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科學瞎想】
半夜照鏡子,突然想起曾有人告誡過最好別這麽做,怕照到什麽有的沒的東西。我就奇怪了,不是有流傳說法,辨別是人是鬼的方法之一是照鏡子嗎?據說鬼在鏡子裏是沒有倒影的,甚至在燈光下也沒有影子。
對於這種矛盾說法,仔細琢磨了半天,想找到個合理的解釋,最後覺得問題應該出在鏡子的材質上。古代大多使用的是銅鏡或銀鏡,本身材質辟邪,對於這種電波或光影是排斥的,成不了像;而現代一般使用的是鋁鏡,這種金屬比較兼容,而且成像更清晰,所以不管什麽電波、什麽現象都能無所遁形吧。
嗯,貌似說得通,可以安心睡覺了。下次就能出去大放厥詞跟小夥伴們科普了。
********************
702.【緣分】
有個同事的朋友,去島省旅遊,結果還沒開始玩就弄丟了行李。於是她立刻報了警,當地警局有位警察同誌給她做了筆錄立了案,最後一番輾轉,終於幫她把行李找回來了。
後來聽說同事的朋友現在嫁在了島省,老公竟然就是那位幫她找回行李的警察同誌。不得不說,緣分有時候真奇妙。
*********************
703.【螞蟻】
聽我媽說我們這邊老一輩人進山幹活,吃不完的食物一般都放在小溪中的石頭上,等著下次再吃。其實我媽原先也不懂,為什麽一定要放在小溪裏的石頭上而不是掛在樹上,有老人家說主要是為了防螞蟻偷吃食物。
老一輩人的生存哲學,總是玄學中帶點科學。說起來我們這邊地接東南亞,螞蟻確實數量和品種都很多,但無一例外都怕水火。吃剩的食物,比起防野貓野狗偷吃,更需要防的是螞蟻,所以在以前沒有冰箱的年代,吃剩的食物不但要掛起來,還要隔水保存。
於是老祖宗的智慧體現了。我們這邊鄉下有些地方還在沿用一種做法:將杯子摞進碗裏,然後碗裏裝水,再把桌子和碗櫃、食品櫃的四個腿腳立在杯子中,這樣木頭桌腳也不會因為泡在水裏而腐壞,有了櫃子四條腿下的“護城河”隔開,裝在櫃子裏的食品、入口的東西都不會遭到螞蟻入侵。
不過隨著現在農藥的普遍使用,這種做法已經越來越少了,幾乎淡忘了還有這麽一回事。直到後來到泰國鄉下支教,在農貿市場看到有賣一種塑料製成的、直接做成了一體化的兩層碗,外層是一個鬥笠形敞口碗,內層是直筒的像個杯子。起初見到時沒想太多,認為會不會又是他們的宗教用品,點蠟燭或者插花用的,有老師就說這其實是用來墊桌子腳、注水防螞蟻用的東西,把桌子腳墊在內層,外層注水,就能保證桌子腳幹爽的同時防止螞蟻上桌。這時我才想起我們老一輩也有這樣杯子摞碗,隔層注水防螞蟻的做法,沒想到泰國還直接做成了一體化的產品,到現在還在使用。
如今在網上也看到了一些寵物食盆產品用這個原理來防螞蟻,但是像泰國那樣用來墊桌腳的一體化碗在國內真沒見過,可惜忘了拍照。使用這個東西的好處就是不用噴殺蟲藥了,帶毒的東西我也不喜歡。
********************
704.【男同學】
因為天氣炎熱,便給家中小兒剪了個清爽短發上學。
開學第一天,小兒有些鬱悶,說新來的任課老師點名時候說:請第三排那個穿綠色t恤的男同學起來回答問題。然後遭到全班爆笑。
我說沒事,戴個發卡吧。
家中小兒說,還是穿裙子算了,我們的發卡款式太簡單中性了,萬一老師又說:請第三排那個夾夾子的男同學起來回答問題~
我說:如果這老師真那麽沒眼力見的話,穿啥都沒用,沒準還會說,請第三排那個穿裙子的男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到時候你怎麽辦?
********************
705.鷓鴣
這兩年扶貧攻堅戰結束了,還得時不時去回訪下幫扶的村振興情況如何,就發現我們幫扶的那個村子原先的集體養豬場消失了,改成了鷓鴣產業。
說實話對於我們這種很少下農村的人來說,還不知道鷓鴣是種什麽鳥,貌似隻在古文裏讀到,就央求村幹部帶我們去看一下。
他們開車帶我們在山道上彎彎繞繞挺遠,幾乎要進入深山,正當我們感歎這裏的原生態養殖時,不料還沒到養殖場,就傳來一陣音樂聲,風格頗前衛。問是怎麽回事,村幹部說這玩意兒怕人,就每天放音樂給它們聽聽,一方麵轉移注意力,另一方麵促進生長。我們說真有怕人到需要用音樂轉移注意力麽,他們說是的,上次有領導來視察,不懂就抓了來觀賞,於是就當場嚇死了一隻,我們打趣說隻是領導想吃了而已吧。結果最後隻在養殖房外麵踮腳看了看,這種鳥長什麽樣還是沒看清。
他們說珠三角地區特別喜歡用這種鳥煲湯或者燒烤,不知道口感和鴿子有什麽不同。
村裏還建了奶牛場,也是每天聽著音樂歌舞升平,這些牛每天過著工作三小時躺平大半天的日子,羨煞我等。
********************
706.【家譜】
前兩年和我媽的老夥伴喝早茶,老太太帶來一個不知道哪個門派的老人家,看起來頗學究。剛開始沒在意,沒想到這老人家聽說我家姓氏,就拿了一本家譜出來,說讓我們確認下。
我這就有點意外了,因為不光是我,連我爸都不知道我們這種連《千家姓》中都沒有的少數民族偏門姓氏竟然還修了族譜,而且時間還很新,是哪些熱心民間學者為我們修訂了那麽巨大一本家族記錄呢?
家族三代以上的人我是不認識也沒聽說過的,然而翻開族譜,發現竟然自己和家中小兒的名字也赫然在目,就有點驚奇了:修族譜的人是在哪裏得到這些信息的呢?我爺爺很早就不在了,隻有個別關係較近的叔伯堂兄弟姐妹知道家中小兒的名字信息,但是後來拍了族譜發給這些堂兄弟姐妹,居然統一反應都是:啊?我們家居然有族譜?我和孩子的名字居然在上麵?——實在耐人尋味。
而且發現這本族譜的記錄方式挺有意思的,不記錄配偶,隻記錄子嗣,而且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會一律記錄在案,平等作為本姓氏這一輩的傳人,確實是我爸這邊村的風格,ging。
半夜照鏡子,突然想起曾有人告誡過最好別這麽做,怕照到什麽有的沒的東西。我就奇怪了,不是有流傳說法,辨別是人是鬼的方法之一是照鏡子嗎?據說鬼在鏡子裏是沒有倒影的,甚至在燈光下也沒有影子。
對於這種矛盾說法,仔細琢磨了半天,想找到個合理的解釋,最後覺得問題應該出在鏡子的材質上。古代大多使用的是銅鏡或銀鏡,本身材質辟邪,對於這種電波或光影是排斥的,成不了像;而現代一般使用的是鋁鏡,這種金屬比較兼容,而且成像更清晰,所以不管什麽電波、什麽現象都能無所遁形吧。
嗯,貌似說得通,可以安心睡覺了。下次就能出去大放厥詞跟小夥伴們科普了。
********************
702.【緣分】
有個同事的朋友,去島省旅遊,結果還沒開始玩就弄丟了行李。於是她立刻報了警,當地警局有位警察同誌給她做了筆錄立了案,最後一番輾轉,終於幫她把行李找回來了。
後來聽說同事的朋友現在嫁在了島省,老公竟然就是那位幫她找回行李的警察同誌。不得不說,緣分有時候真奇妙。
*********************
703.【螞蟻】
聽我媽說我們這邊老一輩人進山幹活,吃不完的食物一般都放在小溪中的石頭上,等著下次再吃。其實我媽原先也不懂,為什麽一定要放在小溪裏的石頭上而不是掛在樹上,有老人家說主要是為了防螞蟻偷吃食物。
老一輩人的生存哲學,總是玄學中帶點科學。說起來我們這邊地接東南亞,螞蟻確實數量和品種都很多,但無一例外都怕水火。吃剩的食物,比起防野貓野狗偷吃,更需要防的是螞蟻,所以在以前沒有冰箱的年代,吃剩的食物不但要掛起來,還要隔水保存。
於是老祖宗的智慧體現了。我們這邊鄉下有些地方還在沿用一種做法:將杯子摞進碗裏,然後碗裏裝水,再把桌子和碗櫃、食品櫃的四個腿腳立在杯子中,這樣木頭桌腳也不會因為泡在水裏而腐壞,有了櫃子四條腿下的“護城河”隔開,裝在櫃子裏的食品、入口的東西都不會遭到螞蟻入侵。
不過隨著現在農藥的普遍使用,這種做法已經越來越少了,幾乎淡忘了還有這麽一回事。直到後來到泰國鄉下支教,在農貿市場看到有賣一種塑料製成的、直接做成了一體化的兩層碗,外層是一個鬥笠形敞口碗,內層是直筒的像個杯子。起初見到時沒想太多,認為會不會又是他們的宗教用品,點蠟燭或者插花用的,有老師就說這其實是用來墊桌子腳、注水防螞蟻用的東西,把桌子腳墊在內層,外層注水,就能保證桌子腳幹爽的同時防止螞蟻上桌。這時我才想起我們老一輩也有這樣杯子摞碗,隔層注水防螞蟻的做法,沒想到泰國還直接做成了一體化的產品,到現在還在使用。
如今在網上也看到了一些寵物食盆產品用這個原理來防螞蟻,但是像泰國那樣用來墊桌腳的一體化碗在國內真沒見過,可惜忘了拍照。使用這個東西的好處就是不用噴殺蟲藥了,帶毒的東西我也不喜歡。
********************
704.【男同學】
因為天氣炎熱,便給家中小兒剪了個清爽短發上學。
開學第一天,小兒有些鬱悶,說新來的任課老師點名時候說:請第三排那個穿綠色t恤的男同學起來回答問題。然後遭到全班爆笑。
我說沒事,戴個發卡吧。
家中小兒說,還是穿裙子算了,我們的發卡款式太簡單中性了,萬一老師又說:請第三排那個夾夾子的男同學起來回答問題~
我說:如果這老師真那麽沒眼力見的話,穿啥都沒用,沒準還會說,請第三排那個穿裙子的男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到時候你怎麽辦?
********************
705.鷓鴣
這兩年扶貧攻堅戰結束了,還得時不時去回訪下幫扶的村振興情況如何,就發現我們幫扶的那個村子原先的集體養豬場消失了,改成了鷓鴣產業。
說實話對於我們這種很少下農村的人來說,還不知道鷓鴣是種什麽鳥,貌似隻在古文裏讀到,就央求村幹部帶我們去看一下。
他們開車帶我們在山道上彎彎繞繞挺遠,幾乎要進入深山,正當我們感歎這裏的原生態養殖時,不料還沒到養殖場,就傳來一陣音樂聲,風格頗前衛。問是怎麽回事,村幹部說這玩意兒怕人,就每天放音樂給它們聽聽,一方麵轉移注意力,另一方麵促進生長。我們說真有怕人到需要用音樂轉移注意力麽,他們說是的,上次有領導來視察,不懂就抓了來觀賞,於是就當場嚇死了一隻,我們打趣說隻是領導想吃了而已吧。結果最後隻在養殖房外麵踮腳看了看,這種鳥長什麽樣還是沒看清。
他們說珠三角地區特別喜歡用這種鳥煲湯或者燒烤,不知道口感和鴿子有什麽不同。
村裏還建了奶牛場,也是每天聽著音樂歌舞升平,這些牛每天過著工作三小時躺平大半天的日子,羨煞我等。
********************
706.【家譜】
前兩年和我媽的老夥伴喝早茶,老太太帶來一個不知道哪個門派的老人家,看起來頗學究。剛開始沒在意,沒想到這老人家聽說我家姓氏,就拿了一本家譜出來,說讓我們確認下。
我這就有點意外了,因為不光是我,連我爸都不知道我們這種連《千家姓》中都沒有的少數民族偏門姓氏竟然還修了族譜,而且時間還很新,是哪些熱心民間學者為我們修訂了那麽巨大一本家族記錄呢?
家族三代以上的人我是不認識也沒聽說過的,然而翻開族譜,發現竟然自己和家中小兒的名字也赫然在目,就有點驚奇了:修族譜的人是在哪裏得到這些信息的呢?我爺爺很早就不在了,隻有個別關係較近的叔伯堂兄弟姐妹知道家中小兒的名字信息,但是後來拍了族譜發給這些堂兄弟姐妹,居然統一反應都是:啊?我們家居然有族譜?我和孩子的名字居然在上麵?——實在耐人尋味。
而且發現這本族譜的記錄方式挺有意思的,不記錄配偶,隻記錄子嗣,而且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會一律記錄在案,平等作為本姓氏這一輩的傳人,確實是我爸這邊村的風格,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