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綽,隋唐時佛教淨土宗高僧,俗姓衛,並州文水人,繼承和發展了北魏曇鸞的淨土思想,大力提倡稱名念佛,取得了千百萬信眾的支持和響應,使淨土宗真正成為一個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佛教新宗派。就實質而論,他是我國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但在淨土宗史上,曇鸞被追尊為初祖,他被定為二祖。
道綽,從小以尊敬長者、和順鄰友而知名閭裏,14歲出家為僧,初習《涅盤經》,後師從道瓚禪師。道瓚清約雅素,慧悟佛理,在當時頗負盛名,道綽對他非常崇拜,跟他習學淨土宗等經法數年。其間,他還搜集整理佛教經典,並廣為傳播,以推進佛教事業的發展。
後來,道綽想尋找一方幽靜清明去處修行,於是往居於汶水石壁玄中寺,該寺所處風景優美,為北齊高僧曇鸞法師建立,當時寺中存有曇鸞和尚碑,記載曇鸞一生事跡。道綽習讀多遍,對此非常珍視,決心要繼承曇鸞開創的事業。
道綽身材魁偉,儀表堂堂,他初到玄中寺時,有一次在山道中行走,被一僧人望見,認為是活佛降臨,其以珠數相量,如七寶大小,這時,西方又靈象繁呈,難以言述。之後,這個僧人到處傳揚,道綽德望日增,聲名遠播,僧俗男女赴山朝拜者,絡繹不絕。道綽經常出來當眾講道,屆時,朝拜的人各掐念珠,口呼佛號,聲振林穀。也有不信佛者雜於其中想乘機作亂,但當見到道綽時,往往為他的風姿所折服,改念而歸。
道綽認為自己命將終,特告知當時宰相,消息傳出,趕來觀望者布滿於山寺之中,當時人們隻見道綽似在空幻之中的七寶船上,與曇鸞法師敘談。之後,乘雲往空而去,天花下散,前來山寺中的男女以衣裙承接,其花薄滑可愛,七日方才枯萎,道綽此類的神行異事很多。
道綽70歲時、牙齒新生,容顏煥發,身體更加健壯,講述的淨土佛理也更加奧妙,並殷勤勸人念阿彌陀佛名,並用麻豆等物統計數量;即每念一聲阿彌陀佛名,便放一粒麻豆,在他的倡導下,俗民百姓念佛成俗,積豆至百萬斛,道綽相類的作法也很多。
道綽平日常坐於西方,早晚都吃鮮潔的食物,看到風生,即很恭敬的起來迎接,似乎是在迎接佛的來臨,一有閑空,即口誦佛經,一聲接著一聲,聲聲響亮,每日要念到七萬聲。他的舉止在佛教界贏得了讚譽,並且名聲遠揚,很多名僧不遠千裏慕名而至,使淨土宗日益興盛,道綽也成為淨土宗的一代著名宗師。
道綽,終年84歲,臨終前他精神明爽,因他居住玄中寺,在唐朝屬西河郡,時人也稱他為西河禪師。其後太宗因文德皇後有病,曾驅車到玄中寺訪道綽,供養祈願,顯見道綽當時德望很高。道綽的著作,現存的有“安樂集”上下二卷,此外日本的“東域傳燈目錄”,別出他的“觀經玄義”一卷,現已不傳。
道綽,從小以尊敬長者、和順鄰友而知名閭裏,14歲出家為僧,初習《涅盤經》,後師從道瓚禪師。道瓚清約雅素,慧悟佛理,在當時頗負盛名,道綽對他非常崇拜,跟他習學淨土宗等經法數年。其間,他還搜集整理佛教經典,並廣為傳播,以推進佛教事業的發展。
後來,道綽想尋找一方幽靜清明去處修行,於是往居於汶水石壁玄中寺,該寺所處風景優美,為北齊高僧曇鸞法師建立,當時寺中存有曇鸞和尚碑,記載曇鸞一生事跡。道綽習讀多遍,對此非常珍視,決心要繼承曇鸞開創的事業。
道綽身材魁偉,儀表堂堂,他初到玄中寺時,有一次在山道中行走,被一僧人望見,認為是活佛降臨,其以珠數相量,如七寶大小,這時,西方又靈象繁呈,難以言述。之後,這個僧人到處傳揚,道綽德望日增,聲名遠播,僧俗男女赴山朝拜者,絡繹不絕。道綽經常出來當眾講道,屆時,朝拜的人各掐念珠,口呼佛號,聲振林穀。也有不信佛者雜於其中想乘機作亂,但當見到道綽時,往往為他的風姿所折服,改念而歸。
道綽認為自己命將終,特告知當時宰相,消息傳出,趕來觀望者布滿於山寺之中,當時人們隻見道綽似在空幻之中的七寶船上,與曇鸞法師敘談。之後,乘雲往空而去,天花下散,前來山寺中的男女以衣裙承接,其花薄滑可愛,七日方才枯萎,道綽此類的神行異事很多。
道綽70歲時、牙齒新生,容顏煥發,身體更加健壯,講述的淨土佛理也更加奧妙,並殷勤勸人念阿彌陀佛名,並用麻豆等物統計數量;即每念一聲阿彌陀佛名,便放一粒麻豆,在他的倡導下,俗民百姓念佛成俗,積豆至百萬斛,道綽相類的作法也很多。
道綽平日常坐於西方,早晚都吃鮮潔的食物,看到風生,即很恭敬的起來迎接,似乎是在迎接佛的來臨,一有閑空,即口誦佛經,一聲接著一聲,聲聲響亮,每日要念到七萬聲。他的舉止在佛教界贏得了讚譽,並且名聲遠揚,很多名僧不遠千裏慕名而至,使淨土宗日益興盛,道綽也成為淨土宗的一代著名宗師。
道綽,終年84歲,臨終前他精神明爽,因他居住玄中寺,在唐朝屬西河郡,時人也稱他為西河禪師。其後太宗因文德皇後有病,曾驅車到玄中寺訪道綽,供養祈願,顯見道綽當時德望很高。道綽的著作,現存的有“安樂集”上下二卷,此外日本的“東域傳燈目錄”,別出他的“觀經玄義”一卷,現已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