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隴西成紀人,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唐朝第一位死後追封皇帝的太子。孝順仁德,體恤民情,建議修正不合理的律法,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組織編纂《瑤山玉彩》,深得唐高宗寵愛。隨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時年二十三歲,唐高宗和武則天悲痛不已,追贈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禮葬於恭陵。唐中宗李顯尊上廟號為義宗,嗣子李隆基撤銷義宗廟號,複用孝敬皇帝祭祀。


    唐高宗將在感業寺為尼的武則天重召入宮,封為昭儀,武則天在宮中誕下長子李弘,是為高宗第五子。由於王皇後沒有子嗣,當時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長子李忠,高宗廢王皇後和蕭淑妃為庶人,改立武則天為皇後,李弘由此成為高宗的嫡長子,李弘與胞弟李賢被進封為親王,李弘為代王。高宗詔令廢黜太子李忠,改立四歲的代王李弘為皇太子。


    李弘幼為儲君,深得父皇寵愛與重視,高宗曾對侍臣稱讚太子:“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禮節,從不曾有過失。”李弘早年向郭瑜學習《春秋左氏傳》,讀到楚世子羋商臣弑殺君王的故事時,忍不住掩書歎息:“這種事為臣子的不忍聽聞,聖賢經典應該記載垂範後世的好事,為什麽要記載這個?”郭瑜回答說:“孔子寫《春秋》,善惡之事都加以記載,是為了褒揚善行以勸諫大眾,貶斥惡行以告誡後世。書寫羋商臣的惡行正是令其罪惡遺臭萬年。”太子又說:“這種事情,不僅講不出口,聽聞也不忍心,請讓我改學別的書。”郭瑜聞言稱讚太子仁德,隨即改授《禮記》。


    李弘十分重視治學,命許敬宗、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選錄五百篇編集成《瑤山玉彩》,得到高宗賞賜絹帛三萬段,請求追贈儒家先賢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為太子少保。


    李弘做太子期間以仁德著稱。當時朝廷大量征兵,那些逃亡或者期限內沒有報到的士兵會被處死,家人也要充官,李弘為此上書進諫:“臣聽說軍隊征兵,但凡沒有及時報到的全家都會被牽連,有的甚至沒被斷罪就被囚禁,人數眾多。但當中有因為疾病才逾期不到,或者途遇山賊、渡河遭難、畏懼逃亡、身負重傷等多種情形,軍法卻要連坐他們的親屬。軍法該兼顧實情,如果不是戰死就被定罪或者備注逃亡,並牽連他們的家屬,實在值得同情。臣希望可以修訂法律,以後家中有士兵逃亡,也不用受連坐之罪。”高宗批準了請求。


    高宗出行東都洛陽,為太子李弘納妃,最初選定司衛少卿楊思儉之女。婚期將至,外甥賀蘭敏之聽說此女甚美,竟然作出禽獸不如的強暴之行,唐高宗不得已,選中了裴居道之女裴氏。禮官表示需用白雁來舉行婚禮,竟恰好就在皇宮後苑捕獲,唐高宗非常高興,稱:“漢朝時捕獲朱雁而興盛禮樂,而今捕獲白雁是完善人倫。昔日禮樂之事得到傳頌,如今也當如此,我於德行沒有慚愧了。”裴氏被立為太子妃後非常有婦德,高宗因此常對侍臣說:“東宮內事,不需要再擔心了。”


    太子李弘監國,當時關中地區遭遇旱災,鬧起饑荒。李弘親自巡視士兵的糧食,發現有吃榆皮、蓬實充饑的人,就命令家仆發放米糧以保證供給。當時李弘有兩個異母姐姐,即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她們的母親蕭淑妃因得罪武則天而被廢黜殺害。兩位公主一直被幽禁宮中,年齡很大了也未結婚,李弘發現此事後十分震驚,上書請求允許兩位姐姐出嫁,並希望將沙苑之地分借給貧窮之人,高宗準許。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讚譽,但卻體弱多病,後期監國政務多由東宮官員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代為處理。隨帝後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這是唐朝建國以來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高宗還親自書寫《睿德記》緬懷李弘,碑石樹立於陵墓之旁。


    因李弘無子嗣,武則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繼香火。唐中宗為李弘上廟號為唐義宗,神位祔於太廟祭祀,姚元之和宋璟上書唐睿宗,稱李弘未登帝位而與先皇同祔太廟不合禮儀,睿宗遂令遷出義宗神位,另行建廟祭祀;禮官上書唐玄宗建議停用義宗廟號,玄宗準許,令撤銷義宗廟號,複以孝敬諡號祭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