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崇拜】
說起來我還被一些泰國人崇拜過,包括我的導師阿讚馬納。而被崇拜的原因竟然是我會攢錢(◎_◎;)。
我在泰國讀研之前曾在泰緬邊境鳥不拉屎的鄉下支教了三年,那是物資匱乏、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的地方,水電住宿學校包圓,吃學校免費飯堂還一度把我餓到了80斤。就算豁出去市場上大魚大肉大手大腳花天酒地,最奢侈的也隻有約合人民幣15元的蓋澆飯和地攤上合60元的衣服,晚上8點以後街道靜悄悄毫無夜生活。偶爾工作不忙想去曼穀花錢,還得步行好幾公裏去找汽車站。
說實話,在那樣的環境下,我這樣的老光棍連支教學校給的微薄工資其實都花不完。而當時國內派出單位的補貼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還算可觀,因此支教三年過後,我也就稍稍有了20來萬的存款。之後靠這存款,花了一半讀研,另一半本想找個靠譜的泰國合夥人在海邊置辦一套帶地皮的一戶建,結果我媽生怕我不回去,硬是強征了我的存款給我在老家說偏僻不偏僻的城中村付了個首付。
雖然我讀研畢業又是窮光蛋一枚,卻因為我讀研沒有靠家裏被不少泰國人崇拜得五體投地,尤其是我的導師阿讚馬納。後來一邊讀研一邊打工,教中文當翻譯做接待主持雙語晚會,在學院各種騙吃混喝打零工,不知不覺又存了一兩萬。覺得在國外隻要不偷懶、不談戀愛、生活自律,就很容易攢到錢,就算工作上再死皮賴臉再不講武德,身上自動攜帶的異國風情也能蓋了那股流氓味( ̄(エ) ̄)。
其實我一直是很景仰阿讚馬納的,先不說他的國際學術造詣,就憑他年輕時在大皇宮當過差還親眼見過訪泰的小平同誌的人生閱曆,我就得尊稱一聲阿讚。然而他就是覺得自己沒錢,就羨慕我這種有存款的人,就算他工資高得離譜,卻憑借著他那種千金散盡還複來的實力,時常身無分文。於是四處跟人宣揚我錢多,說中國人了不得都是百萬富翁之類……當時作為資深老光棍,我也奇怪導師這個老光棍還能把錢花去哪裏,可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了。大概很多泰國人都持有跟他一樣的消費觀,確實沒什麽存款吧,今朝有酒今朝醉,買車買房買出國,瀟灑。
突然想起支教學校的校長。每個月簽領工資時,發現他的工資是全校最高的,但工資條後麵訂的還貸款憑條也是最厚的,什麽房屋貸款、車子貸款、保險、水電費……名目琳琅,最後一看到手工資,才550泰銖(約合人民幣110元),我們大家都笑了。
********************
849.【咖啡】
泰國不光咖啡館很多,地攤咖啡也很多,泰國人喝咖啡絕不是為了格調,而是真正的生活所需,不太注重品牌,隻是想喝那個東西,甚至還有我支教學校的辦公室主任這種大清早用咖啡當代餐的。
我是個懶人,平時喝咖啡常喝三合一,但那些平日裏喝店裏咖啡的泰國人也並不覺得喝三合一怎麽地,就說那個太甜,拚命給我介紹泰國的地攤古式咖啡。所以我也弄不清楚在泰國到底有沒有咖啡的鄙視鏈,就覺得他們的邏輯挺奇怪的。
在泰國唯一見過被鄙視的咖啡品牌居然是我的導師阿讚馬納各種吐槽☆8克,說這個連鎖店的咖啡都很假,咖啡味都沒有,淡出鳥來之類的雲雲。我就很奇怪,因為這個品牌在國內有一陣子就是格調的象征,很多人趨之若鶩。但是我沒喝過不好評說,沒喝過不是因為有個性,確實是因為自己沒錢、土氣、不配,可是聽到導師左右吐槽這個品牌,心裏居然還稍微有點小得意是怎麽回事?
不過泰國的咖啡確實好喝,隨便一個街邊小店或是地攤,都是味道香濃,價格平易近人,似乎他們開咖啡店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根本不是為了賺錢。就連我讀研的同班同學他信也說畢業以後想要去開一家咖啡店,我說不讀研也可以去開嘛,讀研豈不浪費?他說讀研也是一種夢想,開咖啡店也是一種夢想,有夢想就去做,不衝突。艾瑪隻能說不卷的社會實在太舒服了。
我在鄉下支教的時候,學校旁邊也開了個小咖啡店,挺神奇的,就在兔子不拉屎的荒草連天中搭了個鐵皮小窩棚,裏麵都是各種廢舊木板手工做成的桌椅吧台,擺放上花花草草和各類玻璃製品、設計類書籍,門前兩棵大樹,竟然頗有歐式田園風情,下班了沒事就喜歡過去吹吹風喝咖啡。店主是鎮上火車站打鍾員青蛙哥的妹妹,我們稱為“蝦姐”(這兄妹倆小名起得真有意思)。這蝦姐傳說是在國外讀的書,然後在曼穀工作了一段時間,覺得社會太卷人生無趣,三十多歲也不結婚,竟然跑回鄉下老家開咖啡店去了。她手工製作的咖啡特別細膩,還會時不時贈送個把小點心之類,有種濃濃的熱愛生活的味道。我也不知道我喜歡的到底是泰國咖啡的味道,還是這種毫無商業氣息的田園生活味。
********************
850.【道聽途說的潛規則】
泰國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紅燈區的規則,怕過不了審一直沒敢寫,突然想起就隨意提兩句。
我也是道聽途說的,大概是從芭提雅開始,逐漸蔓延到全泰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從事第五產業的失足婦女,一旦發現與其交易的對方是童子身,不但不能收錢,而且是需要倒貼錢給對方的。
這個規矩聽起來就好女權啊,隻是不知真假,也沒有真正見過,如果有被倒貼錢的男同胞看到了,麻煩告知一聲這信息是否確鑿,有酬謝o(n_n)o。
說起來我還被一些泰國人崇拜過,包括我的導師阿讚馬納。而被崇拜的原因竟然是我會攢錢(◎_◎;)。
我在泰國讀研之前曾在泰緬邊境鳥不拉屎的鄉下支教了三年,那是物資匱乏、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的地方,水電住宿學校包圓,吃學校免費飯堂還一度把我餓到了80斤。就算豁出去市場上大魚大肉大手大腳花天酒地,最奢侈的也隻有約合人民幣15元的蓋澆飯和地攤上合60元的衣服,晚上8點以後街道靜悄悄毫無夜生活。偶爾工作不忙想去曼穀花錢,還得步行好幾公裏去找汽車站。
說實話,在那樣的環境下,我這樣的老光棍連支教學校給的微薄工資其實都花不完。而當時國內派出單位的補貼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還算可觀,因此支教三年過後,我也就稍稍有了20來萬的存款。之後靠這存款,花了一半讀研,另一半本想找個靠譜的泰國合夥人在海邊置辦一套帶地皮的一戶建,結果我媽生怕我不回去,硬是強征了我的存款給我在老家說偏僻不偏僻的城中村付了個首付。
雖然我讀研畢業又是窮光蛋一枚,卻因為我讀研沒有靠家裏被不少泰國人崇拜得五體投地,尤其是我的導師阿讚馬納。後來一邊讀研一邊打工,教中文當翻譯做接待主持雙語晚會,在學院各種騙吃混喝打零工,不知不覺又存了一兩萬。覺得在國外隻要不偷懶、不談戀愛、生活自律,就很容易攢到錢,就算工作上再死皮賴臉再不講武德,身上自動攜帶的異國風情也能蓋了那股流氓味( ̄(エ) ̄)。
其實我一直是很景仰阿讚馬納的,先不說他的國際學術造詣,就憑他年輕時在大皇宮當過差還親眼見過訪泰的小平同誌的人生閱曆,我就得尊稱一聲阿讚。然而他就是覺得自己沒錢,就羨慕我這種有存款的人,就算他工資高得離譜,卻憑借著他那種千金散盡還複來的實力,時常身無分文。於是四處跟人宣揚我錢多,說中國人了不得都是百萬富翁之類……當時作為資深老光棍,我也奇怪導師這個老光棍還能把錢花去哪裏,可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了。大概很多泰國人都持有跟他一樣的消費觀,確實沒什麽存款吧,今朝有酒今朝醉,買車買房買出國,瀟灑。
突然想起支教學校的校長。每個月簽領工資時,發現他的工資是全校最高的,但工資條後麵訂的還貸款憑條也是最厚的,什麽房屋貸款、車子貸款、保險、水電費……名目琳琅,最後一看到手工資,才550泰銖(約合人民幣110元),我們大家都笑了。
********************
849.【咖啡】
泰國不光咖啡館很多,地攤咖啡也很多,泰國人喝咖啡絕不是為了格調,而是真正的生活所需,不太注重品牌,隻是想喝那個東西,甚至還有我支教學校的辦公室主任這種大清早用咖啡當代餐的。
我是個懶人,平時喝咖啡常喝三合一,但那些平日裏喝店裏咖啡的泰國人也並不覺得喝三合一怎麽地,就說那個太甜,拚命給我介紹泰國的地攤古式咖啡。所以我也弄不清楚在泰國到底有沒有咖啡的鄙視鏈,就覺得他們的邏輯挺奇怪的。
在泰國唯一見過被鄙視的咖啡品牌居然是我的導師阿讚馬納各種吐槽☆8克,說這個連鎖店的咖啡都很假,咖啡味都沒有,淡出鳥來之類的雲雲。我就很奇怪,因為這個品牌在國內有一陣子就是格調的象征,很多人趨之若鶩。但是我沒喝過不好評說,沒喝過不是因為有個性,確實是因為自己沒錢、土氣、不配,可是聽到導師左右吐槽這個品牌,心裏居然還稍微有點小得意是怎麽回事?
不過泰國的咖啡確實好喝,隨便一個街邊小店或是地攤,都是味道香濃,價格平易近人,似乎他們開咖啡店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根本不是為了賺錢。就連我讀研的同班同學他信也說畢業以後想要去開一家咖啡店,我說不讀研也可以去開嘛,讀研豈不浪費?他說讀研也是一種夢想,開咖啡店也是一種夢想,有夢想就去做,不衝突。艾瑪隻能說不卷的社會實在太舒服了。
我在鄉下支教的時候,學校旁邊也開了個小咖啡店,挺神奇的,就在兔子不拉屎的荒草連天中搭了個鐵皮小窩棚,裏麵都是各種廢舊木板手工做成的桌椅吧台,擺放上花花草草和各類玻璃製品、設計類書籍,門前兩棵大樹,竟然頗有歐式田園風情,下班了沒事就喜歡過去吹吹風喝咖啡。店主是鎮上火車站打鍾員青蛙哥的妹妹,我們稱為“蝦姐”(這兄妹倆小名起得真有意思)。這蝦姐傳說是在國外讀的書,然後在曼穀工作了一段時間,覺得社會太卷人生無趣,三十多歲也不結婚,竟然跑回鄉下老家開咖啡店去了。她手工製作的咖啡特別細膩,還會時不時贈送個把小點心之類,有種濃濃的熱愛生活的味道。我也不知道我喜歡的到底是泰國咖啡的味道,還是這種毫無商業氣息的田園生活味。
********************
850.【道聽途說的潛規則】
泰國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紅燈區的規則,怕過不了審一直沒敢寫,突然想起就隨意提兩句。
我也是道聽途說的,大概是從芭提雅開始,逐漸蔓延到全泰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從事第五產業的失足婦女,一旦發現與其交易的對方是童子身,不但不能收錢,而且是需要倒貼錢給對方的。
這個規矩聽起來就好女權啊,隻是不知真假,也沒有真正見過,如果有被倒貼錢的男同胞看到了,麻煩告知一聲這信息是否確鑿,有酬謝o(n_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