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大雅,字彥弘,並州祁縣人,隋唐時期大臣、思想家、史學家,泗州司馬溫君悠長子。少以文學知名,隋朝時期,曆任東宮學士、長安縣尉,因父去世,解職歸家。麵對天下大亂,不再出仕,參加晉陽起兵,出任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專門典掌機要。唐朝建立後,擔任黃門侍郎,供職中樞,深受信任,出任工部侍郎、陝東道大行台工部尚書,出鎮洛陽,作為外應。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升任禮部尚書,冊封黎國公。


    溫大雅,大雅出身官宦士族之家,其父溫君悠,北齊時即步入宦海,任文林館學士。入隋為泗州司馬,大業末謝病離任返歸原籍。溫大雅與弟大臨、大有等俱以文學聞名四海;時人雲:“諸溫儒雅清顯,為一時之稱。”《舊唐書·溫大雅傳》有“溫陳才位,文蔚典禮”之說。當時以文學和家教著稱的士族首推顏、溫兩家,顏即顏之推,亦有三子。時有“顏氏三雄”和“溫氏三雄”之美譽,可見顏、溫兩家子弟皆為一時之選。


    開皇末年,初及而立之年的溫大雅,以才學卓著授東宮學士職。大業末年,又授長安縣尉,不久丁父憂辭官回鄉,與三弟大有居太原。是時,隋朝風雨飄搖,農民起義如火如荼,隋煬帝被困江都,朝不保夕。唐國公李淵出任太原道巡撫大使,與子建成、世民多方延攬人才,而近在晉陽的溫大雅,便成為其重禮延聘的一方人物。溫大雅入幕後,被聘為留守府記室參軍,典掌機要,並為李氏父子分析時政,籌劃方略,製定興兵起兵計劃,被倚為左膀右臂。李淵建大將軍府,溫大雅任將軍府記室參軍,仍掌機要,參與核心機密。李淵在晉陽誓師之後,溫氏隨軍出征,一路屢出奇謀。李淵兵克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自任大丞相,而溫大雅與竇威、陳叔達等人則負責籌劃禪讓之事。


    李淵即位,建立唐朝,溫氏任黃門侍郎,位居權力中樞。與此同時,其弟溫大臨亦官至內史侍郎,兄弟同列朝堂,共事李唐,位高職顯,時人榮之。然而,溫大雅深感兄弟共掌機要,雖為時人欽羨,日久必遭非議,於是堅決請辭黃門侍郎,調任工部侍郎,不久因政績卓著,應秦王李世民之請調任陝東道大行台、工部尚書等職。


    從太原起兵到唐朝建立,從記室參軍到黃門侍郎,溫大雅全心投入參訂禮儀、讚劃機密及繁忙政務之中,並依憑其過人的才幹、睿智和謀略為李氏代隋立下汗馬功勞。各地分裂割據勢力相繼蕩清,社會趨穩,民心漸傾李唐,統一趨勢已形成,為替李唐代隋事業“正名”,溫大雅修成《大丞相唐王官屬記》2卷、《今上王業記》6卷、《大唐創業起居注》3卷,為後人研究唐史留下了寶貴資料。


    唐高祖後期,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爭奪帝位日趨明朗,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陝東道因與都城長安遙相呼應、內外相製,戰略位置重要;又因李世民兼掌行台尚書令,工部尚書溫大雅不可避免地卷入這場政治鬥爭。他臨危受命鎮守洛陽,全權統轄秦王河南嫡係部隊,以穩定外圍局勢,並與長安秦王府軍隊成鼎足之勢。同時,為使李世民贏得勝利,他數陳秘策並參與製定強行奪權行動的策略。


    玄武門之變後,溫氏因功擢升禮部尚書,受爵黎國公。後來,溫大雅積勞成疾,病逝於長安,時年57歲,太宗念其忠孝,特敕諡號“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