科平也想去采訪一下,她在那邊待了這麽久,還做出了一番成績,從正式設立特區的時候就來了這裏,肯定有自己獨立的見解。


    他就找了張衛國:“等到了那裏,到時候你跟你媽媽說一下,我們想跟她請教一些問題,幫我們問問方不方便。”


    深圳被他們放到了行程的最後一個。


    他們先去了珠海。


    分成兩隊,然後就被這裏的成績給鎮住了,他們多少看了一些之前照片和文字描述,知道之前這裏是什麽模樣,現在呢,人,很多人,他們說著不同的語言,用普通話、粵語、肢體語言等等一切交流方式來交流。


    路麵平坦寬敞,旁邊佇立著一間間的工廠。


    他們去廠區,一個個穿著廠服、麵貌統一的工廠員工在出沒。


    他們去了高樓,這裏穿著襯衫、穿著西褲,早上踩著鋥亮的皮鞋的人多了。


    無一例外,各個都很充實,忙忙碌碌。


    他們也去了正在建設廠房的工地,許多男子光著膀子在那裏揮灑汗水,經過他們的手,很快這裏又會變成敞亮的廠房或者是寫字樓。


    原先的黃泥路,被幹淨整潔的水泥路、柏油路代替。


    寬敞又平坦。


    在這樣的路上騎自行車,特別愉快。


    而且這裏原本的居民臉上的笑容也格外的燦爛。


    他們隨意挑選了一個在門口劈柴的老漢,說想要討一碗水喝,他很幹脆的就迎了他們進去,然後就交流上了。


    老漢不會說普通話,南方出生的張衛國就承擔了交流的重任。


    聽著翻譯的話,他們五個人同時也仔細打量這裏,看到他們打量,誇讚這屋子敞亮,老漢很自豪,張衛國一句句的翻譯他的話:“這房子是今年新建的,本來家裏攢不夠起新房子的錢,不過後來這裏不是成立特區了嗎?來了好多人,我兩個兒子都去找活了,他們兩個長得有一把子力氣,就去工地上幹活,一個月有二三十。”


    “後來,我孫子兒媳婦都出去找活了,就農忙的時候回來幫襯,其餘時間都在廠裏幹活,沒多久就攢夠了錢,起了這房子。”


    說起這個,老漢是十分驕傲的,也願意多說一些。


    其他人聽著,默默的在腦海裏計算,唐科平:“有那麽多工廠招工嗎?都能找到工作?”


    老漢:“一開始的時候少,我兩個兒子去給人在工地挑磚頭,後來慢慢的也熟練了,幫忙砌牆,做了好一陣,我兒媳她們才找到工作的,她們也好找工作,細心勤快又愛幹淨,眼裏有活,那些工廠裏麵的就愛找這樣的進去幹活,不過好的工作,不好找的,有的工作給的錢少還辛苦,老是加班,不包吃不包住。”


    “但就這樣還要搶著呢,現在有更多廠子建起來了,不過來找工作的人也多了,以後不知道有沒有現在這麽好找了。”


    很明顯,對於老漢來說,這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


    他家的兩個兒子兒媳,還有成年的孫子孫女都找到了工作,還是不錯的那種,每個月算起來好大一筆錢。


    “那地裏的活怎麽辦?是分了田到家庭的吧?”


    “這地就靠我們老兩口,還有幾個還在上學的孫子孫女幫忙,早上晚上他們有空閑會幫把手,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們就請假回來,也夠了,我們商量著過段時間養頭牛,那就更省事了。”


    唐科平:“這樣子會不會影響產量?”


    老漢擺手:“不會不會,現在有錢了,可以買肥料,之前都買不起的,有肥料,有我們打理,產量挺好的,不僅不需要買糧食,估計一年還能剩一點換錢,他們去廠裏有包吃午飯的,多吃點,晚上少吃點,節省了好多。”


    唐科平臉上露出羨慕的表情:“同誌,你們這邊的生活可以啊,我們爺幾個來看看,沒想到變化這麽大了,大家也過得挺好。”


    老漢哈哈笑起來,說著他控製不住嘴角的笑意:“我有個孫子就在自行車廠裏麵上班,他是內部員工,打算再過幾個月就給家裏買一部自行車了。”


    唐科平:“那你覺得這裏人多了以後有什麽不好的地方嗎?”


    老漢:“不好的地方也有,來的人雜了,我們地裏的莊稼之前村裏人都不會怎麽動的,現在有那些外人偷偷拿了,有果子他們也偷偷的去摘,不能一天總守在那裏吧,這沒辦法,還有就是小偷小摸的多了,晚上要關好門窗,有的人家家裏的錢就被偷了,那之後我家裏就養狗了,養狗了警醒一些。”


    唐科平這點記了下來。


    “我之前看到你院子裏養了很多雞呢。”


    “是啊,有人收,我們在家有空就多幹點,有的在家種菜,有的在家養雞鴨,一個月下來,家裏的開銷基本就平了,不用額外出錢。”


    唐科平恭維:“同誌,你們這生活,給個神仙也不去做了。”


    “我看你這暖壺是新的,這花色我之前也沒見過……”


    他們的用具也豐富多了。


    他們在這個很好說話的老漢這裏待了很長時間,了解了很多事,不過當然不能全都聽他一個人說,他們陸續去其他的本地村民那裏去采訪,然後又問了一些工作的人。


    有的是不會說明身份的,有的需要說明身份,一般都願意說幾句,大道理不會說,對自己的影響是可以說的。


    有一個老實巴交的工地的漢子,問起這個感性的眼眶都紅了,說他那裏過不下去了,他媽扭了腰,媳婦摔了,肚裏的孩子沒了,還得了病,眼看著這個家就要過不下去了,他沒辦法了,就來這邊孤注一擲,看能不能給家裏找個活路,結果他在這找到了工作,每個月都有錢回去,他媽現在每天都吃藥,好了很多,他媳婦也是,現在他家還好好的。


    要是之前老老實實的種地,掙那幾個工分,哪裏有這個結果?


    他們那裏一個工分折算成錢又少,一年辛苦到頭也才掙個十來塊,根本做不了什麽。


    他也說了,有他這個例子在,還有同鄉來投奔:“那邊那個小子,還有那邊那個攪水泥的都是我的同鄉,家裏都很困難。”


    他一開始來這裏什麽都不會,辛苦一個月,隻能拿十幾塊錢,現在好多了,可以拿二三十,不過也不穩定,他也說了別人工資,他說,大工的工資可高了,一個月就有七八十,還有那些什麽設計師的更多了,上百塊的都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修士到寡婦[七十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河東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河東流並收藏從修士到寡婦[七十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