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道士,岐州雍縣人,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精通天文、曆算、陰陽、道家之說。生於岐州雍,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李淳風經推薦成為唐王李世民的記室參軍,25歲的李淳風上書,對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曆》提出18條意見,太宗采納7條意見,授於李淳風將仕郎,入太史局供職,鞠躬盡瘁40年。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氣象史上最早的專著,他和袁天罡還被傳說為《推背圖》的作者。
李淳風,生於岐州雍,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父親李播,在隋朝時曾任縣衙小吏,以秩卑不得誌,棄官而為道士,頗有學問,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誌圖十卷、《天文大象賦》等,從小被譽為“神童”的李淳風在其父的影響下,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天文、地理、道家、陰陽之學,9歲時遠赴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為師。
李淵稱帝,封李世民為秦王,時年17歲的李淳風回到家鄉,經李世民的好友劉文靜推薦,成為秦王府記室參軍。25歲的李淳風上書,對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曆》提出18條意見,引起時人重視,太宗采納他的7條意見,授他將仕郎,入太史局供職。在置掌天文、地理、製曆、修史之職的太史局,充分展現其才智。
李淳風在太史局學習和研究天文、曆法、算學以及天象儀器,頗有所得。不久向唐太宗上疏,建議改製渾天儀,太宗欣然同意,製成新渾儀,即銅鑄渾天黃道儀。將古代的兩重渾儀改為三重,最外為六合儀,中間是三辰儀,最內係四遊儀。在此之前的渾天儀,隻相當於四遊儀及六合儀兩個層次,此儀黃道經緯、赤道經緯、地平經緯均可測定。太宗以功加授李淳風為承務郎,令其將渾儀置於凝暉閣。他在研製渾儀過程中,研究了古代渾儀的發展與特點,寫成《法象誌》七卷,評論了前代渾儀得失之差。
李淳風官至太常博士,官至太史丞,撰寫《晉書》時,他寫的《天文》《律曆》《五行》三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尤為精微。獲封昌樂縣男,又與國子算學博士梁述、太學助教王真儒等受詔審定並注釋《十部算經》,頒行於國子監,這部算經是世界上最早的算學教材,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的學校中沿用多年,且是考核技術官吏的一部重要書籍。聞名中外的計算球體體積的“祖暅定律”就是李淳風注釋《九章算術》時,介紹傳播開的。
李淳風根據近40年的觀測、推算,認為傅仁均的《戊寅元曆》漏洞百出,要求廢除,另造新曆,得到唐高宗的支持。他根據隋代天文學家劉焯的《皇極曆》,並有所損益,借鑒其先進的計算方法完成新曆,並很快應用,稱作《麟德曆》,並傳入新羅。又經過長期觀察樹木被風吹動的狀態,在其所著的《乙巳占》中,將風劃分為八級,是世界上給風劃等級最早的人。
據唐代檔案《甲庫甲曆》記載,李淳風為“溘逝”,唐高宗李治又頒“追複詔”,追複李淳風為“太史令”。李淳風一生著述頗豐,除《五代史誌》,還有《乙巳占》《皇極曆》一卷、《懸鏡》十卷、《文史博要》《典章文物誌》《秘閣錄》十幾部,並對《齊民要術》《本草》等幾十部書籍進行過校注。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袁天罡和李淳風編寫的。傳說,袁李二人精通陰陽八卦奇門術數,道術高深,並具有洞察未來的“天眼神通”,因李淳風夜觀天象,結合“武周代唐”之言,於是一時興起,開始預言推算;李淳風以術數易卦推衍,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唐朝以後兩千年的曆史。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即第六十象所述,是以《推背圖》之名由此而來。
《推背圖》融合了易學、天文、詩詞、謎語、圖畫為一體,預言了從唐木運開始乃至清火運世程近兩千年,一直到社會共產共和的世界大同,即將發生在重大社會曆史事件,是中國曆史上“最為經典”的未來學巨著。
李淳風,生於岐州雍,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父親李播,在隋朝時曾任縣衙小吏,以秩卑不得誌,棄官而為道士,頗有學問,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誌圖十卷、《天文大象賦》等,從小被譽為“神童”的李淳風在其父的影響下,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天文、地理、道家、陰陽之學,9歲時遠赴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為師。
李淵稱帝,封李世民為秦王,時年17歲的李淳風回到家鄉,經李世民的好友劉文靜推薦,成為秦王府記室參軍。25歲的李淳風上書,對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曆》提出18條意見,引起時人重視,太宗采納他的7條意見,授他將仕郎,入太史局供職。在置掌天文、地理、製曆、修史之職的太史局,充分展現其才智。
李淳風在太史局學習和研究天文、曆法、算學以及天象儀器,頗有所得。不久向唐太宗上疏,建議改製渾天儀,太宗欣然同意,製成新渾儀,即銅鑄渾天黃道儀。將古代的兩重渾儀改為三重,最外為六合儀,中間是三辰儀,最內係四遊儀。在此之前的渾天儀,隻相當於四遊儀及六合儀兩個層次,此儀黃道經緯、赤道經緯、地平經緯均可測定。太宗以功加授李淳風為承務郎,令其將渾儀置於凝暉閣。他在研製渾儀過程中,研究了古代渾儀的發展與特點,寫成《法象誌》七卷,評論了前代渾儀得失之差。
李淳風官至太常博士,官至太史丞,撰寫《晉書》時,他寫的《天文》《律曆》《五行》三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尤為精微。獲封昌樂縣男,又與國子算學博士梁述、太學助教王真儒等受詔審定並注釋《十部算經》,頒行於國子監,這部算經是世界上最早的算學教材,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的學校中沿用多年,且是考核技術官吏的一部重要書籍。聞名中外的計算球體體積的“祖暅定律”就是李淳風注釋《九章算術》時,介紹傳播開的。
李淳風根據近40年的觀測、推算,認為傅仁均的《戊寅元曆》漏洞百出,要求廢除,另造新曆,得到唐高宗的支持。他根據隋代天文學家劉焯的《皇極曆》,並有所損益,借鑒其先進的計算方法完成新曆,並很快應用,稱作《麟德曆》,並傳入新羅。又經過長期觀察樹木被風吹動的狀態,在其所著的《乙巳占》中,將風劃分為八級,是世界上給風劃等級最早的人。
據唐代檔案《甲庫甲曆》記載,李淳風為“溘逝”,唐高宗李治又頒“追複詔”,追複李淳風為“太史令”。李淳風一生著述頗豐,除《五代史誌》,還有《乙巳占》《皇極曆》一卷、《懸鏡》十卷、《文史博要》《典章文物誌》《秘閣錄》十幾部,並對《齊民要術》《本草》等幾十部書籍進行過校注。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袁天罡和李淳風編寫的。傳說,袁李二人精通陰陽八卦奇門術數,道術高深,並具有洞察未來的“天眼神通”,因李淳風夜觀天象,結合“武周代唐”之言,於是一時興起,開始預言推算;李淳風以術數易卦推衍,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唐朝以後兩千年的曆史。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即第六十象所述,是以《推背圖》之名由此而來。
《推背圖》融合了易學、天文、詩詞、謎語、圖畫為一體,預言了從唐木運開始乃至清火運世程近兩千年,一直到社會共產共和的世界大同,即將發生在重大社會曆史事件,是中國曆史上“最為經典”的未來學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