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隴西狄道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唐朝建立後,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冊立為皇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


    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穀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麵奠定重要基礎。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葬於昭陵。


    李世民,出生於武功的李家別館,幼時聰明機智,高明的見解非常深遠,麵臨關鍵大事剛毅果斷,不拘小節,當時人沒有一個人能夠估量他。


    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包圍,李世民響應招募去救援,隸屬於屯衛將軍雲定興,將要出發時,李世民對雲定興道:“一定要攜帶旗鼓來設置疑兵。再說始畢可汗全國的軍隊敢於包圍天子,必定是認為國家倉猝之間無人救援。我們張大軍容,讓軍旗連綿數十裏,夜晚就讓鉦和鼓聲互相呼應,胡虜必定認為救兵已大軍雲集,就會望軍隊揚起的塵土而逃遁了。不然的話,敵眾我寡,他們全軍來戰,我們必不能應付。”雲定興采納了李世民的建議,並將軍隊駐紮在崞縣,突厥偵察騎兵飛馬報告始畢可汗道:“隋朝大軍已到。”由此突厥解圍遁逃而去。


    李淵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隨到太原。當時,有高陽賊酋魏刀兒,自號曆山飛,來攻太原,李淵進攻魏刀兒,深入賊人陣營中,李世民用精銳騎兵突圍而進,弓箭所射,敵軍潰散,在萬眾敵營之中救出李淵,恰逢步軍趕到,李淵與李世民又奮力攻擊,大破敵軍。


    隋朝命運已終,李世民暗中圖謀起義,常常降低身份推崇士人,拿出財物來供養門客,群俠大盜,沒有一個人不願效死力。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率軍攻打西河並宣布政令。攻下西河後,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


    起義大軍往西攻打賈胡堡,隋將宋老生率領精兵兩萬人,屯紮在霍邑以抗拒義軍,恰值久雨糧盡,李淵與裴寂議論,暫且回太原,以後再圖謀舉事。李世民說:“本來興起大義是為了挽救蒼生百姓,應當先攻下鹹陽,號令天下;遇到小小敵軍就退軍,恐怕跟從起義的人將會一時解散。回軍守衛太原一個城池,這是為賊打算,拿什麽來自我保全!”李淵不采納,催促命令引軍出發,李世民於是在外大聲嚎泣,哭聲傳到李淵帳中。


    李淵召見他問哭的緣故,李世民對答說:“現在軍隊憑借仁義起事,進戰則必勝,退還則軍隊必潰散。眾軍在前麵潰散,敵軍在後麵乘虛進攻,死亡馬上就到麵前,因此悲痛啊!”李淵這才醒悟而停止回軍,雨止,李淵率軍奔赴霍邑。李世民怕宋老生不出戰,於是率領幾個騎兵先奔到城下,舉鞭指揮,好像要圍城的樣子,以激怒宋老生。宋老生果然被激怒,開門出兵,背靠城池紮陣,李淵與李建成在城東會合紮陣,李世民及柴紹在城南紮陣。宋老生指揮軍隊猛衝,首先直逼李淵,致使李建成墜落馬下,宋老生乘勢攻擊,李淵與李建成都退軍。李世民從南麵率領兩千騎兵衝下高坡,衝斷了宋老生的軍隊,率領軍隊奮力攻擊,宋軍大敗,都拋棄武器而逃。此時霍邑的城門已經懸掛起來,宋老生拉住繩子想要爬上城,李世民趁勢斬了他,平定了霍邑。


    李世民請求進軍入關,攻取永豐倉來賑濟窮困,收服群盜來謀取大興城,李淵認為很好。李世民以前軍渡過黃河,先平定渭北,三輔的官員、百姓以及豪傑紳士到軍門請求獻身報效者每天用上千人來計算,扶老攜幼,布滿在大旗之下。李世民收留英豪以作為備用的官員,遠近聽說此事的人,都來獻身投效。


    軍隊在涇陽駐紮,精銳之兵九萬,擊破胡賊劉鷂子,兼並了他的部隊,留下殷開山、劉弘基屯紮在大興城。李世民率軍親自奔赴司竹,賊酋李仲文、何潘仁、向善誌等人都率兵來會合,屯兵在阿城,獲得兵士十三萬。大興城父老拿牛、酒到軍門的很多,李世民慰勞他們而後送走他們,什麽也不接受,軍令嚴明整肅,秋毫無犯。不久,李世民與大軍平定大興城,李淵輔佐國政,任命李世民為唐國內史,改封為秦國公,食邑萬戶。恰值薛舉精兵十萬前來逼近渭水之濱,李世民親自率軍攻打,大破其部眾,斬殺一萬多人,攻占敵軍土地一直到隴坻。


    李世民再次被任命為右元帥,統兵十萬攻取東都洛陽,未能成功而返回,等到將要回軍時,李世民對左右的人道:“敵人見我回軍,必定會跟蹤追擊。”於是,設下三次埋伏以等待追兵。不久,隋將段達率領一萬多人從後追到,過三王陵時,李世民發動伏兵攻擊,段達大敗。於是在宜陽、新安設置熊、穀二州,派人留守而回,隨後,李世民被遷徙改封為趙國公。


    隋恭帝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改國號為唐,建元武德,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進封秦王,加授雍州牧。薛舉入侵涇州,李世民率眾軍加以討伐,不勝而回。薛舉死,其子薛仁杲繼立,李世民又被任命為元帥討伐薛仁杲,兩軍在折墌城相持不下,雙方挖深溝築起高高營壘相持六十多天。薛軍十多萬,軍隊的氣勢強盛,多次前來挑戰,李世民按兵不動以挫敗他的銳勢。薛軍糧食已完,薛軍將領牟君才、梁胡郎前來投降。李世民對諸將軍道:“敵軍銳氣喪失衰退了,我軍當攻取他們。”


    於是,派將軍龐玉先在淺水原南紮陣以引誘敵人,敵將宗羅睺集中軍隊前來抗擊,龐玉軍幾乎失敗。不久李世民親統大軍出其不意覆蓋了淺水原北,宗羅睺遠遠望見,再次回軍抗拒。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數十人攻入敵陣,他與軍隊裏外配合一齊奮力攻擊,宗羅睺全軍潰敗,李世民斬賊首級數千個,掉入山澗山穀而死者不可勝計。李世民率領隨從二十多個騎兵追趕逃跑敵軍,筆直奔赴折墌城而追逐敵軍。薛仁杲十分恐懼,環城守衛。將晚,李世民大軍陸續到來,四麵合圍。早晨,薛仁杲請降,李世民俘虜他的精兵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口。


    不久,諸將祝賀,有人趁機問道:“剛開始大王野戰攻破敵人,但敵人還保有堅固城池,而大王沒有攻戰之器具,用輕騎兵轉戰追逐,不等待步兵,直接迫於敵人城下,我們都懷疑你不能取勝,然而竟然攻下了城池,這是什麽緣故?”李世民道:“這是用權宜之計逼迫他,使他們的計謀沒有機會發出,因為這個原因戰勝。宗羅睺依靠往年取勝,加之長期養足了銳氣,見我軍不出,心中對我輕視。現在敵軍見我出戰,十分高興,全部軍隊前來作戰,雖然我已擊破他,但擒捉殺掉的還少。假若不急速追逐,敵軍回軍投入折墌城,仁杲收攏安撫,那就不可能戰勝了。再說敵軍兵眾都是隴西人,戰敗逃散,來不及回顧,敗逃到隴外,則折墌城自然空虛,我軍隨後壓上,敵人因恐懼而投降。這些可謂是已定的計劃,諸君難道全部不見嗎?”諸將道:“這不是普通人所能趕得上的。”


    此戰,繳獲精銳騎兵很多,李世民仍令薛仁杲兄弟及敵帥宗羅睺、翟長孫等率領。李世民與他們遊樂騎射,沒有什麽距離隔閡。投降的敵將感恩並懾於李世民的威勢,都願意以死報效。當時李密剛剛歸附,李淵命令李密騎驛馬到豳州迎接李世民。李密見李世民天姿英明威武,軍威嚴肅,悚懼歎服,私下對殷開山道:“真是英明之主啊,不是這樣,憑什麽來平定禍亂呢?”李世民凱旋,在太廟獻捷。李淵封其為太尉、陝東道行台尚書令,鎮守長春宮,關東兵馬全部受他節製調度,不久,又加授左武侯大將軍、涼州總管。


    劉武周部下宋金剛攻陷澮州,軍隊氣勢強盛,李淵因為王行本還占據蒲州,呂崇茂在夏縣反叛,晉、澮二州接著陷落,關中震動驚駭,於是下手令道:“賊人氣勢像這樣厲害,難以與他們爭勝負,應該拋棄河東之地,隻守住關西就好了。”李世民上表道:“太原是王業的基礎,國家的根本,河東富裕是京城的憑借。假若全部拋棄,臣感到憋悶遺憾。希望能借臣精兵三萬,必定能消滅平定劉武周,克複汾、晉。”李淵調遣全部關中兵馬給李世民,又親自駕臨長春宮為李世民送行。


    李世民率軍隊奔赴龍門關,踏冰而渡過黃河,進駐柏壁,與敵將宋金剛對峙。不久,永安王李孝基在夏縣被打敗,於筠、獨孤懷恩、唐儉都被敵將尋相、尉遲敬德所俘,將要回到澮州去。李世民派殷開山、秦叔寶在美良川攔截,大破敵軍,尋相等人僅僅本人逃脫,李世民全部俘虜他的部眾,再回到柏壁。於是眾將都請戰,李世民道:“宋金剛是奔走千裏的孤軍,深入我地,精兵強將,都在這裏。劉武周占據太原,專門依靠宋金剛來抵抗。士卒雖多,內麵實際很空虛,意在速戰。我鞏固營壘,養精蓄銳以挫他的鋒芒,等到他糧盡計窮,自會逃跑。”


    宋金剛因為軍眾饑餓而逃遁,李世民率軍直追到介州,宋金剛排列軍陣,南北七裏長,以抗拒官軍。李世民派總管李世積、程咬金、秦叔寶抵擋宋金剛的北麵軍隊,翟長孫、秦武通抗擊宋金剛南麵的軍隊。諸軍戰鬥稍稍退卻,被敵兵所戰勝。李世民率精銳騎兵攻擊宋金剛,衝擊他行陣的後部,敵眾大敗,追打數十裏。尉遲敬德、尋相率領殘部八千人歸降,李世民仍舊命尉遲敬德統率,與李世民的軍營混在一起,屈突通害怕尉遲敬德發生叛變,以此向李世民請求不要讓尉遲敬德率兵。李世民道:“過去蕭王對人推心置腹,使人都能盡力效命,現在委任尉遲敬德,又何必疑懼。”劉武周奔到突厥,並、汾二州又全部恢複了舊地,李淵詔命就在軍中加拜李世民為益州道行台尚書令。


    李世民統率各軍在洛邑攻打王世充,軍隊駐紮在穀州,王世充率精兵三萬在慈澗紮陣,李世民用輕騎兵引逗他。當時眾寡不敵,李世民陷入重圍,左右的人都很恐懼。李世民命令左右的人先行歸營,獨自一人率軍在最後。王世充麾下勇將單雄信率數百騎兵夾道進逼,爭先進攻,李世民幾乎被他活捉。李世民張弓箭左右射敵,敵人沒有一個不是應弦而倒,還俘虜了王世充的大將燕頎,王世充於是將慈澗之兵改移回到東都洛陽。


    李世民派行軍總管史萬寶從宜陽往南占據龍門,劉德威從太行往東包圍河內,王君廓從洛口斬斷敵軍運糧通道。又派黃君漢連夜從孝水河中下舟船偷襲回洛城,攻克了回洛城。黃河以南,沒有一個地方不響應,城堡一個接一個前來歸降,大軍進駐邙山。李世民用五百騎兵先行觀察戰場地勢,終於與王世充一萬多人相遇,兩軍交戰,李世民再次打敗了他,斬首級三千,俘虜了王世充大將陳智略,王世充僅僅本人逃脫。他所部署的筠州總管楊慶派使者請求歸降,李世民宗派李世積率軍從頧轅道出去安撫楊慶的部眾。滎、汴、洧、豫九州一個一個前來歸降,王世充於是向竇建德求救。


    李世民又進駐青城宮,營壘尚未建立,王世充的軍隊二萬人從方諸門麵臨穀水紮陣,李世民以精銳騎兵在北邙山紮陣,令屈突通率五千步兵渡水攻擊王世充,並趁機告誡屈突通道:“等到雙方交戰時就放煙,我當率騎兵南下。”雙方軍隊才接戰,李世民用騎兵衝鋒,自己挺身衝鋒在前,與屈突通裏外呼應。敵軍拚死作戰,多次被打散又多次聚合。從早晨一直戰到下午,敵軍才開始退卻,李世民指揮兵士追擊,俘獲、斬首共八千人,於是進兵屯營到城下。王世充不敢再出戰,隻是環城自守,以等待竇建德救援。李世民派遣諸軍挖掘壕溝,環繞布置長期圍守。吳王杜伏威派遣他的大將陳正通、徐召宗率精兵二千人前來在李世民軍營會合,偽鄭州司馬沈悅以虎牢關來投降,將軍王君廓響應,活捉偽荊王王行本。


    恰巧竇建德率兵十餘萬來援救王世充,到達酸棗。蕭瑀、屈突通、封德彝都因為腹背受敵,恐不是萬全之策,請求退師到穀州觀看形勢。李世民道:“王世充糧食已盡,內外離心,我軍不需攻擊,可以坐收敵軍破敗之功。竇建德新近攻破孟海公,將官驕傲士兵怠惰,我軍當進攻占據武關,扼守山川要衝。敵軍假若與我軍爭勝負,我攻破敵軍是必然的了。如果不戰,十日之間王世充當會自我崩潰。若不急速進攻,敵軍進入武牢,諸城剛剛歸附,必定不能堅守。他們兩方力量合並,還能把他們怎麽辦呢?”屈突通又請求解圍到險要之處以等候敵軍內部生變,李世民不同意。於是,留屈突通輔助齊王李元吉以包圍王世充,李世民親自率領騎兵三千五百人奔赴武牢。


    竇建德從滎陽西上,築營壘在板渚,李世民駐軍在武牢,兩軍對峙二十多天。探聽消息的人報告道:“竇建德探聽到我軍牲畜的飼料已盡,等候在黃河北岸放馬吃草時,趁機偷襲武牢。”李世民知道他們的陰謀,於是放馬在黃河北岸吃草來誘敵。早晨,竇建德果然率全部兵馬到來,陳列軍隊在汜水之上,王世充大將郭士衡紮陣在南麵,綿延數裏,大聲呐喊,諸將大為恐懼。李世民率幾名騎兵登上高高的土丘遙望敵軍,對諸將道:“賊人起兵山東,沒有遇見過強大的敵人。現在渡過險要之處而叫囂,這是沒有政令的表現;逼近城牆紮陣,有輕視我們的思想。我按兵不出,敵軍氣勢便衰竭,紮陣太久士卒饑餓,必將自我撤退,這時再來追擊,可以無往而不勝。我與你們約定,必定在午時以後攻破敵軍。”


    竇建德排出陣勢,從上午直到下午,兵士又餓又累,都坐在陣列中,又爭著飲水,頃刻間又收斂退卻。李世民道:“可以攻擊了!”親自率領輕裝的騎兵追擊引誘敵軍,大軍陸續趕到。竇建德回軍紮陣,還來不及整頓陣列,李世民已先行攻擊,攻擊所向,敵軍紛紛潰散。不久,眾軍會合作戰,塵土飛揚,呼叫四起。李世民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揮動大旗衝入,直接突入到陣後,張掛軍旗。敵人回頭看見官軍旗幟,全軍崩潰。追逐攻打三十裏,斬首級三千多,俘虜賊眾五萬,在陣中活捉竇建德。


    李世民責備他道:“我興師問罪,本在王世充,得失存亡,不幹你事,為什麽越過邊境,冒犯我軍鋒銳?”竇建德恐懼的兩腿發抖說:“現在我假若不來,怕麻煩你遠遠地攻取我!”隨後,李世民將竇建德帶到東都城下。王世充很恐懼,帶領他的官屬兩千多人到軍門請求歸降,由此山東全部平定。李世民進入宮城,令蕭瑀、竇軌等人封存守衛府庫,什麽東西都不取,隻令記室房玄齡收取地圖與戶籍。接著殺了共同作惡的段達等五十多人,冤枉被囚禁者全部釋放,無罪而被殺者加以祭祀並寫祭文致以哀悼。用酒食款待將士,按品級等第頒賜物品。李淵聽說此次大捷後,令尚書左仆射裴寂在軍中慰勞,並親手寫詔書道:“隋朝分崩,崤山、函穀關隔絕。兩雄會合,一朝清平。軍隊已經獲勝,更沒有死傷。做臣子的不慚愧,做君父的不擔憂,都是你的功勞。”


    李世民班師凱旋,親自披掛黃金鎧甲,排列一萬騎兵,穿鎧甲士兵三萬人,前後部都敲鼓吹號,在太廟貢獻俘虜的二偽主竇建德、王世充以及隋朝器物車乘。李淵認為自古以來舊的官階與特殊功勞不相稱,於是另外發徽號,以表彰李世民的功勳德望。加李世民天策上將封號、陝東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增加食邑二萬戶,連以前的共計三萬戶,賜給金車一輛,王公之袞衣和冠冕一套,玉璧一雙,黃金六十斤,前後部鼓吹及九部之樂,儀仗四十人。


    這時海內漸漸太平,李世民於是專心一意讀經史子集,開文學館以接待四方才學之士,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每次在閣下輪流值班,李世民則降低身份以溫和態度與學士們討論經義,有時談論到半夜才結束。


    不久,竇建德舊將劉黑闥舉兵造反,占據洺州,李世民統領全軍向東去討伐他,進軍肥鄉,分兵斷絕劉黑闥運糧的通道,雙方對峙兩個月。劉黑闥被迫急於求戰,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人,南渡洺水,早晨便迫近官軍。李世民親自率領精銳騎兵,攻擊劉黑闥的騎兵,攻破了他,乘勝衝擊踐踏他的步兵,敵兵崩潰,斬首級一萬多。先前李世民派人築壩堵塞洺水上流使水流變淺,讓劉黑闥得已渡水。等到作戰之時,才命令挖開攔河壩,大水衝到,一丈多深,敵兵已經戰敗,逃到水中都淹死了。劉黑闥與二百多騎兵往北逃到突厥,李世民全部俘虜了劉黑闥的部眾,河北平定。當時徐圓朗帶兵在徐、兗二州阻礙李世民,李世民這時便回師討伐平定了徐圓朗,於是河、濟、江、淮所有州郡城鎮都平定,李淵加授李世民左右十二衛大將軍。


    突厥侵犯邊境,太宗與突厥軍在豳州相遇,帶領一百騎士隨從與突厥首領會談,結盟後突厥軍撤離,李世民晉升為中書令。


    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想要謀害李世民,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寶、段誌玄、屈突通、張士貴等,在玄武門殺了李建成、李元吉。李淵大驚,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各種政務皆由李世民決斷。


    李世民於是放掉宮廷花園中所養的鷹犬,並停止收取各方所進貢的奇珍異寶,政理崇尚簡要嚴肅,天下人大喜。又命令百官各個呈上封章奏事,詳細陳述安定人心治國的關鍵。六月十三日,命令道:“依照禮法,皇帝的兩個名字不要為某一個字而避諱。近代以來,兩個名字都避諱,廢缺地方已經很多,任意避諱,有違經典。那些官號、人名、公私文籍圖書,有‘世民’兩個字不連續的,並不須要避諱。”撤銷幽州大都督府,廢除陝東道大行台,設置洺州都督府;廢除益州道行台,設置益州大都督府。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圖謀叛逆,被廢棄為普通百姓,撤銷天策府。


    李淵傳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位,派司空、魏國公裴寂在南郊燒柴祭天,大赦天下,以來由於直言被責罰流放的人都放回。文武官員五品以上先前無爵位者賜給爵位一級,六品以下加勳級一等,天下免賦稅徭役一年,放宮女三千人回家。


    突厥頡利可汗、突利可汗入侵涇州,突厥入侵武功,京師戒嚴,突厥入侵高陵,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與突厥在涇陽大戰,大破突厥,斬首級一千多。頡利可汗到達渭水邊,李世民與頡利隔渭水對話,斥責他背棄定約,不久大軍陸續到達,頡利可汗見唐軍軍容盛大威嚴,又知道執失思力被捕,由此大為恐懼,於是請求和解,詔令同意。李世民當天回宮,又駕到便橋,與頡利可汗殺白馬而設盟誓,突厥退走。


    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一萬口,李世民不接受,命令頡利歸還擄掠的人口。李世民率領所有禁軍步騎將領在顯德殿殿廷學習射箭,他親自麵試,射中者隨即賞賜弓刀、布匹綢緞。朝中有很多勸諫的臣子,但李世民不采納,從此以後,士兵都成精銳部隊。詔令私人之家,不得擅權建立妖神,隨意設立不適當的祭祀,不合禮法的祭祀祈禱,一概禁絕,除了龜甲獸骨五種占卜以外,其他雜七雜八的占卦卜卦,也都停止,禁止使用。


    立中山王李承乾為皇太子,將沒有建立功勳的皇族中的郡王降級為縣公,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將長沙郡王李恪晉封為漢王,宜陽郡王李佑晉封為楚王。


    隋朝楊廣造成隋末嚴重大亂,導致人口銳減,使得武德年間、貞觀初隻有200萬戶,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克製欲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複興文教,令隋末動蕩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穀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複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人口達到三百八十多萬戶,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太子李承乾以謀反之罪被廢,唐太宗遂將其第九子晉王李治立為太子,並對太子嚴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總結了他的施政經驗,同時自評一生功過,並對其告誡說:“你應當以古代的聖哲賢王為師,像我這樣,是絕對不能效法的。因為如果取法於上,隻能僅得其中,要是取法於中,就隻能僅得其下了。我自從登基以來,所犯過失是很多的: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所有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過失,千萬不要把我作榜樣去效法。”


    命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因病醫治無效,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