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後來他做了一個荒謬的決定,他放棄家族,放棄陪他出生入死的西北軍,放棄了西北的一切,放棄本已經注定的人生,離開他原有的道路,跟著長公主去了京城。
一去八年,再沒回過頭。
寧珩離開西北的時候,家族對他失望至極,而後便極力培養寧琰作為寧氏的下一任當家人。
長兄離開西北後,寧琰便接過他的肩上的擔子,撐起了西北。
隻是未曾想過,八年前的一別,會是永別。
他猶記得那一年送大哥到西寧關,也是一個大雪天,大哥騎在馬上,他站在雪地裏問他,“你為什麽一定要走,京城有什麽好的?西北才是我們的家鄉啊!”
大哥在馬背一甩鞭子,笑聲爽朗,“將來有一天你會明白的。”
他心心念念的不是京城,而是京城裏的那個人。
寧琰還記得大哥當年神采飛揚的眼神,可如今他已經化歸塵土深埋於章台殿的廢墟之中。
大哥以前說過,如果有一天他死了,他一定要回到西北,不管死在哪裏,他都要魂歸故裏。
但他死於大火之中,屍首難尋,這輩子,他再也回不來了!
外麵風雪漸密,寧琰獨自倚在沙桌前看地形圖,忽然間氈帳的簾子被掀開。
他抬起頭,見到殷綺如披著黑色的大氅走進來,身上落下不少雪粒,她無暇顧及其它,連雪化在衣服裏也不管。
急匆匆上前,一臉的不忿,將手裏攥著的書信往他身上狠狠一砸,嗬斥道:“寧琰,你什麽意思?你竟敢給我寫休書?”
風雪的呼嘯寒氣透過氈帳的縫隙鑽了進來,吹的帳中一片冰涼。
寧琰不作聲,撿起丟在地上的休書,重新塞回殷綺如手裏,歎一聲氣,“你回去吧,你的父兄就在對麵的陣營裏,我寫一封休書送你過去,從今往後你我再也沒有任何關係。”
殷綺如冷笑問他,“你是瘋了嗎?明知道西北願意跟你造反的人不多,寧家也不支持你,你為什麽,為什麽非要打這場仗呢?”
寧琰望著她,眼中沒有一絲猶豫,“我們寧家世代鎮守邊疆,為三代皇帝都立下赫赫戰功,勞苦功高尚且不提,隻說這些年我們為大鄴打下多少次勝仗,擊退多少次犬戎人?當年長公主將我大哥帶去京城,一走八年,如今他枉死京城,還被冠上謀逆的罪名,我怎麽能眼睜睜看著?長公主不是說寧家想造反嗎?那我就反給她看!”
殷綺如垂眸落淚,“你本可以不用這樣的。”
寧家和朝廷已經達成一致,願意各自退步,一個不追究寧王之死,一個不彈壓西北軍民。
可殷綺如知道,她勸不了寧琰。
寧家願意為了家族放棄寧珩,寧琰願意為了寧珩放棄家族,他有他自己的堅持,旁人根本勸不了,寧家的男人都是一樣的倔!
殷綺如默默垂淚,寧琰見狀有些無措,但仍舊勸她,“你走吧,我可以拿我的命去賭,但是不能拿你的命去賭。”
殷綺如聞言,抬眼凝視著他,“要是我不肯走呢?”
寧琰沉聲氣,故意發狠道:“那你就死在這!”
殷綺如也倔強的很,立刻駁回去,“好,那我就死在這!你別管我就行了!”
寧琰按著眉心萬分無奈,“現在不是你鬧脾氣的時候。”
殷綺如正色看著他,滿是嚴肅道:“我從來不鬧脾氣,也從來不開玩笑。”
兩人都是執拗的性子,誰也不肯退讓。
可寧琰下定決心要送她離開,如今西北軍寡不敵眾,連吃敗仗,士氣也逐漸低迷,他知道過不了多久就有一場硬仗要打,或許他已經快要走到窮途末路的地步了,現在連逃兵他也不去管了,願意跟著他同生共死的就留下,不願意也不強留。
可殷綺如在這裏,他不放心,想想她嫁給他的這些時日,也沒過上幾天安生日子,就一路跟著他離開寧家四處奔波打仗。
他沒能她安穩的生活,如今唯一能為她做的,就是把她送回殷家。
幾年之後,或許她就能漸漸淡忘西北,淡忘他,重新做回那個明媚灑脫的殷家大姑娘,再尋良人,重覓歡喜。
於是他放下話,明日之前,送她回鄴朝大營。
從寧琰的氈帳回去後,殷綺如就獨自陷入沉默中,話也不說,飯也不吃,誰叫都不搭理。
丫鬟說夫人不許人跟著伺候,寧琰隻當她是在鬧脾氣,因此並未放在心上。
殷綺如自個在帳裏坐了許久,她想了許多事情,想起她的故鄉京城,想起她的父親母親,想起哥哥,想起年幼時的玩伴,想起她初嫁來西北時的樣子。
她又想到寧琰,她的夫君。
她愛繁華的京城,更愛自由的西北。
她掛念前方督戰的父兄,亦放不下後方造反的夫君,一時間家國兩難,進退無措。
因是大雪天,天色黑的早,趁軍營裏忙著巡邏的時候,她踩著凳子掛上了一條白綾,選擇在一個寒冷的雪夜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死在遙遠的西北之地。
她的一生如曇花一現般短暫,但從不後悔。
*
殷綺如的死,在西北之境掀起震蕩,在西北軍中,眾人說寧將軍的夫人自戕身亡,在大鄴軍中,又說殷大人的女兒死於敵營,她以一己之身牽動兩軍,更讓親眷為她傷痛欲絕。
她一直是個烈性的女子,不回頭,不轉彎,永遠向前,不留後路。
以前她說映容是水一樣的女子,柔和平淡,卻處處轉圜。
而她,就像竹子,剛過易折,無論對錯,不懼生死。
西北離京城極遠,即便快馬加鞭,連發驛站,但殷綺如的死訊傳來京城時,已是她自盡的半月之後了。
她的死,或許讓殷家,讓寧琰悲痛至極,可在京城中,卻未起波瀾。
京城裏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殷綺如的死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湖水中,若不是長公主為了安撫殷家追封她為樂陽公主,隻怕知道此事的人會更少。
可從前閨閣相識的幾個姑娘,還是為她年輕的生命惋惜不已。
映容得知後,更感傷懷,她在家翻看西北的書信時,總是能想到殷綺如,那個熱情活潑,直爽愛笑的姑娘,永遠的留在了西北,也永遠的留在她的回憶裏。
而那些從前一起玩的女孩子們,大家都已經長大了,她們各自嫁人,各有人生,有的紅顏薄命,有的遠嫁他鄉,如今竟連三兩個人都湊不齊。
映容正在看書信,另一邊琳姐兒睡的好好的,突然就開始哭起來,映容隻好趕緊放下手中的信,轉頭去抱了琳姐兒過來,一邊哄著孩子,一邊給遠在西北的傅伯霆回一封家書。
她隻是在想,人的一輩子,總有那麽多千回百轉,世事難料!
第一百零一章 終章(正文完)
時至臘月,成家和餘家幾經坎坷的婚事終於敲定日期,黛容不日就要出閣,待嫁的這些時日裏,她一直悶在屋裏繡喜被,備嫁妝。
表麵上平靜自若,其實心裏難掩緊張,本來她出嫁的年紀就小,可成敘翎大她四歲,成家總是催促婚事,這才將婚期提前了,不然怎麽也得等到明年再辦喜事。
成家是清高板正,沉肅教條的家族,不僅家風嚴謹,且家中眾人個個才學斐然,熟讀聖賢,嫁進這樣的人家,心裏或多或少會有些擔心害怕。
況且之前經了碧容一事,成家嘴上雖不說,但心裏也有些嫌隙,黛容還未嫁過去,便已是滿心憂慮,一邊擔憂,一邊還得學著通透處事,她打聽清楚成家幾房一共多少人,有哪些叔伯長輩,有多少嫂子妯娌,小輩的男女各有幾個,一概過問後,便按著年紀輩分和打來的喜好給成家眾人備上見麵禮,給成大學士和老夫人,成二老爺和二夫人這樣的嫡親長輩更是親手繡了禮品,隻盼著能給他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在這樣的人丁興旺的世家大族中討生活很不容易,黛容雖是伯府之女,但也深刻的明白這一點,絲毫不敢拿捏千金小姐的架子,見到成家長輩也是處處柔順恭謹,尚還未嫁便已經在長輩中得了個賢良恭順的名聲。
臨近婚期時,各家都送了賀禮過來,其中最別具一格的是秦六爺單送過來的一份,實在是因為太貴重了,讓人看了直咂舌,可秦家和餘家一來沒有直接的姻親關係,二來往日也不常來往,突然間送了這麽重的禮,連餘文軒都被驚到了。
秦六爺送過來的是個楠木箱子,從箱底開始,一層金桃子,一層銀錠子,一層寶石料子,層層疊疊堆磊上來,最上麵架著一塊木板,木板上請人畫了一幅園林圖,山水重重間,一道長廊橫跨其中,廊子裏坐著一手執書卷的女子,盡顯詩情畫意。
整個箱籠也是珍貴的紫楠木雕刻打造而成,合上蓋子,係了條紅綢緞,上書:平安喜樂。
這四個字瀟灑率性的很,一看便知是秦六爺自己的手筆。
他送賀禮的那一日,正巧映容和慧容一同過來給黛容添妝,見了秦六爺送來的這些東西,映容不免驚訝笑道:“老六這回下血本了,這也忒大方了些!”
慧容翻開那箱籠,細細看了一遍後,指著那畫對映容道:“你看這畫上的姑娘跟四妹妹像不像?”
跟著又回過頭來打趣黛容,“唉呦,瞧瞧這財大氣粗的樣兒,可算你這些年的六哥沒白叫!”
黛容坐在一旁,斂襟淺笑,“六哥人很好”
他人很好,一直很好,隻此一句。
少年時的懵懂之情,總會隨著歲月流逝漸漸平淡。
她知道她有新的人生,前方有另一條路為她敞開,有另一個人正在等她。
他也知道,得之敬重,各生歡喜,遠比爭搶更好。
一段從未挑明的悸動,就這樣在各自的理智中歸於平靜。
*
大鄴與西北這場仗打了將近一年,在西北叛軍將領寧琰陣亡後,大鄴軍終於平定西北之亂,啟元九年的深秋,正式班師回朝。
軍隊行至臨安地界,長公主密詔,誅殺河東王,敬王,端郡王,收繳各地藩王兵權,統一歸編,受製朝廷,將舊兵符熔於火爐,以龍騰虎紋為模,製新兵符,見兵符如見聖上。
無兵權無封地的異姓王,如膠東王,赤山王一類,均取消世襲製,改為降位襲爵,將來若無立功,則一代一降,直至無爵。
自此,大鄴王朝的皇權製度達到頂峰。
軍隊回京之際,長公主在奉勤殿召見荀尚書。
自元妃死後,皇室與荀家的關係一直僵冷。
荀尚書跟著侍從進了大殿裏,他看著長公主,從她的眼裏便能發覺她憔悴了許多。
但他並未多說,請安行禮後便立於一旁,靜待長公主發話。
殿內沉默許久,兩人都不知如何開口,四周安靜的連刮茶碗的聲音都能聽見。
半晌後,長公主輕聲道:“知道今日為何叫你來嗎?”
荀尚書客客氣氣回話,“臣不知。”
長公主歎了聲氣,“如今西北動亂剛平,朝中局勢動蕩,人人都在觀望猶疑,各地藩王隻怕也不會那麽容易善罷甘休,皇家需要極牢靠的姻親,元妃雖不在了,但聯姻不能斷,你懂嗎?”
她的話點到為止,荀尚書心中明了。
他多年可望不可及的人,仿佛近在咫尺,可他心中卻並沒有欣喜。
他安靜聽完,而後站直身子,稟手垂眸道:“臣與公主相識多年,今日想跟您說一個故事。”
長公主不甚明白,抬手道:“你說。”
“臣幼年時,曾喜歡過一件極珍貴的玉器,雖然當年得不到它,但隻要能遠遠的看著它熠熠生輝,哪怕我碰不到摸不著,心裏亦是滿足的,曾經我以為自己會一輩子喜歡這件珍寶,也想過如果將來有一日能夠得到它,一定會無比珍愛之,可是後來,珍寶被人摔碎了,碎片割傷了我的手,這時候我才突然發覺,原來這麽多年以來,它帶給我的隻有求而不得的心酸和血流成河的傷口,現在它在我心裏,隻剩一地的碎片,再無其它。”
他抬起頭凝視道:“元妃已故,荀家已經沒有女兒可以往宮裏送了,公主英明,自然也該知道,荀家的忠君愛國從來都與聯姻無關。”
長公主怔了片刻,強撐笑意道:“珍寶是死物,人心是活物,沒有誰的心意會一成不變,隻要尚書大人忠君愛國的赤子之心不變,本宮就放心了。”
荀尚書的身影離開奉勤殿,長公主獨自陷入沉默和回憶中。
荀澤從來不會拒絕她,他那麽好,好到讓她以為能夠永遠肆無忌憚。
可是現在,他離她越來越遠了。
一去八年,再沒回過頭。
寧珩離開西北的時候,家族對他失望至極,而後便極力培養寧琰作為寧氏的下一任當家人。
長兄離開西北後,寧琰便接過他的肩上的擔子,撐起了西北。
隻是未曾想過,八年前的一別,會是永別。
他猶記得那一年送大哥到西寧關,也是一個大雪天,大哥騎在馬上,他站在雪地裏問他,“你為什麽一定要走,京城有什麽好的?西北才是我們的家鄉啊!”
大哥在馬背一甩鞭子,笑聲爽朗,“將來有一天你會明白的。”
他心心念念的不是京城,而是京城裏的那個人。
寧琰還記得大哥當年神采飛揚的眼神,可如今他已經化歸塵土深埋於章台殿的廢墟之中。
大哥以前說過,如果有一天他死了,他一定要回到西北,不管死在哪裏,他都要魂歸故裏。
但他死於大火之中,屍首難尋,這輩子,他再也回不來了!
外麵風雪漸密,寧琰獨自倚在沙桌前看地形圖,忽然間氈帳的簾子被掀開。
他抬起頭,見到殷綺如披著黑色的大氅走進來,身上落下不少雪粒,她無暇顧及其它,連雪化在衣服裏也不管。
急匆匆上前,一臉的不忿,將手裏攥著的書信往他身上狠狠一砸,嗬斥道:“寧琰,你什麽意思?你竟敢給我寫休書?”
風雪的呼嘯寒氣透過氈帳的縫隙鑽了進來,吹的帳中一片冰涼。
寧琰不作聲,撿起丟在地上的休書,重新塞回殷綺如手裏,歎一聲氣,“你回去吧,你的父兄就在對麵的陣營裏,我寫一封休書送你過去,從今往後你我再也沒有任何關係。”
殷綺如冷笑問他,“你是瘋了嗎?明知道西北願意跟你造反的人不多,寧家也不支持你,你為什麽,為什麽非要打這場仗呢?”
寧琰望著她,眼中沒有一絲猶豫,“我們寧家世代鎮守邊疆,為三代皇帝都立下赫赫戰功,勞苦功高尚且不提,隻說這些年我們為大鄴打下多少次勝仗,擊退多少次犬戎人?當年長公主將我大哥帶去京城,一走八年,如今他枉死京城,還被冠上謀逆的罪名,我怎麽能眼睜睜看著?長公主不是說寧家想造反嗎?那我就反給她看!”
殷綺如垂眸落淚,“你本可以不用這樣的。”
寧家和朝廷已經達成一致,願意各自退步,一個不追究寧王之死,一個不彈壓西北軍民。
可殷綺如知道,她勸不了寧琰。
寧家願意為了家族放棄寧珩,寧琰願意為了寧珩放棄家族,他有他自己的堅持,旁人根本勸不了,寧家的男人都是一樣的倔!
殷綺如默默垂淚,寧琰見狀有些無措,但仍舊勸她,“你走吧,我可以拿我的命去賭,但是不能拿你的命去賭。”
殷綺如聞言,抬眼凝視著他,“要是我不肯走呢?”
寧琰沉聲氣,故意發狠道:“那你就死在這!”
殷綺如也倔強的很,立刻駁回去,“好,那我就死在這!你別管我就行了!”
寧琰按著眉心萬分無奈,“現在不是你鬧脾氣的時候。”
殷綺如正色看著他,滿是嚴肅道:“我從來不鬧脾氣,也從來不開玩笑。”
兩人都是執拗的性子,誰也不肯退讓。
可寧琰下定決心要送她離開,如今西北軍寡不敵眾,連吃敗仗,士氣也逐漸低迷,他知道過不了多久就有一場硬仗要打,或許他已經快要走到窮途末路的地步了,現在連逃兵他也不去管了,願意跟著他同生共死的就留下,不願意也不強留。
可殷綺如在這裏,他不放心,想想她嫁給他的這些時日,也沒過上幾天安生日子,就一路跟著他離開寧家四處奔波打仗。
他沒能她安穩的生活,如今唯一能為她做的,就是把她送回殷家。
幾年之後,或許她就能漸漸淡忘西北,淡忘他,重新做回那個明媚灑脫的殷家大姑娘,再尋良人,重覓歡喜。
於是他放下話,明日之前,送她回鄴朝大營。
從寧琰的氈帳回去後,殷綺如就獨自陷入沉默中,話也不說,飯也不吃,誰叫都不搭理。
丫鬟說夫人不許人跟著伺候,寧琰隻當她是在鬧脾氣,因此並未放在心上。
殷綺如自個在帳裏坐了許久,她想了許多事情,想起她的故鄉京城,想起她的父親母親,想起哥哥,想起年幼時的玩伴,想起她初嫁來西北時的樣子。
她又想到寧琰,她的夫君。
她愛繁華的京城,更愛自由的西北。
她掛念前方督戰的父兄,亦放不下後方造反的夫君,一時間家國兩難,進退無措。
因是大雪天,天色黑的早,趁軍營裏忙著巡邏的時候,她踩著凳子掛上了一條白綾,選擇在一個寒冷的雪夜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死在遙遠的西北之地。
她的一生如曇花一現般短暫,但從不後悔。
*
殷綺如的死,在西北之境掀起震蕩,在西北軍中,眾人說寧將軍的夫人自戕身亡,在大鄴軍中,又說殷大人的女兒死於敵營,她以一己之身牽動兩軍,更讓親眷為她傷痛欲絕。
她一直是個烈性的女子,不回頭,不轉彎,永遠向前,不留後路。
以前她說映容是水一樣的女子,柔和平淡,卻處處轉圜。
而她,就像竹子,剛過易折,無論對錯,不懼生死。
西北離京城極遠,即便快馬加鞭,連發驛站,但殷綺如的死訊傳來京城時,已是她自盡的半月之後了。
她的死,或許讓殷家,讓寧琰悲痛至極,可在京城中,卻未起波瀾。
京城裏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殷綺如的死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湖水中,若不是長公主為了安撫殷家追封她為樂陽公主,隻怕知道此事的人會更少。
可從前閨閣相識的幾個姑娘,還是為她年輕的生命惋惜不已。
映容得知後,更感傷懷,她在家翻看西北的書信時,總是能想到殷綺如,那個熱情活潑,直爽愛笑的姑娘,永遠的留在了西北,也永遠的留在她的回憶裏。
而那些從前一起玩的女孩子們,大家都已經長大了,她們各自嫁人,各有人生,有的紅顏薄命,有的遠嫁他鄉,如今竟連三兩個人都湊不齊。
映容正在看書信,另一邊琳姐兒睡的好好的,突然就開始哭起來,映容隻好趕緊放下手中的信,轉頭去抱了琳姐兒過來,一邊哄著孩子,一邊給遠在西北的傅伯霆回一封家書。
她隻是在想,人的一輩子,總有那麽多千回百轉,世事難料!
第一百零一章 終章(正文完)
時至臘月,成家和餘家幾經坎坷的婚事終於敲定日期,黛容不日就要出閣,待嫁的這些時日裏,她一直悶在屋裏繡喜被,備嫁妝。
表麵上平靜自若,其實心裏難掩緊張,本來她出嫁的年紀就小,可成敘翎大她四歲,成家總是催促婚事,這才將婚期提前了,不然怎麽也得等到明年再辦喜事。
成家是清高板正,沉肅教條的家族,不僅家風嚴謹,且家中眾人個個才學斐然,熟讀聖賢,嫁進這樣的人家,心裏或多或少會有些擔心害怕。
況且之前經了碧容一事,成家嘴上雖不說,但心裏也有些嫌隙,黛容還未嫁過去,便已是滿心憂慮,一邊擔憂,一邊還得學著通透處事,她打聽清楚成家幾房一共多少人,有哪些叔伯長輩,有多少嫂子妯娌,小輩的男女各有幾個,一概過問後,便按著年紀輩分和打來的喜好給成家眾人備上見麵禮,給成大學士和老夫人,成二老爺和二夫人這樣的嫡親長輩更是親手繡了禮品,隻盼著能給他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在這樣的人丁興旺的世家大族中討生活很不容易,黛容雖是伯府之女,但也深刻的明白這一點,絲毫不敢拿捏千金小姐的架子,見到成家長輩也是處處柔順恭謹,尚還未嫁便已經在長輩中得了個賢良恭順的名聲。
臨近婚期時,各家都送了賀禮過來,其中最別具一格的是秦六爺單送過來的一份,實在是因為太貴重了,讓人看了直咂舌,可秦家和餘家一來沒有直接的姻親關係,二來往日也不常來往,突然間送了這麽重的禮,連餘文軒都被驚到了。
秦六爺送過來的是個楠木箱子,從箱底開始,一層金桃子,一層銀錠子,一層寶石料子,層層疊疊堆磊上來,最上麵架著一塊木板,木板上請人畫了一幅園林圖,山水重重間,一道長廊橫跨其中,廊子裏坐著一手執書卷的女子,盡顯詩情畫意。
整個箱籠也是珍貴的紫楠木雕刻打造而成,合上蓋子,係了條紅綢緞,上書:平安喜樂。
這四個字瀟灑率性的很,一看便知是秦六爺自己的手筆。
他送賀禮的那一日,正巧映容和慧容一同過來給黛容添妝,見了秦六爺送來的這些東西,映容不免驚訝笑道:“老六這回下血本了,這也忒大方了些!”
慧容翻開那箱籠,細細看了一遍後,指著那畫對映容道:“你看這畫上的姑娘跟四妹妹像不像?”
跟著又回過頭來打趣黛容,“唉呦,瞧瞧這財大氣粗的樣兒,可算你這些年的六哥沒白叫!”
黛容坐在一旁,斂襟淺笑,“六哥人很好”
他人很好,一直很好,隻此一句。
少年時的懵懂之情,總會隨著歲月流逝漸漸平淡。
她知道她有新的人生,前方有另一條路為她敞開,有另一個人正在等她。
他也知道,得之敬重,各生歡喜,遠比爭搶更好。
一段從未挑明的悸動,就這樣在各自的理智中歸於平靜。
*
大鄴與西北這場仗打了將近一年,在西北叛軍將領寧琰陣亡後,大鄴軍終於平定西北之亂,啟元九年的深秋,正式班師回朝。
軍隊行至臨安地界,長公主密詔,誅殺河東王,敬王,端郡王,收繳各地藩王兵權,統一歸編,受製朝廷,將舊兵符熔於火爐,以龍騰虎紋為模,製新兵符,見兵符如見聖上。
無兵權無封地的異姓王,如膠東王,赤山王一類,均取消世襲製,改為降位襲爵,將來若無立功,則一代一降,直至無爵。
自此,大鄴王朝的皇權製度達到頂峰。
軍隊回京之際,長公主在奉勤殿召見荀尚書。
自元妃死後,皇室與荀家的關係一直僵冷。
荀尚書跟著侍從進了大殿裏,他看著長公主,從她的眼裏便能發覺她憔悴了許多。
但他並未多說,請安行禮後便立於一旁,靜待長公主發話。
殿內沉默許久,兩人都不知如何開口,四周安靜的連刮茶碗的聲音都能聽見。
半晌後,長公主輕聲道:“知道今日為何叫你來嗎?”
荀尚書客客氣氣回話,“臣不知。”
長公主歎了聲氣,“如今西北動亂剛平,朝中局勢動蕩,人人都在觀望猶疑,各地藩王隻怕也不會那麽容易善罷甘休,皇家需要極牢靠的姻親,元妃雖不在了,但聯姻不能斷,你懂嗎?”
她的話點到為止,荀尚書心中明了。
他多年可望不可及的人,仿佛近在咫尺,可他心中卻並沒有欣喜。
他安靜聽完,而後站直身子,稟手垂眸道:“臣與公主相識多年,今日想跟您說一個故事。”
長公主不甚明白,抬手道:“你說。”
“臣幼年時,曾喜歡過一件極珍貴的玉器,雖然當年得不到它,但隻要能遠遠的看著它熠熠生輝,哪怕我碰不到摸不著,心裏亦是滿足的,曾經我以為自己會一輩子喜歡這件珍寶,也想過如果將來有一日能夠得到它,一定會無比珍愛之,可是後來,珍寶被人摔碎了,碎片割傷了我的手,這時候我才突然發覺,原來這麽多年以來,它帶給我的隻有求而不得的心酸和血流成河的傷口,現在它在我心裏,隻剩一地的碎片,再無其它。”
他抬起頭凝視道:“元妃已故,荀家已經沒有女兒可以往宮裏送了,公主英明,自然也該知道,荀家的忠君愛國從來都與聯姻無關。”
長公主怔了片刻,強撐笑意道:“珍寶是死物,人心是活物,沒有誰的心意會一成不變,隻要尚書大人忠君愛國的赤子之心不變,本宮就放心了。”
荀尚書的身影離開奉勤殿,長公主獨自陷入沉默和回憶中。
荀澤從來不會拒絕她,他那麽好,好到讓她以為能夠永遠肆無忌憚。
可是現在,他離她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